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政书 > 大明會典 >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

  曆日

  國家治曆明時、以賜百官、頒行天下。屬欽天監官推算、而事隸於祠部。每歲二月朔、欽天監奏進明年曆式、預行各布政司刊布。例以九月朔進呈頒賜。嘉靖十九年、改用十月朔

  洪武二十六年定進頒曆日儀

  前期一日、尚寶設御座于奉天殿。 【 今為皇極殿】 教坊司設中和樂于殿內。其日陳設如常儀。儀禮司設御曆案于殿中。設曆案于丹陛中道。設百官曆案于丹陛下。鼓初嚴、引禮引文武官進曆官入詣□立位。鼓三嚴、執事文武官詣

  華蓋殿。 【 今為中極殿】 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傳制受曆侍。從等官各就位。

  皇帝服皮弁服出。樂作。陞座。捲簾。樂止。鳴鞭訖。引禮引進曆官就位。贊禮唱鞠躬。樂作。贊四拜。平身。樂止。典儀唱進曆。引禮引進曆官由東階陞詣

  丹陛案前。贊跪。搢笏。取曆由殿東門靠東入、至殿中。內贊唱跪。外贊唱眾官皆跪。唱進曆。監官以曆置于案。內贊唱出笏。俯伏、興。外贊亦唱俯伏、興、平身。內贊唱復位。引禮引進曆官由百官門出。樂作。引至拜位。樂止。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進曆官退。執事舉百官曆案于丹墀中道。鳴贊唱排班。班齊。鞠躬。樂作。贊四拜。平身。樂止。傳制官詣

  御前跪奏傳制。俯伏、興。由殿東門靠東出、至丹陛東西向立、稱有制。贊禮唱跪。眾官皆跪。宣

  制曰、欽天監進某年大統曆、其賜百官、頒行天下。贊禮唱俯伏、興。樂作。贊四拜。平身。唱頒曆。頒曆官取曆散于百官。散畢、駕興。百官以次出

  東宮進曆儀

  欽天監官捧曆於左順門、候

  奉天殿禮畢、由

  文華殿左門入、於殿東門外西向立候陞座。鴻臚官贊四拜。導引欽天監正官陞至文華殿外。搢笏。捧曆由東門入、至殿中。贊跪。贊進曆。監正官啟、欽天監進某年大統曆。啟訖、置于案。出笏。俯伏、興。仍導引出至拜位。贊四拜。興。退立侍班。候百官排班行禮畢。嘉靖十八年後、俱欽天監官捧至文華殿左門、司禮監官捧進、不行禮

  凡頒行曆日。洪武十三年令、諸王及在京文武百官直隸府州、俱欽天監印造頒給。十二布政司、則欽天監預以曆本及印分授之、使刊印以授府縣、頒之民間

  ○嘉靖七年、令各布政司查照遞年解京曆數、量將四分之二、解赴禮部。內將一分送各衙門分散官吏、一分發順天府及各衛分散軍民。其所減二分、盡發各府州縣、頒給小民

  祥異

  祖宗克謹天戒、後祥瑞而先災異。洪武元年、敕天下有司、但遇災異、具實奏聞。二年、令災異即奏、無論大小。四年、又令天下勿奏祥瑞。二十六年、遂著為令、凡各處獻來祥瑞、禮部准其事收下。如有非時災異、即時奏聞。若遇日月交蝕、預行諸司救護

  洪武二十六年定日食救護儀

  前期、結綵于禮部儀門及正堂。設香案于露臺上向日。設金鼓於儀門內兩傍。設樂人于露臺下。設各官拜位于露臺上下。俱向日立。至期、欽天監官報日初食。百官具朝服。典儀唱班齊。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跪。執事捧鼓詣班首前、班首擊鼓三聲、眾鼓齊鳴。候欽天監官報復圓。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禮畢

  月食儀同前。但百官青衣角帶。于中軍都督府救護

  凡日月食。洪武六年奏定、若遇雨雪雲翳、則免行禮

  ○永樂十一年正旦日食、罷朝賀燕會禮

  ○隆慶六年、大喪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行哭臨、後赴禮部、青素衣黑角帶、向日行四拜禮。不用鼓樂

  ○萬曆四年題准、月食救護、遇日出之刻即止、不待復圓

  凡祈禱雨雪及晴。禮部題請、行順天府率所屬人員於都城隍等廟行香。禁屠宰三日。百官就各衙門致齋、青衣角帶辦事

  凡各處雨澤有無乾溢霑足、俱要依期備細造冊、申報禮部查考

  凡一切祥瑞應稱賀者、正統四年敕諭、止行在京衙門。不必行移各王府、在外文武官及土官衙門

  凡各處地震山川異常雨暘愆期等項奏到、禮部案候年終類奏、通行在京大小衙門、及南京禮部、并各被災地方、一體修省。或有異常災變、不在類奏之例者、即行具題。一應祭告寬恤修省事宜、照災輕重、議擬上請、候

  旨施行

  凡民間一產三男。令有司給米養贍

查看目录 >> 《大明會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