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集部 > 小说 > 官场现形记 >

校 点 后 记

校 点 后 记

  伊然撰,齐鲁书社光绪二十九年《上海世界繁华报》铅印本《官场现形记》,1998年10月版全一册

  清代末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总崩溃的时期,社会各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统治阶级内部腐朽情状暴露无遗。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逐步加快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步伐,外国侵略者与本国统治者的相互勾结与双重压榨,更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揭露当时官场黑暗与罪恶为主题的“谴责小说”得以应运而生。鲁迅先生曾对此作过精辟的阐述:“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气,呼维新与爱国,而‘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谴责小说的盛行,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觉悟与水平。李宝嘉所著的(官场现形记》则是清末“谴责小说”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他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李宝嘉少年时代即擅长诗文,曾考中第一名秀才,但后来几次考举均落榜。后曾有人想荐举他考取“经济特科”资格。“经济特科”属临时设置的一种科举考试,考中后立刻可以做官。但李宝嘉拒绝了荐举,没有参加考试。

  1896年,李宝嘉到上海从事报业活动。他先后创办了《指南报》、《游戏报》和(上海世界繁华报》,专门发表一些嬉笑怒骂的文章,并刊载诗词小说,为当时著名的艺人作起居注,体裁略同于后来的小报。《官场现形记》最初就是在《上海世界繁华报》上连载的。

  李宝嘉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过《绣像小说》半月刊。除了《官场现形记》之外,他还创作有《文明小史》六十回,《活地狱》四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中国现在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四十回等。作者还喜欢金石篆刻,有《芋香印谱》行世。

  《官场现形记》原为五编,每编十二回,共六十回。作者原计划写十编,已经写成的五编为前半部,专门揭露做官的坏处和罪恶;后半部是教导人们做官的法子,即指导人们如何做好官。实际上作者在第五编尚未全部完成之时,就因病去世。现存的六十回,最后极小一部分,还是由他朋友代笔补齐的。至于后半部“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即使作者依然健在,也是无从下笔的。世上或许根本就没有教导人们如何做好官的书,尤其是要指导封建社会的贪官污吏们如何做好官,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官场现形记》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光绪二十九年《上海世界繁华报》铅印本、光绪三十年粤东书局石印本、宣统元年崇本堂石印本为较早的本子。这次校点,即以《上海世界繁华报》铅印本为底本。因铅印本略有残缺,参考了光绪三十年粤东书局石印本、宣统元年崇本堂石印本和增注绘图本,互为校订。

  这几种本子,相互间差别较大,各有讹误。我们校点总的原则是择善而从。有些当时的语言或行文习惯,我们依据现在通行的行文规范加以改正,如“沈沈”改“沉沉”、“隄防”改“提防”等。一些不合汉字规范的生僻字、异体字一律改成规范简化字,如“狠好”、“彀”、“甚么”等均改为“很好”、“够”、“什么”,以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但第四十七回说施藩台喜说白字,其中有一成语“马革裹尸”,施藩台说成“马革里(裹)尸”,因繁体“裹”、“襄”形近而误。为保持小说原来韵味,“裏”字仍作繁体不改。第四十九回说芜湖有个“外路绅衿,姓张,名守财”,后文却全错成“孙守财”,我们根据上下文意,一并改为“张守财”。

  《官场现行记》对官僚体制弊端的冷峻解剖和官场黑暗的深刻揭露是前无古人的,这种揭示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取得了某种程度的一致,这或许就是我们现在整理出版这部书的意义所在。

  伊 然

  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十日

《官场现形记》 相关内容:

前一:出 版 说 明
后一:序

查看目录 >> 《官场现形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