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张经传

  张经,字廷彝,侯官人。起初冒用蔡姓,很久之后才复用张姓。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职嘉兴知县。嘉靖四年(1525)召到朝廷封为吏科给事中,历官户科都给事中,多次论说弹劾他人的言行。言官指责他是张璁、桂萼同党,吏部说张经行为端正,不问他的罪。后被提升为太仆少卿,历右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事。

  十六年(1537)进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断藤峡贼侯公丁占据弩滩搞叛乱。张经和御史邹尧臣等人定计,以军事托付副使翁万达,诱捕侯公丁。参议田汝成提议乘势进行讨伐。命令副总兵张经带领三万人作为左军,由翁万达做监军,指挥王良辅等六将分六道会集南宁,都指挥高乾带领六千人为右军,由副使梁廷振为监军,指挥马文杰等四将分四道会集宾州,抵达贼巢进行夹击。敌贼从林峒向东跑,王良辅等半路拦击,敌贼中断,又向西跑,斩敌首一千二百级。向东跑的那部分逃遁进入罗运山,翁万达等人挥师攻击他们。檄令右军沿江向东,绕到敌人背后。敌贼砍巨木阻塞隘口,布下蒺藜竹签,埋伏机弩毒镖,悬石树杪,遇急就撼动其树,石头都掉下来,官军又用计破敌。右军错过时机,田州土酋卢受便放敌贼离去。此役俘虏敌众四百五十人,招降二千九百多人。土人说,祖辈居住罗运有八世了,没有听说官军到过该地。向皇帝奏闻捷报,晋升张经为左侍郎,加俸禄一级。

  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再晋升为右都御史。平定思恩土司和琼州黎部,升为兵部尚书。副使张瑶等人讨伐马平瑶屡次战败,皇帝将张瑶等人问罪而宽免张经。给事中周怡弹劾张经,张经乞求罢官,皇帝不同意。后因丧父而回家乡。服丧期满后,起用为三边总督。给事中刘起宗说张经在两广克扣饷银,才取消前项任命。

  三十二年(1553)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就改兵部。第二年五月,朝议因倭寇猖獗,设立总督大臣。命令张经不解除兵部职务,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相机处置方便行事。张经征两广狼土兵听用。这一年十一月,皇帝采用兵科的话,改任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门办理讨贼这件事。倭贼二万多人占据柘林川沙洼,他们的同党正接踵而来。张经每日选将练兵,计划捣毁敌巢。因江、浙、山东的兵战斗屡次失败,想等狼土兵到达后用他们出战。第二年三月,田州瓦氏兵先到达,想速战,张经不准出战。东兰诸兵相继到达。张经将瓦氏兵隶属总兵官俞大猷,将东兰、那地、南丹兵隶属游击邹继芳,将归顺及思恩、东莞兵隶属参将汤克宽,分屯在金山卫、闵港、乍浦,牵制敌贼三面,以等待永顺、保靖兵来聚集。正巧侍郎赵文华因祭海到达这里,与浙江巡按胡宗宪一起,多次催促张经进兵。张经说“:敌贼狡猾而且人多,待到永、保之兵到达后夹攻,才是万全之策。”赵文华再三说服,张经执守灵活处事之权而不听他的。赵文华密疏皇帝说张经糜饷殃民,害怕敌贼而失去军机,想等敌人抢足东西逃跑后,剿敌余寇报功,应当立即整治他,以解除东南的大祸。皇帝问严嵩,严嵩的回答像赵文华所说的一样,并且说苏、松人怨恨张经。皇帝怒,当即下诏逮捕张经。这时是三十四年五月。

  正在赵文华拜疏的时候,永、保兵已到达目的地,这一天就有石塘湾的胜利。到五月初一,倭寇突入嘉兴,张经派遣参将卢镗督保靖兵增援,让俞大猷督永顺兵从氵卯湖趋向平望,让汤克宽带领船兵从中路攻击,在王江泾合战,歼敌一千九百多人,烧死溺死的人很多。张经从兵事兴起以来可称是战功第一。给事中李用敬、阎望云等人说:“王师大捷,倭军的勇气被夺,不宜易换将帅。”皇帝大怒说:“张经对朝廷欺诞不忠,听到赵文华弹劾,才进行一战。李用敬等人是他的奸党。”将李用敬等在朝廷上用杖拷打,每人五十杖,并被贬斥为民。之后皇帝感到怀疑,就询问严嵩。严嵩说:“徐阶、李本江是浙江人,都说张经养寇不战。赵文华、胡宗宪合谋进剿敌寇,张经是冒他们的功。”并极力说赵文华、胡宗宪二人忠诚。皇帝深信他的话。张经到达朝廷后,详细地说出进兵的始末,并且说“:我任总督半年,前后俘歼敌人五千,请求据情减罪。”皇帝最终不采纳他的话,将他判处死罪拘囚狱中,这一年十月,与巡抚李天宠一起被斩首。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

《白话《明史》》 相关内容:

前一:朱纨传
后一:胡宗宪传

查看目录 >> 《白话《明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