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10

 虞城北二十里大坊村
  古城县西一里魏文侯筑东西两垒对峙韩信擒魏豹于此亦名魏豹城
  韩信城南五里信驻兵处又有韩信沟在城北
  张良城东南十三里今名张良村东为牧马又东为饮马川
  北安邑故郡北魏志二汉晋曰安邑属河东后太和十一年置为郡隋开皇初废
  娄室城东十八里金将娄室所筑址存
  故虞州旧唐志安邑隋为虞州郭下置安邑县贞观十七年州废
  昆吾亭帝王世纪汤伐桀战昆吾亭
  虞坂南二十里中条山晋荀息请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俗名青石槽水经注虞城北对长坂二十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战国防昔骐骥驾盐车上于虞坂迁延负辕而不能进喻时青石槽诗秋风虞坂小蓬莱又王思诚诗骥负盐车逢伯乐
  根仓 泾仓汉志在河东郡
  段干木隐处在段村有元运使段禧碑记墓存
  陶朱公故里相传陶村即陶朱公所居村西有墓龙池宫唐志开元八年建
  曲环故里在报国寺北唐陈许节度使晋昌郡王曲环居此其里曰寺北曲至今后人别居者曰大曲小曲
  盐风亭在盐池北岸峩睂坡上
  弹琴台在海光楼南
  静明洞明曹真子栖此
  王右军碑在运城察院西刻于宋天圣十年碑久剥蚀明万厯中重竖
  夏县
  夏城县西十五里鸣条冈一名夏故城大禹所都周三十里西南址存今名禹王城括地志故安邑城在夏县东北十五里东坡禹迹图云禹都平阳或云在安邑今安邑又名禹都城盖禹避舜子于此非都也
  南安邑城后魏神防元年置在禹都旧城西四十里夏王朝殿在青台北一里辛庄村有遗址土人名金殿世室黄图义明堂夏后益之为世室堂之大百四十有四尺坤之防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干之防礼传周堂九尺商三尺夏一尺杜佑曰禹卑宫室为一尺此即墨子所谓土阶三等也世室九阶周礼注南三东西北各二贾公彦马融以为九等非也世室名元堂世室夏尚黑也由周尚赤而曰明堂
  夏禹宫北十五里十道志县有夏禹宫夏静与洛下书云安邑禹旧宫有石殿隂戸丹庭紫房俗名骊姬故房是晋献公崇饰禹旧宫也
  望川宫东南五十五里十三州志夏离宫
  夏禹台西北十五里十三州志涂山氏思本国筑以望之基犹在俗传思禹者非
  涂山台十三州志在夏城南安邑俗名青台上有禹祠夏台史记桀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瑶台桀为琼宫瑶台山以是名距禹城二十里邑人因巫咸所居易为巫咸山
  放桀台西三十里髙丈余相传汤放桀地邑人建庙祀汤并尧舜禹号四圣庙
  酒池西北三十里下王村
  鸣条陌帝王世纪安邑县有鸣条陌
  巫咸故里旧号巫咸里后更名商相坊今名南商坊阳城故居南十五里中条山内地名栁谷昌黎文集可考集览以为张掖郡栁谷者谬
  温公宅在县西司马里其精舎在城洪迈六合斋随笔所载有乔木参天独乐园至今犹是温公宅之句盖南渡后犹存
  独乐园西三十里按名臣録温公居洛兄旦居夏县胥有园池胜槩光嵗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又按司马康寒食上至澜洄庄有诗刻石盖司马氏别墅也
  文会堂在明伦堂后温公读书处东为养防斋西为达德斋
  榜亭在坡防村温公作相时饬其家人不得怙势挠法揭榜于此有司为之立亭
  秦楼在城内通志谓秦时建按王翰诗萧萧栋宇自明昌则是建于金章宗时者相传后土庙即其遗址
  元太师托克托宅今广为县署
  温公书院在县学东元至正间重建明天顺二年修唐仆射薛嵩神道碑西四十里尚书礼部郎中程浩撰文按碑公歴官尚书右仆射昭义节度使平阳郡王赠太保大将军仁贵孙太傅楚玊子也忠勇有谋有大功于唐
  禹庙题名石刻八分大书其文曰旦光乙丑四年三月七日来谒禹王祠凡十六字后小楷书先太中河内公太师温国公顷嵗同谒夏禹祠太师公因留题于殿之西壁元祐己巳乡人李权刻诸石凡四十字石嵌青台禹庙壁
  栁氏训言石刻宋司马侍郎书唐栁氏自公绰以来至仅比他人耳一百二十六字石嵌温公墓旁诚一堂壁间
  知足斋石刻温公手笔旁刻温公并文潞公小像嵌祠堂壁间
  布衾铭石刻亦温公手书嵌城中祠堂壁间
  澜洄庄题名石刻其文云舜民与希道约之自余庆禅院游石□山寺回过万石庄观太师温国公题诫元祐三年孟冬月中浣文江与行凡四十三字嵌青台禹庙壁
  忠清粹德碑在司马温公墓前宋哲宗御篆学士苏轼撰文绍圣初章惇蔡卞谋发公冢哲宗以许将言不从止令仆所立碑碑仆之顷大风走石郡吏莫敢近独一匠氏奋斤前撃俄仆碑下死金皇统中忽生杏树一株于碑座趺之侧蟉枝蟠屏周映交防邑令王廷直谒墓下惊叹因得断碑于深土分为四石并其额趺共成六石摹刻嵌壁间而未及镌石至明侍御朱实昌选石立碑字则非苏笔矣
  宋驾部员外郎司马宣墓志铭在下川乡先茔之西南熈宁九年二月壬寅立石温公撰文
  宋赠尚书都官郎中司马沂墓表在涑水南原王安石撰嘉祐五年十一月壬寅立石
  宋赠尚书比部郎中司马谘墓表在涑水先茔温公撰文熈宁三年十月辛酉
  宋太常少卿司马里墓志铭在涑水南原之先茔治平二年温公撰文
  宋谏议大夫司马康墓志铭范祖禹撰文
  元御制碑文庙内两阶有二碑西碑刻加封孔子制词东碑刻封先圣父母并宋贤周程朱制词各有碑亭
  元禹庙诗石碣翰林直学士归撰至正庚子邑人刘大有刻石
  平陆县
  虞城东北六十里即虞公故城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古呉虞二字多通用虞城之书为呉城犹呉仲之书为虞仲也太原地记谓之北虞城东有山世谓之五家冢上有虞公庙汉书郡国志大阳有呉山上有虞城亦谓呉城秦昭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呉城是也一名毕轸城王翰诗毕轸城荒蔓草迷
  下阳城县治西南二里条山之麓东即金鸡堡故城址存按杜预左传注虢公都上阳在农陕县东南则平陆不得有上阳城也又虞师晋师灭下阳杜预注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盖晋时平陆为大阳也旧志作上阳今改正
  将军城北三十里即汉古城中有周仓庙址存
  河北故郡后魏置隋开皇初废
  大阳故县北魏志二汉晋属河东魏属河北郡
  金鸡堡南二里店头镇之西即下阳城也遗址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如丘俗传为十二连城盖春秋时岩城在崇冈之上南临大河北望中条所谓金鸡夜月即其景也元王思诚诗金鸡堡峻压崇墉襟带闗山防万里
  傅岩东二十五里即说版筑处今名圣人涧有祠史记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防比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也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
  闲田西五十里东西七里南北十里乃虞芮相让地也俗名让畔城又名兴让里
  古焦国左传宣公二年秦伯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杜预注焦晋河外邑东北五里地理志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以焦水得名今有神农庙一统志故城在河南府陕州东北三十里
  共池西四十五里距闲田百武左传桓公十年虞叔有玊虞公求旃献之既又求其寳剑叔曰是无厌也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杜预注共池地名阙按平陆共池或即此旧志谓晋灭虞虞公奔共池者谬
  茅亭左传秦伯伐晋遂自茅津济杜预注在大阳县西南有茅亭即茅城
  琴瑟穴唐志有琴瑟穴有银穴二十四铜穴四十八在覆釡三堆五岗
  鐡牛碛东一里许黄河中俗传禹铸以镇水患
  将军东北六十里相传宫之竒以其族行避此石壁千仞岩下石洞遗像存焉
  埜马圪塔东四十五里地近清涧沟沟防有石寨山壁刋将军黄嵓四字相传马岱少孤寄居黄姓因名黄嵓后投马超更本名
  常平仓隋开皇二年置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集津仓唐贞元二年李泌开运道自集津至三门凿山开道十八里以避砥柱之险益开集津仓山西径为运道属于三门仓治上路以回空车费钱五万缗下路减半
  盐仓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请于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
  说法台西北十里竹林寺西山之上相传唐僧智兴説法于此有焚舌化金之异
  唐傅岩庙碑在圣人涧唐大厯中侍御史杨辚撰文不载修建本末庙前大石金大定年立刻傅岩二字
  元重修傅岩庙记石刻皇庆中续执中撰
  芮城县
  芮伯城西二十里郑村即古芮国姬姓伯爵水经注晋武公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奔魏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郏斯城或其故封也后魏志河北县有芮城
  魏侯城北五里古魏国晋献公灭之封毕万于此刘良臣曰魏侯城即芮地也芮伯万为其母所逐秦人纳之居于魏相去裁一舎遂不称芮而称魏犹魏侯莹迁梁而称梁也汉置河北县属河东郡俗名河北城
  立城后魏志河北县有立城
  项羽城东四十里沙窝村一名霸王城
  魏豹城东二十五里牛髙村
  故芮州旧唐志武德二年置领芮城河北二县贞观元年罢
  安戎故县东十里东张村隋志旧置安戎县后周改芮城又置永乐郡后省入焉
  万嵗堡西北八里上郭村周显王时芮民筑堡以御秦址微存
  马武寨东北二十五里址存
  太尉堡东南四十五里濒河本名鳯川唐武德二年行军管刘世让屯兵于此以讨夏县吕崇茂人呼世让为太尉故名
  韩亭后汉志河北县有韩亭
  龙潜宅西二十五里李呌村西南崖下唐筑台建坛刻石表曰唐髙祖神尧皇帝寓居大中十一年县令髙元修
  友于堂南三十里从政里晋大安中县民李亨昆建梨园在魏城南梨花村相传为魏侯园中有太平馆琵琶亭
  段干木庐西北二十七里山麓今段村
  石榴园南十里太安村相传汉张博望留石榴遗种味最佳有司歳进御名御石榴园元蒲机革之
  凉轩在县治内宋嘉祐间县令呉鄈建河南李实作记待济亭东三十里浢津渡北岸宋政和元年县令邵伯温建石记移县治防壁
  静乐轩金贞祐四年主簿王廷简建于署
  侯真人降生台在城西紫清观侧唐大中五年升仙咸通三年邑令髙元謩筑台刻石今存
  唐建段干木庙碑铭在城东贞观元年秋八月七日将仕郎前守河南府伊阳县主簿范阳卢士牟撰
  齐太公庙碑在东吕村南坡下有二其一断碑下截尚存碑隂有大唐坊州吕司马颂曰先君蔵器隐迹十数字余不可识旁有诗曰不忍逢殷季藏愚八十年待时屠钓里怀道废兴前鼎鼐资邦国芳香间圣贤恭惟清庙享宗祀永绵绵僧昙远镌石其一文字剥落不可读惟额云周太师齐太公之庙
  凉轩诗石碣在仪门内宋嘉祐六年辛丑八月二十日县令呉戭字舜举立石并题额男进士柬之书同时作诗者杜叔献樊宗简吕希彦赵中逵黄通郎凡赵【阙】栁说张锷陈庸陈规李实李鹏张允王秠辟疆江泳李古并鄈为十九人诗载艺文
  宋太安夀圣寺碑南十里太安村绍圣三年安昌进士刘觉撰文
  金段元帅碑在风陵墓前元至元六年五月曽孙太常掌礼克贞立碑王沂撰文碑云公讳大亨家于芮县之风陵乡正大七年以劳进河南诸路把隘军兵都元帅锡两虎符引其众七百人入枣乡谷元兵破之战死
  元芮王庙碑西十五里枕崇岗进士何南卿撰大德元年丁酉秋七月中元日百戸郝翔王祐张全吕瑄立石
  绛州
  荀城西十五里水经注古水西南迳魏正平郡又西迳荀城东古荀国也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汾水又西南迳长修县故城南汉髙帝十一年封庄恬为侯国绛州志晋公族荀氏邑
  临汾故城东北二里左传晋献公九年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杜预注绛晋所都也今平阳绛邑县旧志汉为临汾县址存
  栢壁城西南二十里后魏明元帝置栢壁镇至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齐斛律光屯兵于此
  正平故郡北魏志神防元年改南太平为征平太和十八年置正平郡隋开皇初废
  南绛故郡北魏建义初置南绛郡治防交川以南绛县属焉后周废
  正平故县本汉临汾县北魏置正平郡隋开皇十八年改县曰正平大业初置绛郡治焉
  长秋镇即泉掌北齐围周宜阳韦孝寛谓将帅曰宜阳一城之地未能损益然两国争之劳师数载彼若弃崤东来图汾地我之疆界必见侵扰今宜于长秋速筑城以杜贼患是嵗齐人果解宜阳
  秦王堡在栢壁镇刘武周将宋金刚进逼绛州复陷龙门闗中大震秦王引兵自龙门渡河屯栢壁与金刚相持金刚屡败食尽北走
  云阳养龙池遁甲开山图绛北有阳石山神龙池黄帝时云阳先生养龙于此
  灵公台西北三十里长秋镇左传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观其辟丸
  哺饥坂城北五里左传地名翳桑旧有灵輙祠元王恽有诗明永乐间修
  韩献子故里在城内省元坊又城北三十里苏村里相传为赵文子故里西闗内为羊舌氏埋羊里
  文中子读书处在清濂洞辛全诗云四地都争为故里不知何地果为真
  绛守居园池在州治北隋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导鼓堆泉开渠灌田又引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中建洄涟亭旁植竹木花栁唐长庆中刺史樊宗师刻石记之文殊竒澁人罕成诵宋通判孙冲重刻记于石乃为之序元至治间知州刘明安重构亭明宣德七年知州韩辙又重建宋孙冲重刻绛守居园池记序略云樊之记有亭曰洄涟曰香曰新曰望月曰栢有塘曰苍塘有堤曰风堤有原曰鼇琢原又正西曰白滨无遗址疑其指水涯为亭名也其余渠窦花木堤原川河井闾墙墉歳久且古多讹舛不可验惟西南有门曰虎豹暨香亭望月犹存今之亭东南曰四望依斛律光庙之东曰望京据北曰香香之西北曰防宾前垂防之下连栢隂曰水帘池之中曰水心跨昻桥歴虎豹门而西曰曲水既北少西夹池曰望月又北限篠竹搆水曰礼贤且西曰蜜黎园曰感恩南对远引曰射圃可以习射也又别一亭曰姑射西北与姑射山相对东北可周览今题二亭曰浩气菡萏浩气连仁丰防后菡萏防虎豹门其下胥芙蕖菡萏也
  防仙楼在西闗后土庙晋天福间建明嘉靖季年重葺嵩巫亭在守居园池内宋富郑公弼建有诗云平地烟霄此半分绣楣丹槛照清汾风帘暮卷秋空碧剰见西山数岭云
  观德堂在州治内宋富郑公弼增而广之大观二年重葺
  菡萏亭在州治宋元符间池生并蒂莲时淄川周某自尚书刑部郎中守绛録事参军张为有记
  思堂在州治东宋朝散大夫绛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事时恪建张绎作记
  潜心堂在州治内宋宣和三年朝请郎权州军事李皓有记
  南园 无邪堂 快轩金正隆二年观察韩子端有记庆安亭在州治内金大安二年郡人孙镇有记
  曲水亭在州治内琅琊王汉雷孝先有诗
  集古堂至正初绛帖碑石多散失州守李公求之复其什之八九序列于集古堂
  真乐窝明辛复元读书地
  碧落碑在仪门内碑隂刻唐郑承规释文宋元兵焚缺裂后人新刻一碑仅存形似宋濂云唐髙宗咸宁元年韩王元嘉之子训等为其妣房氏造碧落天尊像于龙兴宫而刻其文于背遂以名碑不知何人书据李旋之玊京宫记以为陈惟正李汉黄公记以为李训之弟撰而翠岩龚圣予则又以为宗室瓘其或别有所考耶王世贞云按洛中纪异録称刺史李谌为母房大妃追荐造像成忽二道士来云君刻石须书乎我天下能篆者李异之听所为则扄戸三日乃开化二白鸽飞去篆文宛然像背矣此渉诞妄不可信然李阳氷览之七日而不忍去习之十二年而不得其妙如此岂惟正撰瓘所办乎又曰碧落碑篆书在石像背州将以不便摹搨别刻置庙中今本乃别石耳
  唐正觉寺碑贞观初进士靳杜撰
  呉道子石刻在州治内镌南极老人图唐吴道子笔绛帖一名潘驸马帖宋姜防绛帖平序云绛帖传至今者三四本潘师旦所刻为胜绛公库本次之嘉泰辛酉友人朱子以绛帖遗予予因为之本事释文明阎调鼎绛帖序云宋尚书郎潘师旦用淳化法帖增入别帖重摹刻二十巻为绛帖北纸北墨极有精彩世传潘氏子析居法帖石分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上十卷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之一部名东库本其家复刻上十巻亦足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并不存或曰州官恶石之为厉也碎而瘗之后金人重摹为十二卷嵗久石本不完金崇庆初髙汝砺又补完之增入鲁公诸帖以壮忠义之气有明宣德间石入晋府不复可覩其初摹刻传世者有亮字不全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本昔人所谓有别本无本也
  绛州古法帖吕柟第一记绛州守程君腾汉于州治左壁得颉禹孔籀四书乃未移晋府者
  梁令祠碑在鼓堆州人尚书比部员外郎薛长孺撰文治平元年闰五月立石
  宋重修夫子庙碑明道中知绛州军州事李垂撰文宋龙武将军薛公墓表在清源乡周村天圣中庐陵欧阳修撰文
  宋薛简肃公墓志铭在周村景祐五年庐陵欧阳修撰文今茔内冢平一小碑独存即欧公撰
  宋国子博士薛良孺墓志嘉祐中欧阳修撰文
  宋内殿崇班薛塾墓表欧阳修撰文
  元抚州路总管张仲仪墓碣铭北五里至顺间宋濂撰文
  元郡守李荣祖政绩碑至正初尚书王沂撰文
  夫子庙记石刻王元美曰绛州夫子庙记宋人集右军书圣教序犹是真迹中集者此又从序书及他石本摹刻
  闻喜县
  城东四十里唐宰相世系表非子之支孙封乡因为氏今闻喜城是也后去邑从衣为裴又杨炯庭菊赋为庶子裴公作也中云乃有乡贵族注云步回切河东闻喜乡
  左邑城亦县治也水经涑水又西南过其县南注云涑水又西南迳左邑故南城故曲沃也晋武公自晋阳徙此诗所谓从子于鹄者也春秋传下国有宗庙谓之国在绛曰下国即新城王莽之洮亭也水侧即新城西偏申生因巫见狐突处
  清原城北三十里故清阳亭也左传晋搜于清原杜预注闻喜县北又马融广成颂云采清原地在河东闻喜县北又水经注清原城北故清阳亭也城北有清原晋侯搜清原作三军处也
  周阳侯城东三十里汉书注云周阳侯故城在县东二十九里水经涑水又过周阳邑南注云其城南临涑水北倚山原竹书记年晋献公二十五年狄人伐晋周阳白兔舞于市即是邑也史记田蚡孝景后三年蚡弟胜为周阳侯注正义曰绛州闻喜县东三十里周阳故城也
  桐乡故县即县治水经涑水西南过其县南注云涑水西径仲邮□北又西径桐乡县北竹书记年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汉武帝至左邑桐乡闻南粤破改为闻喜县按闻喜古曲沃也县治至晋城三十里是桐乡古在曲沃南三十里明一统志今曲沃四十里桐乡汉武帝改闻喜县者误
  兴乐故县唐武德三年析安邑县置贞观元年省黒山县南二十里呉村相传为古黒山
  髙侯原在县北即刘曜破石季龙处
  □乡古地名在闻喜县见字类音义一云即今县东二十五里羊圏头
  清通乡自县治至东为清通乡晋裴楷言论清通遂名其里
  豢龙池东四十里即董泊相传为董父豢龙处左传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后汉志闻喜有董池陂古董泽隋志为董泽陂
  葛伯寨南四十里汤王山下相传葛伯阻兵处
  祁家教场南四十里相传为晋祁午演兵所垒存龙头堡东四十五里以形似龙头周程子卒葬曲沃龙头山即此又为峩睂岭首后周时绛州治此
  秦王寨南五十里秦王岭址存
  美良川南二十里即秦王遣殷开山等大破尉迟恭防相处今为美阳乡按忻州有美良川
  郭璞书堂南六十里汤寨北秦王寨东南三磵中悬岩石室砑洞豁纵横丈余中有石砚洞上悬泉时滴之壁有古字难辨相传为璞读书处有碑又有仙人洞在县南百里界原白石相传亦读书所
  裴敬宪宅魏太学博士裴敬宪举秀才射防髙第五言独擅于时卒后蜀贼陈双炽所过残暴至敬宪宅辄相约不得焚烧
  英贤故里裴晋公赵丰公故里皆在邑东五十里明文翔鳯有裴乡连赵里相望树交枝之句又母邱景纯皆在邑南十里内裴邦竒诗魏晋英贤若比肩
  湖园东四十里董泽间李文叔云园圃之胜不能兼者六务宏大者鲜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泉水者艰眺望惟裴晋公湖园兼之按午桥庄緑野堂俱在东都湖园在故里闻喜志以緑野堂即湖园者非
  神僧饷兵处南三十里唐太宗行兵至美良川粮缺鐡牛峪僧知旻以砂锅煑饭饷军后即位勅建广教寺寺在沙渠渠即秦王寨
  钓鱼台南七十里连儿门河石方丈孤峙水中前后五里至今无鱼
  石鼓在县南山中俗称为烧饝石
  巩石南九十里山中旧志巩石凝霜今名石门
  马蹄石南六十里山中马蹄泉西石方二丈上有一马蹄迹如斗大深半尺俗名登马石
  赵忠简公祠堂记元至顺二年春六世孙筼翁祀忠简公于闻喜学宫欧阳撰记
  元云中郡公諡襄茂忽神公墓碑铭在东镇学士富珠哩翀撰文
  河津县
  耿都城东南十二里即古耿城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叙祖乙圮于耿左传晋献公灭耿以赐赵夙杜预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汉志皮氏县有耿乡故耿国今王村疏属之东尚有宸座中宫金殿御诸地名旧志云在县东一里者误
  皮氏故城西二里阳村括地志皮氏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百八十步正义曰在县西百四十步尚书锥指河津县西二里有皮氏故城今址存旧志秦移置阳村改曰皮氏按魏世家襄王六年秦取我皮氏十三年秦撃皮氏未拔而罢是战国时已名皮氏谓秦改者非
  临汾城魏地形志龙门县有临汾城
  龙门县城东一里北魏志龙门故皮氏县真君七年改隶髙凉郡元皇庆初汾水圮城仅存北面一名旧县城旧志谓即古耿都及皮氏城者误
  故泰州旧唐志武德元年于龙门县置泰州贞观十七年废
  万春故县唐志武德五年析龙门县置贞观十七年省入龙门
  龙门西北二十五里一名禹门北为龙尾碛即所谓悬流三汲浪也水经河又南得鲤鱼尔雅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否则防额而还上有建极宫
  西河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战国魏以呉起守西河又子夏设教西河即此南有二石室即子夏庙室也按灵石县亦有西河
  韩原韩武子采邑在龙门一説在大河西岸按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战于韩原穆公令卜徒父筮之曰涉河侯车败于是三败及韩是秦师已涉河矣西岸说亦宜覈
  岸门周赧王元年秦伐魏取曲沃又败韩师于岸门史记索隐曰河东皮氏县岸头亭
  铸钱监在龙门元祐二年置
  龙门仓唐置开元二年因石垆沟马鞍坞二渠溉田良沃畆收十石故置仓贮之
  云中堡在龙门山上前代避兵所今存名云中城文中子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闗即此
  冀亭北十五里左传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相敬如宾言于文公以为卿复与之冀杜预曰皮氏县北有冀亭元王思诚记俗谓之上亭下亭又名兴亭或其地也又岳阳县有冀氏城传为冀缺故里
  如宾乡北十五里即冀缺耨处明提学陈斐题曰聚德田
  文中子故里西南三十里通化村文中子尝曰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可以蔽风雨有田可以具饘粥此其地也山海经疏属山名枕汾水或云临河者非县志云考古疏属欹枕汾流文中栖隐鼓琴其上按绛州稷山太平河津土壤相错大率皆文中子桑梓地髙贤遗躅后人荣之争相载记而疏属黄颊较有依据故详列之
  文中子洞在黄頬山佛谷山脊元王思诚河津县记县南有通化村庙下有集贤里龙门山有石洞盖文中子避乱隐居之所
  太史公故里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王思诚河津记迁生龙门居于太城又县东有太史乡
  白牛溪王无功自注吾兄通字仲淹生于隋末守道不仕大业中隐居此溪续孔氏六经近百余卷门人弟子相成故此溪今号王子溪焉又云此溪集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称为俊颖吾兄仲淹以大业十三年卒于乡时年三十三门人諡为文中子及皇家受命门人多至公辅而文中之道未行于时余因游此溪周览故迹盖伤髙贤之不遇耳无功北山赋白牛溪里岗峦四峙信兹山之粤域昔吾兄之所止又答冯子华书吾往见薛收曰牛溪赋韵趣髙竒辞义旷远壮哉邈乎杨班之俦也
  汾亭在汾河岸文中子游此鼓琴有钓舟过者曰美哉琴意伤而和怨而静在山泽而有廊庙之意王无功云吾家三兄生于隋末有道无位作汾亭操盖孔子山之流也
  龙门讲堂在黄頬山佛谷山王无功游北山赋北冈之上东岩之前讲堂犹在碑书宛然
  东臯故里王福畤东臯子述东臯先生讳绩字无功文中子之季弟也弃官不仕耕于东臯自号东臯子元王思诚河津县记绩弃官隐黄頬山以琴酒自娯今县东有东臯村按北山赋云望烟火于桑梓辨沟塍于邻国前临姑射之西正是河汾之北姑射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汾河在县南八里诛茅采药依稀可想
  王绩洞在黄頬山石有诗刻今存按绩答冯处士书黄頬之聚何时暂忘北山赋洞里窥书岩邉对局意北山在东臯之北即黄頬山也无功题黄頬山诗别有清溪道斜径碧岩隈
  河渚王绩答冯子华书河渚间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顷河水四浇东西趋岸各数百步又云近复都卢弃家独坐河渚结构茅屋并防廏总十余间
  南渚王绩书吾所居南渚有仲长先生结庵独处连沙盘石吕才东臯子集序河渚东南隅有连沙盘石地颇显敞君于其侧遂为杜康立庙嵗时致祭以焦革配焉
  马谷王无功北山序云西穷马谷北达牛溪
  薛仁贵故里东十五里一名红蓼滩即仁贵射鴈处又名射鴈滩滩东大黄村即其故里又白虎冈有土窰相传仁贵妻栁居此牀灶迹存
  薛文清公故宅王盛书院记城内大街西有文清薛先生旧宅一区歴年既久舎宇倾頽捐金修之题其门曰文清书院县志平原在汾水南峩嵋岭畔髙平旷衍山势萦回文清宅里实萃其下文冈陈先生题其冈曰萃秀峰
  流丹亭在龙门山凿山构阁中置井牀辘轳汲水于河相传公输般遗迹一名水楼
  临思阁在龙门山又名看河楼薛文清龙门记顶有临思阁甓石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揺振
  王刁洞在龙门山岩仙人王刁隐居得道处
  禹庙三碑龙门禹庙前有古碑三其二碑文字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年立
  马峪峪二泉碑宋大观间立二碑刻石图置县防今存
  薛文清公游龙门记碑安邑曹于汴游龙门记入禹庙得文清公之记于碑其隂为湛甘泉先生之笔又平原村有汾隂阡表文清公撰书
  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秘书监上柱国荣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戸卢防墓碑在张呉村南
  金乡贡进士房居安墓碑在北午芹村中书掾段秉昭撰文
  元元帅史迁墓碑在干涧村平阳路提举学校事段成已撰文
  元勅赐姜真人碑在禹门明德宫元世祖御制碑文防古字
  稷山县
  稷王城西三十里址微存又县南五十里稷王山相传后稷教稼地有陵
  防城东北十里赵将廉颇戍地今名防城村东南有练兵台
  髙梁城有二一在县东三十里后魏孝文所筑一在城北里许址存俗名古城按北魏志太和十一年析龙门置髙凉县有髙凉城隋开皇十八年改名稷山
  髙欢城西五里东魏髙欢攻韦孝寛筑此即平陇镇也玊壁城西南十二里西魏王思政筑保定初以韦孝寛守玊壁功陞为勲州
  华峪城西北十二里齐斛律光筑今名华峪村按县志在县西北二十里刘三锡祠记汾以北者齐地斛律公所守为平陇镇汾以南者周地韦公所守为玊壁又西北二十里峪口村有斛律光寨
  龙门故郡隋志稷山县有后魏龙门郡开皇初废稷山亭汉志闻喜有稷山亭唐改为稷山县左传晋侯治兵于稷即此水经注山下稷亭
  质实亭按纲目在县境
  李牧寨东北二十里李老庄有庙
  文中子洞西北三十里紫金山中相传文中子栖此时有白云往来故邑志曰文洞飞云
  薛万彻故宅南二十五里勲重村今门狮二乗石一尚存土人掘得石碣上镌巴陵公孙薛贞筠上柱国承知左都骑上柱国德奨德满骑都尉德贞左骁骑尉元简上骑都尉元封元亨元裕元景元髙或其苗裔也
  清榭金相张万公有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诗双飞里在平陇镇元段克己成已并有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目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
  菊轩元段成己建学者称菊轩先生着菊轩集又有醒心亭亦段成己建有诗
  读书堂元吏部侍郎段辅建元统三年平章政事西圃书扁额从事欧阳应丙撰记
  古诗石碣张乔抚琴图云清月转琴轸【阙】湘水寒能令坐来客不语自相看静恐鬼神出急疑风雨残防时归岭峤更过洞庭弹右诗石在城隍庙石曼卿上韩希祖隐君云方瞳神已满母死变霜毛道味山中淡诗情事外髙醉狂鹤舞闲卧白驴豪吾素存微尚他年亦尔曹李继中赠昌黎韩山人初搆嵩阳小隐云泉流绕石壁小隐断纎尘不是紫虚谷那栖太室人孤怀在诗癖防气养天真谁与同春醉山花作四邻右二诗土人于坞堆掘得石碣
  汉上谷长史侯相碑在华谷西南碑曰侯氏出自仓颉之后歴殷周各以氏分或着楚魏或显齐秦晋卿士蒍其裔也食于华阳今蒲坂北亭也
  唐尚书右仆射裴公墓志铭在仁义村尚书许孟容撰文
  宋司理参军段应规墓碑在平陇村元学士虞集撰文金中京留守陈规墓表在小甯村元平阳路提举学校事段成己撰文
  元平阳提举学校事段成己墓表在平陇村学士王磐撰文
  元广裕大师道行塔碑铭在金仙寺后学士赵孟頫撰文
  元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姚天福墓表在路村富珠哩翀撰虞集书
  段氏世德碑铭元泰定四年秋为天官侍郎段辅建学士虞集撰文
  绛县
  车厢城南十里春秋时晋侯城聚处羣公子杜预注聚晋邑俗名车厢城址存
  故绛城在翼城东南曲沃南二里元和郡县志绛周勃邑今号绛邑故城旧志县西二十里有绛侯封邑今为勃村有遗址
  故晋州隋志后周置晋州于此建德五年废
  郇王寨东二十五里郇王村东
  白云洞在县东太行山洞深二丈余产石钟乳洞外就崖磨碑刻佛经一卷末注晋天符五年白云子书按晋无天符年号疑为天福
  华阳池在县署东上有亭曰丰乐即古凝翠亭也襟带溪水植莲畜鱼公余玩赏
  垣曲县
  亳城西北十五里隋志后魏置邵郡及白水县后周改白水县为亳城隋开皇初废邵郡大业初改亳城为垣县韵府垣曲西有亳原汤于此誓众
  葛城南五里距亳十五里土人名葛伯寨
  古邵城即旧城汉志垣有邵亭博物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左传贾季迎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隋志后魏置邵郡周置邵州隋大业初废
  古臯落城西五十里通考垣有古臯落城为周召分陕之地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即其地也水经注服防云赤翟之都也世谓之倚亳城盖读声近传因失实也今县界东北六十里有邵原庙与古棠木
  阳壶城南二里临大河左传襄公元年晋围宋彭城以五大夫寘诸瓠丘杜预注瓠丘晋地垣曲县东南有瓠丘亭水经注清水东南经阳壶城东即垣曲县壶亭
  白水城通考白水有彭衙秦晋战处后魏献文帝皇兴四年置邵郡于阳壶城南一里南大河又置白水县在西郭
  清防城西五十二里清防里后魏割闻喜夏县东清防山北置县水经注清水又东径清防城南
  梁王城北六十里山中世传梁王避兵于此址存蒲原故县后周置隋省入垣县
  邵原故郡唐志义宁元年置武德元年改为邵州长泉故县唐武德二年置后省入垣曲
  舜王坪北五十里诸冯山即瞽冢山之岭也相传舜生此瞽瞍葬此今山后有舜王坪相传舜耕于此又山后有一井相传即舜浚
  苗亭路史苗晋地今垣县轵闗南迳苗亭西亭本周之苗邑贲皇采
  韩擒虎寨在清防村擒虎尝云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今村有阎罗天子庙
  岳家寨西四十里
  垣曲监通考熈宁八年建垣曲监嵗铸钱二十六万贯今县治北进贤坊即其地
  上敌原东北三十里宋绍兴十年秋七月岳飞使梁兴渡河防太行忠义两河豪杰大败金人于垣曲即此
  观河亭在中条山尾洪庆观前下临黄河亭前有碑题天上来三字金大定九年建
  避秦沟在天坛元遗山诗只愿长城没彻头岂知蒸土更堪忧秦人若见千年后抱杵临涛老死休
  仙猫洞元遗山诗仙猫声在洞中闻慿仗儿童一问君同向燕家饴丹鼎不随鸡犬上青云
  元兴建沿革碑绛州学教授宋景祥撰县令岳主簿崔仲等立石
  元新修文庙碑至元初绛州学教授宋景祥撰
  吉州
  耿城在州南博物记皮氏有耿城或曰殷祖乙迁耿即此隋置耿州故以名城
  北屈城吉乡北二十里有古屈城北屈也按左传曰二屈杜预注二当为北
  姚襄城南五十里西临黄河为周齐交争之地通典故姚襄城在县西即姚襄所筑旧志误作姚苌
  古骐县路史汉骐侯国在河东按汉志河东郡有骐县师古曰音其
  南汾故州旧唐志元魏置后周改汾州后齐改西汾州隋为文城郡武德元年改汾州五年改南汾州八年改为慈州
  伍城故县北六十五里后魏世祖时名京军县太和二十一年改五城正平二年置五城郡隋废郡以县属文城郡唐为仵城属慈州旧唐志后魏置仵城县取镇戍名也
  平昌故县北魏志世祖名刑军太和二十一年改隋开皇初省入伍城县
  定阳故县北魏志延兴四年置并置定阳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名吉昌大业初置文城郡治此
  文城故县北六十里后魏曰仵城隋改文城县唐显庆三年移仵城县东北文村置新唐志天祐三年更名屈邑
  吉乡故县本唐吉昌县宋更名元至元二年省入吉州古龙门水经注龙门之上有古龙门
  庖羲故宫在庖山顶上建伏羲庙旧碑传为故宫鸡亭北魏志五城县有鸡亭
  慈乌戍旧唐志武德八年改南汾州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
  牛心寨州西六十里西临黄河金杨贞所筑侨治吉州址微存
  孝子原西一里即孝子冯公遗址
  乡宁县
  鄂侯城在南里许即鄂侯故垒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嘉父逆晋侯于隋纳诸鄂曰鄂侯
  倚梯城西南八十里龙门上口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俗称万嵗堡东北髙据峻岭西南俯临黄河悬崖絶壁非梯莫上一名石梯城
  隂城 阳城后魏志昌宁县有隂阳二城
  泊城西三里即古乡宁县址濒河水湮
  狐谷亭左传僖公十六年狄侵晋取狐防杜预注临汾西北有狐谷亭
  吕香故县东南八十里后魏置平昌县唐贞观初更名吕香旧唐志吕乡因旧镇为名上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今县
  昌宁故县西四十里魏延兴四年置今名西宁村富贵鐡冶东五十里明洪武初设
  袁达寨南六十里七国时袁达所据有清平寨八角寨三寨相距各三十里
  读书洞南八十里隋文中子读书于此
  屈家沟北四十里即古所称产良马地
  宋重建文庙碑皇祐中县令刘舒撰
  隰州
  谷城东北四十里路史隰州有谷城非姬姓谷九域志神农尝五谷于此合桑村别有尝谷台故址
  龙泉城北二里隋志后周置汾州开皇四年置西汾州总管五年改隰州大业初置龙泉郡
  横城南三十里隋仁夀中汉王谅遣其将呉子通屯兵于此筑城横断隰州故名
  隰川故县在州治西隋志后周置长夀县隋开皇初改曰隰川
  髙唐故县旧温泉县东南十五里唐武德初置北温州并置髙唐县贞观初废县省
  常安故县北三十里唐武德初置贞观初省入蒲县唐志蒲县西南有常安原其北五十里蒲子村有古城乃晋重耳所居也址存
  碌矾务金置
  蒲伊子隐处东北五十里蒲子山世传蒲衣子尝衣蒲故名或云姓伊名畴又云舜以天下让蒲衣遂隐此山故汉以名县有讲道台在蒲县
  蒲子村北八十里相传晋文公所居之地杜预注蒲今平阳蒲子韦昭注蒲今蒲坂按蒲坂距蒲子防八百里昭注误
  斩袪垣东北五十里蒲子城左传寺人披伐蒲重耳逾垣而走披斩其袪
  桑子铺石刻在孝子铺南二里有石壁刻宋孙冲诗云峨峨溪畔石迢迢石邉路寄言名利徒清闲诚足慕天圣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河东转运使尚书兵部郎中直史馆孙冲题长孙郊社斋郎京书次孙校书郎永捧砚金城赵君同至此
  金兴儒里碑明昌壬子嵗季秋中澣日宋元吉撰元崇福寺碑乡贡进士赵德元撰进士王天谅书丹中统二年嵗次辛酉温泉县县官张遘
  尝谷台碑钦差官道正刘志乡正孙永昌酒监晋升冯瑞库徒曹居仁学正李师顔进士李璋隰川县尹刘谦县尉吉英典吏贺大师宣差达噜噶齐托伦宣差州尹杜思明提控案牍官吕鳯都目甘霖孔目官鲁才司吏谭宇王宇刘洛曹随李侃曹规牛祥至元二年乙丑冬十月望日前隰州军判髙鸿书龙泉处士冯兴刋
  元江淮都转运使周惠先茔碑在隰城南原大德十年中奉大夫佥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事浙东道宣慰使嗣孙谐立石
  元韩尚书世德碑铭欧阳元奉勅撰
  蒲县
  蒲子城后魏志太和十二年置汾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蒲县故城西南二里隋大业二年置新城改为蒲县唐武德元年移县治于城东城废址湮今名无意村
  故仵城西北六十三里后魏太武置仵城县正平间置仵城郡隋废郡以县属汾州
  石城故郡隋志后周置石城郡及县周末并废
  故昌州唐志武德二年置贞观元年省
  石城故县距县六十三里后魏太和二十一年置石城县隶伍城郡后周大象三年改蒲子县隋大业三年移置县治城废址微存
  蒲川故县隋志本后魏平昌县隋开皇中改大业初废入蒲县
  昌原故县唐地理志武德二年置隶昌州贞观二年州废县省
  讲道台在县北蒲峪山世传蒲伊子与帝尧讲道处嵗寒亭在西翠屏山晋文公庙内松栢森蔚
  大宁县
  大宁故城旧唐志武德二年置中州于隋大宁故城因改名大宁
  大义故县 白龙故县唐志武德二年置中州并置二县贞观元年州废二县俱省
  采桑津左传僖公八年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史记晋世家作齧桑裴骃云左传作采桑按汉郡国志北屈有采桑津又大宁在春秋时为屈汉为北屈县屈邉狄服防以采桑为狄地颇相近
  夷吾宫在县南相传晋公子夷吾封屈时筑
  浮图结在北寨巅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筑隋移县治于此
  二龙窝南二里半崖间有洞洞口龙踪宛然岸下石如斗印一人偶值见之覔之不得也相传唐大厯间有黄龙破崖去又云黄龙曾养子于此
  襌峰洞在孔山麓相传赵太祖避此有蜘蛛布网蔽之兵至不见而去后即位勅建襌峰寺
  响石东北二里麻束沟路旁有石如轮行人过之石声铿然
  永和县
  狐讘城西三十五里汉置唐徙于仙芝谷城废址微存石羊城西南五十里魏太武筑置石羊军孝文移于狐讘城
  呉王城西北十里有冢髙三十丈状类覆釡址存临河故郡隋志后周置临河郡及县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永和唐初复置临河县后省
  东和故州新唐志武德二年置领永和楼山二县贞观元年废
  楼山故县南十五里隋志后周置归化县开皇十八年改楼山唐贞观初省入永和
  石沟西北二十里内水滴如珠下有清泉旱祷应避世南七十里龙岩寺相传赵太祖居此又有宋龙岩相传亦太祖遗迹

  山西通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六十一
  帝王 【分据附 后妃附】
  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尚矣
  今际唐虞时而稽古帝尧帝舜大禹邹峄氏曰其揆一也信哉载厥略挈厥纲也他若不都于晋而产于晋缔造于晋曁分据于晋者胥附载焉后妃列诸后以着健顺之义志帝王
  上古
  钜灵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权乘太极而蹠灏淑立乎无间行乎无穷揣丸变化而与物相弊□出于汾脽【汾水之脽上也其地隆起若尻脽然今成庆军是成庆军今荣河县】挥五丁之士驱阴阳返山川正流竝生神化大凝居旡恒处或云治蜀盖以其迹躔焉【薛综以钜灵为河神盖本水经所引谓国语华岳当河河神巨灵手荡脚踏而为两言之】
  泰逢氏和山者实为河之九都吉神泰逢司之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见山海经今东阳有萯山孔甲畋处字音培集韵倍负同音培云河神亦云倍尾山世纪云即东首阳山太平御覧作萯山音为频缪矣】泰逢氏之神也
  有巢氏人氓机智而物始为敌爪牙角毒槩不足以胜禽兽有圣者作楼木而巢敎之巢居以避之号大巢氏其为民也登巢椓蟸食鸟兽之肉饮其血嘬其臑茹其皮毛未有火化捆栗以为食草栖木末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其政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治三百余载栖于石娄之顔【石楼县东南六十里有石楼山】
  女皇氏防娲云姓一曰女希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生而神灵佐太昊正姓氏职婚姻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太昊氏衰共工振滔洪水堕天纲絶地纪覆中冀于是女皇氏役其神力以与共工氏较灭共工氏而迁之然后四极正冀州宁地平天成万物复生防娲乃立号曰女皇氏治于中皇山之原所谓女娲山也在位百三十载 列子天地一物也物有不足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 淮南子女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
  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上天作令为百王宪实有睿徳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十体书断云科斗即古文别名苍颉即古文之祖也】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刱文字形位成文声韵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法以着为政立敎领事辨官一成不外于是而天地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王充论衡河出图洛出书圣帝之瑞苍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何非何恶而致雨粟鬼哭之怪哉图书文章与作书何异使天地鬼神恶人作书则图书出乃无此怪哉苍颉作书适与之会尔盖一説也】文字备具以存乎记注乃著绩别生正名孚号而升封于介邱纪文字以昭异世而文治日昌矣治百有一十载书人禋之 前编黄帝命苍颉为左史苍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备考】
  陶唐
  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母帝喾四妃陈丰氏曰庆都【史作陈锋借】尝观三河之首黄云覆之震十有四月而生于丹陵曰尧是曰放勲身侔十尺丰下兑上龙颜日角八采三眸聪明密微其言不忒其徳不回仁如天智如神明如日而晦如阴年十三佐摰封植受封于陶【今寿光有尧水伏琛晏谟皆以为尧顿驾处】明人察物昭义崇仁禁诈伪正法度不废穷民不傲无告底徳靡懈百姓和欣于是改国于唐勤劳不居俭而用礼不贵时巧不视文绣温饭煗羮不馁不易褍衣袿履不敝不更御蛖柈土杋夏葛衣而冬鹿裘栝柱采椽为人爱费不以鹑居易九市不以私故留耕时年十有七以侯伯践帝位曰陶唐氏都于平阳以火纪徳为赤帝色尚白黄收纯衣彤车白马乃立三公六卿百揆暨百执事居于明堂斥题不枅土堦不戚茅茨不劗泊如也重先务急亲贤务求贤圣乃更制五服均五等五国相维设四岳八伯以典诸侯均井邑都鄙而临民以十二牧春省耕秋省敛因地之生美为贡赋因人之好恶为政敎三嵗贡士而賔兴之立四学以诏于国而养更老在位七年民不作忒鸱鸮逃于絶域麒麟游于薮泽犹师善绻许由尹中而学于务成子附询政行人问老衢室务急谠言以为敎先逵立建善之旌廷置敢谏之鼓涂説巷议咸所不废乃命羲和絶地天通羲载上天黎献下地俾主阴阳视四星以知民之缓急着推术设蔀首演纪于虚之初建困敦而首大吕桐梃东厢蓂生下庭书乃来于是稽蓂以正月访桐以定闰录字而施之分积定时日得故百谷乂风雨时百工厘庶功兴又放山川谿谷之音以歌八风作大章之乐【章明也言尧徳章明也】制咸池之舞而为经首之诗以享上帝命之曰大咸为金三等禺民边山之玉赤野末光之珠以为上币汝汉右洿之金以为中币泉货以成下币伐西夏劘丹浦六十二载洚水平复泽兵称旅屠长蛇于洞庭射十日缴大风于青丘杀窫窳禽封豕于桑林殊凿齿于畴华之野戮九婴于凶水之上而夷夏广陿险易远近始复道里于是为世载七十矣游于康衢闻童子谣曰天生烝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乃修坛河洛荣光出河休气四塞越嵗仲春率百工沈璧于洛且告防事礼圣姑射拜师沮洳【述征记尧巡登此山】陞首山道河渚遇五老而济焉【论语撰攷尧率舜等登首山道河渚有五老游焉详野王符瑞图】乃赏侯伯封偰弃又东沈书日畟受图以归庶政惟和万国咸宁民皆迪吉莫不振动服化比屋可封而隮仁寿焉帝化格上下信孚升潜庆云鲜菩五纬顺轨景星炳曜甘露被野神禾滋亩朱草茁牧醴泉泆岫倚翣生防蒲薤茁凤巢阁荣光幕河河马辇箓一日而十瑞至立于灵扉云生牖坐于华殿松生栋侥民献其没羽封人祝之寿富比隆伏羲后世莫及 本纪帝姓伊耆名放勲母陈锋氏女曰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帝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耆故曰伊耆氏年十有三封陶十有五封唐为唐侯摰在位九年诸侯尊帝为天子年十有六践位于平阳以火德王以建寅之月为嵗首【元载甲辰 四十有一载甲申舜生于诸冯 七十载癸丑 七十二载乙卯 又二十有七载壬午】
  有虞
  帝舜有虞氏姚姓其先国于虞始为虞氏自敬康而下其祖也敬康生穷系系出虞幕后之幕姓宗焉是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舜舜长九尺太上员首【春秋繁露云舜形体太上而圆首长于天文纯于孝思】龙颜日衡方庭甚口面顄亡髦怀珠握褒形卷娄色黳露目童重曜濬哲文明温恭通智敏敦好学而尤长于天文初家于冀夙丧其母年二十以孝友闻四海历阳之耕侵畔乃往耕焉田父推畔争以督亢授濩泽之渔争坻乃往渔焉鲛人防长争以深潭与东人之陶苦窳陶于河濵期年而器以利牧羊潢阳而获玉厯于河岩所至向合当其田也旱则为耕者凿隤险则为畋者表虎与四海俱利是故光如日月而天下归之灰于常羊什器于寿丘就时负夏未尝暂息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以均救之编蒲结罟躬耕处苦而民从之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至邓之虚而百千万家小大説之初尧在位七十载梦长人见而论治舜之潜德尧实知之于是畴咨于众询四岳得诸服泽之阳南面而与之言席龙垤而荫翳桑荫不移而尧志得锡之絺衣雅琴命之姚姓妃以肓娅以防以观其内九子事之以观其外二女嫔妫纯笃尽道九子尊虞服勤靡懈妻有桑田身有南亩帝乃历试诸难致以昭华之玉而防舜焉乃钦若昊天在璿玑玉□以齐七政辑五瑞以四仲巡四守定八伯之乐设三公四辅师保疑丞既厘下土方别居方别生分类锡土姓而下亡违者坛四奥沈四海而函夏正举八凯八元十六相得而天地治二十有八载月正元日假于文祖都于蒲及安邑以土承火色尚赤改正易服明庭玉阶立七庙祠中霤社用土封祭先首而尚气血腥爓祭冕□绂絑缁衣纁裳深衣缊袍以视朝两敦玉斚泰尊梡俎牺尊匦豆大路越席水陆修絜以致敬于鬼神日南至禘员丘配以黄帝以夏正祭帝南郊配高辛以北至祀神州于北郊五天佐五人神于明堂高阳唐尧配焉春礿夏禘秋尝冬蒸乃驾五龙乘銮辂载絜旌小绥大绥日三朝于瞽瞍蘷蘷防防惟尽子道乃建百官主五等亲亲任贤建弟象于有庳封黄帝之孙子十有九人为侯伯惟五祀定钟石论人声鸟兽咸变乃更着四时推律吕均十有二变而道广遂勃然兴韶于大麓之野声成而防凤至故其乐曰舟张辟雝鸧鸧相从八风回回凤凰喈喈言其和也因农而扰兵因狝而搜练寓之牧伯故干戈不试而人皆体之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宪其行止深衣燕礼脱屦陞堂俎割牲餽酱进爵公摄几卿纳舃祝鲠祝□善则记之以为惇史藏金巉岩之山捐珠五湖之渊而下服度掘地财取水利股肱不居故祠于田曰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志利民也乃作米廪以敎于国以藏帝籍立两学以敎国士爰省中河登南山观河渚录皇图坛沈稷下荣光休至屈轶产观景星燿房古黄委□山车垂绥蟠龙屈信于其藏鱼鼈孚游于其穴长胡献白狼之霜西母进益疆之版立三十有三载咨禹而防位焉于时八风循通卿云丛丛俊乂百工胥龢而歌曰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拜手而进曰明明上天烂然星敶日月光华宏于一人洎三载禹征苖有苖格遂于洞庭张乐作大唐之乐以歌帝美作大化大训六府九原之章以飏禹功而君臣之美尽矣年百十有一 本纪帝姚姓名重华践位于蒲坂以土德王色尚青仍以建寅之月为嵗首 郑樵通志舜目重瞳龙颜大口黑色长六尺生于姚墟故姓以姚 竹书纪年曰舜三十二年命夏后总师陟方岳三十三年夏后受命神宗三十五年命夏后征有苖四十九年帝征鸣条【沈约注鸣条有苍梧山今海州九域志东海有苍梧山也】 北魏延兴元年十二月壬辰诏访舜后获东莱郡民妫茍之复其家毕世以彰圣德之不朽【九载丙戌春正月元日格于文祖三载戊子考绩 五载庚寅作箾韶 三十有三载戊午春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 又十有六载甲戌】
  夏
  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为文命其先出于高阳高阳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生是为伯字熙汶山广柔人封崇伯纳有莘氏曰志是为修己年壮不字获若后于石纽服之而孕嵗有二月以六月六日屠疈而生禹于僰道之石纽乡所谓刳儿坪者长于西羌身长九尺有只虎鼻河目□齿鸟喙三屚戴成钤襄玉斗玉骭履已声为律身为度其徳不违其仁可亲师于大成摰暨墨如子高学于西王悝实懋圣徳梦自湔于河西四岳举之舜进之拜治水土爵司空乃度人徒以傅土劳身焦思轻尺璧怜寸阴志勤天下左凖绳右规矩纚长风沐甚雨治水七年伤功未就愁然沈思于是上观于河河精授图乃北见六子获玉匮之书以从事受黒书于临洮得绿字于浊水乃驻江山栖桐柏受策鬼神之书乃得童律狂章鸿防之徒制其水怪乘龙降之乃命范成光郭哀御以通原闻宛委黄帝书乃吉防刲白马三月庚子登覆鬴探穴获五符知治水要于是复岳下龙门受玉简以揆地遂周行天下主名山川以利于民山川脉理土地所宜风炁所生毕究其政草木企走蜚动虫鱼俾益疏之以为岳渎山海二经东造絶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元谷而裵回乎昆仑察六扈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金匮玉符以镇川渎东至槫木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防天之山鸟谷青山之乡穷髪带方之地南至交趾孙濮续樠之域丹栗沸水之际南族黄支之堵不死之望西过三危之阨巫山之下饮露之民竒肱三面北至太正之谷夏海之穷祝栗之界禺强之里积冰积石之山未尝暇息勤考之勲忧其黔首身解陓之河外凿二十防韘十七湛疏三江道四泾通十有二渚开峡口辟伊阙凿轘辕破碣石伐山封仂以载厥程泄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鬟九河于缗渊道五水于东北功之所施名川三百支流三千明徳逺矣乃命竖□步经大章行纬畅于八极方以为国十国而有长长有师五长而一师师五十国州十有二师州有牧牧禀命于上京小大之国内外之侯三正之所用者盖七千矣凡得齿千百五十五万四千有竒于是封之高密以处于栎是为有夏曰夏伯舜为天子命为司徒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载爰命以位三载奉辞誓伐有苖班师而苗格乃兴九招命臯陶为夏龠足鼓龙簨簴八佾六列皮弁素积九成而功昭曰大夏十有五载禹即真王以金行都阳城太原【即晋阳世纪云禹自安邑徙晋阳汉志自平阳迁安邑后徙晋阳通典幷州太原禹所都注云禹都或为今太原或为今平阳或为河东安邑或云今河南阳翟不一也】安邑【世纪云或居安邑今陜之夏县魏太和元年析安邑置以禹都名北十五里有夏宫夏故城夏禹台十道志云县有夏禹宫夏静与洛下书云安邑禹旧宫有石殿阴戸丹庭紫房俗名姬故房台在县西北十五里十三州志云涂山氏思本国筑以望之台犹在夏城南安邑涂山台俗谓青台上有禹祠县东南五十五里中条山有望川夏后避暑离宫之所地形志河北有北安邑县汉晋属河东又有南安邑注太和十一年置元和志今安邑地太和十一年别置十八年为夏县寰宇记置脱误】革正朔奠服色以日至六十日为正色尚黑其祀戸祭先心社用松牲用黝大事敛用昬戎事乘雒骊尚明水而旂緌山罍揭豆琖斚四梿以施之宗庙元堂世室九阶三阶厥用亡文衣裳细布牟追元冕衮龙而山韨立尸而卒祭祭以其闇明旦而复祚贵爵上齿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燕衣而飨修五等以赏诸侯禘黄帝而封丹朱唐商均之子于虞立三公九卿百二十官【尚书云建官惟百郑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幷属官而言则皆有百夏官百二十员尚书云夏商官倍则二百郑曰百二十 夏制九卿 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也亦有六卿殷周皆然】三妃九嫔以为内治三嵗攷绩五嵗定政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见耕者五偶而式之过邑必下见山仰之见谷俯之以礼荀道秉礼之士适郊遇其缚于路谡降拊而泣之左右曰彼则不刑于王何痛焉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尧舜之民以尧舜为心朕为民辟百姓各以其心是用矜之立谏幡陈谏鼓投一馈而七起一沐而三捉髪诸侯朝觐而亲报之士月见而躬接之命伯封叔及昭明作衍厯歳纪甲寅钤天行施故建首寅而后冬夏正春斤不升山下罟不趣渊以宛生长而专民力乃布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时儆曰收而场功偫乃畚□营室之中上工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速畦堘之就而执成男女之功故生不失宜而物不失性人不失事天得时而万财成焉昔孔子观夏道得其四时之书者是矣越在先时阏伯火正实事唐虞及是更以相土居之商虚入为王官出长诸侯有勤于民以食于味命任奚为车正子吉光暨相土佐之升物以时五材皆良乃剙钩车建绥斾相土始乘肇用六马于是登降有数乃封奚仲于薛命孟涂为理刑正讼从以为神主乃备祭用簠簋嶡俎鸡彝龙勺雕勒粉泽流髹其上蒋席袇鞇颇缘觞酌有采笾豆有践而当时之不内者三十有三国命扶登氏为承夏之乐歌九叙以乐其成是谓九夏【夏禹作大夏夏大也言禹能大尧舜之徳】设五器于庭而诏于簴曰有以道宪我者声鼓以义告我者鸣钟以事诏者振铎以忧闻者发声以狱复者挥鼗正天下于五声后世宝用至于追蠡作栈钟于会稽以定奏逺方图物贡金九牧铸九鼎于紫金条荆之山鼎成而太白见者九日立一十有五嵗七表承风化制殊类青萦九阳竒怪之所际莫不内拱八风循通而百谷用成木荣冬敷天雨稻蜚菟应騊駼出方泽出马灵穴庭元龙衔云乃大计治道外美州靡息慎之功内演龙徳以当天心撰元要集天书以藏南浮之洞遂致羣神于钟山以观其用执玉帛且万数防风氏后至戮之以徇于诸侯伐屈骜攻曹魏而万国定自涂山南省舟济于江黄龙负舟人甚恐后清仪亡易龙顾弭鳞而逝乃巡大越追思覆鬴之书于是复会诸侯于江南作刀劒伐靡山而邑之时年百有六矣实祀于社亦谓白帝 郑樵通志帝姒姓名文命黄帝轩辕氏之元孙也母有莘氏女曰脩己长九尺二寸践位于安邑即韩国也以金徳王仍有虞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色尚黑社用松牲用以黑为徽号在位八歳【元嵗丙子防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四嵗己夘铸九鼎八嵗癸未】
  帝啓曰会一曰建伯禹娶于涂山生啓涂山氏能明训敎而致其化故啓知王事达君臣义持禹之功洎继世扈氏不恭【今鄠县】乃迁庙与有扈氏大战甘泽召六卿而誓整军实以伐之不胜六卿请攻之帝曰不可吾地非浅民非寡也兵刃接焉而不胜是我徳薄而敎不善也何以伐为于是般师琴瑟不张钟弗撞鼓弗攷不因席不仍味亲亲长长尊贤委能隠神期月而扈来享命冥为司空封孟凃于丹乃立五庙筮迁鼎禘黄帝而郊县【郑云夏无祖但宗禹而已幷四亲为五】命大廉祭鼎昆吾之谿而筮享大阾之上是为钓台之享又筮于晋之虚作旋台于水之阳爰棘賔商九辨九歌舞九韶声九辨而人皆仰夏之功又于海外大乐之野舞九伐马焉在位十有六嵗年九十一【前编元嵗甲申二嵗乙酉伯益归政就国于箕山之隂在位九嵗少异古史】
  帝太康以佚豫蔑厥徳畋于洛表过时弗返有穷氏羿因民弗忍距诸河太康夸翔河上其弟仲康立在位十有九嵗失政又都阳夏十嵗焉【按太康不能济河更都阳夏以传仲康迄于后相皆在兖豫之境大河之东南羿据冀方之都寒浞代之皆大河之北至浞灭相而夏统始中断后四十余年少康遂克复旧物云仲康元嵗壬戌在位十有三嵗夏后相元嵗乙亥徙都商 依同姓诸侯斟灌斟鄩氏在位二十有八嵗】
  帝少康初奡之祸后缗方震亟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少长为仍牧正忌奡而能戒之奡使臣椒求之奔有虞为之庖正姚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众一旅乃布徳兆谋抚其官职旋收夏众而用之庆得四息伯杼曲列龙留季杼俱贤逮事乃俾女艾谍奡季杼诱豷伯靡自鬲收二斟之烬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而伯杼复灭豷于戈复禹之绩以绍都于栎于是方夷来賔献其乐舞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正法度振凋攰严祀崇礼丘史记帝相出居商丘少康复归安邑天下之民归心焉是以振祚四百后世莫及在位四十有六嵗年八十有八矣九子伯杼嗣少康二十有二嵗甲子自有仍奔虞四十嵗壬午夏遗臣靡兴师讨浞伏诛奉王践位王命诛浇及豷复禹旧绩夏道复兴诸侯毕朝共六十有一嵗
  帝杼一曰伯杼一曰季杼是为帝舆始作矛甲灭弋懿都于原五嵗征东海伐三寿在位十有七嵗【元嵗甲辰】
  帝槐一曰芬帝杼子在位二十有六嵗子芒如立【元嵗辛酉】帝芒如元嵗首以元圭賔河乃东狩十有八嵗子泄立【元嵗丁亥】
  帝泄是为世宗在位十有六嵗子不降立【元嵗乙巳】
  帝不降是为帝江六嵗伐九苑五十有九嵗弟扃嗣【元嵗辛酉】
  帝扄号曰高阳二十有一嵗子厪嗣【元嵗庚申】
  帝厪一曰顿立二十有一嵗子孔甲立【元嵗辛酉】
  帝孔甲得乘龙于河渚刘累扰之赐之氏曰御龙在位四十嵗后居西河其年子臯立【元嵗壬寅 陶景古今锋曰夏孔甲八年九月歳次甲辰采牛首山之铁以铸剑 仁山金氏前编曰按经世纪年甲辰孔甲即位之三嵗也陶氏以为八年岂考于古鉊字书难辨误以为八年与 前编在位三十有一嵗】
  帝臯是为简臯十有一嵗葬于殽所谓南陵子敬发立【元嵗癸酉】
  帝敬发一曰惠是为后敬其始即位诸夷式賔献其乐舞于是思禹之功庸意于治十有二嵗弟履癸立【元嵗甲子 前编在位十有九嵗子履癸践位】
  帝履癸自少康中兴比孔甲诸侯之存者不能以四千至是始迁于垂汤脩德诸侯皆归之五十有一嵗走鸣条焉【元嵗癸夘 前编在位五十有二嵗】
  商
  祖乙子姓成汤五世孙河亶甲子都于相有河决之患徙都于耿九祀圮于耿复徙都于邢以巫咸之子贤为相商道复兴诸侯賔服在位十有九祀【耿今吉州暨河津县书序祖乙圮于耿作祖乙元祀丙申 前编耿在河中府龙门县邢在邢州陇冈县而郑康成尝曰祖乙居耿以后奢侈逾礼土地迫近山川常圮焉至阳甲立盘庚为之臣乃谋徙居汤旧都民居耿久奢淫成俗故不乐徙夫曰居耿以后曰民居耿久则商七王之胥都耿可徴矣】
  祖辛祖乙子在位十有六祀【元祀乙卯】
  沃甲祖辛弟在位二十有五祀【元祀辛未】
  祖丁祖辛子在位三十有二祀【元祀丙申】
  南庚沃甲子在位二十有五祀【元祀戊辰】
  阳甲祖丁子在位七祀【元祀癸巳】
  盘庚阳甲弟自祖乙以来都河北盘庚尝与阳甲谋徙居汤旧都及践位耿又圮于河爰渡河迁于殷复成汤业改国号曰殷其时世家大室习于沃饶之利而民亦安土重迁于是反覆诰谕作盘庚三篇殷道复兴诸侯毕朝元祀庚子迁都于殷
  北魏
  太祖道武帝讳珪五世祖猗卢晋封为代王传至孙什翼健为符健所倂祖昭成帝父献明帝母曰献明贺后游于云泽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歘然有感生帝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昭成大悦羣臣称庆大赦告于祖宗明年有榆生于埋胞之坎俄遂成林弱而能言目有光耀广颡大耳众咸异之南部大人刘库仁尝谓其子曰兴复洪业光祖宗者必此主也登国元年春即代王位居定襄之盛乐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夏四月改称魏王皇始元年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八月讨慕容宝亲勒兵四十余万南出马邑逾句注九月次阳曲乘西山临观晋阳宝幷州牧慕容农弃城东遁幷州平十一月至正定常山以东悉平天兴元年定国号为魏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追尊成帝已下及后諡号以土徳王服色尚黄数用五五年七月西征至于柴壁大破姚平军天赐六年十月年三十九在位二十三年葬盛乐金陵
  太宗明元帝讳嗣太祖长子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帝明叡寛毅非礼不动天兴六年封齐王拜相国天赐六年入诛清河王邵即位改元永兴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説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二葬云中金陵【永兴五年神瑞二年太常八年】
  世祖太武帝讳焘太宗长子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异道武竒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儿也泰常七年立为皇太子命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及八年即位改元始光性清俭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赏赐皆勲绩之家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间命将出师指授方略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赏不避贼刑不避亲故能扫统万平秦陇剪辽海荡河源南夏荷担北蠕削迹在位二十八年年四十五葬云中金陵【始光四年神防四年延和三年太延五年太平真君十一年正平二年】
  高宗文成帝讳濬太武帝孙景穆太子子也母阎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少聪达太武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既长风格异常每有大政常参决可不正平二年十月即位追尊景穆太子庙号恭宗皇妣为后初太武经略四方内颇虚耗文成静以镇之养威布徳怀辑中外在位十四年年二十六葬云中金陵【兴安二年兴光一年太安五年和平六年】
  显祖献文帝讳文成帝长子母李贵人兴光元年七月生于隂山之北太安二年立为皇太子聪叡机悟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即位常有遗世之心皇兴五年八月禅太子上尊号为太上在位五年年二十三葬云中金陵皇兴二年五月乙卯田于崞山遂幸繁峙十月辛丑田于冷泉三年四月丁酉田于崞山【天安二年皇兴五年】
  高祖孝文帝讳宏献文帝长子母李夫人皇兴元年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三年立为皇太子五年受内禅即改元延兴太和十七年自平城徙都河洛治行之美江左莫逮好读书手不释卷自太和十年已后诏策皆帝之文性俭素常服澣濯衣鞍勒铁木而已在位二十九年年三十三嵗葬长陵 太和元年四月壬申幸崞山二年四月甲申幸崞山三年四月丙申幸崞山四年五月丙申朔幸火山七月辛亥幸火山太和七年四月庚子幸崞山八年四月庚申行幸旋鸿池幸崞山 太和十八年二月壬寅北巡闰月癸亥次勾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池壬申至平城宫癸酉临朝堂部分迁留甲戌谒永固陵三月壬辰太极殿谕在代羣臣迁移之略秋七月壬辰北巡戊戌谒金陵辛丑幸朔州八月皇太子朝于行宫行幸阴山观云川丁未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癸丑幸怀朔镇己未幸武川镇辛酉幸抚防镇甲子幸柔元镇乙丑南还所过皆亲见高年问民疾苦贫窘孤老赐以束帛丙寅诏六镇及御夷镇人年八十以上而无子孙昆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又诏北城人年满七十以上聴一身还乡又令一子扶养终后乃遣归边年八十以上皆聴还戊辰次旋鸿池庚午谒永固陵辛未还平城宫冬十月亲告太庙奉迎神主车驾发平城十一月至洛阳二十一年正月乙巳北巡二月壬戌次太原亲见高年问所不便癸酉至平城甲戌谒永固陵癸未行幸云中三月庚寅至自云中辛卯谒金陵乙未南巡己酉次离石甲寅诏汾州民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丙辰次平阳遣使者以太牢祭唐尧夏四月庚申幸龙门以太牢祭大禹癸亥幸蒲坂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虞舜夏禹庙辛未行幸长安
  北齐
  文宣帝讳洋字子进神武第二子文襄母弟母武明太后初孕帝每夜有赤光照室以生于晋阳一名晋阳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瞻视审定不好戱弄深沈有大度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神武尝令诸子各理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当斩天平八年夏五月受魏禅即位于邺改元天保是年冬十月御金辂幸晋阳宫朝太后于内殿曲赦幷州太原郡晋阳县及相国府四狱囚以太原为义旗初起地诏复三年租十年冬十月居晋阳宫徳阳堂年三十一庙号显祖葬武宁陵少帝名殷字正道文宣帝长子母李后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嵗性敏慧温裕开朗天保十年即位于晋阳宣徳殿改元干明秋八月为济南王常山王演入纂大统皇建二年殂于晋阳时年十七葬武宁陵諡闵悼王
  孝昭帝讳演字延安神武帝第六子文宣母弟幼而英峙聪敏有识度深沈能断武明后早所爱重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少帝初除太傅录尚书事朝政皆决于帝既戮杨愔燕子献等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寻如晋阳军国大政咸谘决焉遂即位于晋阳宣徳殿改元皇建二年冬十月居晋阳宫年二十七葬文静陵
  武成帝讳湛神武第九子孝昭母弟风度高爽仪表伟杰神武尤所钟爱为聘蠕蠕庵罗辰女号邻和公主帝时年八嵗冠服端严中外叹异元象中封长广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皇建二年征入及晋阳宫崇徳殿乃即位于南宫改元大宁河清二年十二月至晋阳三年春正月大败周军于城西四年四月传皇太子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天统四年十二月居邺宫年三十二葬永平陵【大宁一年河清四年】
  后主讳纬字仁纲武成帝长子母胡后梦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裠下遂有娠天保七年生于幷州邸少美容仪武成爱宠拜世子及大宁二年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夏四月受内禅即位于晋阳宫改元天统七年十二月晋州军败还晋阳除安徳王延宗为相国委以备御守晋阳后为周将尉迟纲所获周封温国公【天统五年武平五年】
  唐
  高祖神尧皇帝讳渊字叔徳陇西成纪人生而体有三乳性寛仁袭封唐公隋大业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是时子世民阴结豪杰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兵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晋阳宫副监裴寂具以告会江都遣使来逮而刘武周攻汾阳宫乃集将吏告以募兵击贼旬日间得众一万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欲因祷雨晋祠图高祖高祖遂杀之以起兵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开仓库赈穷乏杖白旗誓众以元吉为太原留守遣将张纶徇下离石龙泉文城三郡败隋虎牙郎将宋老生于霍邑下临汾郡克绛郡次龙门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絶津梁高祖以少牢祀河乃济十一月克长安立代王改元义宁隋授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晋封唐王二年受禅国号大唐在位九年年七十一葬献陵 太宗贞观十五年幷州僧道老人等上表以太原王业始基明年登封已后愿时临幸上赐宴从容谓曰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兵复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十九年帝自伐高丽还十二月次幷州二十年正月赦幷州起义时编户给复三年 高宗显庆五年正月如幷州次长平赐父老布帛二月赦幷州义旗初尝任五品以上葬幷州者祭之加佐命功臣食别封者子孙二阶大将军府僚佐存者一阶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赐酺三日祠旧宅三月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赐幷州长史司马勲一转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氊衾粟帛上讲武于城西四月如东都龙朔二年三月乙巳上如河北县辛亥如蒲州 元宗开元十一年正月如幷州次潞州赦囚给复五年以故第为飞龙宫次幷州改幷州为北都赦太原府给复一年下戸三年元从家五年版授侍老八十以上上县令妇人县君九十以上上州长史妇人郡君百嵗以上上州刺史妇人郡夫人二月如汾阴祠后土三月至自汾阴二十年十月如潞州赦囚给复三年赐高年粟帛十一月如北都赦北都给复三年如汾阴祠后土大赦免供顿州今嵗税赐诸州侍老帛民酺三日十二月至自汾阴
  后唐
  庄宗讳存朂晋王克用长子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天祐五年即王位于太原时梁兵十万攻潞州围以夹城王谓诸将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梁人幸我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直抵夹城大败梁兵凯旋告庙六年遣周徳威攻晋州败梁军于防坑同光元年四月己巳即位追尊晋王为太祖立庙于太原自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为七庙冬十月袭破汴遂都焉四年年四十三葬雍陵
  明宗应州人父霓为鴈门部将生子邈吉烈以骑射事太祖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太祖养以为子赐名嗣源所将骑五百号横冲军歴拜代州相州刺史节度昭徳军同光元年徙镇横海是时梁唐相拒于河上庄宗欲攻郓州以断梁右臂嗣源对曰夹河之兵久矣非出竒则大计不决臣请独当之以步骑五千涉济袭破郓州王彦章急攻郓州庄宗悉军救之嗣源为先锋击败梁军追至中都擒彦章彦章虽败而段凝悉将梁兵屯河上庄宗未知所向嗣源曰此去汴州不数百里前无险阻信宿可至汴州已破段凝岂足顾哉乃遣嗣源以千骑先至汴州攻封邱门王瓒开门降庄宗后至大喜手揽其衣以头触之曰天下与尔共之拜中书令二年赐以铁劵同光四年遣讨赵在礼三月甲寅入于魏以其兵南入汴州四月入洛阳监国即位改元天成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爱人恤物于五代之君有足称者在位十年子宋王从厚立寻为潞王从珂所害
  后晋
  高祖姓石氏名敬塘其先从朱邪归唐入居阴山为人沈厚寡言明宗爱之妻以女是为永宁公主常明宗麾下天成元年拜保义军节度使二年十月拜宣武军节度使三年徙镇天雄寻拜河东节度清泰帝疑之三年五月徙镇天平敬塘不受命谓其属曰先帝授吾太原使老焉今无故而迁是疑吾也且太原地险而粟多吾当内檄诸镇外求援于契丹张敬达等来讨九月辽太宗入自鴈门大败敬达兵乃筑坛晋城南十一月丁酉立之国号晋己亥改元天福闰月己卯次河阳辛巳至自太原在位七年葬显陵
  后汉
  高祖姓刘氏讳知逺其先为沙陀部人后世居于太原知逺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徳胜之役晋高祖马甲断梁兵防及知逺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徳之及留守北京以为押衙高祖镇河东对举兵知逺与桑维翰密为谋画及即位太原以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保义军节度使辽太宗送高祖至潞州临决指知逺曰此都君甚操刺【徐无党曰世俗谓勇猛为操刺】无大故勿弃之天福六年拜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出帝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又拜北面行营都统封北平王然未尝出兵开运四年遣牙将王峻奉表于辽辽太宗赐以木拐峻还乃议建国二月辛未即位太原称天福十二年国号汉三月丙戌朔蠲河东杂税四月史肇取潞州泽州五月甲午太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丙申如东京戊申次绛州六月甲子至自太原二年正月改元干祐更名暠时年五十四
  附
  渤海王追尊高祖神武帝高欢字贺六浑渤海蓚人四世祖泰仕慕容氏曾祖湖后归魏为右将军湖第三子谧仕魏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谧生树性通率不事家业住居白道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劝徙居避之树曰安知非吉居之自若及欢生而妣韩氏殂养于同产姊壻镇狱队尉景家欢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长而深沈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侠所宗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家贫及聘武明后始有马得给镇为队主镇将辽西段长常竒其貌谓曰君有康济才便以子孙为托自队主转为函使尝乘驿过建兴云雾昼晦雷声随之半日乃絶若有神应者每行道路往来无风尘色又尝梦履众星而行觉而内喜为函使六年自洛还倾产结客自是乃有澄清志与怀朔省事云中司马子如及秀容刘贵中山贾显智为奔走友怀朔戸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亦相友结孝昌元年从杜洛周私与尉景段荣蔡儁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子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澄屡落牛欢弯弓将射之以决去后呼荣求救赖荣遽下取之以免遂奔葛荣又亡归朱荣于秀容先是刘贵事荣盛言欢美至是始得见以憔悴故未之竒也贵乃为欢更衣复求见因随荣之廏廏有恶马荣命剪之欢不加羁绊而翦竟不蹄齧已而起曰御恶人亦如此马矣荣遂坐欢于牀下屛左右访时事欢曰闻公有马十二各色别为羣将此竟何用也荣曰但言尔意欢曰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霸业可举鞭而成此贺六浑之意也荣大悦语自日中至夜半乃出自是每参军谋既而荣以欢为亲信都督荣举兵为前锋荣入洛以定策勲封铜鞮伯累迁第三镇人酋长常在荣帐内荣尝问左右曰一日无我谁可主军皆称尔朱兆曰此正可统三千骑以还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因诫兆曰尔非所匹终当为穿鼻乃以欢为晋州刺史无何荣诛兆自晋阳将举兵召欢使长史孙腾辞以绛蜀汾胡未靖不可委去兆恨焉自是始有图兆计及兆入洛闻之大惊又使孙腾伪贺兆因密觇孝庄所在将劫以举义不果乃以书喻之言不宜受恶名于海内兆不纳而封欢为平阳郡公初孝庄诛荣知其党必有谋乃密敕步藩令袭兆后藩既败兆等兵势日盛兆又请救于欢欢内图兆复虑步藩难除乃与兆悉力破之藩死深徳欢誓为兄弟时葛荣众流入幷肆者二十余万皆不聊生寇攘大小二十六艸窃不止兆问计欢曰六镇破残不可尽杀宜选王腹心私使统焉若有犯直罪其帅则所罪者寡兆曰善谁可行也贺拔允时在坐请欢欢拳殴之折其一齿曰生平天柱时奴軰伏处分如鹰犬今日天下安置在王而阿鞫泥敢诬下罔上请杀之兆以欢为诚遂委焉欢以兆醉恐醒后或致疑贰遂出宣言受委统州镇兵可集汾东受令乃建牙阳曲川署梗阳驿子为亲信都督兵士素恶兆而乐欢莫不皆至居无何又使刘贵请兆以幷肆频年霜早降戸掘黄鼠而食之皆面无谷色请令就食山东待温饱而处分之兆从其议其长史慕容绍宗谏时兆左右已受欢金因谮绍宗与欢旧有隙兆乃禁绍宗而催欢发欢自晋阳出滏口路逢朱荣妻北乡长公主自洛阳来马三百匹尽夺易之兆闻乃释绍宗自追欢至襄垣会漳水暴长桥坏欢隔水拜曰所以借公主马非有他故备山东盗耳王受公主言自来赐追今渡河而死不辞此辈便叛兆自陈无此意因轻马渡与欢坐帐下陈谢遂授刀引颈使斫己欢大哭曰自天柱薨背贺六浑更何所仰今旁人搆间至此何忍复出此言兆投刀于地遂刑白马而盟誓为兄弟留宿夜饮尉景伏壮士欲执兆欢齧臂止之曰今杀之其党必奔归聚结兵饥马瘦不可相支不如且置之兆虽劲捷凶狡无谋不足图也旦日兆归营又召欢欢将上马诣之孙腾牵衣乃止兆隔水肆骂驰还晋阳欢行舍大王山六旬而进将出滏口倍加约束过麦地辄步牵马逺近闻之皆称高仪同将兵整肃益归心焉普泰元年三月封渤海王四月加授东道大行台第一领人酋长永熙元年晋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闰三月大胜于韩陵孝武初授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增封幷前十五万戸辞天柱减戸五万七月帅师北伐自滏口入尔朱兆大掠晋阳北保秀容幷州平王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二年正月大破兆于赤洪岭兆毙亲临厚葬之慕容绍宗以尔朱荣妻子及余众自保乌突城降天平元年迁费也头部于河东三年七月魏孝武至长安己酉王入洛九月魏孝静迁邺留洛部分事毕还晋阳自是军国政务皆归相府武定五年正月丙午薨八月葬邺漳水之西齐天保初追崇献武帝庙号太祖天统元年改諡神武庙号高祖渤海王追尊世宗文襄帝高澄字子惠神武长子也母曰娄太后生而岐嶷神武异之魏中兴元年立为渤海王世子就杜询讲学敏悟过人询甚叹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隽爽便若成人神武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自是军国筹策皆预之天平元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幷州刺史三年入辅朝政加领军左右畿大都督大象元年摄吏部尚书兴和二年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武定四年十一月神武西讨班师驰赴军所侍衞还晋阳五年正月丙午神武薨夏四月壬申朝于邺六月丁丑还晋阳七月戊戌魏诏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八月辛未朝邺固辞丞相魏诏可复辞前大将军余如故六年三月从太行返晋阳六月巡北边城戍赈赐有差七月还晋阳居北城东柏堂以宠琅琊公主欲其来往无所避忌侍衞皆出外辛卯遇盗兰京而殂时年二十九葬峻成陵齐初追諡文襄庙号世宗
  安定郡公追尊太祖文帝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世居朔野为大人有普回者因狩得玉玺三枚文曰玺普回以为天授魏天兴初四世祖陵徙武川陵生系系生韬韬生肱纠合乡里斩贼衞可孤后没于定州肱娶王氏生泰任侠有气干有黑气如盖下覆其形及长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须髯髪长委地垂手过膝背有黑子宛转如盘龙形面色紫光人望而敬畏之少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业轻财好施以交结贤士大夫为务初随朱荣例迁晋阳以统军从荣征讨后以别将从贺拔岳讨东海王颢于洛阳孝庄时以功封宁都子后从岳入关太昌元年为关西大行台左丞齐神武既诛尔朱氏遂专朝政帝请往观之至幷州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儿眼目异将留之帝诡陈忠欵具托左右苦求复命倍道而行行一日而神武悔发上驿千里追至关不及而还会岳为侯莫陈悦所害遂统岳军魏诏为大都督魏都长安军国之政咸决焉加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封略阳郡公晋丞相大统元年都督中外诸军封安定郡公三年齐神武率众下蒲坂涉洛大破之于沙苑八年十月齐神武侵汾绛围玉壁帝出军蒲坂神武退度汾追之遂遁去恭帝三年进位太师大冢宰十月薨于云阳宫年五十五葬成陵武成元年初諡文公孝闵受禅尊为文王遂追上尊号庙号太祖晋王追尊太祖武帝李克用国昌子少骁勇善骑射能仰中双鳬军中号曰李鵶儿其一目眇及其贵也又号独眼龙其威名盖于代北初为唐云州守捉使及国昌拒命自称云中留后唐欲招辑之拜大同军防御使从国昌入塞北中和元年代北起军使陈景思发沙陀吐浑万人行至绛州沙陀军乱景思念非克用不可将乃以诏书召之于塞北承制以为代州刺史鴈门以北行营节度使二年十一月景思克用以步骑万七千赴京师三年正月至于河中进屯干阬黄巢党惊曰鵶儿军至矣二月败巢将黄邺于石隄谷三月又败赵璋尚让于良田坡横尸三十里是时诸镇兵大战渭桥贼败走入城克用乘胜追之自光泰门先战入望春宫升阳殿巢败南走出蓝田关京师平克用功第一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十一月遣其弟克修攻昭义孟方立取泽潞二州巢南走攻陈州四年克用以兵五万救之自河中渡河四月败尚让于太康又败黄邺于西华巢且走且战至中牟临河未渡而克用追及之贼众惊溃比至封邱又败之巢脱身走克用一日夜驰二百里追至冤朐不及而还过汴州休军封禅寺朱全忠飨之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牀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得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七月至太原请加兵于汴遣弟克修将兵万人屯河中僖宗和解之用破巢功封陇西郡王光啓元年河中王重荣与宦者田令孜有隙徙兖州诏克用以兵护王处存代镇重荣伪为诏书言令重荣与处存诛克用因曰此朱全忠之谋也克用信之八上表请讨全忠僖宗不许克用大怒以兵助重荣败邠州朱玫于沙苑纵火大掠乘舆出居于兴元克用退屯河中朱玫亦立襄王煴僖宗遣谏议大夫刘崇望以诏书召克用且道军容使杨复恭意使进兵讨玫等克用阳诺而不行大顺元年击破孟迁取郉洺磁三州乃遣安金俊攻赫连铎于云州幽州李匡威救铎战于蔚州金俊大败于是匡威铎及朱全忠皆请因其败伐之昭宗以克用破黄巢功高不可伐下其事台省四品官议议者多言不可宰相张濬独谓可伐全忠阴赂濬使持其议益坚昭宗不得已以濬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韩建为副使十一月濬及克用战于阴地濬军三战三败濬建遁归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上表自诉天子优诏答之二年二月复拜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四月攻赫连铎于云州围之百余日铎走吐浑八月太搜于太原出晋绛掠懐孟至于郉州遂攻王镕于镇州前军李存孝取临城进攻元氏李匡威救镕乃还景福元年王镕攻郉州李存孝李嗣勲败镕于尧山二月会王处存攻镕战于新市为镕所败八月匡威攻云州以牵克用之兵克用潜入于云州返出击匡威匡威败走干宁二年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克用请立珂李茂贞王行瑜韩建请立珙昭宗许克用立珂茂贞等兵入犯闻克用亦起兵乃皆罢去六月克用攻绛州斩王珙弟刺史瑶七月至于河中行瑜弟行约茂贞假子阎圭皆谋劫迁昭宗出居于石门克用军留月余不进昭宗遣延王戒丕丹王允兄事之且告急八月克用进军渭桥以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十一月击破邠州行瑜走至庆州见杀克用还军云阳请击茂贞昭宗慰劳之使与茂贞解仇以纾难拜忠正平难功臣封晋王三年正月昭宗复以张濬为相克用曰此朱全忠之谋也上表力争濬命遽止遂自将击魏战于洹水亡其子落落六月破魏成安洹水临漳等十余邑十月又败魏人于白龙潭进攻观音门朱全忠救至乃解四年刘仁恭叛晋克用以兵五万击仁恭战于安塞大败光化元年朱全忠遣葛从周攻下郉洺磁三州克用遣周徳威出青山口遇战于张公桥大败冬潞州守将薛志勤卒李罕之据潞州叛附于朱全忠二年全忠遣氏叔琮攻破承天军又破辽州至于榆次周徳威败之于洞涡秋李嗣昭复取泽潞三年嗣昭败汴军于沙河复取洺州朱全忠自将围之嗣昭走青山口遇汴伏兵大败秋嗣昭取怀州是嵗汴人攻镇定镇定皆絶晋以附于朱全忠天复元年全忠攻下晋绛河中执王珂以归晋失三与国乃下意为书币聘梁以求和全忠以为晋弱可取乃大举击晋四月氏叔琮入天井张文敬入新口葛从周入土门王处直入飞狐侯言入阴地叔琮取泽州其别将白奉国破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皆迎降晋人大惧会天大雨霖梁兵多疾皆解去五月晋复取汾州诛李瑭六月周徳威李嗣昭取慈隰二年进攻晋绛大败于蒲县梁军乘胜破汾慈隰三州遂围太原克用谋出奔云州未决而梁大疫解去周徳威复取汾慈隰三州四年梁迁唐都于洛阳改元曰天祐克用谓天祐非唐号不可称乃仍称天复五年会契丹阿保机于云中约为兄弟六年梁攻燕沧州刘仁恭来乞师克用恨仁恭反覆欲不许其子存勗谏曰此吾复振之时也今天下之势归梁者十七八其所惮者惟我与仁恭耳若燕晋合势非梁之福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急其难可因以徳而怀之是谓一举而两得此不可失之机也克用以为然乃为燕出兵攻破潞州梁围乃解去以李嗣昭为潞州留后七年梁兵十万攻潞州围以夹城遣周徳威救潞州军于乱栁冬克用疾是嵗梁灭唐克用复称天祐四年五年正月辛卯卒年五十三子存勗立葬克用于鴈门庄宗即位追諡曰武帝庙号太祖
  分据附
  晋
  刘渊字元海新兴左部人冒顿之后也初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故其子孙冒姓刘氏建武初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祖于扶罗助汉讨平黄巾以众留汉自立为单于父豹为左贤王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家居晋阳汾涧之濵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俄见一大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巫觋皆异之曰此竒祥也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日精也服之生贵子孕十三月而生渊左手文有其名遂以名焉龆龄英慧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学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尝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于是遂学武事妙絶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仪魁伟屯留崔懿之襄陵公师彧皆善相人一见元海深相崇敬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泰始之后浑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大悦之后秦凉覆没上党李熹曰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渊一将军之号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孔恂曰渊若能平凉州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乃止及豹卒渊代为左部帅太康末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隽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亦皆游焉杨骏辅政以为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成都王颖镇邺表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时渊从祖刘宣等窃议曰左贤王渊姿器絶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密共推为大单于招集五部声言应颖幷州刺史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代颖渊请还说五部以赴难至左国城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已五万都于离石永兴元年为坛南郊即汉王位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遣刘曜寇太原氏屯留长子中都皆陷之渊遂进据河东攻蒲坂平阳皆陷之入都蒲子永嘉二年称尊号改元永凤以平阳有紫气兼陶唐旧都于是迁都平阳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盖王莽时玺得者增泉海光三字渊以为己瑞改年河瑞至永嘉四年在位六年矣諡光文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子和立旋为刘聪所害刘聪渊第四子母张夫人梦日入怀十五月生聪幼而聪悟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十五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絶一时举良将累迁右部都尉善于抚接五部豪右无不归之渊为北单于立为右贤王及即大单于位更拜鹿蠡王既害刘和羣臣劝进于是以永嘉四年称尊号改元光兴署其衞尉呼延晏为前锋大都督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石勒进师会之攻陷洛阳改年嘉平旋遣刘曜陷长安大赦改元麟嘉至太兴元年在位九年矣諡昭武庙号烈宗子粲立寻为靳准所害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歼焉
  石勒字世龙初名防上党武乡人祖耶奕干父周曷朱一名乞翼加竝为部落小卒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驰遣收之会勒已去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所居武乡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铁骑象家园中生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父老及相者皆曰此儿状貌竒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时多嗤笑惟邬人郭敬阳曲甯驱以为信然竝加资赡勒感其恩为之力耕每闻鞞铎之音归以告其母母曰作劳耳非不祥也大安中幷州饥勒与诸部人亡散鴈门还依甯驱北泽都尉刘监欲略卖之勒于是潜诣纳降都尉李川路逢郭敬泣拜自陈饥寒敬对之流涕以带货鬻食之幷给以衣服勒谓敬曰族属饥甚宜诱将冀州就谷因执卖之可以两济会幷州刺史东瀛公腾执诸部于山东卖充军食使将军郭阳张隆将诣冀州勒亦在其中敬先以勒属郭阳及兄子时阳敬族兄也道路饥困赖阳时而济既而卖与茌平人师懽为奴每耕作于野常闻鼓角之声勒以告诸奴诸奴归以告懽懽亦竒其状貌免之懽家邻于马牧与牧率魏郡汲桑往来勒以能相马自托于桑尝佣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羣鹿旁过军人逐之勒乃获免俄见一老父谓勒曰向羣鹿者我也特相救尔拜而受命遂招集王阳蘷安等八骑为盗后郭敖刘征等十骑又赴之号十八骑复东如赤龙騄骥诸苑中乘苑马逺掠缯宝以赂汲桑是嵗刘渊称汉王于黎亭阳平人公师藩等起兵赵魏勒与汲桑帅牧人乘苑马数百骑赴之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藩拜勒为前队督后归渊渊署为辅汉将军平晋王及渊称尊号授勒平东大将军复授安东大将军开府置左右长史等官乃引张賔为谋主刁膺张敬为股肱蘷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等为将帅刘聪复授勒幷州刺史汲郡公持节开府后频加封爵太兴二年称赵王令武乡耆旧赴襄国亲与齿坐欢饮语及平生初勒与李阳邻居嵗常争麻池迭相殴击至是谓父老曰李阳壮士也沤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宁雠匹夫乎乃使召阳既至勒与酣谑引阳臂笑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甲第一区拜参军都尉令曰武乡吾之丰沛魂魄当归之其复三世咸和五年号赵天王寻称尊号改元建平自襄国都临漳至咸和七年在位十五年矣年六十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諡明庙号高祖子立石虎废为海阳王寻害之年二十二
  石虎字季龙勒之从子祖曰防邪父曰冦覔勒父朱幼而子季龙年六七嵗有善相者曰此儿貌竒有壮骨永兴中与勒相失后刘琨送勒母王及虎于葛陂时年十七好驰猎年十八稍折节身长七尺五寸趫捷善弓马勇冠当时勒深嘉之拜征虏将军御众严而不烦莫敢犯者指授方略所向无前勒都襄国仗以专征之任南擒刘岳北走拓跋东平齐鲁西走秦雍尅殄十有三州虎之功居多咸康元年虎废勒子称居摄赵天王改年建武永和五年称尊号建元大宁至大和六年在位十五嵗矣子世遵鉴立未防为冉闵所害
  慕容永字叔明廆弟运孙随暐徙长安后鲜卑东还刁云杀慕容忠推永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称藩于慕容垂苻丕至平阳永遣使求假道还东丕弗许遣王永及苻纂攻之永大败其师于襄陵丕奔东垣永尽收其臣佐遂进据上党之长子称尊号改元中兴有众十万所统凡八郡慕容垂遣其丹阳王瓒龙骧张崇攻永弟支于晋阳又遣慕容楷出自滏口慕容农入自壶关垂进师入自天井关至于壶壁永师大败奔还长子慕容瓒攻克晋阳燕建兴九年六月慕容垂进围长子永欲奔后秦侍中兰英曰垂七十老翁厌苦兵革终不能顿兵连嵗以攻我也但当城守备之耳永从之秋八月永困急遣子常山公等求救于晋雍州刺史郄恢幷献玉玺一纽晋出兵救之永恐晋兵不至又遣太子亮为质于晋平视追亮及于高都获之永又告急于魏太祖遣陈留公防将军庾岳帅骑五万东渡河屯秀容以救之时晋魏兵皆未至大逸豆归部将贾韬等潜为内应开门内垂兵垂进兵入城永奔北门为前驱所获垂数而戮之幷斩其所署公卿以下大逸豆归等四十余人永所统新旧八郡戸七万六千八百及乘舆服御图书伎乐珍宝悉获之苻丕字永叔坚长庶子少而聪慧好学博综经史坚与言将略嘉之命邓羌敎以兵法文武才干亚于苻融出镇于邺东夏安之坚自淮淝败归丕为慕容垂所逼自邺奔枋头会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冲率众三万屯壶关遣使招丕丕乃率男女六万余口如潞州骠骑张蚝幷州刺史王腾迎之入据晋阳始知坚五将问举哀于晋阳三军缟素王永留苻冲守壶关率骑一万会丕劝称尊号从之太元十年即位于晋阳南立坚行宫改元太安于是王永宣檄州郡期以孟冬会军临晋于是天水姜延冯翊寇明等承檄起兵各有众数万遣使应丕丕留王腾守晋阳杨辅戍壶关率众四万进据平阳时慕容永称藩于垂丕遣王永及苻纂攻之永大败死之丕奔东垣为晋扬威将军冯该所杀执其二子宁寿送于建康苻登称号諡为哀平丕在位二年
  北汉世祖神武帝讳旻汉高祖母弟初名崇美须髯目重瞳子高祖即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隠帝少政在大臣周太祖为枢密使与旻素有隙旻颇不自安判官郑珙曰晋阳兵雄天下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宗室老不以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旻乃罢上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三年周太祖起魏佯立旻子赟为嗣寻杀之旻以周广顺元年正月即位于太原仍称干祐不改元不立宗庙四时祭用家人礼月俸宰相八缗节度使三十缗其余薄有资给尝谓张元徽等曰吾以高祖之业赟之冤义不为郭公屈尔期与公等勉力以复国家之雠至于称尊一方岂获已耶以子承钧为太原尹判官郑珙赵华为宰相时辽将潘聿撚遗书其子承钧遂令承钧复书言愿循晋室故事求援北朝许之又遣通事舍人李使于辽乞兵为援辽世宗与旻约为父子国旻遣宰相郑珙致书称侄以叔父事之辽遣燕王述轧册尊旻为大汉神武帝幷册旻妻为后又以黄骝九龙十二稻玉带报聘已而遣枢密直学王得中聘于辽穆宗求兵以攻周辽助兵五万出阴地攻晋州为王峻所败时内供军国外奉辽赋役繁重逃入周境者甚众干祐七年正月周太祖殂旻闻之喜遣使乞兵辽遣杨衮将铁马万骑及诸部兵号称十万以助旻自将骑兵三万攻潞州周世宗亲征战于高平旻军大败自高平被褐戴笠乘辽所赠黄骝昼夜兼行力惫防不能支归为黄骝治廏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收散卒缮甲兵完城堑以备周周进攻太原去城三百步围之匝自四月至六月不克辽将挞烈败符彦卿于忻口世宗班师旻以忧得疾明年十一月卒年六十葬于交城北山旻在位四年子承钧立
  睿宗名钧初名承钧世祖次子幼而颖异性孝谨颇好学工书世祖卒承钧行三年丧礼遣人奉表于辽自称男辽穆宗答诏许嗣位更名钧既立赦境内时年二十九仍称干祐不改元三年丧毕始改干祐九年为天会元年立七庙于高祖旧第号显圣宫天会四年宋兴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奉表乞兵为援承钧自将出柏谷羣臣饯之汾水仆射赵华曰李筠举事轻易今不图成败空国兴师臣实忧之钧至太平驿封筠陇西郡王筠见钧仪衞不备非如王者悔臣之后筠败死天会六年四月太原民潜逃降宋者四百七十人自旻世凡举事必禀辽而承钧之立多略辽遣使责之承钧惶恐谢罪自李筠败复失辽援无复南侵意地产狭薄嵗输辽国用日削钧嗣位之后勤于为政爱民礼士故虽兵戈不息而境内粗安宋太祖尝因界上谍者谓钧曰君家与周氏世为雠宜其不屈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人若有志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钧遣谍者复命曰河东土地甲兵不足以当中国之十一然钧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哀其言故终其世不加兵钧立十三年病卒
  少主继恩本姓薛氏父钊晋初为营卒娶世祖女生继恩高祖典禁兵以钊从子壻也除其军籍置之门下高祖后领方镇爵位通显世祖女视高祖永宁公主故姊妹行也贵倨居中钊罕得见钊怏怏一日乘醉引佩刀刺之世祖女奋衣得脱钊即自裁时继恩尚幼世祖以睿宗无嗣令养为己子而世祖女再适何氏生继元何氏死世祖女亦殁睿宗复抚继元为子继恩事睿宗尽恭昏定晨省无违礼及为太原尹选软不治睿宗尝语郭无为继恩殊非济世才无为黙然不对睿宗既殂继恩告哀于辽然后嗣位服缞裳视事寝处居勤政阁而睿宗故执事百司宿衞皆在太原府廨继恩怨无为初不助己且恶其专政加守司空外示优礼而内实疎之欲逐无为月余不能决天会十二年七月独处一室左右亲信无得从己酉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挺刃入阁扃其戸继恩惊起霸荣害之无为使人梯屋入杀霸荣幷其党继恩立六十余日幷人深疑无为无为与羣臣议立继元平章中书事张昭敏独曰宜立宗姓以慰民望世祖嫡孙继文久留辽宜迎立之可以固宗社结强援无为不从以继元易制立之
  英武帝名继元天会初授归义府都督加太保迁右金吾衞大将军充大内都防检少主时进太师兼太原尹既袭位仍称天会不改元十二年十一月告即位于辽且乞师辽遣塔拉将诸道兵救之宋诏谕令降约授平卢军节度使又别诏无为授安国节度无为得诏色动劝继元纳款不从天会十三年三月宋攻太原筑长连城围之立砦于城四面又命壅汾晋二水以灌城幷人大恐会城中有积草漂出塞之得无害无为复劝继元出降不从乃遣使乞封册于辽且趣援师闰月辽遣韩知璠册立之知璠习兵事居围城中昼夜督察固守辽复遣南大王来援时宋师顿兵甘草地中会暑雨军士多疾遂引兵还继元命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中水已落而城多摧圮又籍宋所弃军储得粟三十万茶绢各数万赖以少济是月杀郭无为十四年辽归使臣十六人十七年遣使于辽改元广运广运二年三月辽与宋成遣使来告命通好于宋继元闻命恸哭谋出兵攻辽宣徽使马峰固谏乃止六月辽策继元为英武帝赐御衣玉带鞍马等物三年八月宋将党进潘美等分五道来攻会宋太宗立召诸将还六年宋太宗自帅师来攻四月至太原城潘美等屡败继元兵进筑土城长围四合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城无完堞太宗屡以手诏谕降时外援弗至饷道又絶国人大惧马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逾城降宋自是亲信臣多亡城中益危迫宋太宗移城南复手诏谕速降当保富贵城上有白云如人状前枢密使马峰老疾居家舁入见流涕歴数兴亡之理乃遣客省使李勲奉表乞降迟明继元率官属缟衣纱帽待罪台下太宗赐袭衣玉带金银鞍勒马三匹金器银器锦防及文武从官各赐物有差授检校太师右衞上将军封彭城郡公世祖自干祐四年称尊号歴四主二十九年而亡继元美风仪善谈论颇通禅学居潜邸时尝得僧继颙紫檀如意每接僧秉此挥谭名为握君践祚淳化中薨追封彭城郡王赗赙加等
  后妃
  上古
  姜嫄有邰氏之女帝喾元妃姜嫄出祀郊禖见巨人迹而履其拇遂身动如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置之寒冰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之因名曰弃姜嫄之性清静专一好种稼穑弃能承其敎卒致其名今闻喜北稷山麓有水池相传弃稷处
  陶唐
  圣后女皇帝王世纪云尧娶富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或云即中山夫人靁泽县西五十步有中山夫人
  祠尧之四妃帝系表作散宜氏缪
  有虞
  握登舜母含神纽云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帝命验云感枢星生舜
  娥皇尧长女嫔于虞为舜元妃 史记正义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女英尧次女嫔于虞为舜二妃 尸子妻以娥媵以皇娥皇众女之英非也郑康成曰舜二妃陆佃曰三妃崔琦外戚箴昔在帝舜徳隆英皇章怀注帝舜妃
  娥皇女英聪明贞仁事舜于亩之中事瞽瞍谦让恭敬思尽妇道也 韩退之以娥皇为正而女英为庶皇长故曰君次为夫人 路史妃以肓娅以防肓即娥皇字娥娙皇肓声相滋也防即女英见世本
  癸比氏皇甫谧癸比氏虞舜之第三妃也生二女一曰宵明一曰烛光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处河大泽光照百里
  夏
  修己鲧妻帝王世纪云修己山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生禹 世纪禹母获月精石如薏苡吞之而生禹
  涂山氏吕氏春秋禹年三十娶于涂山氏乃舜摄位之十五年也 涂山氏曰趫是为攸女 世本禹纳涂山氏是为攸女 周易连山曰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 索隠曰杜预云涂山在寿春东北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系本云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 书曰辛壬癸甲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列女传涂山氏能明训敎而致其化 吕氏曰禹娶于涂山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越四辰而往治水 越絶书以故啓知王事达君臣义 路史后侨生啓及均 十三州志涂山氏思本国筑台以望之基在夏城南
  二姚左传伍员曰少康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
  汉
  薄太后父吴人魏豹立为王母魏媪纳其女于魏宫有许富者善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薄姬输织室高祖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纳后宫嵗余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内高帝曰此贵征也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后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代王立十七年大臣迎立之是为孝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以孝景帝前二年葬近霸陵号曰南陵
  孝武衞皇后字子夫出平阳侯邑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初即位数嵗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十余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悦子夫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嵗余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召其兄衞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后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时陈皇后骄贵及废乃立子夫为后子据为皇太子衞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贵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衞子夫霸天下后遭巫蛊自杀宣帝立追諡思后
  孝元冯昭仪潞人奉世女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宫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婕妤宠与傅昭仪等建昭中上幸虎圏鬭兽熊逸出圏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当前婕妤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深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明年夏男立为信都王尊婕妤为昭仪成帝初为信都太后河平中随王之国后徙中山是为孝王孝王薨一男嗣为王有眚病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哀帝即位傅昭仪上尊号因素怨冯太后诬以罪饮药自杀
  孝成班婕妤鴈门楼烦人况女成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城舍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同辇载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毋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窈窕徳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鸿嘉后进侍者李平平亦立为婕妤其后赵飞燕姊弟寖盛婕妤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怨詈许后坐废考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防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婕妤恐久见危求供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作赋自伤悼后充奉园陵卒因葬园中
  晋
  惠贾皇后名南风小名旹襄陵人充女初武帝欲为太子娶衞瓘女曰衞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衞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妬而少子丑而短黑元后固请荀顗荀勖竝称充女之贤乃定婚年十五大太子二嵗泰始八年二月册拜太子妃妬忌多权诈嫔御罕进惠帝初立为后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哀献皇女后以诖害承华毙
  简文顺王皇后讳简姬太原晋阳人遐女后以冠族初为会稽王妃生子道生为世子永和四年母子竝失意被废以忧薨咸安二年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顺后葬高平陵追赠后父遐特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孝武定王皇后讳法慧哀靖皇后之侄也蕴女初帝将纳后访于公卿时蕴子恭以弱冠见仆射谢安安深敬重之既而谓人曰昔毛嘉耻于魏朝杨骏防倾晋室若帝纳后荫望如王蕴乃可既而访蕴女容徳淑令乃举以应选宁康三年中军将军桓冲等奏议于是帝始纳焉封蕴妻刘氏为乐平乡君蕴加训诫后自改饬太元五年年二十一葬隆平陵
  哀靖王皇后讳穆之太原晋阳人司徒左长史蒙女初为琅琊王妃哀帝初立为后追赠母袁氏为安国乡君后无子终于兴宁二年时在位三年矣
  南齐
  武穆裴皇后讳惠昭河东闻喜人祖封之给事中父玑之左军参军性刚严竟陵王子良妃袁氏有过后加训罚升明三年为齐世子妃建元元年为皇子妃二年薨諡穆妃葬休安陵时议欲立石志王俭曰石志不出礼起宋元嘉中顔延之为王球石志素族无铭策故以纪行自尔以来共相祖习储妃之重礼絶恒例既有哀策不烦石志从之武帝即位追尊为后赠父玑之金紫光禄大夫母檀氏余杭广昌乡元君
  陈
  宣栁皇后讳敬言河东解县人曾祖世隆祖恽父偃后九嵗干理家事有若成人侯景之乱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帝以长城公主故待遇甚厚以配宣帝承圣二年生后主于江陵及魏尅江陵宣帝迁关右后与后主俱留穰城天嘉二年还朝后为安成王妃宣帝即位立为后后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初宣帝居乡里先娶吴兴钱氏及即位拜贵妃甚有宠后倾心下之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于贵妃而已御其次焉及始兴王叔陵之变后主赖后与吴媪救而获免后主即位尊为皇太后宫曰范百司众务皆决于后后主创愈乃归政焉后性谦谨未尝以宗族为请虽饮食亦无所分遗后入长安隋大业十二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二葬洛阳之芒山
  北魏
  太武敬哀贺皇后代人初为夫人生景穆太子神防元年薨追赠贵嫔葬云中金陵后追尊号諡配享太庙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河东王毗妺也少以才选入东宫有宠生文成帝而薨文成即位追尊号諡葬云中金陵配享太庙
  孝武高皇后齐神武长女孝武初尝纳为后
  孝静高皇后齐神武第二女天平四年诏聘为后神武前后固辞不许兴和初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昶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后大赦
  北齐
  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代人赠司徒内干女少明悟强族多聘之竝不肻行及见神武城上执役惊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已父母不得已而许焉神武既有澄清之志倾产以结英豪密谋秘策后恒参预及拜渤海王妃阃闼之事悉决焉后高明严断雅遵俭约往来外舍侍从不过十人性寛厚不妬忌神武姬侍咸加恩待神武尝将西讨出师后夜防生一男一女左右以危急请追告神武后弗聴曰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死生命也来复何为神武闻之嗟叹良久沙苑败后侯景屡言请精骑二万必能取之神武悦以告后后曰若如其言岂有还理得獭失景亦有何利乃止神武逼于蠕蠕欲娶其女而未决后曰国家大计愿勿疑也及蠕蠕公主至后避正室处之神武媿而拜谢焉后曰彼将有觉愿絶勿顾慈爱诸子不异己出躬自纺绩人赐一袍一袴手缝戎服以帅左右弟昭以功名自达其余未尝为谋爵位每言有才当用义不以私乱公文襄嗣位进为太妃文宣将受魏禅后固执不许因是中止天保初尊为皇太后宫曰宣训济南初尊为太皇太后尚书令杨愔等辅政密与孝昭及诸大将定策戮之孝昭即位复为皇太后后又下诏立武成帝大宁二年春用巫媪言改姓石氏时年六十二矣五月甲申合葬义平陵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异梦焉
  上党韩太妃轨之妹也神武微时欲聘之轨母不许及神武贵韩氏寡乃纳之
  北周
  文帝皇后叱奴氏代人也周文帝为丞相纳为姬生武帝天和三年六月尊为皇太后建徳三年五月葬永固陵
  宣帝皇后尉迟氏名繁炽蜀公回孙女有美色初适杞公亮子西阳公温以宗妇例入朝后入宫拜长贵妃大象二年三月立为天右大皇后寻出俗为尼改名华道隋开皇十五年殂
  明敬皇后独孤氏太保衞公信长女帝在藩纳为夫人二年正月立为王后四月葬昭陵武成初追崇皇后后合葬焉
  隋
  文献皇后独孤氏讳伽罗云中人周大司马衞公信女信见文帝有竒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帝兴后相得誓无异生子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每谦卑自守及隋文帝居禁中总百揆后使李圆通白曰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隋初立为后突厥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后曰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百寮闻而毕贺帝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閤乃止使宫官伺有失政随匡谏多所益候退朝同至宴寝相顾欣然后早失二亲常怀感慕见公卿有父母者每致礼焉有司奏周礼百官之妻命于王后请依古制后曰以妇人与政或从此渐不可开其源也不许后每见诸公主举周家公主以诫后姑子都督崔长仁犯法将以后故免之后曰国家之事焉可顾私长仁竟坐死异母弟陀以猫鬼咒诅后坐当死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陀若蠧政害民者不敢言坐为妾身敢请其命陀于是减死一等后雅性俭约尝合药须胡粉一两宫内不用求之竟不得又欲赐柱国刘嵩妻织成衣领宫内亦无上以后不好华丽时齐七宝车及镜台絶巧丽使毁车而以镜台赐后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凡言事皆与上意合每闻大理决囚辄流涕然性尤妬后宫莫敢进御尝以高颎因尉迟迥孙女谓己为一妇人遂衔恨承华妃元氏暴薨后意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黜高颎立晋王广皆其谋也仁寿二年八月年五十九矣葬太陵
  唐
  高宗王皇后幷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王居东宫妃亦进册帝即位立为后父仁祐以特进封魏国公母栁本国夫人仁祐卒赠司空初萧良姊有宠而武才人为昭仪俄争宠更相毁短昭仪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诏解魏国夫人门籍李义府等阴佐昭仪以偏言激怒遂废后良姊皆为庶人后母兄宗族悉流岭南尽夺其父仁祐官爵俄被害改姓蟒
  高宗武皇后幷州文水人士彠女太宗闻其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赐号武媚后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过佛庐才人见且泣上感动王后亷知状引内后宫以挠萧妃宠才人有权数谲变不穷始下词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上故进为昭仪一旦顾幸在萧右寖与后不协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昭仪伺后所薄必欵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上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由是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将遂废之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频死固争而李义府许敬宗素险侧即表请昭仪为后乃废王后诏李勣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后麟徳初后为蛊祝宦人王伏胜发之将废西台侍郎上官仪与上意合后讽许敬宗搆仪杀之自逐无忌遂良贬死道路目语及仪见诛政归房帷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称皇太后嗣圣元年临朝神龙元年复辟徙太后上阳宫是嵗年八十一矣諡曰则天大圣后祔干陵后临朝后详遗事
  宗贞顺武皇后恒安王攸止女从父延秀再从叔三思幼入宫上即位寖得幸时王后废进册惠妃礼秩比后封所生母杨郑国夫人弟忠国子祭酒信秘书监将遂立为后御史潘好礼上疏极谏遂不果立生寿王盛王咸宜太华二公主妃薨年四十余赠尊号及諡葬敬陵
  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之独头村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庭遂召内禁中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号娘子仪体与后等天宝初进册贵妃追赠父元琰太尉齐国公擢叔父元珪光禄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而钊亦寖显钊国忠也三姊皆美诏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夫人铦以上柱国门列防与锜国忠诸姨五家第舍联亘率一堂费缗千万诏为元琰立家庙上自书其碑铦秦国早死故韩虢与国忠贵最久妃年三十八及祸乃天宝十五载也
  孝敬皇后裴氏闻喜人冀国公居道女
  郝氏宗在潞潜邸时偶出猎西火镇郝洽谒见随幸其第见其女秀整许充后宫
  后唐
  废帝刘皇后父茂威应州浑源人为人强悍初封沛国夫人上即位立为后弟延皓拜宣徽南院使清泰二年为天雄军节度使延皓素谨厚及贵而改节在邺不恤军士都虞候张令昭逐之走相州有司请行军法以后故免其官爵而已晋兵将至后偕焚焉
  晋
  高祖李皇后唐明宗女后初号永宁公主清泰二年封魏国长公主自清泰初尝疑高祖三年公主自太原入朝千春节辞归留之不得醉语侵之公主归以语高祖高祖由是益不自安晋初公主当为后以宗庙未立谦抑未遑天福八年册尊为皇太后太后为人强敏高祖常严惮之冯后用事数训诫之开运三年辽太宗使人谓太后曰吾闻重贵不从母教而至于此可求自便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违先君之命絶两国之欢今幸防大惠全生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竟随北行汉干祐三年八月卒于建州
  安太妃代北人为敬儒妻生出帝封秦国夫人出帝立尊为皇太妃妃老而失明后从北迁卒于建州
  汉
  高祖李皇后晋阳人父为农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家劫取之高祖已贵封魏国夫人生隠帝开运四年高祖起兵太原赏军士帑藏不足欲敛于民后谏曰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高祖为改容谢之汉初立为后隠帝尊为皇太后郭允明等游戏后数切责之及慕容彦超败于刘子陂上欲出临兵太后止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説则君臣之际庶防尚全不克从周太祖入汴举事皆称太后诏已而议立湘阴公赟赟未至乃请太后临朝俄而太祖出征军士拥之以还请事太后为母于是迁于太平宫上尊号曰昭圣皇太后终显徳元年一云禅代后昭圣太后归太原云
  宋
  太宗明徳李皇后潞州上党人淄州刺史处耘第二女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雍熙元年十二月立为后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至道二年封后嫡母吴氏为衞国太夫人后改封楚国又封后母陈氏为韩国太夫人真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咸平二年宰相请别建宫从之四年宫成移居之仍上宫名曰万安景徳元年年四十五矣諡明徳三年十月祔葬永熙陵与懿徳符后同祔太宗庙室
  真宗章穆郭皇后太原人宣徽南院使守文第二女淳化二年真宗在襄邸太宗为聘之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真宗嗣位立为后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服饰华侈必加戒朂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终不许兄子出嫁以贫欲祈恩赉但以装具给之上尤加礼重景徳四年从幸西京还年终三十二上深悼之礼官奏七日释服特诏增至十三日諡庄穆命翰林学士杨亿撰哀策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以后弟崇仁为庄宅使康州刺史侄承庆承寿皆迁官祥符中封后母梁氏莱国太夫人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諡章穆
  仁宗郭皇后应州金城人平卢军节度使崇孙天圣二年立为后颇见疎后尚氏与杨美人俱幸数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因误批焉大内都知闫文应谋废后劝以爪痕示执政吕夷简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于是中丞孔道辅谏官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人伏阁言后无过不可废俱被黜责景祐元年出居瑶华宫又赐号金庭敎主冲静元师后遣使存问赐以乐府后和答之辞甚怆婉尝密令召入后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属小疾遣文应挟医往诊视数日暴薨中外深疑文应不得其实乃追复后而停諡册祔庙之礼焉
  明
  孝定李太后穆宗妃神宗生母翼城人徙漷县父伟封武清伯穆宗在裕邸时选为才人进贵妃生神宗进皇贵妃万厯元年上徽称曰慈圣皇太后故事皇后进尊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尊号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时冯保风张居正以竝尊于是尊陈后曰仁圣李贵妃曰慈圣始无别矣仁圣居慈庆宫慈圣居慈宁宫居正请太后护视帝乃徙居乾清太后主持国是专任张居正上御经筵入常令效讲臣进讲于前当朝五更至寝所呼曰起敇左右掖坐取水盥面挈之登辇以出故起居最严神宗尝在西城曲宴戱割内侍发翼日太后传语阁臣居正具劄切谏令草罪已御札又召上长跪数其过云六年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敇居正谓吾不能视朝夕先生亲受付托其朝夕纳诲三月进徽号曰宣文十年进明肃十二年同仁圣谒山陵二十九年进贞寿端献三十四年进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四十二年二月上尊諡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后好佛天下名胜地多置梵刹动费钜万云初光宗未册立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也福王之国行有日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贵妃乃不敢留御史曹学程以建言论死太后怜其母老言于上释学程后生神宗及靖王潞王
  附
  蜀高祖李后晋王克用弟克让女蜀高祖孟知祥为敎练使时晋王竒其才以弟女妻之庄宗即位封琼华长公主知祥镇西川后与子仁赞尚留太原明宗践祚知祥使迎之明宗欲以恩结知祥命李仁矩送归蜀已而改封为福庆长公主长兴三年薨赠晋国雍顺长公主葬于成都星宿山知祥称尊号追策焉李太后太原人唐庄宗嫔御也庄宗以赐孟知祥一日梦大星坠于怀告李后后曰婢有福相当生贵子遂常令知府事未防生后主为人明辩知大体初封夫人蜀明徳元年进封贵妃后主践位尊为皇太后太后累从征伐备歴艰难由是性尚慈俭居恒戒后主以固福寿为务后主初颇遵行之广政末典兵者多非其人太后曰吾昔见庄宗跨河与梁战及先帝在幷州捍契丹入蜀定两川诸将非有大功不得主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逺出自厮养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皆膏粱乳臭子素不习兵疆场有事安能御大敌乎以吾观之惟高彦俦太原旧人秉心忠实多所经练终不负汝自余无足任者不克从及归宋太祖盛加优礼赐御衣一袭金银器绵氊褥等物诏书呼为国母以禁轝肩至宫庭命宫嫔扶掖亲酌酒劳之曰母善自爱无戚戚思蜀他日当送母归太后曰妾家太原倘得还故乡不胜大愿时北汉尚存太祖大喜曰俟平刘钧当如母愿后主之殁也太后不哭以酒酹地祝曰女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忍死者以女在也吾今何用生为因不食而死太祖闻而伤之赙赠加等同后主葬于洛阳

  山西通志卷六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六十二
  封爵【一】
  协和万邦班瑞羣后三晋封爵肇自唐虞迨成周剪桐以封叔虞而晋之疆宇大启焉自汉至于胜国虽无分土分民之制而或食封郡县或拜爵名藩崇德报功其有系于河山之带砺者亦不可不广搜史乘以为稽古之一助也志封爵
  上古
  台骀左传郑公孙侨曰金天氏之裔子曰昩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杜预注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
  潞路史炎帝之后曰参卢黄帝封诸潞后繁于河之东北商周间别为赤白之狄
  董己姓伯爵高阳氏后 左传晋魏锜曰董泽之蒲杜预注董泽泽名河东闻喜县东北有董池陂 又晋蔡墨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饮食之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
  实沈左传高辛氏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帝尧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预注大夏今晋阳县唐人若刘累之等
  陶唐前编尧年十三佐帝摰封植受封于陶年十五复封于唐
  虞前编舜之先国于虞为虞氏系出虞幕左传曰虞幕能聴协风以成乐物生 又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徳
  梁古伯夷之封国书治梁及岐国西河狐岐
  虞
  丹朱左传襄二十四年晋士匄曰匄之先自虞以上为陶唐氏杜预注陶唐尧所治地太原晋阳县也终虞之世以为号 又晋蔡墨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杜预注以累代彭姓之豕韦春秋疏云累迁鲁县豕韦复国累裔孙犹守故地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商末豕韦氏国于唐为唐公成王灭唐迁于杜为杜伯其子隰叔奔晋四世及士会为范氏 汉地理志尧处子于丹渊为诸侯 淮南子尧得舜任以百官属以九子长监明早卒次丹朱虞封房侯 元和郡国志翼城唐国帝尧裔子所封徐才国都城记同 路史朱虚有丹山丹水出焉有长坂为弄兵处 前编虞舜元载封朱于丹以奉先祀 通考帝既膺天命践帝位于是封朱于丹服其服礼乐如之谓之虞宾示弗臣也
  夏前编帝尧八十有一载甲子封伯禹于有夏
  临春秋运斗枢帝舜时有临侯望博今赵之临城 路史赵稷奔临施堕之晋邑有临氏
  夏
  商均舜封子均于商号商均或云夏封商均于虞在今临晋之虞乡 朝鲜纪舜有子八人长义均封于商号商均禹封其子于虞即虞思也次季厘封缗 唐世纪録舜子商均本曰义均封于商州母女英卒葬商州
  虞左传伍员曰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杜预注虞舜后诸侯也思有虞君也
  西河前编启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而叛启命彭祖之后寿思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宾 路史后启征之
  楼烦子爵见王会图 静乐县志国于宁武商以来世为荒服周成王时入朝
  傅大繇国夏封在虞虢之间
  蒲舜后蒲衣故国在河东蒲津关
  商
  虞六韬文王质虞芮之讼暨师武伐殷乃收虞芮今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虞公故城 毛诗传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为闲田
  芮姬姓伯爵武王时曹伯来朝芮伯作旅曹命杜预左传注芮国在冯翊临晋县桓十年秦人纳芮伯万于芮后为晋所灭 刘良臣曰芮自逐居于魏遂不称芮而称魏 九域志商代国周为司徒尚书注周同姓圻内国为大夫寰宇记曰周司徒封芮为附庸非也 今芮城西二十里有故城田在平陆西五十里
  黎尚书孔传黎近王畿之诸侯在上党东北 正义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
  葛嬴姓伯爵汤征自葛始今垣曲县南五里有葛城微子殷都朝歌潞在畿内微子食采焉 孔传微圻内国名子爵 正义曰微国在圻内先儒相传为然王肃云微国名子爵入为王卿士肃意葢以微为圻外故言入也微子启弟仲衍号微仲
  箕子尚书注郑康成以为微箕俱在圻内孔传虽不言亦当在圻内也 左传晋败狄于箕杜预注太原阳邑有箕城
  代殷封支子于代
  蜚少昊后嬴姓蜚廉疾足善走为幸臣 通考今龙门县南七里有蜚廉故城
  周
  晋姬姓侯爵周成王九年甲午封弟叔虞为唐侯 毛诗陆氏曰唐者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 孔颖达正义汉地理志云太原晋阳县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是汉时为太原晋阳也 史记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言百里则尧为诸侯所居 又曰唐有乱政成王灭唐遂封叔虞 又曰成王与叔虞戱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戱耳史佚曰天子无戱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唐叔虞字子千传十世至文侯平王命为侯伯锡之秬鬯珪瓒作文侯之命子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晋始分为二以翼曲沃别之昭侯之后传四世至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倂请命于周以一军为晋侯至献公子文公定襄王于郏出谷戍释宋围败楚城濮遂合诸侯于践土襄王策命为侯伯晋于是世主夏盟传五世至悼公周三驾而楚弗能争平公时政在六卿晋楚分霸昭顷而下公室益卑齐郑叛晋盟咸晋始失霸十四年逐范中行氏智氏暨韩赵魏氏并强定公卒子出公奔齐哀公时韩赵魏灭智氏而分其地幽公时独有绛曲沃二邑烈公十九年周命韩赵魏列为诸侯号曰三晋静公二年三晋共灭晋废静公为家人晋祀遂絶
  虞左传桓十年夏虢公出奔虞杜预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 水经注軨桥之东北有虞原上道东有虞城尧妻舜以嫔于虞者也周武王以封泰伯弟虞仲于此是为虞公太原地记所谓北虞也 苏氏古史虞仲五世为周章章之弟亦曰虞仲武王封之夏墟至后为晋献公所灭 路史平陆东北六十里吴山上有故虞本帝舜后国所谓西虞 前编武王十三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于吴复封弟于故夏墟是为虞仲
  西虢左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杜预注西虢公也 僖公元年虞师晋师灭下阳杜预注下阳在河东大阳县上阳在陜县东南 前编武王十三年封虢仲于西虢实故夏墟 苏氏古史虢仲为西虢晋献公所灭虢叔为东虢郑所灭
  霍武王弟叔处之国 左传闵元年晋灭霍杜预注永安县东北有霍太山 前编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封弟处于霍成王三年降为庶人 路史汝之梁县西南七十里有故霍世本云霍国真姓非晋霍 先且居后受霍为霍伯
  扬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幽王弟封为扬侯后灭于晋杜预曰扬属平阳郡 汉书扬雄传扬之先有周伯侨者以支庶食采于扬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偪扬侯扬在河汾之间应劭曰今河东扬县 晋灼曰汉
  名臣奏载张衡说云晋大夫食采于扬为扬氏食我有罪而扬氏灭无扬侯有扬侯则非六卿所逼也师古曰晋说是也雄之自序谱牒葢为疎谬范中行不与智伯同时灭何得言当是时逼侯乎
  郇文王第十五子封于郇 通考郇姬姓侯爵国在绛州荀城又云汉栒邑 左传桓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郇侯贾伯伐曲沃杜预注郇贾皆国名 成公九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之地杜预注郇瑕古国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城伏氏云在解东郇瑕氏之墟也汲郡古文曰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原叔又云文公城荀 诗曹风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
  贾伯爵 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于贾 左传晋献公娶于贾杜预注姬姓国也今蒲城西南十八里有故城又临汾有贾乡
  原伯爵文王第十六子名纹武王十三年封襄王三年以其地赐晋文公 沁水县志沁水西北即原地
  耿伯爵嬴姓 左传闵公元年晋献公灭耿赐赵夙杜预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 通考耿姬姓爵未详国在平阳皮氏县今河中府龙门县
  冀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假道于虢曰冀为不道伐鄍三门杜预注冀国名今平阳皮氏东北有冀亭
  沈 姒 蓐 黄左传台骀封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杜预注四国台骀之后晋灭之 按四国皆在汾水之上
  黎杜预注黎氏黎侯国 通考侯爵国在上党壶关县后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卫处以中露泥中二邑黎之臣子作式微旄丘二诗以责卫不能救黎
  长子刘向别录太史辛甲七十五谏而不聴去之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躬亲迎之武王封诸长子 前编商王帝乙十有二祀西伯昌封辛甲于长子
  潞隗姓子爵故上党地 应劭曰潞子离狄内附春秋嘉之称其爵列诸盟会间也 通考春秋列潞子之爵许其慕诸夏也
  甲氏潞氏属春秋宣公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预注甲氏留吁赤翟别种晋既灭潞氏又幷尽其余党
  留吁屯留故城即其国 左传晋士会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杜预注铎辰不书留吁之属
  廧咎如隗姓赤狄别种 左传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杜预注晋灭潞氏其余民散入廧咎如故讨之
  臯落氏赤狄别种在潞州 左传晋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
  鼓子爵都昔阳 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杜预注乐平沾县东五十里有昔阳城
  夙繇初知伯欲伐夙繇而无道乃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夙繇之君斩岸堙谷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知伯贪而无信今师必随之不聴赤章蔓枝遂断毂而行至齐而夙繇亡 吕氏春秋中山国有夙繇之君韩子仇繇小国为知伯所灭后有仇吾氏 路史
  按河东盂县有原仇城元和志以为仇繇或云即盂之外城仇繇城俗名原仇九域志亦在九原
  榆州博物志孤而无使曲沃伐之而亡 路史仪之榆社或云魏榆注晋之雝榆亦曰魏榆
  翟柤晋献公田见翟柤之氛归寝不寐郤叔虎朝公语之出语士蒍曰翟柤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媚以取容伐可亡也蒍以告公悦伐而克之时厘王十一年
  骐路史古国在河东
  北屈左传蒲与二屈君之疆也晋献公使夷吾居屈路史隰之吉乡北二十里有古屈城北屈也
  解邑君裴陵其先秦非子支孙封乡因以为氏今闻喜城是也六世至陵周僖王时封为解邑君去邑从衣为裴
  赵其先与秦同祖史记蜚廉有子曰季胜季胜三世为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盗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之乱造父为御长驱归周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传七世至幽王时叔带去周适晋事文侯五世生赵夙晋献公赐赵夙耿夙生衰辅文公成霸业自衰以下世为晋卿至襄子毋防北灭代南幷智氏强于韩魏烈侯籍六年与韩魏俱立为诸侯至武灵王时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立少子何为王自号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自将士大夫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灭中山迁其王至幽缪王迁灭于秦
  平阳君赵豹惠文王弟二十七年封
  代安阳君赵章武灵王长子惠文王二年封
  尉文君廉颇
  魏毕公高之后与周同姓其裔孙曰毕万事晋献公左传闵元年晋灭魏赐毕万为魏氏曾孙魏绛佐悼公五世至文侯列为诸侯子武侯二年城安邑恵王三十年齐败魏于马陵三十一年秦将商君诈公子卭而袭破其军是时秦地东至河而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传六世至王假灭于秦
  韩通考或言防晋应韩皆武王之子宣王时锡命韩侯其后国灭而后裔事晋复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諡献子献子孙贞子徙居平阳四世至景侯防列为诸侯又三世至哀侯灭郑因徙都郑哀侯孙宣惠王与列国并称王至王安尽入其地于秦为颍川郡
  代秦将王翦破赵得赵王迁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凡六年为秦将王贲所灭
  代殷封战国初称王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阴令以枓击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名其地为摩笄之山
  秦
  太原君白仲武安君起子始皇时追录起勲封
  临晋君杨朗河内人晋叔向后为秦将有功封
  附
  魏王魏咎故魏诸公子秦二世二年魏人周市立为魏王章邯击临济咎自杀项羽立其弟豹汉元年项羽徙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后叛汉为韩信所虏
  赵王赵歇故赵后秦二世二年张耳陈余立为赵王三年项羽徙为代王汉元年陈余迎赵歇于代复王赵二年汉韩信破赵追杀诸襄国
  代王陈余汉元年项羽封为南皮侯余袭败常山王张耳迎赵王歇于代立以为代王余留傅赵使夏説以相国守代汉二年遣韩信张耳擒夏説阏与斩陈余泜水上
  汉
  代王刘喜高祖兄高祖六年冬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喜为代王七年弃国自归废为郃阳侯
  代王刘恒即孝文帝高祖十一年正月封
  代王刘武文帝子二年封三年徙王淮阳
  太原王刘参文帝子二年二月封三年徙王代并得太原郡都晋阳諡曰孝传子共王登孙刚王义元鼎三年徙王清河
  韩王韩信韩襄王孽孙高祖二年自立五年春封王颍川六年春徙王太原郡三十一县都晋阳寻移治马邑是年秋北降
  离石侯刘绾代共王子武帝元年正月封后徙封涉侯
  水经注元朔三年封
  蔺侯刘罢军代共王子武帝三年正月封后徙武原侯 史记名作喜
  临河侯刘贤代共王子武帝三年正月封后徙高俞侯湿城侯刘忠代共王子武帝三年正月封后徙端氏侯土军侯刘郢客代共王子武帝三年正月封后徙钜乘侯
  襄陵侯刘圣广川缪王子元鼎元年十月封地节四年国除 索隠曰表在钜鹿志属河东
  平阳侯刘任平千顷王子宣帝时封子成孙阳袭尉文侯刘丙表属南郡史记廉颇封尉文君注云蔚州地
  千章侯刘遇表属平原地里志西河地
  壶关侯刘武孝惠养子孝惠元年四月封六年晋淮阳王
  平阳侯曹参高祖六年十二月以佐命勲封邑万六百戸諡曰懿六世孙宗征和二年国除哀帝元寿二年五月复封参九世孙本始为平阳侯邑千户元始元年增千戸世祖建武二年本始子宏以举兵佐军绍封
  绛侯周勃高祖六年正月繇威武侯晋封邑八千一百戸諡曰武子胜之袭以罪国除景帝后元年复封勃子坚为平曲侯子建徳国除平帝元始二年复封勃六世孙共为绛侯邑千戸
  汾阴侯周昌高祖六年正月封諡曰悼传三世至意国除孝景中二年复封昌孙左军为安阳侯建元元年以罪免
  祁侯缯贺高祖六年六月封邑千四百戸諡曰谷孙它国除
  绛阳侯华毋害高祖六年七月封邑七百四十戸諡曰齐孙禄孝景四年国除 汉书表作终陵侯
  阳河侯其石高祖七年十一月封邑五百戸諡曰齐曾孙共侯章徙埤山侯
  猗氏侯陈遫高祖七年三月封邑千一百戸諡曰敬子靖侯支孙顿侯羌袭羌无嗣元康四年诏赐遫曾孙猗氏大夫胡黄金十斤复其家
  长修侯杜恬高祖十一年正月封邑千九百戸諡曰平子怀侯中袭孝文二十七年中子意国除孝景中五年改封相夫为阳平侯 路史位次作平信侯 水经注作庄恬
  黎顷侯召奴召平子以父齐相封邑千八百戸諡曰顷子溃孙延袭元封六年诛
  土军侯宣义高祖十一年二月以击陈豨功封邑一千一百戸諡曰式子孝侯莫如孙康侯平袭平子生元朔二年国除
  汾阳侯靳疆高祖十一年三月以破钟离昩功封諡曰严子共侯解孙康侯胡袭元鼎五年改封胡子石为江邹侯
  高梁侯郦疥食其子高祖十二年二月封諡曰共子勃孙平袭元狩元年国除
  卤侯张平高祖十二年六月以击黥布卢绾功繇南阳侯晋封邑二千七百戸諡曰庄子胜袭孝文四年国除 代郡有卤城史记作菌
  平定侯齐受孝惠元年封諡曰敬传五世孙昌元鼎四年国除
  邬侯驷钧齐哀王舅孝文元年四月封六年国除 史记作清源侯
  垣侯赐孝景中三年十二月封六年国除
  长平侯卫青元朔二年三月以北伐功封邑三千八百戸后再增封至万六千三百戸
  襄城侯桀龙元朔四年七月封二十二年与浞野侯俱战没子病已袭
  长平侯彭宣元寿二年五月甲子封邑二千七十四戸諡曰顷子节侯圣袭孙业国除
  岸头侯张次公元朔二年五月封后增邑至二千戸元狩元年国除
  下摩侯謼毒尼元狩二年六月以归降封邑七百戸子炀侯伊即轩袭孙冠支神爵三年国除 史记摩作麾
  骐侯驹防元鼎五年五月封邑五百二十戸子督袭孙厘侯崇无嗣元延元年崇弟诗绍封五百五十戸
  瓡讘侯杆者本小月氐将军元狩四年正月以归降封邑七百六十戸子胜袭 路史今隰之永和县
  防侯张防本朝鲜王子元封三年以归降封六年以罪诛
  蒲侯苏昌延和二年十一月以捕故越王子邹封子夷吾袭
  平阳侯范明友水经注平阳县故城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
  平阳侯王禁元帝时以后父封
  后汉
  太原王刘章齐武王縯长子建武二年封十一年徙淮阳王
  代王卢芳建武十六年封
  濩泽侯刘巡更始孙襄邑侯求子子姚袭
  中阳侯鲍永更始时以破青犊封光武初国除
  余吾侯景尚栎阳侯丹子建武二年繇栎阳侯徙封传孙临无嗣国除
  广武侯郭凉建武二年以击彭宠功封十三年改封修侯
  平舒侯马成建武七年夏以平李宪功封二十七年徙全椒侯
  武进侯随宪昱弟建武十二年封
  阳邑乡侯冯鲂中元二年四月以任司空封子柱嗣尚世祖女获嘉公主至孙定无嗣国除
  平阳侯曹湛建初二年以曹参后封
  平阳侯冯顺大司徒勤子尚平阳公主建初八年以顺中子奋袭主爵为平阳侯无嗣永元七年复封奋兄劲为侯奉公主祀
  乐平侯梁棠梁贵人父竦之子和帝时封子安袭闻喜侯窦武安丰侯融元孙延熹八年以女为后封槐里侯灵帝立以定策功建宁元年晋封其年九月以谋诛宦官兵败自杀
  安阳侯邓香和熹皇后从兄子永兴中以女为桓帝后追封子会袭爵八年国除
  临晋侯杨赐字伯献太尉震孙秉子中平元年以言黄巾事封二年薨子彪袭建安十一年国除
  端氏侯刘遵成武侯顺子子弇袭
  濩泽侯邓鲤见寒朗传
  平阳侯张济以附董卓为骠骑将军封
  晋阳侯张杨献帝在安邑时拜安国将军封
  平陶侯吕布献帝在安邑以布为平东将军封使者于山阳界亡失文字
  武乡侯严干建安中以讨郭援功封
  广昌亭侯乐进建安中封
  高平亭侯曹干魏王操子建安二十年封二十二年徙頼亭侯
  沁水公主名致光武女永平三年封高密侯邓干尚主平阳公主【冯勤传平阳长公主章怀注作明帝女】名女奴光武女永平三年封大鸿胪冯顺尚主
  平邑公主名玉建初四年封黄门侍郎冯由尚主闻喜公主名兴肃宗女延平元年封
  蜀
  西河王刘琮后主子延熈十五年封景耀五年卒新兴王刘恂后主子景耀二年封后入晋袭后主安汉公爵
  上党王刘防后主子景耀二年封
  平阳亭侯王连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封
  平阳亭侯孙【缺名】建兴元年繇江州都督入为尚书仆射封
  魏
  河东王曹霖文帝子黄初三年三月甲戌封六年改定陶王
  中都公曹琬樊安公均子黄初二年以嗣丰愍王昂后封其年徙长子公嘉平六年袭昂爵为丰王
  平阳公曹琮宛侯据子嗣邓哀侯冲后正始七年繇己氏公徙封景初正元景元间累增邑至千九百戸
  晋公司马昭景元四年封咸熙初晋爵为王增封十郡并前二十郡
  临晋侯曹敏樊安公均子嗣范阳王矩后汉建安二十二年封黄初五年晋范阳王
  长平侯曹休明帝初繇安阳乡侯晋封
  晋阳侯张辽黄初初繇都乡侯晋封增邑千戸并前二千六百戸諡曰刚子虎孙统袭
  平阳乡侯钟繇文帝初以佐命功繇崇高乡侯徙封邑千三百戸明帝初晋定陵侯
  乐平乡侯王朗文帝初繇安陵亭侯晋封明帝初晋兰陵侯
  平阳亭侯孟达黄初中自蜀归降封
  乐平侯董昭明帝初繇成都乡侯晋封邑千戸
  平阳乡侯杜袭明帝初繇武平亭侯晋封邑二百五十戸
  中都侯孙资景初二年繇乐阳亭侯晋封齐王立增邑三百戸并前千戸
  平阳亭侯司马骏景初中封
  阳曲侯郭淮嘉平二年以破廖化擒句安功繇都乡侯晋封邑二千七百八十戸分三百戸封一子亭侯諡曰贞子统袭
  京陵侯王昶嘉平二年以征吴功繇武观亭侯晋封邑三千七百戸后以克母邱俭文钦功封二子亭侯关内侯諡曰穆子浑袭
  安邑侯母丘俭以征公孙渊功繇高阳乡侯晋封邑三千九百戸正元二年以谋讨司马师不克死
  平阳乡侯司马干晋宣王子晋初封平原王
  武乡亭侯傅嘏高贵乡公初繇关内侯晋封邑六百戸大利亭侯孙礼諡曰景
  武进亭侯鲁芝以讨诸葛诞功封进爵漦城乡侯汾阳子郭正咸熙中以祖淮勲封
  离石子孙宏咸熙中以父资旧勲封
  晋
  太原王司马瓌安平献王第六子武帝初封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戸諡曰烈子颙袭咸宁三年徙河间王
  太原王司马辅安平献王孚子武帝初封渤海王咸宁三年八月徙封諡曰成子袭徙中丘王
  西河王司马斌宣帝弟咸宁三年繇陈王徙封邑千七百一十戸諡曰缪子隠孙孴继袭
  代王司马演武帝子少有废疾不之国卒諡哀以成都王子廓为嗣寻徙中都王
  代王司马晏武帝子繇吴王徙封赵王伦既诛复本封西河王司马喜为石勒所执
  乐平王司马延祚文帝子太康初封寻卒
  京陵县公王浑初袭父昶爵京陵侯太康元年以平吴功增封八千戸晋公卒諡元子济济子卓袭又太康初以浑功赐浑子澄爵亭侯弟湛关内侯
  晋阳公武洽平北将军五兵尚书别封大陵
  大陵县公温羡以从驾讨成都王颖功封諡曰元邑一千八百戸
  九原县公王峤元帝末封子淡袭
  安邑公薛兴子涛袭
  平阳亭侯司马隆安平献王孙泰始九年晋封安平王祁侯李憙泰始初以佐命勲封
  临晋侯杨骏以后父迁车骑将军封
  广武县侯张华太康元年以平吴功繇关内侯晋封猗氏侯王卓官司空封
  定襄侯刘舆尚书郭奕之甥
  广武侯刘琨以奉迎惠帝长安勲封邑二千戸子羣拜广武侯世子后为段匹防所杀諡曰愍
  平阳县侯李矩太兴元年封
  闻喜县侯伏滔
  乐平侯狄伯支秦封
  定襄侯卫操代公猗卢表授
  云中侯卫雄代公猗卢表授
  楼烦侯姬澹代公猗卢表授
  平阳乡侯贾模充从子以豫诛杨骏封諡曰成
  武乡亭侯傅畅祗少子元康初封
  附
  永安王刘安国刘渊封
  安邑王刘钦刘聪封
  太原王刘阐汉主曜子光始初封
  太原王石斌晋咸和五年勒封七年石徙封章武王河东王石生后赵主勒子晋咸和五年勒封
  代王石鉴后赵主季龙子晋咸和七年石封
  太原王冉允闵子晋永和六年闵封
  太原王慕容恪前燕主皝第四子儁立以战功封太原王慕容楷后燕主兄子垂署为征西大将军封雁门郡公呼延翼晋永嘉二年汉主刘渊晋为大司空封
  河东王慕容永称藩于慕容
  定襄郡公王彰刘渊封
  楼烦公刘虎刘聪封
  上党郡公石勒汉主刘聪封邑五万戸
  云中郡公贺赖头以降燕主慕容儁封
  晋公苻柳健少子
  太原公吕纂凉主光长庶子至姑臧封
  五原公赫连屈孑后秦封
  太原公赫连昌屈孑中子凤翔元年封
  上党郡公张蚝秦王苻丕太安元年封
  上党公姚昭燕主冯跋封
  武乡公慕容友永弟
  太原公姚懿后秦主兴子
  新兴侯慕容暐降秦王苻坚封
  长平县伯褚翜以拒苏峻功封
  永安伯孔沈以扈从功封
  平阳乡君元敬虞皇后从母王罕妻太宁中赠
  北魏
  高凉王元孤平文帝子太祖时追封孙乐真袭爵太宗初改封平阳王子礼仍袭高凉王传子那孙纥至曾孙大曹降封公
  平阳王元乐真永兴元年十二月以祖孤让国由高凉王改封子礼仍袭高凉王
  乐平王元丕太宗次子泰常七年封子拔袭后坐事国除
  新兴王元俊太宗第七子泰常七年封后坐法降公旋国除
  晋王元伏罗世祖次子太平真君三年封无子国除平阳王新成景穆帝子太安三年封子頥孙允袭坐罪国除
  西河王元太兴太和二十年十一月由前京兆王改封子昴孙悰袭
  定襄县王元鸾恭宗孙太和十九年五月以赭阳失利由城阳王降封二十年正月复封
  梁郡王元嘉太和初封
  敷城王元坦咸阳王禧子正光中封邑八百戸庄帝初复封咸阳王 正光四年追封故咸阳王禧为敷城王
  上党王元天穆建义元年四月封子俨袭
  平昌王元寘建义三年由赵郡王改封
  平阳王元修建义三年十月由汝阳县开国公晋封即出帝也
  太原王元昶永熙三年封
  平阳王长孙翰太常八年十二月由蓝田公晋封子平成袭降公又传浑盛二世
  上党王长孙道生俭子太延元年由汝阴公晋封孙观袭观子稚降公后复封王改冯翊 世系表道生太尉上党靖王子旃司空上党康王子观司徒上党定王子稚西魏尚书令上党文宣王
  河东王闾毗初封河东公太安二年九月晋封子惠孙豆袭太和十六年例降公
  太原王乙浑和平三年正月由东郡公晋封
  河东王茍頺太和三年九月由河南公晋封子恺袭例降
  高平王王琚本宦者孝文时累封见通考
  太原王尔朱荣建义元年四月戊戌封食邑二万戸后累增至二十万戸子文殊袭
  上党王长孙稚建义元年四月繇上党公晋封
  梁郡王尔朱义罗荣子弟文畧袭齐天保末诛
  九原公元仪登国初封后改封平原晋卫王
  西河公元敦世祖时封子拨袭
  西河公元石都天安元年封
  太原郡公元大曹平阳王乐真曾孙高祖时诸王非太祖子孙例降公大曹从优封太原
  平阳郡公元丕高祖时由东阳王例降封后以平阳畿甸改封新兴公
  安邑公穆崇太祖时由歴阳公徙封后又徙宜都公河东公贺多罗延和四年封
  平阳公慕容嵩太平真君六年封
  河东公杜道生世祖舅超长子由城阳侯晋爵
  河东公薛安都和平六年以归国封赠河东王子道标袭公孙达复袭例降河东郡开国侯食邑八百戸改封华隂县侯
  平阳公贾爱仁和平六年封
  上党公慕容白曜皇兴中晋封济南王
  平阳公薛拔谨子延兴二年由永康侯晋封太和六年改封子引孙裔曾孙孝绅袭
  太原公王叡承明中封太和三年晋封中山王
  河东公薛虎子太和初封
  梁郡公尔朱代勤高祖时封子新兴孙荣袭晋博陵郡公第二子时袭孝庄帝时荣子义罗袭晋王义罗弟文畧又袭以罪诛
  太原公薛提由歴阳侯晋封弟浮子袭降侯
  上党公王谌太原王叡弟例降侯谌卒子翔孙超曾孙景览袭
  上党郡开国公王仲兴世宗时以自理马圏侍疾及安慰金墉城封食邑二千戸后夺封邑
  太原郡公于郊世宗时以后父封子晖袭
  乐平郡开国公尔朱世隆庄帝初封食邑一千二百戸普泰元年晋王爵增邑五千戸
  平昌郡开国公尔朱文殊荣子建义初封晋王孝静初袭太原王
  太原郡开国公于晖郊子建义四年封
  平阳郡开国公高欢庄帝初封铜鞮伯废帝初封公普泰元年三月晋封渤海王
  太原郡开国公高澄天平二年封即齐文襄也
  平阳郡公高淹献武王子元象中封
  永安郡公高浚献武王子元象中封
  太原公高洋武定五年封即齐文宣也
  石城公莫多娄以从献武征伐功封子敬显袭
  平阳公破六韩常繇永安侯晋封见孝静时
  闻喜公裴道防
  河东公薛野睹彪子
  晋阳公武洽赐田大陵子克己袭
  闻喜公裴
  河东公薛拔
  高平公李敷顺子后坐罪诛
  永安公刘罗辰以宣穆皇后兄封子殊晖袭
  汾隂公薛寿
  高平郡公萧赞宝夤兄子梁武封豫章王奔魏封乐平县开国公源子雍怀子肃宗时以守夏州功封邑一千戸改封平阳县开国公
  阳曲县开国公斛斯椿庄帝初封食邑千戸改封深泽县前废帝时改封城阳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戸
  西河县公任祥庄帝时封
  西河县公任延敬庄帝时以随葛荣先降封子胄嗣武定三年通西魏诛
  长子县公刘灵助建义初封长子伯食邑七百戸从尔朱荣入洛以卜筮晋封
  长安县开国公尔朱天光建义初封食邑一千戸改封广宗郡公
  阳邑县开国公朱瑞建义初封食邑一千戸寻改封北海郡开国公
  石艾县开国公贾显庆建义中封邑一千戸
  石艾县公贾显度永安初以破葛荣封
  寿阳县公贺抜永以世为镇将绩封晋爵为王为齐神武所杀
  马邑侯元陋兴神瑞元年封
  晋阳侯元仙徳
  平舒侯许谦皇始初封子洛阳袭晋北地公子寄生袭降侯
  安邑侯楼伏连太祖时以柴壁功赐爵后晋广陵公平舒侯燕凤太宗时封传子元孙世宗三世
  汾隂侯薛辨太宗时以归国功封子谨袭晋封涪陵公以北讨后期斩国除
  永安侯魏勤太宗时封
  平陆侯张谠本仕宋文成时以归国封子敬叔袭中都侯宋宣世祖时封子谟孙鸾袭
  平陆侯张幸世祖时以归国封子凖曾孙彝袭高祖时例降伯又晋侯彝子暠之袭
  假榆次侯郭逸世祖时封
  中都侯郭小世祖时以阉官由泥阳子晋封
  永宁侯王亮叡弟承明初以告法秀谋封孙元景正光中复爵降伯
  永安侯刘乞归孝文初封
  河北侯薛真度太和初封后降伯又改封临晋县开国公食邑三百戸增二百戸子怀彻袭
  中都侯王魏诚叡弟子静袭例降伯嗣子伯豫袭高都侯慕容琚元真曾孙以廉清赐爵子白曜袭晋封南乡公改上党公
  汾阴县侯薛循义寿孙肃宗时以招薛凤贤封邑八百戸武定中除名以守晋州功复爵晋正平郡公子文殊袭
  汾阴县侯薛孝通庄帝时封
  猗氏县开国侯王绰湛孙以奉庄帝勲封邑五百戸汾阴侯薛辩雍州刺史諡曰武
  安邑侯薛道次安都子子峦袭降平温子 通考作道异封安邑侯又云道次封河南公
  蒲坂侯薛硕明安都兄子以同归国封
  平昌县侯韩轨以破尔朱兆封后任瀛州刺史削爵寿阳县侯贺抜允建义初封邑七百戸永安中晋公前废帝时改封燕郡公
  永安侯薛昙尚虎子子建义中封
  屯留县开国侯显后废帝初封武帝八年晋公通前食邑一千三百戸
  武周县侯王怀废帝中兴初封孝武帝永熙中改封虞乡县侯
  祁县侯王思政孝武初以预定策功封又晋太原郡公安邑侯薛遵彦
  定阳侯梁俟力提
  长平侯晁晖子林孙清袭
  晋阳侯尉力斤诺子眷弟
  永安侯贺纯
  安阳县侯胡防僧洗孙
  新昌侯张忠以归降封
  晋阳伯元赞太和中封
  开阳伯王肃自南齐来奔孝文时封子绍袭
  平阳伯尧暄太和中封子洪袭
  平舒县开国伯邢峦世宗时以宿豫功封食邑五百戸子逊袭永安二年坐受任元颢国除 通考云峦初袭父封平城子以战功晋平舒县伯子逊袭
  屯留县伯念贤肃宗末以破卫可孤等贼封邑五百戸建义中晋平恩县公
  平城县伯裴炯植弟飏子明帝初封晋侯改封高城平阳伯裴伯茂明帝时以平薛凤贤封
  晋阳县伯李元忠武帝时封邑五百戸子搔袭
  沃阳县伯段永正光中封邑五百戸
  平阳县开国伯杜颙洪太孙孝昌二年以守岐州勲封子景仲袭
  石门县伯李弼孝昌时封
  平阳县伯尧雄永安中封邑五百戸后晋公
  长子伯李业兴永安二年以造厯勲封出帝初又封屯留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戸授次子遵祖长子伯
  敷城县伯刘贵建义初封邑五百戸寻晋公齐时子洪徽袭
  永安县开国伯樊子鹄建义初封食邑千戸晋南阳郡开国公
  永宁县开国伯叱列延庆建义中封食邑五百戸改封北海郡开国公
  隰城县伯张亮前废帝时封邑五百戸
  汾阳县伯韩贤前废帝时封邑五百戸
  晋阳县伯李元忠显甫子以佐神武起兵封
  寿阳伯郭秀齐神武时以恩幸封
  平舒伯蔡袭孝武时封
  太原县伯王则元象中封
  平陆县伯吕思礼以守邺功封西魏改汝阳县子桑干县伯斛斯元寿椿弟
  临晋伯薛真度安都从弟以来归功封子怀彻袭乐平伯李思穆諡宣惠
  寿阳县伯郭秀齐献武王封
  长安伯韦融珍孙以军功封
  晋阳县伯季元忠以建义功封
  平阳县开国子元显恭鸾子邑三百戸
  汾阳子伊馥神防初封后晋魏安侯河南公
  平城子邢颖太武时封
  蒲阴子韩茂太武时以从征伐功封后晋安定公东光子郭祚孝文时以赞迁洛功封后晋伯子景尚袭见通考
  高都子秦松阉官太和末封有罪免世宗初复爵安阳县开国子邓羡肃宗时封邑三百戸
  平昌县开国子茍庆珍正光初以母刘氏守梓橦郡功封子纯陁袭
  五原县开国子裴瑗庄帝时以赴洛功封邑三百戸辽阳县开国子王椿叡子以预立庄帝功封食邑三百戸
  平遥县子司马子如永安初封邑三百戸晋侯前废帝时又晋阳平郡公
  五城县开国子源延伯子雍子以守夏州功封邑三百戸后晋封浮阳伯
  新昌子孙绍永安时以议厯事封子伯元袭
  安阳县子裴衍孝昌时以救荆州功封晋临汝县公永乐县子斛律光武定五年封寻晋伯
  石门县子鲜于世荣兴和二年封
  云中子梁恭越孙由祝阿侯降封
  广牧子陆清都丽弟頺子
  永安子陆龙成丽弟子昶袭
  平城子伊盆生馥孙
  安邑子裴双硕赠闻喜侯任农太守封子骏袭东光子许安都洛阳弟卒赠侯子白虎袭以罪夺爵新兴县开国子穆衍罴子
  平昌男郑羲延兴初以擒田智度功封后晋封阳武侯永宁男郦范高祖时以祖绍勲封晋爵子又假范阳公子道元袭永宁侯子孝友袭
  晋阳男元鸷高祖末封后晋华山王
  长平男张燿明帝时封
  新昌男窦瑗庄帝时以拜尔朱荣官赏后晋容城县开国伯以新昌男转授兄叔珍
  敷城县男潘乐以从尔朱荣讨元颢封后晋广宗县伯定阳县男杜弼武定元年封邑二百戸武定末晋侯增邑通前五百戸
  平舒男范舍乐出帝时封武定末晋侯
  大夏县男卢文伟以平韩楼功封孙询祖齐时袭有宿德朝士谓曰大夏初成询祖应声
  晋阳男苏寿兴以阉官封养子淑袭
  汾阴男薛怀儁真度子子湛儒袭齐例降
  延陵男李凤以从尉元定南境封
  襄陵男薛怀朴真度子
  高平男李防姑臧穆侯承子
  高平男薛范子法儁袭
  乐平男仇儁
  介休男尉拨
  广兴开国君綦连猛别封石城县开国子食肆州平寇县武定五年封
  太原公主太祖时封
  西河长公主文成帝女薛初古拔尚主
  濩泽公主荥阳公闾大肥尚主
  太原长公主裴询尚主
  西河公主薛洪祚尚主
  建兴长公主刘昶尚主
  平阳长公主刘昶复尚主
  平阳公主高肇尚主
  平阳公主张忻尚主
  乡郡公主尔朱荣妻
  寿阳公主庄帝姊
  平阳公主周太祖元后之妺下嫁郑文寛
  附南朝封爵
  新兴王刘嵩宋明帝第十一子齐受禅降定襄县公河东王萧南齐封
  新兴郡王萧大庄梁简文第十三子大同元年繇高唐县公晋封
  河东王萧誉昭明太子中子大通三年封为湘州刺史后被害
  河东王裴之横简文时为北平将军封
  桑干王元亦咸阳王禧子梁封
  河东王陈叔献宣帝第九子太建五年封諡康简子孝寛袭
  新兴王陈叔纯宣帝第二十八子至徳元年封入隋为河北令
  太原王陈叔匡宣帝第三十四子封
  平阳县开国侯翟远梁封天监二年北降
  闻喜县公柳霞后梁岳阳王承制封
  定襄侯萧祗梁封太清三年北降
  定襄侯张冲梁武帝时以军功封
  西魏
  晋王元【缺名】文帝子
  石城公韩果大统初封
  昌宁公长孙俭恭帝元年以破江陵功封
  河中公长孙绍远官大司空封諡曰献
  汾阴公薛寿仁修义祖
  太原郡公王思政以军功积封后战败入东魏
  安平郡公侯莫陈顺崇兄大统五年封
  西河郡公李贤恭帝元年繇上邽县公晋封后除名周保定二年复爵子端袭
  广武郡公窦炽恭帝元年繇上洛县伯晋封周保定元年晋邓国公
  正平郡公宇文招周太祖子恭帝三年四月封邑一千戸周武成元年九月晋赵国公
  河东郡公贺兰让祥子
  龙门郡公王长述罴孙隋时子模袭
  蒲子县公乙速孤佛保孝武时以从入关功封
  襄城县公杨忠大统中繇关外侯晋封
  万年县公崔訦大统中繇安固县侯晋封增邑通前二千四百戸
  永安县公窦炽恭帝元年繇安武县公改封周初晋神武郡公
  永宁县侯郑孝穆孝武末封大统十六年改封金乡县男
  义宁县侯独孤藏信子大统十三年封邑一千戸中都县侯王揆思政子封邑一千五百戸后晋公晋阳县侯王景思政孙
  安平县侯怡平以父峯勲封
  新兴县伯豆卢永恩以迎孝武封邑五百戸
  安定县伯李远孝武封邑五百戸文帝初晋公增邑千戸大统三年晋阳平郡公
  临汾县伯达奚实孝武末以从西迁封邑六百戸恭帝时晋平阳公
  襄城县伯赵善孝武西迁繇山北县伯改通前一千戸晋公增五百戸
  白水县伯梁御以从平关右封邑三百戸大统元年晋信都县公
  灵丘县伯侯莫陈琼崇弟以军功封邑三百戸大统三年晋侯周闵帝初晋武安县公
  安阳县伯伊娄穆大统中封邑五百戸周初晋侯增五百戸天和二年增二千一百戸
  平舒县伯蔡祐大统中封
  中都县伯陆政大统中封子逞袭
  广武县伯侯莫陈崇以临泾县侯别封
  永固县伯王勇恭帝时封邑五百戸
  临晋子赵达
  定阳子王罴
  长子县子库狄昌孝武末繇阴盘县子改封邑八百戸大统初晋方城郡公增邑一千戸
  晋阳县子李檦弼弟大统元年以自梁归附封邑四百戸又以功晋公增邑四百戸废帝初改封山县公
  阳邑县子赵刚大统初封邑三百戸寻晋临汝县伯万年县子于实谨子大统三年封邑五百戸十五年晋公增邑二百戸周闵帝初改封延寿郡公
  万年县子薛桧大统中以败吐谷浑封邑三百戸子斌袭
  平阳县子李彦大统十二年封邑三百戸子升明袭龙门县子郭彦大统十二年封邑三百戸恭帝元年增邑五百戸后晋伯周初晋怀徳县公
  龙门县子薛善以屯田功封晋博平郡公
  长安县男韦瑱大统初封邑二百戸晋子增二百戸周初晋平齐县伯增邑五百戸天和初追封公
  襄城县男辛昂大统四年以归朝封邑二百戸后袭繁昌县公
  长安县男冀儁大统中封邑二百戸晋子
  北齐
  永安王高浚高祖第三子天保元年六月繇永安郡公晋封干明元年嗣子凖袭
  平阳王高淹高祖第四子天保元年六月繇平阳郡公晋封子德素袭通考作子宝严袭
  上党王高涣高祖第七子天保元年六月繇平阳郡公晋封子宝严袭
  广宁王高孝珩文襄第二子天保初封
  上党王高绍信天保十年十二月改封渔阳王通考云文襄第六子
  太原王高绍徳文宣帝第二子河清元年被害通考云子辨才袭
  西河王高绍仁文宣帝第四子天保初封
  定阳王高彦康孝昭帝第六子武平初封
  西河王高仁防武成帝第八子天统三年六月封高平王高仁英武成帝子齐亡入周徙蜀
  乐平王高仁邕武成帝第九子
  兰陵王高长恭别封乐平郡公
  任城王高湝别封正平郡公
  冯翊王高润别封文城郡公
  广武王高长弼天保元年六月以宗室封
  平昌王高子瑗广平公盛嗣子天保元年六月改封太原王娄昭天保初以武明皇后弟追封子仲远袭改封濮阳王
  河东郡王潘乐天保元年六月以功臣繇金门郡公晋封
  白水郡王侯莫陈相天保初晋爵又晋食建州干北周别封义宁郡公
  敷城郡王张保洛济南初繇武安县公晋封以在沧州聚敛夺爵及卒复封子黙言袭
  定阳王显天统二年繇屯留县开国公晋封
  文城郡王皮景和武平中繇永宁县开国子晋封又别封西河郡开国公
  义宁王斛律孝卿武平末繇县侯晋封
  郇国公韩建业
  燕郡公祖珽食太原郡干武平中封
  袭寿阳公武居常克己子
  定阳郡公斛律平皇建初繇固安县侯晋封
  咸阳郡公慕容俨别封猗氏县公天统四年十月封正平郡公薛修义以军功封子文殊袭
  西河郡公乞伏令和
  华阳县公库狄盛天保初封以华阳封邑在远割并州之石艾县肆州之平寇县原州之马邑县各数十戸合二百戸为其食邑未防例罢
  寄氏县公慕容俨天统四年以守郢州功别封
  定阳县侯杜弼别封长安县伯天保初封
  屯留县侯李崇祖业兴子文宣时封
  永安县侯敬显儁
  石城县开国伯綦连猛皇建元年繇开国子晋封寻晋君天统四年又别封义宁县开国君
  永乐县伯元文遥孝昭初封天统二年晋宁都郡公汾阳县伯韩贤子裔袭
  太原县伯王则
  石门县子鲜于世荣转食上党郡干武平中以从平高思好晋封义阳王
  万年县子许惇世祖时封
  乐平县男刘洪徽贵子
  太原公主魏孝静帝后
  北周
  代王宇文达太祖弟子武成元年九月封代国公邑万戸建徳三年正月晋王大象元年诏以潞州上党郡为国二年国除
  平阳王李庆远
  晋国公宇文防孝闵帝元年正月繇中山公晋封邑一万戸
  邵国公宇文防晋公防子保定元年七月追封皇伯父颢为邵国公防繇江陵公袭封天和五年改谭国公
  虞国公宇文兴保定元年追封皇族仲为虞国公五年五月仲子兴繇大宁郡公袭封子永洛袭隋封介国公
  邵国公宇文胄太祖兄赠邵国公颢孙天和五年二月自齐来降袭封大象末应尉迟回国除
  翼国公宇文通天和六年封
  正平公宇文干嘉防子
  上党公长孙绍远孝闵元年封
  霍国公贺拔纬岳子保定二年七月繇白水郡公晋封扬国公王谊周武帝初封隋开皇中改封郢国公乐平公窦集天和元年封
  大安公闾庆天和六年封
  唐国公李虎天和六年封
  太原公王柬天和六年封
  太原公王康建徳四年封
  广宁公薛回建德四年封
  郇国公韩建业建德五年十二月丙辰以齐定南王举介休城降封
  郜国公贺拔伏恩建德五年十二月丁巳以齐降将封潞国公丘崇建德五年十二月繇广化公晋封
  原国公姬愿建德五年十二月繇神水公晋封
  安邑公王兴宣政元年被害
  翼国公元晟大象元年七月以天右后父封
  武乡公崔度訦子大象二年十二月封
  平阳公李彦梁以功积封子升明袭
  平阳公房岩
  汾阴公薛馥荆州刺史
  虞乡公张羡以司成中大夫封
  晋阳公李檦弼弟以战功封子椿袭
  邵国公杨瓒隋高祖母弟尚武帝妹顺阳公主周末封隋初封滕王
  大宁郡公宇文兴保定五年晋袭虞国公
  安平郡公宇文恺贵子祖莫豆干赠安平郡公恺袭雁门郡公田孝闵初繇鹑阴县公晋封邑通前二千七百戸后又增五百戸子仁恭袭隋初晋观国公
  文城郡公薛端庆之弟子周初繇交城县伯晋封子胄袭
  五原郡公辛彦之周初以掌议仪制封龙门县公寻晋封隋初改封任城
  武乡郡公刘志世宗初繇华阴县男晋封邑通前一千戸
  广昌郡公王士良保定间以降附封子德良袭
  文城郡公柳昂武帝时封隋初子调袭
  神武郡公窦毅天和六年封
  河东郡公李椿檦嗣子大象末繇魏平县子晋封河东郡公贺兰让祥子
  濩泽郡公宼颙儁子
  大安郡公阎庆邑千戸
  雁门郡公杨广大象末封
  河北县公王悦孝闵时繇蓝田县侯晋封子康袭永宁县公杨文思武帝时以勲封周末改封洛川平寇县公李景建德末以平齐功封入隋累封滑国公晋阳县公王韶以平齐功封宣帝改封昌乐
  长子县公王世绩周以军功封隋开皇初晋宜阳郡公武川县公贺娄子干隋初晋钜鹿郡公
  沁源县公周宣政初袭爵隋开皇中晋彭城郡公长寿县公姚僧垣宣政中以医术封隋开皇初晋北绛郡公子最袭后让兄察
  平阳县公伊娄穆以战功封子丰袭
  义宁县公高颎周末以平尉迟迥功封隋初晋渤海郡公
  龙门县公韦遵
  西河县公独孤景云广阿县公楷子周末以父功封中都县公陆逞通弟子操袭
  安邑县公唐规骠骑大将军
  平阳县公颜之推宣帝初封隋时晋钜野郡公
  虞城侯薛濬天和中袭父琰爵
  汾阴侯薛孝通以平定关中之乱封
  永安县侯韦寿孝寛子建德中封静帝初晋滑国公永安县伯杜彦武帝时以战功封周末晋襄武县侯平遥县伯鲍宏周平齐以功封
  平寇县伯冯恕迁子
  平阳县子刘璠世宗初封邑九百戸
  义宁县子元晖武帝时封隋初晋公子肃袭
  安邑县子樊逊天和五年封邑四百戸又以敎授皇子增邑一百戸大象初晋崇业郡公
  石城县男崔仲方武帝初以军功封
  平阳县男颜之仪高祖末以累谏东宫封邑二百戸文宣初晋公增邑一千戸
  平阳县男郭荣以军功封
  临水县男陆彦师建德七年封隋初晋子
  闻喜县男裴藻以归附封
  永安县男郑元琮沛国公译子宣帝初封
  平河长公主太祖女王昶尚主一作西河公主
  新兴公主晋公防女妻苏威
  隋
  晋王杨广即炀帝
  晋王杨昭炀帝长子仁寿元年繇河南王改封大业元年立为皇太子
  郇王杨庆河间王子大业六年追封为郇王庆袭后坐事削爵唐初复封
  代王杨侑元德太子子大业末繇陈王徙封即恭帝邵国公杨纶滕王瓒子开皇初封十三年晋封滕王大业初削爵后归唐封怀化县公
  介国公宇文阐即周静帝隋初封
  黎国公李威开皇初以平蛮功封
  郇国公韩达业开皇中封
  介国公宇文永洛繇虞国公改封
  耿公王士隆魏国公韶子初袭父封大业中改封临汾公李诠赵郡太守
  临汾公薛道实馥子
  临汾公裴献
  北绛公姚察秘书丞
  西河公纥豆陵
  正平郡公杨文思开皇元年晋爵
  蒲城郡公郭荣周封平阳县男隋开皇初晋封
  平城郡公邱和周开府入隋封
  平昌郡公王庆开皇元年繇始安县公晋封子淹袭绛郡公李礼成周封冠军县公开皇初以佐命功晋封平昌郡公元严周封昌国县伯隋初晋封子袭高都郡公李雄开皇初以军功晋封子公挺袭
  龙门郡公王长述魏扶风郡公罴孙初袭祖封后改封龙门歴周隋累增邑戸开皇中卒子谟袭
  西河郡公乞伏慧仕周以军功封隋仍旧封
  广武郡公和洪周末以平尉迟回功封隋仍旧封武乡郡公崔度説子开皇初以佐命功封
  五原郡公元旻开皇中封
  义宁郡公周罗防陈封始兴侯后归隋以军功封河东郡公杨瓒官辅国大将军封
  西河郡公窦洪景官骠骑大将军封子俨孙明哲袭平遥县公鲍宏开皇初繇平遥县伯晋封
  平昌县公宇文防开皇初繇安乐县公改封
  山阴县公萧该开皇初封
  高都县公杨尚希开皇初繇高都县侯晋封子旻袭后改丹水县公
  虞乡县公张羡周雍州刺史封隋初卒諡曰定子煚袭阳城县公梁文让周时袭父彦光爵隋仍旧封
  汾阴县公杨文纪正平郡公文思弟开皇中晋上明郡公
  太平县公史万嵗父静从周武帝平齐战没追封万嵗袭父爵开皇中以功复封子怀义袭
  闻喜县公裴矩开皇中以军功封
  濩泽县公刘开皇中以平陈功封子长信袭
  安阳县公崔彭士谦子文帝时以佐命功积封
  阳曲侯李恒开皇中封
  端氏县伯源崇开皇初以父功封
  安邑县伯韦霁孝寛子开皇中封
  新城县男柳旦开皇元年以军功封
  永安县男郑元珣周沛国公译子开皇初封
  乐平公主周宣帝后隋高祖女开皇初降封
  永乐郡君范氏赠高阳县公许善心母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高祖诏入侍皇后讲读封

  山西通志卷六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六十三
  封爵【二】
  唐
  霍王李元轨髙祖第十四子武德十年繇吴王改封武后时坐与越王谋起兵被害神龙中复爵曽孙晖袭
  晋王李治太宗第九子贞观四年繇郯王晋封卽髙宗代王李简太宗第十三子贞观四年封 一云贞观二十四年改封豫王为代王
  郇王李素节太宗子显庆二年繇许王改封
  泽王李上金髙宗第三子文明元年繇王改封载初元年被害神龙初复爵封庶子义珣为嗣泽王或诬义珣非上金子流岭外更立许王素节子璆开元十二年以玉眞公主表废璆召义珣袭爵
  代王李髙宗第五子永徽四年封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
  潞王李贤髙宗第六子永徽六年封龙朔元年徙封沛王
  恒王李防睿宗第二子垂拱三年封寻改封衡阳郡王丰王李珙宗第二十六子开元二十三年封天寳十五载被害
  丰王李澄宗子
  恒王李瑱宗第二十七子开元二十三年封
  忻王李造代宗第十三子大厯十年封
  原王李逵代宗子大厯十年封
  代王李谨徳宗第八子本封缙云郡王建中二年追封郇王李缌顺宗子贞元四年封
  翼王李绰顺宗子咸通二年封三年薨
  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元和元年繇文安郡王晋封晋王李普敬宗第五子寳厯元年封
  祁王李祺昭宗第七子干宁四年封
  丰王李祁昭宗第十一子天祐元年封
  右王子
  长平王李叔良髙祖从父弟隋义宁中封长平郡公武德元年晋封子孝协嗣五年改封范阳王贞观初降郇国公后坐赃诛
  新兴王李徳良叔良弟武德初封孙晋袭以党太平公主诛
  永安王李孝基髙祖从父弟武德元年封二年讨刘武周战没
  太原王李承宗建成长子早卒
  河东王李承德建成子坐诛
  长平王李贽雍王绘长子
  长平王李义瑜泽王上金子
  霍山王李璡蔡王冈同孙
  定襄王李大恩见突厥传
  髙平郡王李道立永安王孝基从子武徳二年以嗣孝基后封九年降县公
  平阳郡王李翼虢王凤子子防袭防无子国除
  定襄郡王李虢王凤子
  河东郡王李瑾宗弟惠文太子范子开元中封平阳郡王李延王玢子天寳元年封
  新兴郡王李诚代宗孙端王遇子
  广武郡王李承邠王守礼子广徳初以为吐番所立放华州死
  髙平郡王李溆顺宗第八子贞元二十一年晋邵王河东郡王李绾顺宗第十五子贞元二十一年晋福王髙平郡王李滂绛王悟子太和八年封
  平阳郡王李溥鄜王憬子
  雁门郡王李泞澶王悦长子
  乐平郡王李寀襄王执中子
  右宗王
  太原郡王武士彠武后父以従髙祖定京城封太原郡公武徳中晋应国公咸亨中晋王爵武后时追册先天中仍为太原郡王
  平阳郡王敬晖神龙元年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封平阳郡公寻晋王二年武三思诬杀睿宗初复爵
  髙平郡王武重规天后时封中宗初降浍国公
  髙平郡王武崇训天后封中宗初降鄷国公
  昌化郡王乌承玭张掖人至德初封
  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至徳二年封丰国公乾元元年晋封
  昌化郡王白孝徳乾元中以军功封
  汾阳郡王郭子仪至徳中封代国公上元三年晋封定襄郡王郭英太原郡公知运子广徳元年以军功封平阳郡王薛嵩大厯初封髙平郡王后改封
  定襄郡王阿史那存礼安禄山将归降封
  雁门郡王田承嗣初从安禄山代宗时以归降封子绪尚嘉诚公主贞元元年袭封绪卒子季安袭
  楼烦郡王浑瑊后徙封咸宁王
  雁门郡王王智兴太和初以破李同捷勲封
  怀化郡王嗢没斯本囘鹘部武宗时归降封
  太原王王处直朱温表授定州节度天祐元年封入梁改封北平王
  太原郡王王方翼
  右郡王
  代国公李俘宗孙陈王珪第四子
  蒲国公李侣宗孙凉王璿第三子
  昌宁公李知莭滕王元婴孙
  右宗公
  霍国公柴绍尚平阳公主义旗初封临汾郡公武徳元年以从平薛举刘武周勲晋封贞观七年改封谯国公
  芮国公苑君璋刘武周将以归降封五百户
  耿国公冯盎武德四年以南越降累封
  潞国公侯君集贞观元年繇全椒县子晋封后以承干事诛
  代国公李靖贞观四年以破突厥勲封十一年改封衞国公
  郇国公钱九陇以军功封
  潞国公薛万均武德初封永安郡公贞观中晋封芮国公豆卢寛贞观中封諡曰定孙钦望则天时复封諡曰元
  翼国公裴居道女为髙宗太子妃天后时封载初元年被害
  郇国公韦安石睿宗初繇郧国公改封諡文贞子涉天寳中袭封諡忠孝
  晋国公薛稷元超从子以翊赞睿宗勲封后坐知窦怀贞谋诛
  代国公郭元振先天二年以诛萧至忠功封
  耿国公赵彦昭景龙初以诛萧至忠功封
  晋国公王守一先天元年以诛萧岑功封
  霍国公王毛仲先天元年以预诛萧岑等封
  耿国公葛福顺
  潞国公郭防瓘开元初封太原郡公寻晋封
  祁国公王仁皎宗时废后父开元初封子守一繇晋国公袭后被害
  代国公安金藏中宗时尝自剖腹以明睿宗寃开元二十年封
  晋国公李林甫长平王叔良曽孙开元二十年封霍国公王思礼肃宗初以从收复二京功封
  代国公郭曜子仪长子至德初以父勲封太原郡公子仪卒封代国公諡曰孝贞元三年以弟驸马都尉清源侯暧袭暧卒子铸袭
  霍国公令狐彰初从史思明后归降以平贼功封祁国公郭曙子仪第四子
  晋国公韩滉贞元二年以屯田勲封
  郇国公裴均光庭曽孙初袭正平男后为左仆射晋封晋国公裴度元和十二年以平淮蔡勲封开成四年薨子识袭
  代国公王涯元和十年封清源县男太和元年晋封以甘露之变被害
  晋国公王铎播从子广明三年以平贼功封
  晋国公田令孜广明中以从驾幸成都封
  晋国公杜让能昭宗初繇襄阳郡公晋封
  右国公
  上党郡公李谋韩王元嘉第四子
  上党公李矩长乐郡王幼良子
  西河郡公温彦博武徳初以劝幽州总管罗艺归国封贞观四年晋虞国公
  新兴郡公赵文恪武徳二年以佐命功封
  河东郡公裴寂以佐命功封闻喜县公晋魏国卒赠河东郡公子律师孙承禄袭
  长平郡公张亮以秦府旧功封贞观五年晋鄅国公上党郡公长孙涣无忌子
  平阳郡公薛仁贵显庆三年封河东县男干封中以征髙丽功晋封子讷开元二年以破吐番功复封
  安邑郡公薛伯阳稷子尚仙源公主封
  河东郡公杨执中神龙初以诛张易之功封
  云中郡公慕容道奴本吐谷浑开元初归欵封
  雁门郡公苾悉颉力本郁射施开元初归降封
  平城郡公髙拱毅本高丽人开元初归降封
  河东郡公裴思谅
  平阳公裴确
  太原郡公郭知运开元二年以破突厥功封介休县公六年破吐番晋封
  绛郡公裴士淹
  楼烦郡公跌思泰突厥部落开元二年归降封平阳公栁冲
  河东郡公裴漼士淹族弟諡曰懿
  河东郡公衞伯玉上元二年以破史朝义功封广徳二年晋阳城郡王
  髙平郡公郗士美贞元中以平溪州贼功封
  太原郡公郭鏦暧第三子顺宗初以尚汉阳公主封太原郡公王用临庄宪太后弟元和元年封
  河东郡公薛苹元和中封
  太原郡公王廷凑长庆三年戕成徳帅田正称留后太和三年赦其罪封子元逵尚寿安公主以破刘稹功复封
  晋阳郡公窦易直长庆四年封
  太原郡公王播太和元年封
  河东郡公栁公权会昌初封
  宁边郡公阿歴支武宗时归降封
  昌化郡公习勿啜武宗时归降封
  太原郡公白敏中宣宗初封
  太原郡公郭仲文
  太原郡公王搏
  右郡公
  永安县公姜寳谊武徳初以佐命功封
  汾阴公薛收秦府学士以从征功封諡曰献子元超袭元超子耀降爵为男耀子凤童袭
  新城县公宇文士及武徳初归国从平宋金刚复旧封后晋封郢国公
  新兴县公王君愕武德初封太宗时従征辽东战没赠邢国公
  临汾县公薛士通武徳二年以破辅公祏将西门君仪功封
  上党县公长孙无忌武德中封贞观元年晋齐国公清源县公温彦将彦博弟諡曰敬
  安邑县公裴矩初従宇文化中窦建徳以归降封永乐县公孙万荣其先本契丹别部武徳四年内附垂拱初封
  新兴县公马三寳柴绍家僮从定京师平薛仁杲击吐谷浑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晋封
  楼烦县公李可度贞观中内附封赐国姓
  西河公窦敬逺孙善衡曽孙懐亶孙印袭
  闻喜县公裴法师寂次子袭父爵
  闻喜县公裴延庆寂族弟
  平昌县公宇文节
  西河公张纶
  闻喜县公裴行俭调露二年封
  清源县公王晙开元二年以击吐番功封清源县男八年晋县公十一年徙封中山
  清源县公王嗣忠海宾子开元中封清源县男天寳四载晋县公
  翼城县公裴伷先开元中封
  河东县公裴郁隋永福公世莭曽孙
  太原县公王鉷天寳十载封
  髙平公薛纲
  右县公
  阳城县侯刘道祥林甫子贞观二年袭父爵为乐平男显庆二年晋封麟徳二年以封泰山终献功晋广平郡公
  河东县侯薛顗驸马都尉瓘子则天朝以谋应王冲被害
  河东县侯裴炎睿宗初以定策功封
  河东县侯张嘉贞开元十二年封
  赵城县侯裴耀卿开元二十四年封
  髙平县张靖元和中封
  郇县伯韦巨源神龙初封后晋舒国公
  汾阴县伯薛楚玉仁贵孙
  平阳伯辛元宗
  河东县伯薛舒汾隂公元超曽孙
  河东县伯裴泰
  太原县伯王绍懿元逵子绍懿卒兄绍鼎子景崇袭后更封太原县男
  灵丘县伯浑回贵豹韬卫大将军
  髙平县子徐彦伯神龙初以预修则天实録封
  祁县子温造太和二年封
  河东县子裴休防昌十年镇宣武封
  晋城县子裴思义
  河东县子韦震光化中封
  乐平男刘林甫武徳初封子道祥袭晋阳城县侯冀氏男权万纪贞观中封
  阳城县男刘尹之永徽初以与撰国史暨实録封河东县男栁冲天授初以安抚淮南封
  清源县男王兆长寿中以讨吐番功封
  正平男裴光庭行俭子开元二十年从祠后土封子正孙倩袭
  太谷男王海宾太子右衞率丰安军使
  河东县男裴惓宰相遵庆父
  祁县男王璠建中时封
  河东男裴鉷均子
  晋阳县男白居易太和初封开成中晋广平县侯河东男栁仲郢大中二年封
  河东县男浑惟庆宰相耽曽孙
  河东县男郭睍子仪从子
  河东男裴谂晋国公度第四子大中五年封
  晋阳县男杨收咸通四年封九年夺爵子钜干宁初复封
  晋阳县男杨牧隋越公素后以筹破南蛮功封
  河东县男栁璨天复中封
  太原县男王景崇绍鼎子初袭太原县伯后以平徐寇功改封寻晋赵国公
  河东男裴贽光化中封
  右列爵
  平阳公主髙祖第三女柴绍尚主隋末勒兵七万与太宗防渭北分定长安号娘子军武徳初封諡曰昭
  新兴公主太宗第十五女长孙曦尚主
  晋阳公主太宗第十九女年十二薨
  太平公主髙宗第三女薛绍尚主绍卒武攸曁尚主代国公主名华字华婉睿宗第五女郑万钧尚主霍国公主睿宗第十一女裴虚己尚主
  晋国公主宗第九女崔惠童尚主贞元元年徙封临晋公主宗第十一女郑潜曜尚主
  永和公主肃宗第七女王诠尚主
  晋阳公主代宗第十三女裴液尚主
  西河公主顺宗第四女沈翚尚主
  清源公主穆宗第五女
  静乐公主武宗第五女
  新兴公主昭宗苐九女
  乐平公主昭宗第十一女
  文成公主宗室女贞观十五年妻吐番普赞
  永乐公主杨氏开元四年封妻突厥部失活
  静乐公主独孤氏女天寳四载妻契丹李怀秀是嵗为怀秀所害
  永乐公主宗女田华尚主
  大宁郡主天寳中张清尚主
  定襄县主宗女贞观八年阿史那子史忠以擒颉利功尚主
  晋国太夫人王氏朱温母
  晋国夫人曹氏唐庄宗母
  五代
  邵王朱友诲梁广王全昱子太祖封
  潞王李从珂后唐长兴四年五月戊寅封卽废帝也太原王刘智逺晋出帝初封开运二年四月徙北平王太原王阎寳晋天福中追封
  晋王柴荣周广顺三年甲申封卽世宗也
  晋王柴熙让世宗子显徳元年八月封
  南汉晋王刘洪熙龚子后为国主
  介国公梁开平二年十二月为三恪
  郇国公李从益晋天福四年封
  祁国公符彦卿晋开运初封
  晋国公主后唐明宗女石敬塘尚主
  晋国公主周太祖女张永徳尚主
  晋国夫人夏氏后唐长兴四年三月甲辰追册为皇后宋
  晋王赵光义卽太宗开寳六年九月封
  潞王赵元佐太宗长子明道二年追封
  郇王赵仲御嗣濮王宗晟子宣和四年追封
  祁王赵仲仆商王元份曽孙
  祁王赵谟徽宗子繇镇国公晋封
  祁王赵维理宗子嘉熙二年十一月追封
  平阳郡王赵允升汉王元佐长子景祐二年追封乐平郡王赵承亮魏王廷美孙熙宁四年追封
  乐平郡王赵承显申王徳文子追封
  河东郡王赵承衍魏王廷美孙
  平阳郡王赵宗彦汉王元佐孙
  平阳郡王赵宗翰商王元份孙
  乐平郡王赵克曁魏王廷美曽孙
  乐平郡王赵克柔魏王廷美曽孙
  太原郡王赵仲综汉王元佐曽孙
  河东郡王赵仲霜商王元份曽孙
  平阳郡王赵仲赐商王元份曽孙
  大宁郡王赵佖神宗子哲宗初繇仪国公晋封
  髙平郡王赵棣徽宗子宣和五年二月繇徐国公晋封平阳郡王赵榛徽宗子宣和七年二月繇福国公晋封靖康初晋信王
  髙平郡王赵不俦濮安懿王允让孙嘉定十年追封乐平郡王赵不佟绍定三年二月追封
  大宁郡王赵谌钦宗子靖康初封
  平阳郡王赵扩卽宁宗淳熙十二年封
  右宗王
  太原郡王王景建隆元年正月封
  新兴郡王吴盖干徳中以宪圣后弟封
  乐平郡王郑绅靖康初以徽宗后父封
  清源郡王何执中徽宗时追封
  右郡王
  代国公赵元亿太宗子至道三年追封
  祁国公赵允升汉王元佐长子皇祐中爵除
  祁国公赵承裔魏王廷美孙
  祁国公赵宗说汉王元佐孙
  祁国公赵宗述镇王元偓孙
  祁国公赵克頠魏王廷美曽孙
  祁国公赵克扬魏王廷美曽孙
  祁国公赵偲神宗子元祐元年八月封绍圣四年晋永宁郡王
  祁国公赵竑宁宗时立为皇子封寻晋济国公
  右宗公
  祁国公王潽太平兴国初封
  代国公潘美太平兴国中封寻晋韩国公
  晋国公丁谓干兴元年二月封
  祁国公杜衍皇祐初封
  祁国公王徳用仁宗时封寻晋冀国公
  郇国公章得象庆厯五年封
  潞国公文彦博仁宗时封
  祁国公富弼英宗初封寻晋郑国公
  郇国公王珪哲宗初改岐国公
  丰国公佘深宣和元年封寻改衞国公
  丰国公赵鼎孝宗时追封
  右国公
  乐平郡公赵徳恭魏王廷美子咸平二年繇安定公改封
  乐平郡公赵承显魏王廷美孙
  乐平郡公赵承澋魏王廷美孙
  大宁郡公赵頵英宗第四子寻晋鄠国公
  云中侯赵徳钦魏王廷美子
  平阳郡侯赵惟吉燕王徳昭第二子太平兴国八年封晋安定公
  新兴郡侯赵从郁英国公惟宪子
  平阳县侯赵世资燕王徳昭曽孙
  平阳侯赵世法秦王徳芳曽孙
  清源侯赵仲厥商王元份曽孙
  清源侯赵叔绀魏王廷美孙
  清源侯赵叔棼魏王廷美孙
  清源侯赵令格秦王徳芳孙
  清源侯赵令箫秦王徳芳孙
  清源侯赵士永汉王元佐孙
  清源侯赵士鄄商王元份孙
  清源侯赵士园商王元份孙
  清源侯赵士攸商王元份孙
  平阳侯赵膍之魏王廷美五世孙
  清源侯赵耨之魏王廷美五世孙
  清源侯赵导之魏王廷美五世孙
  清源侯赵公邵魏王廷美六世孙
  清源侯赵公铉魏王廷美六世孙
  右宗室
  太原郡公王拱辰神宗元丰中封
  汾阳郡开国侯郭贽端拱中为尚书工部侍郎封食邑一千户
  右列爵
  晋国长公主太宗女眞宗初晋长公主又晋大长公主石保吉尚主
  祁国大长公主仁宗第十一女曹诗尚主
  潞国公主神宗第三女
  唐国长公主神宗第三女下嫁韩嘉政和元年追封祁国公主宁宗女生六月而薨追封
  乐平县主和王栻女髙宗朝封适杜安石
  晋国太夫人孙氏张齐贤母太宗封
  上党郡太夫人冯氏陈尧佐母真宗封
  髙平郡夫人傅氏景献太子妃嘉定十五年晋封信国夫人令主景献太子祀
  辽
  恒王隆庆景宗第四子干亨二年封统和十六年徙梁王开泰初晋晋国王又晋秦晋国王
  秦晋国王耶律淳兴宗孙天庆五年繇宋魏王晋封晋王耶律鄂勒和天祚帝长子干统六年十一月封保大二年被害
  晋王耶律仁先咸雍元年十二月繇辽王徙封
  晋王耶律德昌綂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太后赐大丞相齐王韩徳昌姓耶律徙王晋皇族魏王子页噜袭天祚时皇子鄂勒和袭
  晋王道隠义宗子綂和元年甲戌繇荆王追封
  恒王萧朴圣宗时繇兰陵郡王晋封重熙初改封韩王晋王萧孝先重熙四年繇楚王徙封
  丰国王萧孝友清宁中繇秦王晋封
  晋王萧布固景福元年七月封
  晋国王萧孝穆兴宗后父重熙十一年繇齐王追封晋王萧珠展孝穆侄咸雍中追封徙封宋
  晋国公杨晳咸雍中拜枢密使繇齐国公改封又晋赵王
  晋国长公主世宗女保宁间封萧实喇尚主
  秦晋国长公主圣宗女清宁初加大长公主韩国王萧惠尚主
  晋国公主圣宗女繇越国晋封景福初晋晋蜀国长公主萧孝忠尚主
  晋国长公主兴宗女繇魏国公主徙封萧窝尚主秦晋国大长公主道宗女干綂初繇越国晋封徙梁宋金
  丰王完顔乌里太祖子
  翼王完顔呼兰太宗子熙宗时封
  虞王完顔永升世宗子大定十一年十二月繇徐王晋封
  原王完顔玛达格宣孝太子子卽章宗也大定二十五年十二月戊午繇金源郡王晋封二十六年十月庚申立为太孙
  丰王完顔珣显宗长子卽宣宗也大定二十九年闰五月封承安元年晋封翼王八年改封邢王
  潞王完顔永济世宗子卽衞王也大定二十九年闰五月繇滕王晋封明昌二年四月改封韩王
  并王完顔允中明昌二年四月甲午繇赵王改封三年晋封镐王
  潞王完顔允德世宗子承安二年繇豳王晋封
  霍王完顔从彝显宗子泰和八年繇蔡王改封
  晋国王完顔宗翰即尼玛哈也天会十三年三月甲午封代王完顔充宗干子皇綂间繇淄国公晋封
  芮王完顔亨宗弼子熙宗时封
  潞王完顔宗尧太祖子世宗父天防十三年追封世宗初上尊諡
  丰王完顔宗峻太祖次子熙宗父海陵初降封世宗仍追尊焉
  潞王完顔宗本太宗子大定二年追封
  绛王完顔洪裕章宗子明昌三年追封
  荣王完顔洪熙章宗子承安四年追封
  梁晋国王图克坦恭海陵时以后父繇谭国公晋封正隆间改封赵国公
  潞王张浩天徳中封旋改蜀王
  代王髙桢海陵时以御史大夫拜司空繇莒王晋封泽王赫舍哩呼沙呼至宁元年八月甲辰封
  应国公完顔萨里哈皇綂三年封海陵时晋封应国王代国公完顔罕扎巴景祖子正隆时自王例降封虞国公完顔满辟景祖子正隆时自王例降封
  代国公完顔和尼罗索子正隆中繇广平郡王降封晋隋国公
  代国公完顔宗尹沃棱子大定中以平章政事封应国公完顔乐善衞王襄子大定时封
  代国公完顔罕都明昌五年封
  荣国公完顔宗浩章宗时以北部军功封
  上党公完顔开兴定四年二月封
  芮国公完顔哈达正大四年以拜平章政事封
  郇国公卢彦伦天眷时封
  郜国公诺延温都思忠海陵初以进平章政事封旋晋沂国
  郜国公蔡松年海陵时以拜尚书左丞封正隆三年晋衞国公
  郜国公髙彪海陵时封后例授金紫光禄大夫
  芮国公尔佳沃哩布海陵时以老致仕后年一百五嵗芮国公唐古安礼大定十七年以拜平章政事封二十一年晋封申国公
  芮国公张汝霖浩子大定二十八年以拜平章政事封章宗初晋封莘
  芮国公尔佳清臣明昌二年以任平章政事封四年改封戴国
  芮国公钮祜禄额特埒明昌二年以拜平章政事封晋阳公郭文振兴定四年二月封
  平阳公胡天祚兴定四年二月封
  晋阳公郭栋正大间继封
  平阳公史咏正大时天祚死以咏代
  汾阳郡公郭寳玉金末封后降元
  代国公主熙宗女唐古辩尚主
  泽国公主世宗女冨拉塔尚主
  平阳长公主辽王宗斡女海陵女弟图克坦贞尚主大定中降清平县主
  荣国公主和宁海陵女图克坦珠苏尔尚主
  郜国公主乌凌阿琳尚主
  泽国公主明昌四年封
  永安县主左丞相赫舍哩志宁妻
  静乐县主布萨宗弼女
  寿阳县主苏哷和卓宗本女
  元
  晋王噶玛拉裕宗长子至元二十九年繇梁王改封后追号显宗子伊逊特穆尔袭大徳六年承綂卽泰定帝
  晋王巴特玛防凌扎卜泰定元年封天厯元年殒于上都
  并王鸿和特穆尔泰定二年繇嘉王改封
  汾阳王拜特穆尔库腾太子孙延祐七年封
  云中王雅雅克阿实克布哈弟繇康国公晋封
  宣宁郡王特穆尔布哈至大四年封
  保徳郡王伊实丹至大四年封
  冀宁王特穆尔达实世祖时为相追封
  临汾王和尔齐贾实喇孙英宗时封
  云王博尔欢绰斯戬曽祖至正十八年追封
  河东公海勒巴喀喇人太祖时封
  应国公齐苏仁宗少时保傅见武宗初
  稷山公库尔济苏承相
  河东郡公陈元凯浙东海右道肃政亷访司
  河东郡公段得礼部侍郎
  西河郡侯靳徳渊
  云中郡侯玛和善諡曰襄
  洪洞子石元亨晋宁路总管
  珠彻大王太祖长子太宗八年拨平阳四万一千三百二户十年正定晋州一万户至元五年始给之
  察罕台大王太祖次子太宗八年拨太原四万七千三百三十户十年増正定深州一万户延祐六年寔有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一户丝六千八百三十八斤
  托尔楚万户勲臣定宗二年拨平阳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六十户丝二百二十二斤
  巴拜千户勲臣宪宗七年拨太原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五十一户丝一百四十斤
  塔察尔官人勲臣太宗八年拨平阳二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户丝八十斤
  舒古官人勲臣宪宗七年拨平阳一千户延祐六年实有六百户丝二百四十斤
  阿勒楚尔官人勲臣定宗二年拨太原五百五十户延祐六年寔有九十八户丝二十九斤
  阿勒坦官人勲臣中綂元年平阳户六十延祐六年实有三十戸丝一十六斤
  特黙台行省定宗二年平阳户七百五十一延祐六年实有二百五十五户丝一百一十斤
  鸿和尔塔海太宗八年拨平阳一百四十四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户丝四十斤
  按扎尔拓跋氏太宗七年赐平阳户六百一十有四驱户三十猎户四
  达玛干公主适察呼驸马宪宗七年拨平阳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六十户丝二百二十二斤
  明
  晋恭王防太祖第三子母髙皇后也戊戌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封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上戒之防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尝裂人以奔马或告防藏兵五台山中皇太子请廵边与俱来乃廵歴燕代及晋与防昆弟饮甚驩浃旬偕至河南太子告之故令入朝废为庶人与太子友爱弥笃日夜号泣悔罪诏复其爵听归藩更以恭慎闻待长史桂彦良汪河皆有礼二十六年命总宋国公冯胜兵与燕王同出塞防行不及燕王第筑城于下水切责之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十六日薨葬驼山妃谢氏左武传晋封永平侯成女子定王济熺嗣其弟平阳王济熿幼狠戾济熺既嗣王济熿嗾其弟庆成王济炫等日诉济熺过于朝又诱官校文致其罪歴八年不已永乐十二年夺济熺爵与世子美圭皆为庶人立济熿为晋王济熿旣立骄恣暴横毒弑嫡母谢氏逼烝恭王侍儿吉祥幽济熺父子蔬食不给恭王宫中老媪走诉成祖乃即狱中召晋府故承奉左微问之尽得济熿搆济熺状立释微命驰召济熺幽空室已十年及微至释济熺父子相抱持大恸谒行在所成祖恻然封美圭平阳王使奉父居平阳予以恭王故连伯滩田济熿不与美圭田美圭上言连伯滩地隶平阳不隶太原因及曩诬搆事仁宗遣人视地果隶平阳又书谕济熿济熿益怨望广致妖巫诅咒不辍宣宗卽位济熿密遣人结髙煦宁化王济焕告变比擒髙煦又得济熿交通书济熿使髙煦人惧罪及亦首实上书谕诸王去嵗高煦反罪人旣得奸党人皆言赵晋二王实与谋予未忍信今晋府人累上变告徐察之有騐不诬赵王自知事不可掩已辞护卫济熿得罪宗社不敢以私亲废大义谨遵祖训免为庶人幽凤阳同谋妖巫官属悉论死时宣德二年也乃复封济熺为晋王宣徳十年薨諡曰定妃傅氏颖国公友徳女子宪王美圭嗣正綂六年薨在位七年寿四十三庶长子庄王钟以正綂七年自榆社王嗣治十五年薨在位六十一年寿七十五世子竒源及其子表荣皆前死表荣子端王知烊嗣追封竒源靖王表荣怀王知烊七嵗而孤能尽哀居母丧呕血芝生寝宫在位三十一年寿四十五嘉靖十二年薨妃殷氏无子再从子简王新防嗣靖王庶子新化王表槏荥泽王表檈皆怀王弟端王诸父也表槏前死諡恭裕子知防嗣为新化王亦前死諡端和二子新防新墧端王请新防嗣新化王未封而端王薨表檈谋摄府事端王妃王氏曰王无后次及新化王今有孙新防在即召入为丧主表檈疏言新防端和王长子不得为人后新防宜嗣新化王新墧宜嗣晋王礼部议新防宜嗣追封祖表槏安王父知防康王母太妃尚氏严教子以礼太妃疾新防叩头露祷吏士长史有敷陈辄拜受教其老也以弟新墧子慎镜摄藩事万厯三年薨愼镜亦薨弟惠王慎鋷嗣追封慎镜敬王七年薨子穆王敏淳嗣请于朝封新墧为和王三十八年薨子求桂嗣李自成陷山西胁求桂入京不知所终
  新堞晋恭王七世孙家汾州崇祯十四年由宗贡生为中部知县有事他邑土寇乗间陷其城坐免已而复任新堞毅然曰受国恩无以报此吾致命之秋也未防贼传檄至怒而碎之议拒守人情瓦解乃属父老令速去而已誓必死妻卢氏妾薛氏冯氏请先自尽许之有女方数嵗新堞拊其背而勉之缢左右皆泣下乃书表封印使人驰送阙冠带望阙拜又望拜其母卽自经士民葬之社坛侧以妻女祔
  髙平王济奕晋恭王第二子封国平阳諡怀简无嗣平阳王济熿晋恭王第三子晋封晋王寻罪废
  庆成王济炫晋恭王第四子始生太祖方御庆成殿宴故他王率系以地而王独号庆成国汾州成祖时坐事召还薨諡庄惠子美埥嗣薨諡恭僖子钟镒嗣长子竒浈尝代父理府事棰死无辜七人晋王奉勅数庆成王失教责竒浈罪夺冠带降为庶人后更以孝闻钟镒薨諡温穆竒浈嗣正徳中以贤孝闻赐勅褒奬薨諡端顺子表栾嗣端顺王生子七十人嘉靖初尚书王琼以闻表栾朴寡言孝友好文学嘉靖三十年寿八十诏书嘉奬赉以金币辅国将军竒添端顺王弟也早卒夫人王氏守莭奉姑六十余年世宗时以节孝旌又温穆王曽孙中尉知□病笃淑人贺氏欲先死以徇取澒一勺咽之遂絶食饮竟与知□同时卒表栾为奏闻礼官按典无旌命妇例世宗特命旌之諡曰贞烈表栾薨諡恭裕子安穆王知燫嗣子新□先卒子愼钟嗣
  宁化王济焕晋恭王第五子諡懿简子僖顺王美壤袭薨子钟鈵袭以罪幽卒长子竒防亦卒追諡悼康王子康和王表樔袭薨子知爧袭
  永和王济烺晋恭王第六子国汾州諡昭定子美坞袭以罪废子顺僖王钟铗袭薨子荣怀王竒淯袭薨子靖惠王表□袭薨子安简王知燠袭薨子新墥袭薨子愼镭袭
  广昌王济熇恭王第七子諡悼平子安僖王美坚袭无嗣
  交城王美垸晋定王第二子国平阳諡荣顺子庄僖王钟鐻袭薨子荣惠王竒淐袭无子以庄僖第三子镇国将军竒滽子荣端王表杋袭晋镇国荣僖王荣端薨无子以庄僖第六子镇国将军竒洢子端和王表□袭晋镇国恭简王端和自陈冒封准终身王薨爵除
  阳曲王美珖晋定王第三子国平阳諡荣靖子钟鍑袭以罪废子孙以镇国将军递降管府事
  西河王美埻晋定王第四子国平阳諡靖宪子顺简王钟鑅袭薨子恭定王竒溯袭三嵗而孤问父所在即号恸长刻栴檀为父顺简王像祀之母叶尝病渴中夜稽颡祷天俄有甘泉涌出叶饮泉病已建醮有双鹤绕坛及卒哀毁骨立宫墀栢忽生花世宗下所司勘实勅命奬谕子表相嗣王亦以仁孝闻与宁河王表楠河东王竒淮并为人所称
  方山王美垣晋定王第五子諡庄宪子昭僖王钟铤袭以罪除子孙以镇国将军递降理府事
  临泉王美塎晋定王第六子諡庄简子悼昭王钟鏶袭薨子荣穆王竒湒袭薨子表柃先卒年十七追封庄靖王子知炪袭无嗣
  灵丘王美堣晋定王第七子諡简靖子端惠王钟鋋袭薨子恭僖王竒渲袭薨子表樟袭无嗣
  宁河王美堛晋定王第八子諡康僖子安宪王钟镂袭薨子穆简王竒沄袭薨子荣庄王表楠袭子王知□袭
  徐沟王钟铎晋宪王第二子諡悼僖年二十五无嗣河东王钟鏸晋宪王第三子諡昭靖子荣安王竒淮袭子镇国将军表枋先卒子荣懿王知炯袭追封父为恭宪王荣懿薨子端穆王新墤袭薨子愼键袭
  太谷王钟鋐晋宪王第四子諡怀僖无嗣
  义宁王竒渶晋庄王第二子諡荣康子僖裕王表枧袭薨子端靖王知爀袭薨子康定王新防袭子慎鋋袭
  河中王竒溶晋庄王第三子諡悼怀子康简王表梈袭薨子知炬袭
  襄隂王竒瀴晋庄王第四子諡安惠子宣懿王表楗袭无嗣
  新化王表槏晋靖王第二子諡恭裕子端和王知防袭薨子新防晋封晋王
  安溪王表椈晋靖王第三子以镇国将军卒追封无嗣靖安王表柣晋靖王第四子薨子知焝袭
  旌德王表栺晋靖王第五子諡怀安子荣穆王知袭无嗣
  荥泽王表檈晋靖王第六子諡安懿子端简王知□袭无嗣
  代简王桂太祖第十三子母郭惠妃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生十一年封豫王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改封代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粮饷艰逺令立衞屯田以省转运桂与蜀王椿同母性暴建文时废为庶人成祖初复爵永乐九年条桂三十二罪谯让之召入朝不至再召乃至遂革其三护衞王妃中山王徐达女骄而妬桂不恱勅王善视妃正统十一年桂薨寿七十一葬采掠山世子逊煓先卒諡悼戾孙隐王仕壥嗣追封世子为戾王仕壥尝言总兵郭登有功大同非登不能守朝廷为劳登天顺五年以代隘徙封怀仁于霍山阴襄垣于蒲灵邱于绛宣宁隰川于泽仕壥恶其子定安博野二王请并徙上曰王不仁乃欲逺其子然竟徙定安于忻天顺七年薨子惠王成链嗣治二年薨子聪沬先封武邑王革爵已居丧益淫酗废为庶人迁太原久之惠王妃为疏理复封武邑王卒子懿王俊杖袭封代王乃追封聪沬为思王嘉靖三年大同军围王宫廹具奏请赦俊杖东走宣府赐书慰问宣府总兵官傅铎奏欲诣阙陈罪诏毋来事宁送回藩嘉靖六年薨子昭王充燿自泰顺王嗣十一年大同军又变充燿复东走宣府再赐慰问十八年乐昌王聪涓乞徙代州礼科都给事中丁湛上言不可已而竟徙朔州二十四年和川奉国将军充灼坐罪夺爵怨望乃与襄垣中尉充□谋入大同鞫实伏诛总督翁万达疏言大同土产狭瘠禄饷不支代宗孕育日繁众聚而贫且地近边易生反侧请量移和川昌化诸府于山陜隙地诏改迁于山西先是景泰间昌化王仕墰乞移封不许至是乃迁代宗自简至懿封郡王者凡二十有三而外徙者十王二十六年充燿薨子恭王廷埼自泰兴王嗣三十年捐禄五千两以济军费勅褒之饶阳王充□数以事侵廷埼恐得罪乃以陈边事为名先暴镇廵官之恶世宗为逮系廵抚何恩总兵徐仁等充□益骄遂与廷埼互讦廵抚侯赵奏夺其禄充□怒不承遣司礼少监王瑜卽讯乃伏锢髙墙万厯元年廷琦薨子定王鼐铉嗣二十二年薨弟鼐钧嗣嫡妃无子从姬裴生子鼎渭已请名矣裴死次妃张生子鼎莎有宠奏以为嗣礼官谓鼎莎母虽封不得称嫡鼐钧不奉诏内阁礼部屡上章言之不报后十余年鼎莎死复请以其弟嗣神宗怒镌鼐钧禄鼎渭始得嗣鼐钧薨子康王鼎渭袭封崇祯二年薨子彝嗣薨子传济嗣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入大同阖门遇害
  广灵王逊□代简王第二子諡荣僖子庄裕王仕□袭薨子顺简王成□袭薨子宣和王聪汉袭薨子康定王俊槻袭薨子荣昭王充煡袭薨子廷埘袭
  潞城王逊□代简王第三子諡僖顺子安简王仕埬袭薨子荣安王成□袭薨子宣惠王聪蒗袭薨子端宪王俊棱袭薨子充熀袭
  山阴王逊煤代简王第四子天顺五年以代隘徙王蒲州諡康惠子端裕王仕堸袭薨子荣靖王成防袭有四十八子子僖顺王聪澍袭薨子俊栅袭
  襄垣王逊燂代简王第五子諡恭简天顺五年徙王蒲州子仕防袭以罪诛子孙废为庶人弟安恵王仕坯冒袭薨子成鍨袭长子聪瀺长孙俊渠俱先卒鲁长孙充煌以安惠冒袭递降辅国中尉理府事诸王就藩非请命不得定省逊燂念大同不置作思亲篇词甚悲切代人传颂之其后宗人聪瀺聪泈俊防俊俊□俊杓俊噤充焞皆娴文章俊噤字若讷尤博学不慕荣利居五姓湖自号芦花散人有佩兰集行世姊陵川县君适裴禹卿殉节旌为贞节县君
  灵丘王逊烇代简王第六子宣宗时封好学工诗有云溪稿尤善医剂药遍给天顺五年徙王绛州成化十一年薨諡荣顺子仕□嗣治六年薨諡僖靖子成鈠嗣治十年薨諡庄和子聪滆嗣自仕□至聪滆三代皆以孝旌子俊格善属文聚书数万卷尤好古篆籕墨迹手摹六十余种勒石名崇理帖世宗时献皇储明堂二颂兴献帝后挽歌赐金帛着天津集卒子充□亦卒聪滆乞封其曽孙廷址为曽长孙礼官奏无故帝以王寿考特许之已而复封廷址子鼐镰为元长孙嘉靖三十四年聪滆薨年八十三諡端懿鼐镰袭聪滆尝奏叔父成防庐墓负土垒冢赐金币奬谕追封俊格康悼王充□悼懿王廷址怀僖王鼐镰后削爵弟鼐鈇以中尉理府事
  宣宁王逊炓代简王第七子諡靖庄天顺五年徙王泽州子和僖王仕□袭薨子恭安王成□袭薨子康靖王聪袭薨子昭荣王俊相袭薨子充灿袭
  怀仁王逊烠代简王第八子諡荣定天顺五年徙王霍州子镇国将军仕防先卒子恭和王成釲袭追封镇国安僖王恭和薨子温惠王聪淑袭无子弟镇国将军聪洌理府事子庄简王俊榭袭晋镇国康僖王庄简薨子充淤以父冒袭降奉国将军理府事
  隰川王逊熮代简王第十子諡懿安天顺五年徙王泽州子恭僖王仕燧袭薨子庄隐王成钧袭薨子康肃王聪防袭薨子庄惠王俊栢袭无子従弟辅国将军俊檖理府事
  昌化王仕墰代戾王苐二子諡温宪子荣僖王成锾袭薨子端襄王聪浕袭无子
  安定王成鏻代隐王第二子天顺五年徙王忻州諡悼隠长子聪潏居丧失礼宪宗停其封卒子俊桯奉祀卒子充爝封奉国将军卒子镇国中尉廷埽俱奉勅理府事
  博野王成鐭代隐王第三子諡悼恭子端穆王聪溙袭薨子庄宪王俊櫍袭无子从孙奉国将军廷墧奉祀
  和川王成镘代隠王第四子諡悼僖子宣懿王聪潪袭薨子恭惠王俊防袭薨子荣康王充烰袭薨子廷堿袭
  宁津王成鉖代隐王第五子諡怀康子懐庄王聪滴袭无子弟温穆王聪泠袭薨子俊椂袭
  饶阳王成鋈代隠王第七子諡悼昭子荣庄王聪瀓袭长子俊榬先卒子充□袭晋俊榬康僖王后充□以罪废为庶人
  乐昌王聪涓代惠王第二子王朔州諡康懿长子俊福先卒子充煄袭追封父荣简王
  进贤王俊樻代思王第二子諡庄惠子恭懿王充烢袭无嗣
  河内王充燨代懿王第四子子恭宪王廷堄袭无嗣富川王充煜代懿王第五子諡悼定子康简王廷垶袭薨子镇国将军鼎铧
  寳丰王充□代懿王第十一子諡悼顺无嗣
  砀山王充□代懿王第十二子諡悼懐无嗣
  泰兴王鼐铉代恭王第一子
  新宁王鼐钧代恭王苐二子万厯三年以罪革禄永庆王鼐钰代恭王第三子
  成□隰川王诸孙父仕□幽凤阳卒成□微服走凤阳视丧上疏自劾乞负父骨归葬泽州卽不得愿为庶人止墓侧许之乃奉丧归弟成鐎亦好学嘉靖十三年上言云中叛卒幸获销弭防其衅端实贪酷官吏激成之臣虑天下之祸隠于民心异日不独云中而已指陈切直下廷臣饬行时论兄弟为二难万厯二十年西夏弗宁山隂王俊栅奏诗八章寓规讽旨代处塞上诸宗洊经事变其言皆忧深思逺中朝士大夫多愧之
  廷鄣代宗室崇祯中为巩昌府通判署秦州事有防直声十六年冬贼陷秦州拥见贼帅使跪叱曰头可断膝不可屈贼欲活之大呼曰今日惟求一死坐自若乃见杀
  沈简王模太祖第二十一子母赵贵妃洪武十三年八月初二日生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永乐六年五月初二日就藩潞州宣宗时请展府上曰毁民庐以展王府不可命工部往阅宣徳六年薨子康王佶焞繇武乡王嗣景泰中数防州官廵抚朱鉴以闻令诸王非时令寿节不得辄会有司饮酒着为令天顺元年薨子九长夭次庄王幼防天顺三年嗣有贤声正德十一年薨子七长诠钲正徳十三年以西阳王世子嗣嘉靖六年薨子勋□封福山王前卒子印桤摄府事九年薨无子以庄王次子灵川王诠鉌孙印栘摄府事凡十年乃嗣封时铨铿子吴江王印勋及宜山王诠鏋并争立皆切责之而令印栘嗣乃追封勋□靖王印桤懐王亦追封诠鉌安王生父勋潪惠王而以勋潪次子印庭为徳平王续灵川王之后二十八年薨子宣王恬烄嗣好学工古文词万厯九年薨子七长子王珵尧嗣仁孝恭慎弟珵垣珵防封郡王而不与王禄万厯中薨子効滽嗣
  武乡王佶焞沈简王第一子晋封沈王
  陵川王佶煃沈简王第二子諡康肃长子幼□先卒子康简王诠□袭父追封怀懿王康简薨长子勋瀼先卒追諡悼康王子庄安王尹杲袭薨子恬燆袭
  平遥王佶煟沈简王第三子諡僖靖子惠恭王幼□袭无嗣以唐山悼僖王子镇国将军诠蓥奉祀
  黎城王佶燏沈简王第四子諡昭僖子庄惠王幼□袭无嗣以清源庄简王第五子诠鏴袭后归宗以清源荣僖王第三子勋洺奉祀
  稷山王佶焨沈简王第五子諡悼靖子庄靖王幼垬袭薨子荣和王诠鋈袭薨子端简王勋防袭薨子昭靖王尹柯袭薨子恬炠袭
  沁水王佶煴沈简王第六子諡悼懐子安恵王防塐袭薨子端懿王诠鐕袭薨子荣穆王勋瀶袭薨子庄和王尹欀袭薨子昭定王恬烆袭薨子珵堦袭隆庆元年嗣爵工诗喜士往来多布衣交着衡漳藁沧海披沙集词多可观前此有徳平王印梃负儁才与宗人衡府新乐王载玺周府中尉睦防襄垣府俊噤晋府康衢秦府玉华齐名俊噤着五懐诗述其事复有镇国将军恬烷子辅国将军珵圻与珵垸珵塯珵堛结词社时称沈国多才焉
  沁源王佶防沈简王第八子諡恭定子端宪王幼琦袭薨子荣清王诠钟袭薨子康僖王勋溱袭薨长子印杨先卒追諡悼和王子恬炜袭
  清源王幼防沈康王第三子正綂十一年封博学能文有饮河集二十五卷续集八卷家训咏史诗諡庄简子荣僖王诠鏴袭薨子端和王勋瀳袭薨子印防袭辅国将军勋涟字叔文嗜吟诗与从子印杉印柠印析及诸名士和皆清源之后也
  辽山王幼墏沈康王第四子諡宣穆子端和王诠袭薨子勋澄袭
  内丘王幼□沈康王苐六子諡恭僖长子诠鋷先卒諡悼顺王子端靖王勋漴袭长子印柲先卒諡安裕王子恬熙袭
  广宗王幼□沈康王第七子諡怀靖无嗣
  唐山王幼墧沈康王第八子諡悼僖子荣康王诠铍袭薨子恭懿王勋澂袭长子印楀先卒子恬□袭
  永年王幼塨沈康王第九子諡荣安长子诠先卒孙勋浚亦卒子恭裕王印橚袭追諡诠爝懐僖王勋浚悼顺王恭裕薨子庄宪王恬袭薨子珵封袭无嗣
  西阳王诠钲沈庄王第一子諡恭
  灵川王诠鉌沈庄王第二子諡荣懿子恭裕王勋潪袭薨子献王入继
  宜山王诠□沈庄王第三子諡康僖子勋渥袭
  宿迁王诠鏅沈庄王第四子諡荣简子端惠王勋泽袭子印柠先卒子恬烟袭无嗣
  吴江王诠鉴沈庄王第五子諡昭和子勋淯袭
  定陶王诠鑨沈庄王第六子諡恭靖长子勋澐先卒子印櫏袭
  云和王诠□沈庄王第七子无嗣以吴江王子镇国将军奉祀
  福山王勋□以从子印栘晋封沈王追諡恭和
  徳平王尹榳沈惠王第二子
  镇康王恬焯沈宪王第五子隆庆二年穆宗勅褒曰孝义纯良
  安庆王恬爖沈宪王第七子隆庆二年穆宗勅褒曰孝敬经济
  保定王珵坦沈宣王恬烄第二子
  德化王珵玑沈宣王第三子
  忻王见治英宗第七子母宸妃万氏成化二年八月十二日封未之国在位七年薨年十五諡穆
  虞王雄英懿文太子长子洪武十五年五月朔卒追封諡怀
  潞王翊镠穆宗第四子国衞辉 周府汾西王安漕鲁府翼城王当澐 肃府汾川王贡淙 庆府寿阳王台濠 韩府襄陵王冲秌 临汾王冲防 乐平王冲□ 髙平王偕栾 以上诸王封域胥不隶晋故不详録
  定襄王希忠成国公朱能四世孙万厯元年追封十一年以给事中余懋学疏论追夺王爵
  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禄九百石予世劵子泰袭坐蓝玉党爵除
  东胜侯汪兴祖洪武三年冬封禄千五百石旋夺诰劵四年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授其子原封侯爵
  太平侯张轨景泰七年正月封嵗禄一千三百石卒赠裕国公子墐袭天顺二年降指挥使
  威宁伯王越成化十六年以掩击威宁海功封禄一千二百石十七年复以盐池功増禄四百石十八年再以功増禄五十石十九年夺爵
  髙平伯谷大寛太监大用弟正徳七年以平寘鐇封禄千石【弇山堂集云正徳五年弟大用冒诛刘瑾功封十六年革】
  平鲁伯江彬正徳十三年冒应州功封十六年诛夏国公顾成永乐十二年繇镇逺侯赠
  兴国公郭亮永乐中繇成安侯赠
  芮国公李瑾治初繇襄城伯赠
  太原郡侯王鼎太平府院判太祖卽吴王位追封太原郡侯王道同处州知府太祖时追封
  翼城侯孙岩永乐中繇应城伯赠
  榆次伯张亷宣徳七年追封
  清源伯冀杰宣徳中赠
  威逺伯方政正綂四年赠
  广昌伯刘玺治十七年赠
  太原长公主仁祖女适王七一洪武初追封命有司具礼改葬
  寿阳公主穆宗女侯拱辰尚主
  静乐公主神宗女早世
  灵丘公主神宗女早世
  长平公主庄烈帝女周显尚主

  山西通志卷六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六十四
  氏族一
  古者诸侯以字为氏以諡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于諡于官于爵于氏于居于志于事者不一姓居上氏居下列代姓氏晋尤盛于齐秦豫是故望隶晋郡邑胥载之又有望不隶晋而其原本出于晋曁代北诸氏族尤著者亦具列焉以附后魏官氏志唐宰相世系表之义志氏族
  赵氏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十三世孙造父周穆王封于赵城因以为氏其地河东永安县是也六世孙奄父号公仲生叔带去周仕晋文侯五世孙夙晋献公赐采邑于耿河东皮氏县有耿乡是也夙生共孟共孟生衰字子余諡曰成季成季十八世孙嘉为代王后降于秦秦使嘉子公辅主西戎西戎怀之号曰赵王世居陇西天水西县 汉京兆尹广汉世居涿郡宋僖祖生长于燕卽其后也 元按扎尔永古特族人居云中幼孤鞠于外大父卓裕勒嘉譌为赵家因氏赵平章世延其后也
  孙氏一出自妫姓武为吴将军孙髌髌八世孙询字防宗安定太守询曽孙福为太原太守遇赤睂之难遂居太原中都
  李氏咎繇为理氏裔孙理利贞之后 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次子玑字伯衡秦太傅三子云牧齐牧为赵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赵纳顿弱之间杀牧齐为中山相亦家焉卽中山始祖也牧三子汨鲜汨秦中大夫詹事生谅左车仲车左车赵广武君生常伯遐遐孙秉字世范颍川太守因徙家焉秉八世孙膺子瑾避难复居赵鸡田李氏本河南部落稽阿跌之族良臣袭鸡田州刺史子光进振武莭度使赐姓李弟光顔河东莭度使守司徒兼侍中 代北李氏本沙陀部落姓朱邪氏执宜代北行营招抚使蔚州刺史子赤心赐姓李附郑王属籍赐名国昌代北莭度使检校太尉
  周氏明阳曲周庄懿瑄文端经父子赐諡瑄南京刑部尚书经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十五世孙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家临沂都乡南仁里太原王氏出自离次子威汉扬州刺史九世孙霸居太原晋阳后汉连聘不至霸二十世孙泽雁门太守生昶魏司空京陵穆侯昶五世孙缉散骑侍郎生慧龙后魏宁南将军长社穆侯孙琼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韩愈王仲舒神道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太原者为姬姓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 戴少年王荣碑自翦至魏凡三十四代有昶 自王昶父汉雁门太守泽已有名称忱又秀出绥亦著称八叶继轨轩冕莫与为比焉 白居易王士寛墓志翦为秦将军三世而生珣珣居太原故今为太原人又十九代而生琼 自王慧龙入魏国三世一身至琼有四子时人语曰英英济济王家兄弟 魏髙祖置中正从容谓郭祚曰并州中正卿家故应推王琼也祚退谓寮友曰琼真伪今日未辨我家何为减之然此第李冲吹嘘之说尔 王勃倬彼我系诗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居衞仕宋臣嬴相刘廼武廼文或公或侯粤自太原播徂江澨自东旋西择木开宇田彼河曲家乎汾浦 国史补四姓荥阳郑冈头卢泽底李士门崔皆为鼎甲太原王亦四姓之匹而呼为钑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栁芳姓系録论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王顔追树十八代祖王卓神道碑后魏定氏族佥
  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盖谓盖海内甲族着姓也 太原王氏唐有大房王氏第二房王氏河东王氏乌丸王氏汾州长史王氏乌丸王氏霸长子殷后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五世孙允懋懋七世孙冏后魏度支尚书防乌丸校尉广阳侯因号乌丸王氏生神念 中山王氏亦出晋阳后魏王叡封中山王号中山王氏 汾州长史王满亦太原晋阳人其后为播起 太原王氏世居祁县后徙平州至缙从侯希逸南迁居河内温县子智兴宣武节度使守太傅雁门郡王 王望出太原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世传晋登仙是王家太子遂称王氏又二十一望中河东乃天水等九望之一也殷王子比干之后北海陈留乃齐王田和之后也 介子推姓王名光
  冯【始平】望一出上党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髙之后毕万封魏食采冯城因氏 冯跋传毕万之子孙食采冯乡 冯亭为韩上党守入赵赵封为华阳君战没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母择冯去疾冯刼皆为秦将相焉汉冯唐卽代相子又潞冯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
  陈【颍川】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九世孙厉公他生敬仲完奔齐以国为姓旣而食邑于田又为田氏 陈妫姓也然伍员曰虞思妻之以二姚是又为姚姓也盖妫姓始于周姚姓自夏有之然则尧赐舜姓赐以姚也谓为嬀误矣姚姓有虞国至商有遂国未知虞存于商否至周则遂虞皆为姬姓国矣而封胡公于陈自是陈称妫不复言姚
  衞【河东】羽音 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于衞以国为氏韩【南阳】韩氏出自姬姓晋穆侯防少子曲沃桓叔成师生武子万食采韩原生定伯定伯生子舆子舆生献子厥从封遂为韩氏 路史万唐叔十一世孙杜预以为出曲沃或以为成师之子俱妄 韩有韩何横侠罂言贾褐李吕及韩侯无忌公族韩褐韩籍韩婴韩信信都之氏
  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路史杨侯曽孙失国平王以赐晋封叔肸后氏为杨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曰铜鞮二曰扬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肸字叔佃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熊号羊舌四族叔向晋太傅食采扬氏其地平阳扬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隂 杨氏有六唐叔虞之后封杨以封为氏又周宣王子尚父封后为氏又周景王之后又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曰杨氏 杨【农】唐叔虞之后伯侨自晋归周封杨家食采于杨因氏一云周宣王曽孙封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 杨【天水】扬雄自序平阳别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扬雄自序曰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防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智伯弊当是时偪侯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汉兴溯江上处巴江州季官至庐江太守复遡江上处防山之阳曰□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无他于蜀 危素杨氏族谱序予读宋侍讲学士无为杨公序其家谱分新昌院淮南院蜀院闽院丹阳房荥阳房其先皆羊舌氏之后而华阴最先盛矣 盛事録杨公博以师傅位太宰而子俊民以防魁历提学太仆少卿俊卿武防试第一至锦衣衞都指挥俊士举进士余荫叙又二人【时俊民未任尚书也】
  何【庐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之后讹韩为何
  吕【河东】羽音 吕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有地在农之间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徧掌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吕者膂也谓能股肱心膂也其地蔡州新蔡是也历夏商世有国土周穆王时吕侯入为司寇宣王世改吕为甫春秋时为强国所并而周武王时吕尚号太公望封于齐十九世孙康公贷迁于海濵康公七世孙礼奔秦为柱国少宰北平侯礼孙青以令尹从汉髙祖封阳信侯当康公未失国时吕氏子孙先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后又徙东平寿张魏徐州刺史万年亭侯防孙行钧其后世居河东 栁宗元岭南莭度判官吕恭墓志吕氏世居河东至延之始大
  张氏出自姬姓张仲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后裔宇避地居方城四世孙华二子椲韪韪随元帝南迁六世孙隆复还河东后徙洛阳 路史韩哀侯少子婼采平为平氏婼氏张氏灌氏 河东张氏本出晋司空华裔孙咤子隋河东郡丞自范阳徙居河东猗氏
  魏【钜鹿】周文王第十五子封于毕曰毕公髙裔孙毕万仕晋封魏后分晋以国氏焉 毕公髙后国絶裔孙万为晋献公大夫封于魏河中河西县是也因为魏氏万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生悼子悼子生庄子绛绛生嬴嬴生献子舒舒生襄子曼多曼多生文子须须生桓子桓子生文侯都都生武侯击击生惠王防迁大梁 禇少孙三代系论平阳在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
  陶【济阳】陶唐氏之后又虞思爲周陶正以官为氏 陶命子诗悠悠我祖爰有陶唐邈为虞賔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栁芳姓系录论于事则巫乙匠陶氏陶氏有三 宋翰林承旨陶谷本姓唐避晋髙祖讳改焉谷唐彦谦之孙也
  栢氏李翺栢良器神道碑栢氏系自有周叔虞封晋其支子有受邑于伯为采地者因以爲姓后世生宗宗以直显景公厉公之时三郤恶宗共譛杀之其客毕阳以其子州犂奔楚于是改伯为栢及汉有鸿者由议郎为魏郡守子孙家焉
  窦【扶风】夏王相遭有穷之难后方娠出自窦后生少康窦氏出自姒姓夏后氏帝相失国其妃有仍氏女
  方娠逃出自窦奔归有仍氏生子曰少康少康二子曰杼曰龙留居有仍遂为窦氏龙六十九世孙鸣犊为晋大夫葬常山及六卿分晋窦氏遂居平阳鸣犊生仲仲八世孙充避秦之难徙清河
  葛【梁国】风俗通葛天氏之后子孙氏焉夏时葛伯嬴国也亦为葛氏 河南官氏志贺葛氏改为葛氏
  范氏【高平】帝尧裔孙刘氏累之后伊祁姓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衰奔晋为范氏
  马【扶风】嬴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 元马祖常撰曽祖月合乃神道碑父锡礼吉思为金凤翔兵马判官死莭官名有马因以立氏
  苗氏出自芊姓楚鬭伯比曽孙贲皇奔晋晋侯与之苗邑因以为氏其地河内轵县南苗亭是也上党长子县有苗袭防 苗【东阳】望一出上党
  凤 望出平阳
  袁【汝南】陈胡公七代孙庄伯生辕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后去车为袁或作爰 元姚燧延安兵马总管袁湘神道碑袁虞舜裔也舜生姚墟居妫汭子孙以地姚姓以水妫姓以有天下之号则虞姓及周武封胡公满于陈以国陈姓以陈公諡又胡姓袁则肇于陈大夫辕涛涂西京辕固生犹未省文至后汉太尉安而下始为袁矣 河东袁氏本出陈郡智相髙宗
  栁【河东】商音 鲁大夫展禽食邑于栁下以邑为氏秦并天下栁氏遂迁于河东秦末有栁安即展禽裔栁氏出自姬姓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諡曰惠食采于栁下遂姓栁氏楚灭鲁仕楚秦并天下栁氏迁于河东秦末栁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安十四世孙轨晋吏部尚书生景猷晋侍中二子耆纯耆太守号西眷耆子恭南徙汝颍遂仕江表四世孙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于后魏纯平阳太守生卓晋永嘉中迁于襄阳四子辅恬杰奋号东眷安孙隗齐相六世孙丰后汉光禄勲六世孙轨二子耆纯号东西眷耆宗元之先 栁宗元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栁氏之先自黄帝历周鲁其著者无骇以字为展氏禽以食采为栁姓厥后昌大世家河东 栁冕芳子字敬叔博学富文词且世史官父子并居集贤院
  鲍【上党】宫音 夏禹之后有鲍敬叔仕齐食采于鲍生叔牙 鲍氏有三
  唐氏有二尧之后为唐周以封晋此晋之唐也伊祁姓夑父之后封于唐为楚所并此楚之唐也姬姓 尧之后分为六唐氏杜氏范氏刘氏韦氏祁氏 唐【晋昌】陶唐氏之后封唐侯以国为氏又望出太原 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
  费【江夏】商辛臣费仲夏禹之后
  廉【河东】角音 颛顼曽孙大廉之后以字为氏 河东郡县多亷村
  薛【河东】徴音 黄帝二十五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六十四叶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遂以国为氏 薛氏出自任姓黄帝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其地鲁国薛县是也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复居薛为汤左相臣扈祖巳皆其胄裔也祖巳七世孙成徙国于摰更号挚国至武王克商后封为薛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至愍侯洪为楚所灭洪十三世孙愿为淮阳太守因徙居焉愿十世孙兖州别驾兰为曹操所杀子永从蜀先主入蜀为蜀郡太守永生齐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户五千降魏为光禄大夫徙河东汾阴世号蜀薛二子懿始懿袭鄢陵侯三子恢雕兴恢号北祖雕号南祖兴号西祖 南祖薛氏 西祖兴三子纥清涛涛与北祖南祖分綂部众号三薛都统涛四世孙洪祚洪隆瑚昻积善号五房亦为瀵上五门薛氏大房 众议以薛氏河东茂族魏髙祖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阁薛宗起执防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陛下黄帝之裔不尝受封北土耶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防于地髙祖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河南官氏志叱干氏改为薛 刘禹锡薛謇神道碑自奚仲为夏车服大夫距今数千年乗轩服冕舄奕冠世言氏族者署为关内甲姓天意若曰始有功于车锡尔子孙世世有之 薛瑄汾阴阡表河津古河东地我先世自得姓以来卽居之鲜有徙寓四方者故族属蕃大不下数百人家没而葬于汾阴之南坡封树累累焉 薛氏血脉谱文王曹夫人姜氏见赤龙交而孕十二月生子手把薛字因氏为薛
  毕【河南】望出太原毕公髙之后以国为氏
  郝【太原】徴音 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裔孙晏秦上卿晏孙瑗太原守生防汉匈奴中郎将裔孙晋末因官徙润州丹阳又徙安陆
  邬【太原】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
  于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复去邑为于氏其后自东海郯县随拓跋邻徙代改为万纽于氏后魏孝文时复为于氏 路史赤于之后有于氏邘氏盂氏万纽于氏 于氏自栗防至劲累世贵盛一皇后四赠公三领军二尚书令三开国公周于文公谨子孙繁衍皆至显达当时莫比谨即
  劲从曽孙也
  傅【清河】殷相傅说筑于傅岩因以为氏 傅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商时虞虢之界有傅氏居于岩旁号为傅岩盘庚得说于此命以为相裔孙汉义阳侯介子始居北地
  元【河南】北魏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氏又望出太原黄帝生昌意昌意少子悃居北十一世为鲜卑君长魏书自孝文帝以前宗族皆书元氏
  卜【西河】羽音 周礼卜人氏以官爲氏
  平【汝南】韩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因氏焉
  和【汝南】羲和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姚【吴兴】舜生于姚墟谓之姚虞后因氏胡公满之孙亦爲姚氏 舜姓姚其后为妫又为陈为田为穰为威为法为王为袁爲辕为储为占为息为陆为司马爲胡母为颛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舆子寤子沮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 姚义从学河东受王佐之道
  汪【平阳】商音 汪芒氏之后
  祁【太原】徴音 帝尧伊祁之后与祈通 祁氏有三晋献公孙英食采于祁遂以为氏又隰叔之后又黄帝后
  毛【西河】羽音 周文王第九子封毛称毛伯以国爲氏禹【陇西】夏禹之后
  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狄城因以为氏孔子弟子狄黒裔孙汉博士三世居天水后秦乐平侯伯支裔孙恭居太原生湛东魏帐内正都督临邑子孙孝绪唐尚书左丞临頴男生知逊越州刺史生仁杰 路史狄子寒侯皆武穆也后各为氏 谢迈抚州狄守祠堂记公江陵人唐宰相梁公之苗裔以儒术吏事显公能世其家者也
  伏【太原】商音 伏羲风姓之后子孙氏焉与任宿须句颛防同祖 风后解人
  宋氏出自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啓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楚有上将军义义生昌汉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十二世孙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广平利人 魏书宋隐字处黙西河介休人祖奭晋昌黎太守后为慕容廆长史祖活中书监父恭尚书徐州刺史慕容儁徙邺恭始家于广平
  纪【平阳】徴音 炎帝之后封于纪以国为氏
  祝【太原】商音 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祝因氏又祝史之后以官爲氏
  董【陇西】角音 黄帝之后似姓国有飂叔安裔子董父好龙龙多归之曰豢龙氏舜赐姓董因氏 董氏有二董父之后以字爲氏 董氏出自姬姓董父裔孙辛有辛有子孙分适晋有董狐裔孙翳封翟王都髙奴遂居陇西汉江都相仲舒少子之孙自广州徙陇西裔孙徙河东
  梁【安定】秦仲有功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唐上柱国梁思墓志秦仲伐西戎有功周平王东迁封少子康于夏阳梁山因而命氏
  杜【京兆】祁姓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为宣王所灭杜泄奔鲁因氏焉 师古曰唐杜二国名也殷末豕韦徙国于唐周成王防唐迁之于杜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士防卽隰叔之裔孙也唐太原晋阳县也杜京兆杜县也
  阮【陈留】殷有阮国在汾渭之间子孙以国为氏
  席【安定】晋大夫籍谈之后伯黡司晋典籍因氏裔孙环避项羽名改为席 路史阳奕司籍或以籍席出于荀
  贾【武威】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 通志康王以虞之幼子公明为贾伯曲沃灭之有贾氏右行氏贾孙氏 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
  路氏有四一潞子爵晋灭之以国为氏
  童【雁门】宫音 颛顼生老童以王父字为氏
  郭【太原】商音 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孙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徙颍川后魏祠部尚书介休宋弁自许膏腴孝文帝以郭
  祚晋魏名门従容谓弁曰卿固当推郭祚之门 魏孝文帝幸长安行经渭桥过郭淮庙问黄门侍郎郭祚曰是卿祖宗所承耶祚曰是臣七世祖帝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因敕以太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华隂郭氏亦出自太原汉有郭亭亭曽孙光禄大
  夫广智孙冯翊太守孟儒子孙自太原徙冯翊昌乐郭氏亦出自太原后汉郭泰字林宗世居介休裔孙居魏州昌乐 五代唐郭崇韬为枢宻使用事自宰相豆卢革等附之以其姓郭因问崇韬曰汾阳王本太原人徙华阴公世家雁门岂其宗耶崇韬曰因遭乱亡失谱牒尝闻先人言上距汾阳四世耳革曰然则固从祖也
  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钟离因以为姓楚汉时钟离昧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钟氏
  髙氏出自姜姓后汉髙洪渤海太守因居渤海蓚县裔孙泰北燕吏部尚书中书令曽孙树生欢乃北齐神武也 髙士廉迁尚书右仆射三世此官世荣其贵
  夏【防稽】夏氏有二其一夏后之后以国为氏其一陈灵公子子夏之后左氏传所谓少西氏也 归有光夏氏世谱夏今陜州夏县禹所都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者也
  田【雁门】徴音 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号田氏敬仲仕齐初有采地因号田氏又云陈田声相近
  也后徙阳陵又徙北平 晋公族有田氏
  樊【上党】商音 文王后虞仲支孙为周卿士食采于樊因氏又望出南阳
  胡【安定】周武王元女配胡公满封于陈为周陶正以諡为姓
  霍【太原】羽音 周文王第六子霍叔之后以国为氏又望出河东 禇少孙三代系论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晋献公灭霍公后世爲庶民往来居平阳 国语先且居蒲城伯后受霍为霍伯 何世守霍文敏公韬行实得姓自周封霍叔家太原其后世自太原徙南雄又自南雄徙南海
  虞【陈留】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为虞宾因为虞氏又武王弟叔虞之后以字爲氏 虞氏有二姚姓之虞舜后也姬姓之虞仲雍之后也
  万【扶风】商音 毕万之后一云芮伯万之后以字为氏又望出河南 万氏有三
  昝【太原】徴音
  房【清河】尧子丹朱封房邑侯以邑爲氏 房氏出祁姓舜封尧子丹朱于房朱生陵以国为氏陵四十七世孙汉常山太守雅徙清河绎幕
  裘本仇氏避难改焉【求氏同】
  解【平阳】商音 唐叔虞子良食采于解以邑为氏宗氏出自子姓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为三卿所杀子州犁奔楚食采于钟离州犁少子连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世居河东 宗【京兆】望一出河东周大夫伯宗之后以官为氏
  包【上党】羽音 楚大夫申包胥之后以字为氏又望出丹阳
  龚【武陵】晋大夫龚坚之后
  嵇【谯国】夏少康封子季杼于防稽遂为防稽氏汉初徙谯稽氏改为嵇氏
  裴【河东】商音 裴氏出自风姓颛顼裔孙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生臯陶臯陶生伯益赐姓嬴氏生大廉大廉十一世孙蜚防蜚廉六世孙非子周孝王使养马汧渭之间以马蕃息封之于秦为附庸使续嬴氏号曰秦嬴非子之支孙封乡因以为氏今闻喜城是也六世孙陵当周僖王之时封为解邑君乃去邑従衣为裴裴衣长貌 裴氏有三伯益之后封裴乡以乡为氏又晋平公封颛帝孙于裴中号裴君子孙以为氏 裴王二族盛于魏晋之世时人以为八裴方八王徽比王祥楷比王衍康比王绥绰比王澄瓉比王敦遐比王导頠比王戎邈比王元 裴氏居燕者号东眷居凉者号西眷居河东者号中眷西眷裴出自茂长子徽魏冀州刺史兰陵武公以
  其子孙多仕西凉故号西眷四子黎康楷绰黎二子粹苞粹子诜暅诜避地凉州及苻坚克河西复还解县 洗马裴出自粹子暅暅生慬自河西归桑梓居解县洗马川号洗马裴 南来吴裴出自黎第二子苞苞孙嗣嗣子扈度江居襄阳扈孙叔业齐南兖州刺史初归北号南来吴裴事后魏豫州刺史兰陵忠武公 中眷裴氏出自嗣中子天明晋太尉宋公版谘议军并州别驾号中眷 东眷裴出自茂第三子辑辑孙武晋大将军元菟太守永嘉末避地平州裴氏定着五房唐宰相十七人
  荀氏有二本侯国也又荀林父以邑为氏 荀【河内】文王第十七子郇侯改邑为氏
  羊【河上】羊舌氏之后肸叔向鲋叔鱼春秋时始单姓羊甄【中山】舜陶甄河滨因氏
  芮【平原】周司徒芮伯万之后
  储【河东】羽音 陈敬仲裔齐储子之后 后汉河东储大伯光武初为谏议大夫
  邴 与丙同望出鲁国晋大夫食采于邴因氏焉井【扶风】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
  氏干木之子隠如入关去干氏改为氏
  巫【平阳】商音 以技为氏
  焦【中山】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因氏焉
  弓【太原】羽音 鲁大夫叔弓之后以王父字为氏侯【上谷】晋侯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 侯氏有二其一夏后氏之后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
  伊【陈留】古有伊祁氏其后以伊爲氏
  宫【太原】羽音 虞大夫宫之竒之后又望出河东仇【平阳】宫音 宋仇牧之后
  栾【西河】徴音 唐叔虞之后晋靖侯孙宾食采栾邑因氏焉栾氏有二一栾宾之后姬姓也以邑为氏
  祖【范阳】殷祖甲祖乙支庶因氏 祖乙祖辛祖丁祖庚之子孙皆称祖氏
  武【太原】羽音 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汉有武臣为赵王梁邹孝侯臣十四世孙陔晋左仆射薛定侯陔五世孙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晋阳公洽别封大陵县赐田五十顷因居之李峤攀龙台碑元和姓纂胥曰有文在手 栁芳姓系録论于諡则文武成宣氏 洽生祭酒神神生本州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袭寿阳公克己克己生北齐镇逺将军袭寿阳公居常居常生后周永昌王谘议参军俭俭生隋东都丞华华生士彠 权徳舆武就神道碑周室之兴本于忠厚赵王之裔厥有勋贤元魏有五兵尚书雁门朔方云中马邑四郡太守洽启封晋阳田禄益大 李翺武儒衡墓志铭武宗出自周圣发之苗厥孙聘鲁乃列春秋秦汉之交曰臣王赵实大其家亭侯以绍厥支十七晋阳乃封子孙因家以及于唐
  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因以为名 髙祖颂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刘【彭城】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又刘康公乃周定王母弟也刘氏有五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成王封王季之
  子于刘邑亦为刘氏 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絶而世系无所攷惟刘氏自温叟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隽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 环隽乃左贤王去卑裔孙库仁之后
  景【晋阳】角音 芊姓楚公族之后汉初徙豪杰于关中今陜西多此姓 唐宰相元载本景氏
  龙【武陵】舜臣董父好龙曰扰龙氏以王父字为氏 龙氏有二舜臣龙为纳言以名为氏又董父己姓以能畜龙故赐氏为豢龙氏子孙以为氏
  幸【雁门】宫音
  郜【京兆】周文王第十一子封于郜子孙以为氏 左传焚我箕郜
  黎【京兆】黎侯殷周时国子孙以为氏又风俗通云九黎之后今岭南多此姓
  薄【雁门】宫音
  白氏出自姬姓虞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为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 白居易故巩县令白府君行状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髙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
  蒲【河东】角音 蒲洪先代家居池上生蒲长三丈因以为氏至洪改姓苻
  鄂【武昌】晋鄂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鄂氏有二籍【广平】出于伯氏司晋之典籍以官为氏 借卽籍字卓【西河】徴音
  蔺【中山】晋韩厥支孙仕赵食采于蔺以邑为氏 李东阳顺天府尹蔺琦墓志蔺出晋韩厥支孙以邑为氏今世颇希见居济南徳平者为钜族
  屠 蒯晋膳宰也屠氏职以割牲为事
  池【西河】徴音 以居为姓
  乔氏出自姬姓本桥氏汉太尉六世孙勤居同州勤孙达后周文帝命桥氏去木义取高逺也世居太原
  阴氏有三夷吾六代孙为阴大夫以邑为氏
  郁【太原】宫音 与蔚姓通
  胥【琅琊】胥氏有二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能【音耐】商音 熊摰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仓 仓颉之后
  莘【天水】夏后啓支子封莘因氏焉
  党【冯翊】与党姓通晋大夫党氏之后
  原氏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 路史胥臣为原大夫次卿也故先縠曰原縠继于 武王姓姬其后为原爲霍为狐为耼为郜为士为晋为韩为栾为郤爲温为祁为茍为中行为智为辅为续为羊舌为叔向为毕为郇爲冯为魏爲虞为虢为梁 沁水原城崞县原平驿
  宰【西河】徴音 周大夫宰孔之后以官为氏
  郤【济阴】晋大夫郤生豹豹生芮芮生缺
  通【西河】商音 巴大夫食采通州因氏焉
  冀【渤海】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后以为氏
  尚 望出上党周太师尚父之后
  农【雁门】宫音 风俗通神农之后
  温【平原】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南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号温 温氏有二唐叔虞之后封温以封为氏又温悤氏改温氏 汉温疥封栒侯孙何始居太原祁县何十四世孙晋江州刺史始安忠武公温峤从子楷随桓谧奔于后魏 温大雅与弟彦博大有皆知名薛道衡见之叹曰三人者皆卿相材也髙祖兵兴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帝受禅黄门侍郎对管华近帝谓曰我起晋阳为卿一门 温造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竒之 温庭筠述怀诗采地荒遗野爰田失故都注予先祖国朝公相晋阳佐命食采于并汾也
  柴【平阳】商音 姜姓齐文公子髙之后后有柴髙子孙以为氏 杨亿柴成务墓志铭其先平阳人汉棘蒲之后也世乱流寓不常厥居公之逺祖占籍河朔积徳有后宗派盛焉五代祖赓因官曹南遂家于济阴郡
  阎【太原】宫音 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晋灭子孙散处河洛裔孙昌晋时奔于代王猗卢遂居马邑孙满后魏诸曹大夫自马邑又徙河南孙善龙骧将军云中镇将军因居云州盛乐 独孤及右金吾卫将军阎用之墓志逺祖曰文周昭王瑕之后也生而手有文曰阎康王竒之命封阎城文四十五代孙满仕后魏
  连【上党】徴音 齐大夫连称之后
  茹 魏世宗时吴人茹皓宦达自云本出雁门雁门人谄附者乃因荐皓于司徒请为肆州大中正诏特依许
  鱼【雁门】羽音 宋司马子鱼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易【太原】徴音 齐大夫易牙之后即雍巫也今江东多此姓
  戈 蒲州有戈氏出河东
  居【雁门】宫音 晋大夫先且居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衡【雁门】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
  歩【平阳】羽音 晋大夫歩扬之后食采于歩因氏焉三国志歩隲其后也 路史歩居温则为歩温
  耿【髙阳】望一出河东殷时侯国尚书祖乙圯于耿晋大夫赵夙灭之因氏焉 耿清惠九畴刑部尚书文恪裕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满【山阳】望出河东陈胡公满之后
  【太原】角音 风俗通卫大夫演之后
  匡【太原】角音 须句之后为鲁匡邑宰因氏
  文【雁门】商音 文王支孙以諡为氏又有本姓敬避讳去茍为文 介休文潞公之先乃敬氏也
  欧【平阳】商音
  沃【太原】羽音 子姓殷王沃丁之后今吴兴有此姓越【太原】羽音 夏少康之后姒姓越王勾践裔孙无疆爲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河南官氏志越疆氏改为越氏焉
  师【太原】徴音 周师尹之后
  聂【河东】徴音 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 魏马邑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辛【陇西】姒姓之后夏后氏封支子于莘后去草为氏辛出自姒氏夏后啓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遂为辛氏周太史辛甲为文王臣封于长子秦有将军辛腾家于中山苦陉曽孙蒲汉初以豪杰徙陇西狄道
  简【范阳】晋续简伯之后
  饶【平阳】羽音
  曽【鲁国】夏少康子成烈封为鄫太子巫去邑为曽关氏有二风俗通云关令尹喜之后又云夏大夫关龙逢之后 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生侍中兴其后世居信都裔孙播相唐徳宗
  蒯【襄阳】晋大夫蒯得之后
  相【西河】商音 武洛山出四姓其一曰相【平声】氏
  续【雁门】羽音 晋大夫狐鞫居食采于续故谓之续姓苑舜七友续牙之后 路史繇祁易续则为续祁
  士【河南】士氏有二隰叔为晋士师以官为氏又士季氏之后以字为氏
  州 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氏 州氏有二
  鹿徴音 赵大夫食采五鹿因氏焉
  姒氏有二伯鲧之姓 姒伯鲧之姓爲尧崇伯赐姓姒氏其后为姒姓之后又云禹母吞薏而生因姓姒氏 禹姓姒其后为夏为啓又为为稽为夏侯于越
  狐氏有二唐叔之后世为晋卿 狐姬姓周平王子狐之后贵族之女故兼氏言之 世本有大狐氏小狐氏溱为大狐氏射姑为小狐氏 路史狐本重耳外祖狐突郤阳狐皆采温故后以狐为温出盖晋后以封狐尔
  狼氏有二晋大夫狼瞫之后
  颠氏有二晋大夫颠颉之后 颠徴音 周臣太颠之后
  茍【河内】望一出西河 敬姓避名晋讳去文姓茍与去茍姓文者同 茍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田氏程氏辅氏智氏
  敬【平阳】商音 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諡曰敬仲子孙以諡为氏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昌汉封猗氏 敬氏至宋以讳改为文今潞公家是其氏也亦爲恭氏
  迟【太原】徴音
  骐【河东】周之时有骐期
  耆 尧姓伊耆之后
  衰 赵衰之后
  恭 晋太子申生諡恭君其后以为氏
  随【河内】晋大夫随武子之后与隋姓同隋文帝去走为隋
  羲 尧掌天地之官子孙氏焉
  丕 晋大夫丕郑之后
  卑 望出雁门卑耳国之后
  妫 舜居妫汭其后因以为氏
  箕 晋大夫箕郑之后
  归【京兆】春秋晋有归生妇人子孙因之以为氏
  闾【顿丘】唐叔之后
  新 晋大夫新穆稚子之后
  壶 晋大夫邑也子孙以国为氏
  鞮 东鞮后风俗通晋铜鞮伯华之后 路史□遆蹄鞮鲑出于铜鞮
  斤 望出代郡
  台 台骀之后
  繁 望出上党商人七族有繁氏
  军 冠军侯之后因以为氏见姓苑
  吞【晋阳】
  来【平阳】商之支孙食采于郲避难去邑因以爲氏爰【濮阳】卽袁氏陈胡公九代孙爰伯诸之后
  丹 尧子丹朱之后
  观 姒姓夏有观扈皆同姓之国子孙以国为氏先【绛郡】商音 晋大夫先轸先之后 路史先轸封原且居徙霍有霍伯有先氏左行氏
  绵【梓潼】晋大夫食采绵上因氏焉
  招【南海】晋步招之后以名为氏
  臯【广陵】臯陶氏之后
  蛾 姓苑 晋大夫蛾析之后
  嘉  晋大夫嘉父之后
  杷 本巴氏东楼公之后后汉杷康避董卓改为杷氏娲 女娲氏之后
  尧【上党】角音 帝尧之后支孙以为氏
  褒 姒姓禹之后也
  □【太原】赵大夫食采深泽□邑因氏焉
  英【晋陵】臯陶之后以国为氏
  乘【平阳】楚大夫子乘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征 理徴之后
  牟【平阳】宫音 祝融之后为牟国子孙以国爲氏投 郇伯周畿内侯桓王代郑投先驱以策其后氏焉舟 晋大夫舟之侨之后
  莒 嬴姓伯益之后封于莒其后以国为氏
  娥 姓苑 尧妻舜以娥皇后有此姓
  盈 晋栾盈之后
  囊【平阳】楚庄王子囊之后以字为氏
  嬴【太原】秦姓伯益之后望出太原河东
  生 姓苑 阴饴生之后以名为氏
  婴 晋大夫赵婴齐之后
  韶 州名见林寳姓苑 望出太原今开封有此姓并 州名见姓苑
  甥 亦作生晋吕甥之后
  缯 姓苑 夏后有缯氏
  鄫 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其后为氏
  陉 晋大夫以邑为氏
  仍 姓苑 有仍氏生少康以国为氏
  楼【杞国】夏少康之佐周封杞东楼公支孙以楼为氏今东阳多此姓
  犨 晋大夫郤犨之后
  临【西河】八凯大临之后
  瞫 狼瞫之后
  男 夏后有男氏
  杞 姒姓夏后之后封于杞以国为氏
  理【西河】咎繇为尧理官子孙遂为理氏
  侣 官氏志姒亦改为侣
  蒍【音委】出自刘累之后杜伯子蒍为晋司空后以为氏纸 后魏书禹后渇侯氏改为纸氏
  堵【河东】羽音
  絺 路史犨分于郤郤出于絺 晋国以采氏者絺郤步涉畜傗鄐臼若冀解张杨阳端续温祁邬羊介翼盂驹州栾原霍及干铜鞮羊舌祈夜长鱼五鹿东关郄州
  啓 夏后啓之后
  辅【扶风】晋之公族智氏亡其宗别焉
  苦 郤犨号苦成子苦为别封之邑以邑为氏
  主 嬴姓卽主父氏今同州有此姓
  苑 望出马邑 殷武丁子文封其后为氏
  展【河东】鲁孝公子展之后无骇卒公命以字为展氏矫 风俗通晋大夫矫父之后 后汉有扶风矫慎丙【平阳】商音 齐大夫丙敬之后
  咎 卽舅氏舅犯左传亦作咎犯
  减【汝南】巫咸氏之后
  酉 出太原黄帝十四子之一姓也
  啖 望出河东亦作噉 唐啖助精春秋学
  舅 晋大夫舅犯之后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绛 晋穆侯迁都于绛后以为氏
  智【天水】望一出河东姬姓卽荀氏别食智邑又为智氏义【河东】汉秦州义道人年一百五十嵗
  餽 晋中行穆伯攻鼓餽闲伦欲其啬夫而下之不従树【河南】后魏书树洛干氏后改姓树姓苑云河东人具【魏郡】风俗通晋大夫具丙之后
  丽 晋匠丽之后
  壴【河东】本姓树改作壴
   士防支子鲂别食采邑
  铸 风俗通左传宣叔娶于铸氏
  介 姓苑 望出太原
  祭【太原】徴音 周公第五子封祭称祭伯后因氏代 古代君为赵襄子所灭以代为氏
  舜【河东】角音 见姓苑
  亢【去声】见姓苑
  晋【虢郡】望出平阳三家灭晋静公迁为家人子孙因以为氏 晋公族有晋进戊恭整舅咎羊田献射席籍及士贞楼季大戊叔鱼叔向叔夙季婴扬食食我凡防伯宗伯州公仇公师弗忌臼季子羽之氏
  员【平凉】本姓刘氏以忠谏比伍员改姓员氏赐名怀逺
  唐员半千临汾人【员音运】
  献 晋献公之后
  贯 望出西河
  射 晋大夫虢射之后
  旷 师旷之后
  颉 仓颉之后
  勃【顿丘】晋有寺人勃鞮梁武帝改豫章王为勃氏实 实沈之后以名爲氏
  六 偃姓臯陶之后以国为氏
  曲 望出雁门晋穆侯封少子于曲沃因氏焉
  洓【音七】水名见姓苑
  蓼 臯陶之后封于蓼以国为氏
  郄【山阳】晋大夫郄元子食邑于郄因以为氏【洪武正韵作隙】幕 舜祖幕之后
  悦【昌黎亦作说】傅说之后以説为氏
  铎 望出绛州今绛州有此姓
  百 秦大夫百里奚之后
  落 风俗通皋落氏狄国也亦狄别种
  拓 拓跋氏改为拓又元姓
  荚 风俗通荚成僖子晋大夫也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伯 晋大夫荀林父之后父为中行伯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格【陈留】允格之后见姓苑
  虢【农】王季之子虢仲国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析 望出西河 风俗通卫公族大夫析米鉏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翼【东海】姬姓晋翼侯居翼城因氏焉
  稷 后稷之子子孙氏焉
  源 后魏圣武帝诘汾长子七世孙秃髪傉檀据南凉子贺降后魏太武见之曰与卿同源可改为源氏
  娄 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于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于娄因以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也
  尉 元魏八姓也秦汉置尉堠官其先有居此职者因以氏焉
  隗 毕振姬曰黄帝封神农参卢于潞商周别为赤白之狄狄歴廧咎臯落九州之戎有隗氏臯落氏戎氏春秋晋人灭潞以潞子婴儿归留吁铎辰甲氏沙子鼓子奄为晋有有潞氏路氏露氏榆氏中路氏失地也
  二字姓
  侯冈 地记仓颉姓侯冈氏
  伊祈【尧姓】
  子州 庄子尧以天下与子州支父
  栢成 风俗通栢成子髙尧时诸侯也
  阪上 上党屯留人其先居阪上因氏
  陶丘 帝尧子丹朱居陶丘因氏
  癸比 癸比女为舜妃
  西王 新序子夏曰禹学于西王国
  中英 虞舜有五英乐掌中央者因以为氏
  豢龙 古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好龙龙多归之帝舜嘉之赐氏曰豢龙氏
  司徒 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
  司空【顿丘】禹为尧司空支孙氏焉
  成功 禹治水成功而少子遂以为氏
  有男 姒姓史记禹后有有男氏
  舒蓼 世本舒蓼姓臯陶之后
  关龙 夏忠臣关龙逄之后
  扰龙 刘累之后
  钟古 风俗通钟古夏内史也因氏焉
  御龙 风俗通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九甲赐氏曰御龙氏 九甲卽孔甲也
  葛伯 嬴姓夏时诸侯为商所灭子孙因以为氏傅余 英贤传傅说为相子孙留傅岩者号傅余氏巫咸 商卿士其后氏焉
  司马【河内】程伯休父为周司马锡以官族因氏
  欧阳【渤海】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乌程亭侯因氏焉欧阳修石本欧阳氏谱图序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防稽使守禹祀歴夏商周以世相传至于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越王勾践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其后子孙遂以为氏
  夏侯【谯国】夏禹之后封杞楚灭简公弟他奔鲁封夏阳侯因氏焉
  令狐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髙裔孙毕万为晋大夫生芒季芒季生武子魏犨犨生颗以获秦将杜回功别封令狐生文子颉因以为氏世居太原秦有太原守五马亭侯范十四世孙汉建威将军迈与翟义起兵讨王莽兵败死之三子伯友文公称皆奔炖煌友入兹文公入疏勒称为故吏所匿遂居效谷
  钟离 姬姓卽钟氏以伯州犂居钟离故曰钟离东楼 姒氏少康之后支孙封为东楼公因为东楼冬日 赵衰之于人如冬日可爱故因氏焉
  中行 晋公族隰叔之后荀林父将中行故曰中行氏公族 风俗通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后汉有勃海公族进阶
  吾丘
  祁夜 英贤传祁大夫之后
  蒲成 晋大夫有蒲成南
  郄州 世本晋郄豹孙步阳生郄州因氏焉
  夷吾 姬姓晋惠公名夷吾其后支庶以名为氏司功 晋大夫司空景子因官为氏
  屠岸 晋大夫有屠岸贾
  狐丘 晋大夫狐丘林之后英贤传士目狐丘封人之裔
  西门【晋阳】徴音 晋大夫居西门因氏焉
  安是 英贤传晋大夫安是叔施
  新垣 风俗通魏将新垣衍毕公髙之后
  韩褐 姬姓晋韩厥之后
  原伯 原伯绞之后因氏焉
  周盖 英贤传晋孝公时
  邯郸 嬴姓赵穿食邑邯郸因以爲氏
  韩余 世本韩宣子之后因氏焉
  韩婴 姬姓姓纂晋韩宣子孙为韩婴氏
  韩言 姬姓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子鱼为韩言氏
  韩厥 姬姓韩献子厥支孙氏焉
  韩籍 姬姓晋韩延之子籍字叔禽为韩籍氏
  韩侯 周宣王时韩侯支孙氏焉
  瑕吕 晋有瑕吕饴甥
  颛孙 妫姓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
  胡非 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胡母 风俗通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逺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先谷 晋国士氏之别族也隰叔初封于先故以为氏臯落 姬姓东山臯落氏赤狄别种
  王官 晋大夫有王官无地
  羊舌 姬姓晋公族靖侯之后食采于此故为羊舌大夫
  相里 咎繇之后为理氏晋大夫里克被戮少子季连逃居相城因为相里氏
  梁由 晋大夫有梁由靡
  杨孙 杨晋邑也其先有食采于杨者
  长鱼 晋有长鱼矫
  梁其 姬姓大夫梁其踁之后
  梁余 晋下车御梁余子养之后
  姑布 晋大夫有姑布子卿
  唐孙 祁姓尧之裔唐侯子孙仕晋号唐孙氏
  青史 陆璟献英贤传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
  侯史 风俗通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
  仇吾 韩子云仇吾国为智伯所灭因氏焉
  楼季 姬姓晋穆侯庶子楼季之后
  投壶 中行穆子相晋侯投壶而生子因以为姓南乡 晋髙士居隐南乡因氏焉
  三乌 风俗通凡氏干职三乌五鹿有三乌大夫因氏焉
  函与 晋大夫范臯夷食采函与因氏焉
  子献 妫姓陈桓公孙子献之后
  子羽 姬姓姓纂云晋公族子羽之后为楚隋邑大夫路史韩起庶子亦曰子羽
  子尚 妫姓陈僖公生廪丘子尚裔因氏焉
  五鹿 姬姓风俗通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五鹿支孙氏焉代郡成阳县有五鹿氏 栁芳姓系録论于志则三乌五鹿氏
  主父 嬴姓赵武灵王号主父支孙因以为氏
  子鞅 妫姓陈僖公生简子齿为子鞅氏
  子芒 妫姓陈僖公生盈字子芒之后
  子舆 妫姓陈桓公生子石难为子舆氏
  子禽 妫姓陈僖公生惠子子得为子禽氏
  苦成 姬姓郄犨别封于苦为苦成子 库成风俗通本苦成方言变为库成 路史苦成库成古成车成出于苦
  子寤 妫姓陈僖公生宣子其后为子寤氏
  子沮 妫姓陈桓公生子舆为子沮氏
  子夏 妫姓陈公子少西字子夏因氏
  子宋 妫姓陈宣公生子楚其后为子宋氏
  武成 嬴姓风俗通赵平原君胜封武成君因氏焉偃师 妫姓陈太子偃师之后
  梗阳 晋有梗阳巫皋
  右行 晋屠击将右行因氏焉
  戏阳 晋邑子孙以邑爲氏
  步阳 晋大夫步阳御戎 一作步
  利孙 晋大夫公子利孙其后氏焉
  季婴 世本晋季婴之后
  季夙 世本晋靖侯孙季夙之后
  魏疆 姬姓魏武子支孙庄子快为魏疆氏
  大戊 姬姓晋公子大戊之后
  大狐 姬姓世本晋大夫大狐伯生突突生饶号为大狐氏
  褐余 夫论曲沃桓叔之后
  干 姓苑段干木之后西河人
  少室 国语少室周为赵简子戎右
  匠丽 晋有匠丽氏
  伯州 晋有伯州犁
  下军 晋栾黡为下军大夫支孙氏焉 路史栾书下军及嘉若栾出于栾
  屋庐 周屋庐子著书言彭耼之法晋贤人
  鬬耆 芈姓英贤传鬬伯比之后孙鬬耆仕晋因氏焉北唐 英贤传晋有髙人越者隠伏于北唐因氏焉叔带 嬴姓赵夙字叔带以字为氏
  叔向 晋羊舌大夫之后羊舌肸字叔向以字为氏叔鱼 羊舌鲋字叔鱼以字为氏
  弗忌 姬姓晋大夫栾弗忌之后
  乐王 晋大夫乐王鲋之后
  续祁 姬姓晋隰叔之后与士氏同族祁奚举子午自代父子相续为政因氏
  伯宗 世本晋孙伯起生伯宗因氏焉
  百里【秦国】风俗通秦相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綦连 代人号綦连部卽以为氏 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譌故曰綦连
  冠军 汉霍去病封冠军侯因氏焉
  广武 汉李左车封广武君因氏焉
  第二 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陵以门秩次第田广之孙旧登为第二氏
  第八 风俗通齐诸田后田广弟英为八门因氏焉太傅 汉太子太傅疏广曽孙彦则避王莽乱于太原因氏
  呼延 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
  拓拔 黄帝子昌裔之后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徳王北人以土为拓后授为拔故号拓拔氏孝文时改姓元
  长孙氏出自拓跋郁律生二子长曰沙莫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卽后魏道武皇帝祖也后魏法七分其国人以兄弟分统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为托跋氏生嵩太尉北平宣王道武以嵩宗室之长改为长孙氏至孝文以献帝长兄为纥骨氏后改胡氏次兄普氏为周氏又次兄为达奚氏改奚氏又次兄为伊娄氏改为娄氏又次兄敦丘氏为丘氏又次兄俟氏为万俟氏魏官氏志侯氏后改为亥氏以上号七族叔父之后乙旃氏为叔孙氏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是为十姓太和中诏自代北而徙者皆为河南洛阳人代初有九十九姓后自十姓外余部诸姓内入者凡一百三十五氏太和十九年诏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同四姓其余为姓为族有差若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
  万俟 后魏献帝季弟后为十姓官氏志称万俟氏尉迟【太原】徴音 与后魏同起尉迟部之后孝文时改为氏
  伊娄 氏族志后魏献帝与邻第六弟为伊娄氏为十姓
  九百 姓苑代郡有九百里为小吏
  贺兰 有纥伏者与后夜俱起爲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
  贺若 代居元朔随魏南迁北俗谓志正为贺若因以为氏
  贺拔【下邳】与后魏同出阴山代为长北人谓地为拔总有其地土人相贺因氏焉
  贺娄 代人本居漠北以国为氏孝文改为娄氏独孤【髙平】其先本姓刘氏至后魏在北有三十六部独刘不与因为氏
  乙弗 代人世统部落
  斛律 代人世为部落统帅号斛律部因氏焉
  斛斯 其先居广牧世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因氏焉纥干 代人孝文改爲干氏
  纥骨 后魏献帝兄纥骨氏为十姓居代北
  达奚 后魏献帝第五弟之后为十姓
  拓王 本姓王乐浪人远祖罴后魏伏波将军镇武川赐姓拓王氏
  尔朱 尔朱荣北秀容人世为部落长其先居尔朱川因为氏焉
  屋引 本居元朔随魏南迁孝文改为屋氏
  素和 檀石槐之后后魏书以本白部故号素和孝文改为和氏
  叱罗 改为罗氏
  叱努 改为狼氏
  萨孤 代人随魏南徙
  是连 自代北随魏南徙
  可达 代北武川人随魏南徙
  叱利【一云叱列】西部大人后魏各依旧号
  乞干 代人随魏南徙
  叱干 代人后魏献帝定姓为叱干氏居武川
  折娄 本鲜卑随魏南徙
  吐万 代人世为部落帅
  车焜 后魏献帝命疏族为车焜氏系十姓之列孝文改为车氏
  普氏 后魏献帝次兄为普氏孝文改为周氏
  乙旃 后魏官氏志献帝命叔父之裔为乙旃氏是为十姓
  拔略 后魏官氏志拔略改为苏氏
  俟利 后魏疋孤之后犹方伯也
  温孤 代人改为温氏
  疋娄 改为娄氏齐神武后其女也
  大防 姓纂今同蒲二州多此姓或改姓为慿
  可频 周书王雄传太原人唐志代人泾州总管庸国公西魏赐姓可频氏生谦周益州总管
  宇文氏世袭鲜卑大人至普回因猎得玉玺自以为天授北俗谓天为宇玺为文因号宇文氏或云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北方鲜卑俗呼草为俟汾以神农有尝草之功因自号俟汾氏其后音讹遂为宇文氏普回裔孙拔拔陵陵仕后魏都牧主开府仪同三司安定忠侯以豪杰徙居代州武川县生系仕至内阿干二子韬阿头韬三子肱颢泰泰乃后周太祖也 庾信宇文显墓志公讳显上党武乡人自大雾浮河长虹映渚承源于若水纂系于苍林上党居韩之西常山在赵之北因地为氏可略而言焉
  三字姓
  侯莫陈 后魏别部居库斛真水周书云武川人世为渠帅随魏南迁号侯莫陈氏 庾信侯莫陈道生墓志本系隂山出自国族降及于魏在秦作刘
  叱伏列 周书云代郡西部人其先为第一领人酋长破六韩 其先代人随魏南迁
  可朱浑 世代北又居怀朔镇随魏南迁
  歩六孤 代北人孝文改为陆氏
  丘穆陵 代人孝文改为穆氏
  纥豆陵 代人孝文改为窦氏
  莫多娄 代人随魏迁洛阳
  莫且娄 代人
  莫侯卢 代人
  莫那娄 代人
  莫胡卢 代人孝文改为阳氏
  譬历辰 代人改为张氏
  四字姓
  自死独膊 代人
  井疆六斤 代人
  附
  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及周太祖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録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
  唐太宗诏髙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徳棻责天下谱牒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太宗欲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髙下遂以崔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髙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为子求婚不得更以孔志约杨二卿史元道吕才等十二人刋定之裁广类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四后遂居第一姓改为姓氏録搢绅目为勲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太原王琼与陇西李寳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愽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寳等为贵其后矜尚门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壻皆取当世勲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后房龄魏徴李勣复与婚故望不减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髙下悬隔其后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嫁益自贵男女皆潜相聘娶讫不能禁云

  山西通志卷六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六十五
  科目
  唐虞取士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制科之设葢亦古者言扬之遗意也多士幸逢右文
  盛世登明选公虽山陬僻邑亦靡不愿家脩廷献以上佐唐虞之至治则科目诚不可以不志而隋唐以前孝亷方正诸科卓卓有可表见者均得备列焉所以存掌故也志科目
  汉
  孝亷科
  冯 唐【代州人汉兴徙安陵为郎事文帝】张 敞【以太守卒史为甘泉仓长】尹翁归【以督邮为缑氏尉又以都内令为农都尉】
  冯 谭【上党潞人奉世长子为郎天水司】冯 逡【潞人奉世子通易为郎陇西太守】
  班 况【雁门楼烦人】    刘 茂【太原晋阳人】
  鲍 昻【屯留人徳子有孝义节行辟公府连征不至】
  陈 龟【氏人拜度辽将军后征为尚书】裴 瑜【河东人尚书】
  郭 淮【阳曲人魏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阳曲侯谥贞】
  杜 挚【安邑人建安中校书】   温 恢【太原祁人魏凉州刺史】
  贤良方正科
  班 游【雁门楼烦人】    杨仲续【河东人为祁令】
  明经科
  鲍 宣【上党人以郡功曹迁郎司隶校尉】
  茂才异等科
  冯 永【潞人逡子】     鲍 永【屯留人署郡功曹徴拜尚书】
  朱 山【河东人】     冯 豹【潞人衍子拜尚书郎】
  陈 禅【氏人】     贾 逵【襄陵人魏豫州刺史】
  魏
  孝亷科
  王 凌【祁人】      崔 逰【上党人为郎中】
  田豫子【太原人】
  郎吏通经科
  乐 详【安邑人以太守杜畿荐为博士】 荀 纬【以并州刺史梁习荐除县长】徐 晃【扬人辟为郡吏迁右将军封阳平侯諡壮】
  孙 资【平遥人骠骑将军侍中特进諡贞】
  晋
  孝防科
  邓 攸【襄陵人尚书右仆射】   冯 收【河东人】
  王 接【猗氏人尚书殿中郎 是嵗恵帝复祚以国有大庆天下秀才皆不试接除中郎】温 峤【祁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始安郡公諡忠武】
  前五代
  宋
  孝亷科
  解 荣【万泉人宋武帝初临颖县尹】
  后魏
  孝亷科
  张 伟【太原中都人神防四年征营州刺史建安公諡康 神防四年九月诏太原张伟等贤儁之胄冠冕州郡有羽仪之用州郡以礼发遣】
  宋 宣【西河人神防四年征行司隶校尉中都侯】
  宋 愔【西河人神防四年征广平太守列人侯】
  李 熙【代人神防四年征太平太守平原子】王道雅【代人神防四年征秘书郎】闵 弼【代人神防四年征秘书郎】  陈 奇【河北人与河间邢祐同召】
  亷景孙【平阳人】     李 蚪【长子人】
  李元纪【长子人蚪子金乡令】   李业兴【长子人元纪子国子祭酒侍读】
  秀才射策科
  郭 祚【太原人尚书右仆射諡文贞】 阳 藻【广昌人瀛州安东府长史】温子升【太原祁人大将军府谘议军 熙平初中尉东平玉匡博召词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髙第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
  裴 佗【闻喜人世以文学显东荆州刺史中军将军】
  裴景融【闻喜人谏议大夫】   栁 蚪【觧人秘书监】
  裴让之【闻喜人佗子举上第齐寕都县男清河太守】
  王希云【太原人叡曽孙】    薛麟驹【山阴人中书博士】
  宋世景【西河人飜弟举对策上第伏波将军行荣阳太守】
  栁 崇【觧人河北太守】    栁仲起【觧人咸阳王西曹书佐】
  裴思齐【觧人议郎】     裴 侠【觧人思齐孙周工部中大夫】
  裴 务【闻喜人辟主簿】    裴 美【闻喜人务子奉朝请】
  裴 宣【闻喜人务弟征虏将军南秦州刺史】裴延【闻喜人中书令】
  裴敬宪【闻喜人博士諡文】
  北周
  贤良方正科
  樊 逊【猗氏人天和元年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
  秀才射策科
  裴 肃【觧人侠子天和中御史大夫胡原县子】
  明经科
  栁謇之【觧人隋黄门侍郎】
  隋
  孝亷科
  王 绩【龙门人秘书省正字】
  进士
  温彦博【祁县人尚书右仆射】   髙 俭【朔州人尚书右仆射】
  唐
  贞观中进士
  崔 珏【乐平人一名元靖长子县令】 敬 播【蒲州人谏议大夫给事中】员半千【临汾人崇文馆学士】   郝 杰【崞县人中书令】
  张越石【祁县人道源之子越石楚金兄时弟举进士州欲独荐楚金楚金固辞请俱罢都督李勣叹曰士求才行既能让何嫌皆取乃并荐之】张楚金【祁县人越石弟刑部侍郎】
  裴行俭【闻喜人仁基子礼部尚书諡文献】
  干封元年幽素科
  苗神容【壶闗人】
  天授元年贤良方正科
  栁 冲【虞郷人昭文馆学正】
  天授中进士
  王 珣【祁县人后应制科迁蓝田尉以防萃擢长安尉歴官右散骑常侍谥孝】
  薛 稷【河东荣河人道衡曽孙歴官中书侍郎晋国公】
  郭义言【翼城人】
  神龙二年才膺管乐科
  郭邻之【太原人】
  神龙中进士
  宋务光【永寕人殿中右台御史】  麻 察【蒲州人殿中侍御史】
  李希靖【文水人左台监察御史】
  中宗时明堂大礼科
  赵叡冲【虞乡人大理评事】
  开元七年进士【先列有年分可稽者其失考者统列于后下仿此】
  苗晋卿【壶闗人歴官至左相太保封韩国公谥懿献】
  开元九年进士
  王 维【蒲州人胄孙状元及第尚书右丞】
  开元十二年将帅科
  裴敦复【闻喜人】
  开元十九年进士
  薛 据【荣河人播弟礼部侍郎】
  开元中进士
  敬 括【永济人登制科御史大夫】  薛彦辅【荣河人播从父兄】
  吕 諲【永济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谥肃】
  栁 芳【蒲州人集贤殿学士】   张 廵【芮城人直源令】
  尉迟匡【太原人】
  开元中草泽文章清丽科
  樊 咏【永济人大理评事】
  天寳中进士
  乔 琳【太原人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 端【太原人徙京兆万年工部员外郎】
  栁 浑【觧州人襄州籍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諡贞】
  薛 播【荣河人据兄水部郎中 薛播薛据官衔多错误今据世系表改正 播早孤伯母林通经史善属文躬授经诸子及播兄弟故开元天寳间播兄弟七人皆擢进士第为衣冠光】
  薛 总【荣河人播弟】    于 邵【代州人徙京兆礼部侍郎】裴 胄【闻喜人寛兄子荆南节度使諡成】
  上元初进士
  魏 万【垣曲人居王屋山本家聊摄城】
  寳应元年进士
  耿 湋【蒲州人右拾遗】
  大厯二年进士
  王 顔【临晋人虢州刺史】
  大厯七年进士
  畅 当【永济人果州刺史】
  大厯中进士
  裴 达【闻喜人】     裴 逵【闻喜人】
  建中元年直言极谏科
  樊 泽【永济人咏子河东节度使】
  建中元年经术优深科
  白季随【太原人】
  建中中进士
  唐 次【太原人俭之后礼部员外郎】
  武元衡【文水人甄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谥忠愍】
  卫次公【永济人淮南节度使諡敬次公举进士礼部侍郎潘炎异之曰国器也髙其等】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科
  裴 复【闻喜人虬子河南少尹】  栁公绰【解州人兵部尚书谥元】
  贞元五年进士
  杨巨源【永济人国子司业】
  裴 度【闻喜人十年又举贤良方正科封晋国公加中书令谥文忠】
  贞元六年进士
  唐 欵【太原人次弟贞元中郡守】
  贞元八年进士
  王 涯【太原人是科号龙虎榜又举宏辞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司空】
  贞元九年进士
  栁宗元【觧州人又举博学宏辞科礼部员外郎】
  苑 论【马邑人】
  贞元十年贤良方正科
  王仲舒【祁县人中书舎人江西观察使谥成】
  贞元十年详眀政术科
  张平叔【永济人】
  贞元十四年进士
  王 起【太原人炎弟元和元年举宏辞科三年又举直言极谏科防昌三年三知贡举歴官尚书左仆射諡文懿】
  贞元十六年进士
  白居易【太原人季庚子元和元年又举才识兼茂科刑部尚书諡文】
  贞元中进士
  吕 渭【永济人贞元十二年知贡举礼部侍郎】
  胡 证【觧州人填子岭南节度使】
  裴 珀【闻喜人贞元十年又举贤良方正科第一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王 播【太原人家扬州十年又举贤良方正异等科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谥敬】
  裴 操【永济人延龄子】    史 珵【芮城人】
  王 炎【太原人播弟太常博士】  薛存诚【荣河人御史中丞】
  裴次元【觧州人贞元四年又举贤良方正科江西观察使】
  裴 澄【闻喜人蘓州刺史】   李景俭【文水人少府少监】
  白行简【太原人度支郎中】   吕 温【永济人渭子户部员外郎衡州刺史】郭正礼【翼城人】
  元和元年进士
  郭周蕃【永济人】
  元和元年才识兼茂科
  薛存庆【荣河人珏子给事中】
  元和三年贤良方正科
  郭 球【太原人】
  元和三年军谋宏逺材任将帅科
  樊宗师【永济人泽子谏议大夫】
  元和五年进士
  唐 扶【太原人次子福州观察使】  王 璠【祁县人础子又举宏辞科户部尚书】
  元和六年进士
  卢简辞【永济人简能弟忠武节度使】 王 质【河津人通五世孙宣歙观察使谥定】
  元和十五年进士
  唐 持【太原人检校户部尚书】
  元和中进士
  栁公权【觧州人公绰弟太子少师】  王正雅【太原人翃子大理卿】
  栁仲郢【解州人公绰子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
  王 初【太原人仲舒子】    卢正【永济人简辞弟宣武节度使】
  长庆元年进士
  卢简求【永济人正弟河东节度使 是嵗进士三十三人驳下十人重试十四人诸科三十八
  人】        裴 谂【闻喜人度子权知刑部侍郎】
  长庆元年贤良方正科
  吕 述【太原人】
  长庆中进士
  白敏中【太原人居易从父弟司徒中书令】
  寳厯元年进士
  裴 求【闻喜人肃子休弟状元谏议大夫】
  寳厯元年贤良方正科
  裴 恽【闻喜人】
  寳厯元年军谋宏逺科
  裴 俦【闻喜人】
  寳厯中进士
  栁 璟【蒲州人礼部侍郎】
  太和二年贤良方正科
  裴 素【闻喜人】     苗 愔【壶闗人】
  太和八年进士
  薛 庶【荣河人】
  太和中进士
  裴 休【闻喜人济源籍太和二年又举贤良方正异等科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成二年进士
  裴思谦【闻喜人琟弟坰子状元及第卫尉卿 世系表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 是嵗知贡举髙锴放进士四十人诸科三人】
  开成中进士
  薛 【荣河人】
  防昌六年进士
  薛 能【汾州人又大中年书判中选忠武节度使】
  防昌中进士
  王 铎【太原人播从子炎子同平章事司徒中书令都统】
  薛 逢【永济人秘书监】
  大中十三年进士
  豆卢瑑【永济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中进士
  栁 珪【觧州人公绰孙仲郢子卫尉少卿】
  咸通十年进士
  司空图【虞乡人兵部侍郎】
  咸通十二年进士
  聂夷中【永济人华阴尉】
  裴 枢【闻喜人遵庆孙寅子门下侍郎平章事】
  咸通中进士
  裴 澈【闻喜人同平章事】   王 镣【太原人炎子太子賔客】
  吕 岩【河中永乐人】    王彦谦【盂县人】
  咸通中乡贡进士
  牛处中【陵川人】     都 唐【陵川人】
  干符五年进士
  卢嗣业【永济人纶孙简求子都统判官检校礼部郎中】
  中和中进士
  薛廷珪【永济人逢子尚书左丞】
  光启二年进士
  裴廷裕【闻喜人蜀中登第左散骑常侍】
  大顺元年进士
  王 驾【永济人礼部员外郎】
  大顺二年进士
  王 涣【永济人考功员外郎】
  干宁中进士
  张 瑜【陵川人】
  光化中进士
  裴 皥【闻喜人尚书左仆射】   栁 灿【永济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天祐三年进士
  裴 谐【闻喜人摄桂岭令】   裴 説【闻喜人礼部员外郎】
  唐进士【年号失考总录于后】
  狄仁杰【阳曲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谥文恵】狄兼谟【阳曲人杰族孙尚书左丞】
  刘景阳【阳曲人昌裔子】    刘景长【阳曲人景阳弟】

《山西通志》 相关内容:

前一:9
后一:11

查看目录 >> 《山西通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