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方药类 > 普济方 >

卷四百十六 针灸门 腧穴 手太阴肺经

卷四百十六 针灸门 腧穴 手太阴肺经

卷四百十六 针灸门

  普济方卷四百十六 针灸门 腧穴 手太阴肺经

  左右十八穴

  少商二穴 木也。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明堂云。白肉际宛宛中。又云陷者中)。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洩诸脏热凑。不宜灸。昔成君绰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甄权针之立愈。明堂经云。针一分。留三呼。泻五吸。宜针宜灸。以三棱针刺之。令血出胜气。针所以胜气者。此脉胀腮之候。腮中有气。人不能食。故刺出血以宣诸脏腠也。忌冷热食。下经云。灸三壮(甲乙经作一壮)。铜人经云。手太阴之脉所出也。为井。治心烦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痎疟。振寒腹满。唾沫唇乾。引饮不下膨膨。手挛指痛。寒栗鼓颔。喉中鸣。又云。主不能食。腹中气满。吃食无味。西方子云。主呕吐手不仁。振栗咳逆喘。及主胁下胀。耳前痛。

  鱼际二穴 火也。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针一分。留二呼。素问注。针二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太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洒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逆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乾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出。呕血。心痹悲恐。针入二分。留三呼。又云。主虚热洒洒毛竖。恶风寒。喘痹。少气不足。下湿阴痒。喉中乾渴。痓上气。热病腹满。阴痿也。色不变。肺心痛。膈中虚。食欲呕。身热汗出。重呕吐血。目泣出短气。逆气。任阳胃气逆也。西方子云。主胃逆霍乱。唾血吐血。又主痓逆气。失喑不能言。及狂言。

  太渊二穴 土也。在掌后陷中。灸三壮。针一分。素问注二分。明堂下经云。太泉在手中掌后横文头陷中。灸五壮(难经云。掌后鱼际下。脉会太渊。脉病治此)。又云。主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吐血及狂言。肘中痛。铜人经云。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怨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臂内痛。目生白翳。眼眦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乾。狂言口口□辟。又手太阴脉之所注也。铜人经曰。太渊明堂太泉疑是二穴也。千金方注云。太泉。即太渊。避唐主名改之。于是书之以示世医云。

  经渠二穴 金也。在寸口陷中。针二分。留三呼。禁灸。灸伤人神。铜人经云。手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疟寒热。胸背拘急痛。胸满膨膨。喉痹掌中热。咳嗽上气。数欠。及热病汗不出。暴瘅喘逆。心痛欲呕吐。针三分。 西方子云。此穴不灸。

  列缺二穴 在腕侧上一寸半(明堂下经云。腕上一寸)。以手交叉。食指末两筋两骨罅中。针二分。留二呼。泻五吸。灸七壮。明堂经云。针三分。日灸七壮。若患偏风。灸至百壮。若患腕劳。灸七七壮。下经云。三壮。素问注云。腕上一寸半。明堂经云。在腕上一寸筋骨罅间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半身不举。口?。腕劳。肘臂痛。及□□皆疟面色不定。铜人经云。手太阴络。别走阳明。疗偏风口?。手腕无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疟。呕沫善笑。瘈痵唇口。健忘。针二分。留三呼。泻五吸。可灸七壮。慎酒面生冷等物。西方子云。主汗出。四肢肿。小便热痛。主手臂身热。肩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寒厥。交两手而鹜。凡实。则肩背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肩寒栗。气不足以息。四肢厥。喜笑。身湿摇。时时寒。主热癵惊而有所见。主热病烦心。心闷。先手臂身热。瘈痵唇口。聚鼻张目。汗出如珠。寒热。掌中热。主疟寒热。及喉痹。咳嗽不止。及疟甚热。口噤不开。

  孔最二穴 在腕上七寸(明堂下经云。陷者宛宛中)。手太阳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壮即汗出。咳逆臂厥痛。针三分。灸五壮。又云灸三壮。明堂经云。主肘臂厥痛。屈伸难。手不及头不握也。铜人经云。手太阴郄。治吐血失音。肿痛恶血。

  尺泽二穴 水也。在肘中约纹动脉中。针三分。灸五壮。明堂经云。肘中约纹上两筋动脉中。甄权云。在臂屈伸横纹中。筋骨罅陷中。不宜灸。主癫病。手臂不举。不得上头。素问刺禁云。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注云。肘中谓肘屈折之中。尺泽穴中也。刺过陷脉。恶气归之。气闭关节。故不屈伸(难经<??锍-釒>言。尺之一寸外。为尺泽也。言尺脉如泽如水入大泽也)。铜人经云。手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喉上气口乾。咳嗽唾浊。四肢暴肿。臂寒短气。西方子云。灸三壮。小儿慢惊。灸一壮。主舌乾胁痛。心烦腹胀喘。振栗。主呕泄下上出。两胁下痛。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主掣痛。手不可伸。主肘痛时寒。肩背寒痓。肩胛内廉痛。气隔喜呕。鼓颔不得汗。烦心。身痛。四肢暴肿。铜人经云。灸五壮。明堂乃云。不宜灸。主癫病。手臂不举。不得上头。既曰不宜灸矣。乃曰主癫病。是又可灸也。此必有误。且从铜人灸五壮。明堂亦云。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故也。

  侠白二穴 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针三分。灸五壮。西方子云。主咳乾呕烦满。主心痛气短。

  天府二穴 在腋下三寸动脉中(一云宛宛中)。以鼻取之。禁灸。使人逆气。今附刺鼻衄血不止。针四分。留三呼。又云。针四分。留七呼。灸二七壮。不除。至有百壮者。出明堂经。其甲乙经禁灸。铜人经云。治逆气喘不得息。目眩。远视目□巟目□巟。卒中恶鬼疰。不得安卧。禁不可灸。又云。手太阴脉气所发。主头眩目瞑。西方子云。灸五壮。主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主上气喘息。呼吸喘息。不知食味。卒中恶风邪气。飞尸恶鬼语。遁尸疟病。瘤瘿气咽肿。泣出善忘。

  甲乙经铜人经皆云。禁灸。明堂乃云。灸二七壮至百壮。亦甚不同矣。要非大急。不必灸。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二十八穴

  商阳二穴 金也。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痎疟。口乾颐颔蛀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可灸三壮。右取左。左取右。如顷食立已。 西方子云。及主胸胁柱满。

  二间二穴 水也。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口?眼斜。又云。主多卧喜睡。肩髃痛。喉痹。咽如鲠物伤。忽振寒。及伤寒寒热。

  三间二穴 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注也。为腧。主喉痹咽如鲠(齿龋痛。多卧喜睡。胸满病腹鸣。疟寒热。唇焦口乾。身热喘息。目眦急痛)。肠鸣洞洩。又云。针入二分。 西方子云。主目上插。头热鼻鼽衄血。吐舌戾颈。喜惊气热疟病。

  合谷二穴 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明堂云。手大指两骨罅间宛宛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七壮。今附。若妇人妊娠。不可刺。刺之损胎气(针经云。手食指大指虎口两骨间)。明堂经云。主痎疟寒热。热病汗不出。目不明。生白翳。支肤痂疥。遍身风疹。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疗鼻鼽衄。头痛齿龋。喉痹臂痿。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禁不开。西方子云。主风。头热鼻清涕出。

  阳溪二穴 火也。一名中魁。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二壮。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喉痹。耳鸣齿痛。惊掣。肘臂不举。痂疥。可灸三壮。慎如前法。西方子明堂经云。主目痛耳痛鸣聋。咽如鲠。吐舌戾颈。妄言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漫淫烦满。及主舌本痛。

  温溜二穴 一名逆注。一名池头。在腕后大上三寸。小上六寸。针三分。灸三壮。明堂经云。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是穴。主寒热头痛。喜哕衄。肩不举。癫癵病。吐舌。鼓颔狂言。及喉痹不能言。铜人经云。一名蛇头。在腕后大上五寸。小上六寸。手阳明。治口?肠鸣腹痛。伤寒身热。头痛哕逆。肩不得举。癫疾吐涎。狂言见鬼。喉痹面虚肿。西方子云。在腕后大上五寸。小上六寸。主狂仆。主疟面赤肿。

  下廉二穴 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辅兑肉。分外。斜针五分。留二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治头风臂肘喘痛溺黄。针入五分。留五呼。西方子云。主肠鸣相追逐。灸五壮。资生经云。此有下廉。足阳明亦有下廉。盖在足者。乃下巨虚也。

  上廉二穴 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斜针五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疰痛。此有上廉。足阳明亦有上廉。盖在足者。及上巨虚也。

  三里二穴 在曲池下三寸(手阳明穴。一云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灸三壮。针二分。明堂经云。一名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主肘臂痠重。屈伸难。秦承祖云。主五痨虚乏。四支羸瘦。铜人经云。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齿痛颊颌肿。瘰疬。资生经云。三里有二。有手三里。有足三里。此手三里也。故明堂云。一名手三里是也。铜人经云。三里在曲池下三寸。明堂乃云二寸。在手阳明穴亦云二寸。恐铜人本误。二字作三字也。

  偏历二穴 手阳明络有腕。后三寸别走太阳。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 铜人经云。治寒热疟风。汗不出。目视目□巟目□巟。癫疾多言。耳鸣口?。齿龋。喉痹。嗌乾。鼻齣衄血。针入三分。明堂经云。在腕后三寸陷者中。灸五壮。主疟久不愈。手不及头。臂膊肘腕痠痛。难屈伸。

  曲池二穴 土也。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针七分。得气先泻后补之。灸大良。可三壮。明堂云。曲池土也。在肘外辅骨屈肘横文头陷中(一云宛宛中)。日灸七壮。至二百壮。且停十余日。更下火至二百壮罢。忌同。下经云。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中纹头。素问注。肘外辅屈肘两骨中。千金云。肘外曲头陷中。明堂经云。主肘中痛。屈伸难。手不得举。偏风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儿遍身风□□轸。皮肤茄疥也。铜人经云。手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筋缓。刺风疹隐痛。及伤寒余热不尽。皮肤乾燥。又云。灸亦良。但令断风抽气而已。西方子云。主肘寒风。臂肘细而无力。及耳痛。手不可举重。腕急肘节痹痠重。腋急痛。腕外侧痛脱如拔。肩重痛不举。身湿摇。时时寒。瘈痵癫疾。寒热渴。

  肘髎二穴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经云。一作肘聊。主肘臂痠重。麻痹不仁。灸五壮。铜人经云。主肘节风痹。臂痛不可举。屈伸挛急。灸二壮。西方子云。灸三壮。

  五里二穴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灸十壮。禁针。素问气穴谕云。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注云。谓五里穴也。谓之大禁者。禁不可刺也。又曰。五里者。尺泽之后五里。与此文同。铜人经云。治风劳惊恐吐血。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摇。寒热瘰疬。咳嗽。目视目□巟目□巟。痎疟。心下胀满。面痛上气。资生经云。五里有二。其一在足厥阴肝经部。与此穴为二。此当为手五里也。素问所谓在天府下者。指此五里也。注云。尺泽之后五里。亦指此五里也。尺泽穴。在手太阴是也。

  臂臑二穴 在肘上七寸膎肉端。手阳明络。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在肩髃下一夫。两筋间两骨罅陷宛宛中。平手取之。不得挐手令急其穴即闭。宜灸不宜针。日七壮。至百壮。若针不得过三五。过多恐恶。忌同。千金名头冲。髎局(在肩髎部)。铜人经云。治寒热颈项拘急。瘰疬。肩背痛不得举。又云。疗痨瘿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

  手少阴心经左右十八穴

  少冲二穴 木也。一名经始。在小指内廉端(名下作则)。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一分。灸三壮。明堂云。灸一壮。又云。灸三壮。主烦心。上气卒心痛。悲恐畏人。善惊喜言。手拳不得伸。掌中热痛也。秦承祖明堂云。兼主惊癵吐舌沫出也。千金杨女操同。铜人经云。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热病烦满。痰冷少气。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掌痛引肘腋痛。西方子云。主热病。心闷而汗不出。及主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咽酸太息。

  少府二穴 火也。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劳宫在手中)。针二分。灸七壮。明堂云。三壮。铜人经云。手少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痠。掌中热。肘腋挛急。胸中痛。手拳不得伸。西方子云。在手小指大节后陷者中。直劳宫。主嗌中。有气如息肉状。主小便不利。便癃。主数噫恐悸。气不足。主阴痛。实时梃长。寒热。阴暴痛。遗尿偏虚则暴痒气逆。明堂云。主□□皆疟久不愈。

  神门二穴 土也。一名兑冲。在掌后兑骨端陷中。灸七壮。炷如小麦。针二分。留七呼。铜人经云。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腧。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咽乾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少气遗溺。大人小儿五癵。西方子云。笑若狂手掣挛挛。主喉痹。

  阴郄二穴 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针三分。灸七壮。铜人经云。治失音不能言。洒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乱胸中满。衄血。惊恐。西方子云。在掌后动脉中。主气惊。

  通里二穴 在腕后一寸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堂云。灸七壮。主头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痠重。及暴喑不能言语。铜人经云。主热病。卒心中懊憹。数欠频伸。悲恐。目眩头痛。面赤而热。心悸。肘臑臂痛。实则皮肿。虚则不能言。苦呕喉痹。少气遗溺。西方子云。主热病先不乐数日烦心。

  灵道二穴 金也。去掌后一寸半。或一寸。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心痛悲恐。相引瘈痵。肘挛柱满。暴喑不能言。

  少海二穴 水也。一名曲节。在肘内廉节后。又云。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得之。针三分。灸三壮。甄权云。屈手向头取之。治齿寒。脑风头痛。不宜灸。针五分。明堂云。在肘内横纹头。屈手向头取之陷者宛宛中。甲乙经云。穴在肘内廉节后陷中动脉应手。针二分。留三呼。泻五吸。不宜灸。下经云。灸五壮。素注云。五壮。铜人经云。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又云。疗腋下瘰疬痹痛。屈伸不得。风痹疼疰病。西方子云。主头痛汗出。寒热。不恶寒。及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项强急痛。不可以顾。主气逆。呼吸噫。呕哕。羊癫疾。羊癵吐舌沫出。羊鸣戾颈。主手臂挛。主疟振寒。项痛引肘腋痛。引小腹中及目黄胁痛。铜人经云。灸三壮。明堂下经素问注。皆云。灸五壮。上经甄权皆云。不宜灸。亦可疑矣。非大急。亦不必灸。

  青灵二穴 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灸七壮。明堂下经云。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头痛振寒。目黄胁痛。

  极泉二穴 在腋下筋间。动脉入胸。灸七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治心痛乾呕。四肢不收。咽乾烦渴。臂肘厥寒。目黄胁下满痛。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十六穴

  少泽二穴 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下一分陷中。灸一壮。针一分。铜人经云。一名少吉。手太阳脉之所出。为井也。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乾心烦。臂痛瘈痵头痛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西方子云。主口热口乾。咽中乾。口中热唾如胶。主振寒。小指不用。

  前谷二穴 水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一分。灸一壮。明堂云。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太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颔肿喉痹。咳嗽衄血。颈项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举。又云。主目眩淫淫。转甲小指痛。西方子云。主目泣出急痛吸咽偏肿不可以咽。臂肿痛。肘挛。痎疟。寒热。目上插。小便赤。

  后溪二穴 木也。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灸一壮。针一分。明堂经云。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灸三壮。主□□皆疟寒热。目生白瞖。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铜人经云。手太阳脉之所注也。为腧。治目赤。鼻衄。耳聋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肘臂挛急。西方子云。主目泪出。眦烂有翳。耳鸣鼻窒。喘息不通。肩臑痛。臂肘挛急。风眩身寒。泣出而惊。热病不出汗。身热恶寒。

  腕骨二穴 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二分。留三呼。铜人经云。手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瞖。狂阳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瘈痵。五指掣不可屈伸。西方子云。主颈项痛不可顾。目泣出。颔痛。引耳嘈嘈无所闻。肘节痹。臂痠重腋急。臂腕急。外侧痛如脱。烦满狂言。臂肩疼。疟乍寒乍热。

  阳谷二穴 火也。在手外侧腕中。公□儿(素问作兑)骨下陷中。灸二壮。针二分。留二呼。铜人经云。手太阳脉之所行为经也。主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上下牙齿(龋齿)痛。臂腕外侧痛不举。戾颈。妄言吐舌。不得左右顾俛。瘈痵。头目眩痛。西方子云。主项强急痛。目痛赤。颔痛引耳嘈嘈无所闻。自啮唇。肘痛时寒。热病。振栗鼓颔。腹满阴痿色不变。乍寒乍热。主疟。若笑若狂。痔痛。腋下肿。

  养老二穴 在手踝骨上空一寸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手太阳郄。主肩欲折。臂如拔。手臂疼不能自上下。目视不明。

  支正二穴 在腕后五寸。别走少阴。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在手太阳腕后五寸。去养老穴四寸陷中。灸五壮。主惊恐悲愁。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也。秦承祖云。兼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等病。铜人经云。治寒热颔肿肘挛。头痛目眩。风虚惊恐。狂惕生胾目。西方子云。主颈肿项痛不可顾。狂言热病。先腰胫痠。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振寒寒热。

  小海二穴 土也。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甄权云。屈手向头取之。灸三壮。针二分。铜人经云。手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寒热龋齿龂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肿。少腹痛。四肢不举。西方子云。灸五壮。主项强急痛不可顾。癵发。瘈痵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癫疾。羊癵吐舌。羊鸣戾颈。疟背振寒。及风疟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

  手厥阴心主经左右十六穴

  中冲二穴 木也。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针一分。明堂云。灸一壮。主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烦满舌本痛。秦承祖云。兼主神气不足失志也。铜人经云。手厥阴心主脉之所出也。为井。西方子云。主肘中痛。掌中心热。心痛浸淫。

  劳宫二穴 火也。一名五里。在掌中央横文动脉中。屈无名指着处是。灸三壮。明堂经云。针二分。得气即泻。只一度针。过两度令人虚。不得灸。灸令生息肉。日加忌同。素注云。灸三壮(一名掌中)。铜人经云。手厥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中风喜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大小人口中腥臭。胸胁支满。黄疸目黄。又云。主手掌后□□裙痹手痹。白屑起。西方子云。主喉嗌痛。主呕吐。主风热。心中悲喜思慕歔郄。喜笑不止。及口中烂。掌中热。主热痔。咳溺溺血。资生经云。赵岐释孟子云。无名之指第四指也。今日屈无名指著处是穴。盖屈第四指也(无名指。当屈中指为是。今说屈第四指。非也)。

  大陵二穴 土也。在掌后两筋间陷中。针五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厥阴脉之所注也。为腧。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若饥。喜悲泣惊恐。目赤。小便如血。呕逆狂言不乐。喉痹口乾。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西方子云。主心痛。咳逆寒热发。手掣手挛。及主风热善怒。心中悲喜。思慕歔欷。喜笑不止。主心下澹澹。主掌中热。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主疟乍寒乍热。主咳喘。主呕血。主胸中痛。主痂疥。

  内关二穴 在掌后去腕二寸。别走少阳。针五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面赤热。主目目□巟目□巟。昏夜无所见。主目赤支满。中风肘挛。实则心暴痛。虚则心烦惕惕。

  间使二穴 金也。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七壮(千金云。腕后三寸。或云掌后陷中)。又云。主卒狂惊悸。臂中肿痛。屈伸难。岐伯云。主鬼神邪也。铜人经云。手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心悬如饥。卒狂。胸中澹澹恶风寒。呕吐怵惕。寒中少气。掌中热。腋肿肘挛。卒心痛多惊。喑不得语。咽中如鲠。西方子云。灸七壮。主心胸痹背相引。主嗌中如扼。主肘内廉痛。主热病烦心。喜哕喜动为热。

  郄门二穴 去腕五寸。手厥阴郄。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心痛衄血。呕哕。惊恐畏人。神气不足。及呕血。西方子云。在掌后去腕五寸。

  曲泽二穴 水也。在肘内廉陷中。屈肘取之。灸三壮。针三分。留七呼。素问注云。内廉下。铜人经云。厥阴心主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乾。逆气呕血。风胗。臂肘手腕善动摇。又云。主心下澹澹。时瘈痵喜摇头。颜清汗出不过肩。伤寒病温温身热。西方子云。主呕涎或血。掣痛手不可伸。

  天泉二穴 一名天湿。在曲腋下二寸。举臂取之。针六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二十四穴

  关冲二穴 金也。在手小指次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忌同。素问注云。三壮(一云。握拳取之)。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喉痹。舌卷口乾。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慎猪鱼酒面生冷之物。西方子云。在手小指端。主风眩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左取左右取右。主肘疼不能自带衣。主肩臂痠重。面黑渴风。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寒热凄索。气上不得卧。霍乱肩中热。头不可以顾。

  液门二穴 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针二分。灸三壮(一云握拳取之)。明堂经云。主肘痛不能上下。□□皆疟寒热。目涩目□巟目□巟。头痛泣出也(一作腋门)。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流为荥。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疟寒热。目眩头痛。暴得耳聋。目赤涩。齿龋痛。西方子云。主呼吸短气。咽如息肉状。面赤热。病先不乐。面热无汗。风寒热。耳痛鸣聋。

  中渚二穴 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堂经云。灸二壮。主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肘臂痠痛。手五指不握尽痛也。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注也。为腧。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西方子云。主头目重额颅热痛。面赤目不明。恶风寒。嗌痛寒热。耳痛嘈嘈。手五指不得屈伸。

  阳池二穴 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针三分。留三呼。不可灸。忌同。素问注云。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过。为原。治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慎生冷物等。西方子云。主热病汗不出。

  外关二穴 手少阳络。在腕后二寸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二壮。明堂经云。三壮。又云。在腕后二寸陷者宛宛中。主肘腕痠重。屈伸难。手十指尽痛。不得握。兼主耳淳淳浑浑。聋无所闻也。铜人经云。手少阳络。西方子云。主臂痿不仁。臂不及头。

  支沟二穴 火也。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针二分。灸七壮。忌同。明堂经云。五壮。素问注云。二壮。千金云。腕后臂外三寸。明堂经云。主热病汗不出。肩背痠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口噤不开。暴哑不能言也。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霍乱呕吐。慎酒面生冷猪鱼物。西方子云。主心痛如锥刺。甚者手足寒至节不息者死。主咳。面赤而热。肘节痹。腋热马刀肿瘘。主漏。主痂疥。女人脊急。目赤嗌痛。

  会宗二穴 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肌肤痛。耳聋风癵。西方子云。主耳浑浑淳淳。聋无所闻。

  三阳络二穴 在臂上大交脉(明堂云。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支沟上一寸。禁针。灸七壮。明堂经云。五壮。铜人经云。治嗜卧。身体不欲动摇。耳卒聋。齿龋。暴痖不能言。

  天井二穴 土也。在肘外大骨后肘上(明堂作后)。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取之。甄权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两筋骨罅。针三分。灸三壮。忌同。明堂云。五壮。素问注。刺一寸。千金云。肘后两筋间。明堂经云。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颈项及肩背痛。臂痿不仁。惊悸悲伤。癵病羊鸣吐舌也。铜人经云。手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心胸痛。咳嗽上气。唾脓。不嗜食。惊悸瘈痵。风痹。臂肘痛。捉物不得。慎如常法。西方子云。主大风默默不知所痛。悲伤不乐。悲愁恍惚。疟食时发心痛。主癫疾。惊掣羊癵戾颈。肩肉髍木。

  四渎二穴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灸三壮。针六分。留七呼。铜人经云。治暴气耳聋。齿龋痛。西方子云。主呼吸短气。咽中如息肉状。

  清冷渊二穴 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灸三壮。针三分。西方子云。一名清冷泉。在肘后三寸。又名青灵。主濡从肩不举。不能带衣。头痛振寒。目黄胁痛。

  消泺二穴 在肩下臂外腋斜肘分下行。针一分。灸二壮。明堂云。在肩下臂外腋斜肘分下行。针六分。灸三壮。素问注云。肩下臂外关腋。铜人经云。治寒热风痹。项痛肩急。西方子云。主头痛项如拔。不可左右顾。颈有大气。

  足厥阴肝经左右二十二穴

  大敦二穴 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灸三壮。针三分。留六呼。千金云。足大指聚毛中。铜人经云。足厥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卒疝。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心痛汗出。阴跳上入腹。阴偏大。腹脐中痛。悒悒不乐。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胀肿满。少腹痛。中热喜寐。尸躡状如死。及妇人血崩不止。西方子云。一名大训。主目不欲视。太息。五淋不得尿。哕噫。

  行间二穴 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针六分。留十呼。铜人经云。足厥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溺难。又白浊寒疝。少腹肿。咳逆呕血。腰痛不可俛仰。腹中胀。心痛。面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口?。四肢逆冷。嗌乾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癫疾。短气不闭。西方子云。主茎中痛。胸背痛。心悲不乐数欠。及主妇人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反败。阴寒振寒溲白。尿难痛。

  太冲二穴 土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令附见诊太冲脉。可诀男子病死生。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明堂云。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中。灸五壮。素问注云。在足大指间本节后二寸。动脉应手。刺腰痛。又云。在大指本节后内间二寸。明堂经云。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状。及月水不通。铜人经云。足厥阴脉之所注也。为腧。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状如淋。□□贵疝。小腹肿。溏洩遗溺。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发寒。嗌乾。肘肿内踝前痛。淫泺骨□行痠。腋下肿。马刀疡瘘唇肿。西方子云。主善渴喉中鸣不得尿。阴上痛。溏泄。泄血面陈黑。

  中封二穴 金也。在足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针四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注云。内踝前一寸半。甲乙经云。一寸。又云。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一名悬泉。铜人经云。足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痎疟。色苍苍振寒。少腹肿。食怏怏绕脐痛。足逆冷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相引腰中痛。或身微热。西方子云。主小腹痛振寒。溲白。尿难痛。嗌乾善渴。身黄有微热。少气身重湿。内踝前痛。膝肿瘈厥身体不仁。痛疝癃暴痛。痿厥咽偏肿。不可以咽。

  蠡沟二穴 在足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又云交仪在内踝上五寸陷者中。恐即蠡沟穴。但别出蠡沟。故不同晓。蠡沟亦名交仪)。铜人经云。足厥阴络。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瘜肉壮。背拘急不可俛仰。西方子云。主女子赤白淫下。时多时少。腹暴刺痛。明堂云。治卒疝小腹痛。及妇人漏下赤白。月水不调。脐下积气如卵石。足寒胫痠。屈伸难也。又云。灸七壮。

  中都二穴 一名中郄。在内踝上七寸。骨□行骨中与少阴相直。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肠澼□□贵疝。少腹痛。妇人崩中。因产恶露不绝。西方子云。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

  膝关二穴 在犊鼻下二寸陷中。针四分。灸五壮(犊鼻在足阳明)。治风痹膝内痛。引膑不可屈伸。咽中痛(铜人经)。

  曲泉二穴 水也。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又云。正膝屈内外两筋间宛宛中。又在膝曲横纹头。针六分。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厥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浸股内。少腹肿阴梃出。丈夫□□贵疝。阴股痛。小便难。腹胁支满。癃闭少气洩利。四肢不举。实即身热目眩痛。汗不出目目□巟目□巟。膝痛筋挛。不可屈伸。发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及治风劳失精。身体极痛。洩水下利脓血。阴肿骨□行痛。针入六分。留十呼。

  阴包二穴 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足厥阴别走。治腰尻引少腹痛。遗溺不禁。针六分。灸三壮。明堂云。七壮。主腰痛连小腹肿。小便不利。月水不调。

  五里二穴 在气冲下三寸。阴股内动脉。灸五壮。针六分。治肠中满。热闭不得溺(气冲在腹部第三行。阴廉穴气冲同)。西方子云。主嗜卧。四肢不得动摇。王氏云。五里有二里。其一。在手阳明肘上三寸。其一在此当为足五里也。

  阴廉二穴 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中。灸三壮。针八分。留七呼。铜人经云。治妇人绝产。若未经生产者。灸即有子。

  足少阳胆经左右三十穴

  窍阴二穴 金也。在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灸三壮。针一分。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转筋。痈疽。头痛心烦。喉痹舌强口乾。肘不可举。卒聋不闻人语。王氏云。窍阴有二。其一在此。其一在侧头部。此当为足窍阴也。

  侠溪二穴 水也。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临泣去侠溪一寸半。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烦额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西方子云。主目系急。目上插。背痛逆寒泣出。目痒颔痛。引耳嘈嘈无所闻。疟足痛。腋下肿。马刀瘘。妇人小腹坚痛。月水不通。乳肿溃。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明堂经云。主耳鸣聋。

  地五会二穴 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针一分。不可灸。灸使人羸瘦。不出三年卒。铜人经云。治伤内唾血。足外皮肤不泽。乳肿。针三分。

  临泣二穴 木也。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侠溪一寸半。灸三壮。针二分。明堂经云。主胸膈满闷。腋下肿。善自啮颊。并疟病。日西发者。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注也。为腧。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肿。马刀疡瘘。天牖中肿。淫泺骨□行痠。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妇人月事不利。季胁支满。乳痈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西方子云。主枕骨颔厌悬足痛。大风目痛。髀中痛不得行。足外使痛。身痹洒淅振寒。及小儿惊癵反视。王氏云。偃伏第三行。既有临泣穴矣。此亦有临泣穴。盖足临泣也。

  丘墟二穴 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胸胁满痛不得息。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骨□行痠转筋。卒疝少腹坚。寒热颈肿。西方子云。主疟振寒。腕不收。目不明。明堂经云。主胸胁痛。善太息。胸满膨膨然。足胫偏细。

  悬钟二穴 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一名宛宛中。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千金云。一名绝骨(外踝上三寸。又云四寸)。明堂经云。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膝胻连胫痛。筋挛急。足收履坐不能起。铜人经云。足三阳之大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西方子云。主五淋。湿痹流肿。筋急瘈痵胫痛。小儿腹满不能食饮。四肢不举。风劳身重。明堂经云。主腹满。中焦客热不嗜食。并腿胯连膝胫痹麻屈伸难也。

  阳辅二穴 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千金云。外踝上骨□行辅骨前。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肤肿。筋挛。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瘘。马刀喉痹。膝骨□行痠。风痹不仁。西方子云。主腰痛不可以顾。腰痛如锤居中。肿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诸节寒热胁痛。

  光明二穴 在足踝上五寸陷中。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明堂下经云。七壮。治骨□行疼不能久立。与阳辅疗病同。又云。在膝胫痠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铜人经云。别走厥阴足少阳络。治身解寒。淫泺及热病汗不出。卒狂。虚则痿痹。坐不能起。实则足骨□行热。膝痛身体不仁。善啮颊。西方子云。主胫痠不能久立。腹足清寒。热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

  外丘二穴 在足外踝上七寸。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少阳所生。治肤痛痿痹。胸胁胀满。颈项痛。恶风寒癫疾。今附猘犬所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又可灸所啮之处。立愈。

  阳交二穴 一名别阳。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之间。灸三壮。针六分。留七呼。千金云。一名足窌。在外踝上七寸(一云三寸)。铜人经云。阳维郄。治寒厥惊狂。喉痹胸满面肿。寒痹膝骨□行不收。寒热。

  阳陵泉二穴 土也。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针六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明堂下经云。一壮。素问注云。三壮。千金云。膝下外尖骨前。难<??锍-釒>。胫骨中微侧少许。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铜人经云。足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又以蹲坐取之。灸亦良。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西方子云。在外踝上七寸。主头痛寒热。口苦嗌中介介。头面肿。胸胁柱满。心中怵惕惊。恐人将捕。明堂经云。主膝腹内外廉痛不仁。屈伸难。及喉中鸣。

  阳关二穴 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针五分。不可灸。千金云。阳关(一名关陵)。铜人经云。治膝外痛不可屈伸。身风痹不仁。

  中渎二穴 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灸五壮。针五分。留七呼。铜人经云。足少阳络。治寒气入于分肉之间。痛攻上下。筋痹不仁。西方子云。不可灸。

  环跳二穴 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五十壮。针一寸。留十呼。忌同。明堂下经云。在砚子骨宛宛中。灸三壮。甲乙经云五壮。明堂经云。主冷痹风湿。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疼痛。不得转侧。岐伯云。睡卧伸缩回转不得也。西方子云。治风湿痹。风胗。及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髀枢中痛不可伸屈。胫痹不仁。髀不仁。铜人经云。忌热面。猪鱼生冷物等。

  风市二穴 在膝外两筋间。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陷中。疗冷痹脚膝麻。腿痠痛。腰尻重。起坐难。明堂经云。陷者宛宛中。灸三壮。王氏云。予冬月当风市处。多冷痹。急擦热手温之。略止。日或两三痹。偶谬刺以温针遂愈。信乎能治冷痹也。亦屡灸此。不特治冷痹。亦治风之要穴。铜人乃不载。岂名或不同。将其本不全耶。

  足太阴脾经左右二十二穴

  隐白二穴 木也。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宛宛中。针三分。今附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立愈。明堂云。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大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膈中呕吐食不下。暴洩衄血不止。足寒不能温。又云。治腹中胀逆气满。胸中热。身体疼痛。西方子云。主腹痛满。及腹中寒冷气。主饮渴。主胫中寒热。主卒尸厥不知人。脉动如故。及胸中痛。

  大都二穴 火也。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金注云。本节内侧白肉际。明堂经云。主热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目眩烦心。四肢肿病。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流。为荥。治热闷吐逆。西方子云。主目眩。暴泄。心痛腹胀。热病汗不出。面清厥逆。霍乱目上插。

  太白二穴 土也。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千金云。足大指内侧。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注也。为腧。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气胀腹鸣呕吐洩有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胸胁满胀痛。腰痛不可俛仰。热病头重。项痛烦闷。身热热争。

  公孙二穴 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灸三壮。针四分。铜人经云。别走阳明太阴络。治寒疟不嗜食。卒面肿。烦心狂言。腹虚胀如鼓。西方子云。主头面肿。腹内气大满。

  商丘二穴 金也。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腹胀肠中鸣不便。脾虚冷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痔疾骨疽蚀。绝子魇梦。西方子云。主心下有寒痹疼。脾热脾虚。腹胀满不得息。善呕心烦满。骨痹。癫疾癵病。寒疟。腹中痛。痎疟。主痔血泄后重。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俛仰。小腹坚痛。下引阴中。

  三阴交二穴 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明堂云。内踝上八寸陷中。千金方云。内踝上八寸骨下。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太阴厥阴之交会。治□□玄癖腹中寒。膝股内痛。气逆小便不利。脾病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洩食不化。女子漏下不止。西方子云。主膝内廉痛。足痿不能行。资生经云。昔宋太子善医术。出苑逢一妊妇。太子诊曰。女。令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针之。泻三阴交。补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言。故妊娠不可刺。

  漏谷二穴 一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三分。明堂云。灸三壮。又云。在足外踝上六寸陷者中。主足热痛。腿冷疼不能久立也。铜人经云。治□□玄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西方子云。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腹胀满急。小便不利。失精。久湿痹不能行。麻痹不仁。

  地机二穴 亦名脾舍。足太阴郄。别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膝内侧转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主腰痛不可俛仰。足痹病屈伸难也。铜人经云。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皆痛。丈夫溏洩。腹胁气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西方子云。治溏瘕腹中痛。脏痹<?疒颓>疝。精不足。

  阴陵泉二穴 水也。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针五分。当屈膝取之。铜人经云。足太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腹中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得俛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西方子云。灸三壮。主心下满。寒中胁下满。腹中盛。足痹痛。失禁遗尿。胸中热暴泄。胀满不得息。肾病气癃尿黄。妇人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膝。飱飱阴痛。小腹坚急重下湿。不嗜食。腰痛。

  血海二穴 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一作一寸中。灸三壮。针五分。千金云。白肉际二寸半。素问注云。一作三寸。铜人经云。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西方子云。灸五壮。主漏下若血闭不通。月水不调。

  箕门二穴 在鱼腹上越筋间动脉应手。在阴股内。一云股上起筋间。灸三壮。铜人经云。治淋遗溺。鼠鼷肿痛。小便不通。西方子云。主阴跳。

  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二穴

  厉兑二穴 金也。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明堂经云。主尸厥如死。不知人。多睡善惊。西方子云。面上浮肿也。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心腹胀满。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嗜食。面肿足骨□行寒。喉痹齿龋。恶风鼻不利。西方子云。主鼻不利。涕黄哽咽不得卧。恶寒心痛。胀满不得息。吐舌戾颈。

  内庭二穴 水也。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齿龋痛。疟不嗜食。西方子云。主厥逆僻禁。腹胀满不得食。喜频伸数欠。

  陷谷二穴 木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云。一名陷骨。主卒疝小腹痛。头面虚肿。及痎疟发寒热也。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注也。为腧。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咽肠鸣腹痛。热病汗不出。振寒疟疾。西方子云。主胸胁支满。肠大满。善噫痈肿。

  冲阳二穴 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针五分。灸三壮。素问注。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刺三分。千金云。跗上五寸骨间。去陷谷三寸(一云二寸)。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治偏风口眼?斜。肘肿齿龋痛。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振寒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西方子云。穴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去陷谷一寸。主面浮肿。足痿又主热病汗不出。振寒而战欠。先寒洗浙甚久。面热。热去。汗去之。痛从足起腹大。

  解溪二穴 火也。在冲阳后寸半。腕上陷中。明堂下经云。在系鞋处。针五分。灸三壮。素问注。在冲阳后二寸半。刺疟。注作三寸半。二注不同。当从甲乙经作寸半。明堂经云。主上气喘。嗽咳息急。腹中积气。上下不行及目生白翳也。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治风面浮肿。颜黑。厥气上冲。腹胀大便下重。瘈惊。膝股骨□行肿。转盼目眩头痛。癫疾烦心。悲泣霍乱。头风面目赤。西方子云。治口齿痛。胻痠。转筋湿痹。腹大下肿。风水面胕肿。刺疟。口痛啮舌。

  丰隆二穴 在外踝上八寸下廉。骨□行外廉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七壮。明堂经云。主四肢不收。身体倦怠。膝腿痠痹。屈伸难。铜人经云。别走太阴。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难涩。厥头痛面浮肿。风逆。四肢肿。身热。喉痹不能言。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大小便涩难。不能食。狂妄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厥逆手足青。痛如刺。烦心狂见鬼。好笑。

  下廉二穴 一名下巨虚。在上廉下三寸。当举足取穴。针八分。灸三壮。明堂云。上廉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蹲地坐取之。针六分。得气即泻。甲乙云。针三分。灸三壮。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灸亦良。日七七壮。不及针。灸疮差。冷痹则已。素问注云。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针三分。铜人经云。治少腹痛。飱洩。次指间痛。唇乾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胃中热。不嗜饮食。洩脓血。胸胁少腹痛。暴惊。狂言非常。女子乳痈喉痹。骨□行肿痛。足跗不收。针入八分。可灸三壮。西方子云。治寒湿下注。小便难黄。资生经云。手阳明亦有下廉。此乃足下廉也。

  条口二穴 在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针五分。明堂云。在上廉下一寸。针八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膝骨□行寒痠痛。足缓失履不收。湿痹。针五分。又云。阳明脉气所发。主胫寒不得卧。足下热。不能久立。

  上廉二穴 一名上巨虚。在三里下三寸。当举足取之。灸三壮。针三分。甄权云。治脏气不足。偏风腲腿。手足不仁。灸随年为壮。明堂云。巨虚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针八分。得气即泻。灸大良。日七壮。明堂下经云。灸三壮。素问注。在三里下三寸。又云在膝犊鼻下骨□行外廉六寸。明堂云。三里穴下三寸。骨□行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主脚胫痠痛。屈伸难。不能久立。铜人经云。治飱洩。腹胁支满。走侠脐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可灸三壮。针入三分。又云。足阳明与太阳合。主大肠气不足。偏风膝腿不随。脚不得履地。脚气刺风痶风。脚冷寒疟。灸之大良。西方子云。主小便难。黄风水膝肿。资生经云。手阳明亦有上廉。此乃足上廉也。

  三里二穴 土也。在膝下三寸。骨□行外廉两筋间(一云骨□行骨外大筋内骨之间。一云陷者宛宛中)。当举足取之。秦承祖云。诸病皆治。食气水气。蛊毒□□玄癖。四肢肿满。膝骨□行痠痛。目不明。华佗云。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大小人热。皆调三里。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所以三里下气也(明同)。灸三壮。针五分。明堂经云。针腹背每须去三里穴。针八分。留十呼。泻七吸。日灸七壮。止百壮。素问注。刺一寸。在膝下三寸。骨□行骨外廉两筋肉分间(指云。深则足扶阳脉不见。集云。按之太冲脉不动)。明堂云。主脏腹久积冷气。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闻食则肠鸣腹痛。灸三壮。铜人经云。足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主胃中寒。腰满坚块。不能食。反胃。胸胁积气。脚弱。针入八分。灸亦良。又云。主胸中气不足。西方子云。灸三壮。主喉痹不能言。胸中暴逆不得息。咳嗽多唾。主肘痛。时寒。腰痛不可以顾。足痿失履不收。足下热不能久立。主疟少气肠鸣腹痛。胸腹中瘀血。水肿腹胀。阴气不足。小腹坚。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腰痛。视而有所见。喜悲上下求之。口僻乳肿。目不明。久泻利食不化。胁下注满。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凡此等疾。皆灸之多至五百壮。少至二三百壮。资生经云。手有三里。此亦曰三里。盖足三里也。铜人经云。在膝下三寸。明堂素问注皆同。人多不能求其穴。每以大拇指次指围其膝盖。以中指住处为穴。或以最小指住处为穴。皆不得真穴所在也。予按明堂。有膝眼四穴。盖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也。又按铜人等经。有犊鼻穴。盖在膝膑下骭侠罅大筋中也。又按铜人有膝关二穴。盖在犊鼻下二寸陷中也。素问注。巨虚上廉云。三里在犊鼻下三寸。则是犊鼻之下三寸方是三里。不可便从膝头下去三寸为三里穴也。若如今人之取穴。恐失之太高矣(千金云。灸至五百壮。少至一二百壮)。

  犊鼻二穴 在膝膑下骭侠解(明堂作罅)大筋中。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盖膝膑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先以洗熨。即微刺之愈。明堂云。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膝下疼痛不仁。难跪起。膝膑痈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先。以洗熨去之。即微刺之愈。又云。足阳明脉气所发。主犊鼻肿。洗熨去之。其久坚勿攻。攻者死。资生经云。按素问刺禁云。刺膝膑出液为跛。犊鼻在膝膑下骭。用针者。不可轻也。

  梁丘二穴 在膝上二寸(明堂云三寸)。两筋间。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五分。明堂作三寸。铜人千金皆作二寸。千金注谓。或云三寸。铜人经云。治大惊胫痛。寒痹膝不能屈伸。又云。足阳明却治胫膝痛。西方子云。灸三壮。主筋挛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阴市二穴 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又云宛宛中)。拜而取之。针三分。不可灸。明堂下经云。灸三壮。千金注。二十卷云。在膝上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又云。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得之)。明堂经云。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力痿气少。伏兔中寒。腰如冷水。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之所发。主寒疝下至腰。脚冷如水。小肠诸疝。按之在膝上伏兔下。针入三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腹中胀满。痿厥少气。腰痛不可以顾。主膝上伏兔中寒。资生经云。铜人云。不可灸。明堂乃云。灸三壮。岂以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耶。

  伏兔二穴 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针五分。不可灸。明堂云。妇人八部诸病。通针三分。铜人经云。治劳气逆。膝冷不得温。针入五分。又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风劳痹逆狂邪。手节挛缩。身瘾□□轸腹胀。少气。妇人八部诸病。西方子云。不灸。

  髀关二穴 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针六分。明堂云。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内筋络急不能屈伸。又云。针入三分。西方子云。主黄疸。

  膝眼四穴 在膝头骨下两筋旁陷中。铜人云。宛宛中。主膝冷疼痛不已。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有人膝肿甚。人为灸此穴。遂至不救。盖犯其所禁也)。资生经云。铜人无此四穴。明堂有之。故附入于此。

  足少阴肾经左右二十穴

  涌泉二穴 木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壮。针五分。无令出血。淳于意云。汉济北王阿母。患足下热喘满。谓曰热厥也。当刺足心。立刺足心立愈。明堂经云。灸不及针。若灸废人行动。明堂下经云。在脚心底宛中白肉际。灸三壮。素问注。刺三分。千金注。肝脏卷云。在脚心大指下大筋(史记济北王阿母足热而蒲□心淳于意曰。热厥也。刺足心各三所按之无出血病已。病得之饮酒大醉)。明堂经云。主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气短。喉闭身热。胸胁满闷。颈痛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孕。足指尽疼。不得践地也。铜人经云。足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腰痛大便难。风疹。又云。主小便不利。心中结热。脚底白肉际不得履地。刺风脉风癵。灸亦得。西方子云。治足五指端痛。引入腹中痛。喉痹哽噎。寒热。咽中痛不可食。脊胁相引忽忽喜忘。衄血不止。

  然谷二穴 火也。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不宜见血。素问注。刺三分。刺此多见血。令人立饥饮食。千金注。妇人方云。在内踝前直下一寸。铜人经云。足少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咽内肿。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少腹胀。上抢胸胁。咳嗽唾血。喉痹淋沥。女子不孕。男子精溢。骨□行痠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洩。西方子云。主胸中寒脉代。时不至。温疟汗出。阴上缩内肿气。咽喉而不能言。舌下肿难言。不嗜食。

  太溪二穴 土也。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经云。主咳疟。咳逆烦心。不得卧。小便黄。胫寒唾血。及鼻衄不止也。铜人经云。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腧。治心痛如锥刺。其心。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吐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今附□□玄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瘐脊。手足厥冷。西方子云。治大疝瘕积聚。与阴相通。及足清不仁。热病多汗。黄瘅。多热少寒。腹中肿胀。

  大钟二穴 在足跟后冲中。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铜人经云。足太阳足少阴络。治实则小便淋闭。洒洒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胸胀喘息。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血。西方子云。主腹满便难。多寒少热。

  水泉二穴 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灸五壮。针四分。铜人经云。少阴郄。治月事不来即多。心下闷痛。目目□巟目□巟不能远视。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

  照海二穴 阴躥脉所生。在内踝下。针三分。灸七壮(千金云。在内踝下四分)。明堂下经云。阴躥二穴。在内踝下陷宛宛中。针三分。灸三壮。明堂下经云。阴躥二穴。在内踝下陷中。灸三壮。一作外踝下。千金云。内踝下客爪甲。铜人经云。治溢乾。四肢懈惰。善悲不乐。久疟卒疝。少腹痛。呕吐嗜卧。怠惰大风。偏枯半身不遂。不能行履。小便难。及女子淋沥阴挺出。又云。主卒疝小腹热。而偏痛。病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女子月水不调。如堕坠汗出面黑。病饥不欲食。四肢淫泺。心闷暴疟。及诸淋。目痛大风暴不知人卧惊。视如见星。尿如黄水。小腹热咽乾也。西方子云。治大风默默不治所痛。视如不明。资生经云。明堂上下经。有阴躥穴。而铜人无之。惟有照海穴。亦在内踝下与阴躥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躥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躥所生。则与铜人照海穴合矣。则是阴躥。即照海也。故附阴躥于照海之末。

  复溜二穴 金也。一名昌阳。一名伏白。在内踝上三寸动脉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五壮。明堂云。灸七壮。主女子赤白漏下。铜人经云。足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脊内引痛。不得俛仰。起坐。目视目□巟目□巟。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骨□行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十水病溺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腧。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洩后肿。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汗注不止。西方子云。主腰脊十分痛。目视不明。脚后廉急不可前却。足跗上痛。风逆四肢废。

  交信二穴 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前肋骨间月□聑。灸三壮。针三分。留五呼。明堂下经云。内踝上二寸。后廉筋骨陷中。素问气穴论。踝上横二穴。注云。内踝上者。交信穴也。又云。主气淋卒疝。大小便难。及膝胫内廉痛也。铜人经云。足阴躥之郄。治风淋□□贵疝。阴急股引月□聑内廉骨痛。又洩痢赤白。女子漏血不止。资生经云。按素问气府论阴躥穴。注云。谓交信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躥之郄。窃意阴躥即交信也。至气穴论阴阳躥穴。注乃云阴躥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躥所生则是阴躥。乃照海非交信矣。故明堂下经。既有交信穴。在内踝上。又出阴躥穴在内踝。下上不同。盖二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自异。学者毋信其一注。而不考其又有一注也。

  筑宾二穴 在内踝上月□聑分中。灸五壮。针三分。明堂云。在内踝上。灸三壮。又云。主小儿胎癫病吐舌。及呕吐不利也。铜人经云。治小儿胎疝痛不得乳。癫疾。狂言。吐沫。足月□聑痛。明堂云。在足外踝上。

  阴谷二穴 水也。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灸三壮。针四分。留七呼。铜人经云。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久立。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引急阴痛。股内廉痛。妇人漏血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西方子云。寒热腹偏肿。阴痿。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三十六穴

  至阴二穴 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一云宛宛中。针二分。灸三壮。明堂云。主疟发寒热。头重心烦。目翳目□巟目□巟。鼻塞不通。小便淋沥失精。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针入二分。可灸三壮。西方子云。主鼻鼽清涕出。及主耳聋鸣。腰胁相引急痛。

  通谷二穴 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灸三壮。针二分。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流。为荥。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颈项痛。目目□巟目□巟。甄权云。结积留饮癖。胸满食不化。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项如拔。不可左右顾。目不明。恶风寒。胸胁支满。心中愤愦数欠。癫心下悸。咽中澹澹恐。主心痛鼻鼽清涕。

  束骨二穴 木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主惊癵狂癫。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皆烂。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注也。为腧。治腰如折。月□聑如结。耳聋恶风寒。目眩项不可回顾。目内皆赤烂。又云。主身热肌肉动。西方子云。主肠澼泄。癫疾互引。善惊。羊鸣。头痛狂易。多言不休。疟从脚骨□行起。髀枢中痛不可举。

  京骨二穴 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针三分。灸三壮。明堂云。五壮。素问注三壮。明堂云。灸五壮。主寒疟苦热。惊悸不欲食。腿膝痿。脚挛不得伸。癫病狂走痰髀枢痛。及胫膝寒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内皆赤烂。发疟寒热。善惊。颈项强。筋挛足骨□行痠。腰背不可俛仰。鼽衄血不止。目眩。西方子云。主目中白翳。目反白。从内皆始主头热鼻不利涕。黄淋沥。自啮唇。背恶寒痛。脚挛足寒。脊痉反折狂仆。

  申脉二穴 阳躥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针三分。千金云。申脉在外踝下陷中。明堂云。阳躥二穴。在外踝前一寸陷宛中。针三分。素问气穴注。阳躥穴是谓申脉。阳躥所在外踝下陷中。按刺腰痛篇注。在外踝下五分。缪刺论注外踝下半寸容爪甲。铜人经云。治腰痛不能举。体足骨□行寒。不能久立。坐若下舟车中。癫疾。又云。治脚气肾气。妇人血气。西方子云。主目反上视。若赤痛从内眦始。胫中寒热。腠气。鼻衄血不止。资生经云。明堂上经有阳躥穴。而铜人无此穴。惟申脉二穴。阳躥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与阳躥穴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躥穴注。云阳躥是谓申脉阳躥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则与铜人申脉穴合。是则阳躥即申脉也。故附明堂阳躥于申脉之后。

  金门二穴 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一云陷中)。灸三壮。炷如小麦。针一分。铜人经云。足太阳郄。阳维所别属也。治霍乱转筋。膝骨□行痠。身战不能久立。癫癵尸厥。暴疝小儿发癵。张口摇头。身反折。西方子云。主马癵及暴死。

  仆参二穴 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针二分。灸七壮。明堂云。三壮。铜人经云。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脚痿转筋。尸厥如中恶状。霍乱吐逆。癫癵狂言见鬼。针入三分。明堂云。主腰痛不可举足。承山下重。西方子云。主足跟下跟后痛。足痿失履不收。癫疾马癵。吐舌鼓额。恍惚烦痛。小儿马癵。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

  昆仑二穴 火也。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素问注。细脉动应手。灸三壮。炷如小麦。针三分。明堂云。上昆仑针五分。下昆仑外跟下一寸大筋下。一云。在大筋后内陷骨宛宛中。蹲地旁引取之。又云。主寒热癫疾。目目□巟目□巟鼻衄血多涕。腰尻重不欲起。俛仰难。恶闻人音。女子绝产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尻痛。足月□聑肿不得履地。鼽衄。脚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癵。瘈痵。又云。上昆仑治恶血风气肿痛脚肿。又云下昆仑主刺风疹风热。风冷痹腰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疼不履地。针四分。灸亦良。百壮止。西方子云。灸十壮。主目眩不明。目如脱。目目□巟目□巟不明。恶风寒。目急痛赤肿。头热鼻鼽衄。腹痛满。暴喘。腹胀满不得息。不得大便。洞泄。体痛。霍乱尻腰肿。月□聑跟肿。狂易大风癵瘈。口闭不得开。疟多汗。疟寒。小儿阴肿。头眩痛。脚痿。转筋。尸厥中恶。吐逆。咳喘暴痛。资生经云。明堂有上昆仑。又有下昆仑。铜人只云。昆仑而不载下昆仑。岂铜人不全耶。抑名不同。未可知也。但上经云。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下经云。内昆仑在内踝后五分。未知其孰是。予谓。既云内昆仑。则当在内踝矣。下经之穴。为通上昆仑在外踝故也。

  附阳二穴 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穴同。千金亦同)。阳躥郄。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阳躥之郄。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明堂云。付阳在外踝上二寸(二字当作三)。后筋骨间宛宛中。灸五壮。素问气府论。阴阳躥各一。注云。阳躥谓附阳穴在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阴后筋骨间。阳躥之郄。明堂云。陷者中。主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痠重筋急。屈伸难。坐不能起。及四肢不举。铜人经云。治痿厥风痹。头重颐痛。髀枢股骨□行痛。瘈痵。风痹不仁。时有寒栗(一作寒热)。西方子云。月□聑外廉骨痛。资生经云。按素问气府论。阳躥穴注云。谓附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躥即附阳也。及考气穴论阴阳躥四穴注云。阳躥穴是谓申脉。阳躥所出。则是阳躥乃申脉。非附阳矣。故明堂下经。既有附阳在外踝上二寸。上经又有阳躥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二寸既异。是附阳阳躥是一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相背耶。

  飞扬二穴 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九寸(明堂千金。并云七寸)。针三分。灸三壮。明堂云。五壮。又云。外踝上七寸陷者中。主体重。起坐不能步。失履不收。脚月□聑痠重。战栗不能久立。铜人经云。一名厥阴。足太阳络。别走少阴。在外踝上七寸。治野鸡痔。疬节风。足指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鼽衄。癫疾寒疟。又云。主头眩目痛。西方子云。主颈项疼。汗出腰痛如折。月□聑中痛吐舌。下部寒热。汗不出。体重狂疟痓。脊反折。痔伤痛。逆气。头热足痿。

  承山二穴 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肠山。在锐月□聑肠下分肉间陷中。灸一壮。针七分。明堂云。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七七壮。明堂下经云。五壮(一云。在腿肚下分肉间)。铜人经云。治腰背肩腕月□聑重。战栗。不能立。脚气膝下肿。霍乱转筋。大便难。久痔肿痛。又云。定腹取之。主脚弱无力。脚重偏不遂。灸亦得。西方子云。主头热鼻鼽衄。大便难。脚挛胫痠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足下热不能久立。寒热癫疾。脚月□聑疼痛。膝腰月□聑重。起坐难。小腹疝气游行。五脏腹内切痛。明堂云。主筋挛急。不可屈伸。

  承筋二穴 一名月□聑肠。一名直肠。在月□聑肠中央陷中。灸三壮禁针。明堂云。在胫后从脚跟后到上七寸。月□聑中央陷中。针三分。千金云从脚跟上七寸月□聑中央不刺。铜人经云。治寒痹转筋。肢重。大便难。脚月□聑痠重。引少腹痛。鼻鼽衄。腰背拘急。霍乱。 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热。足烦肿痛。转筋急痛。身瘾疹。大小便不止。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支肿。大便难。脚挛脚胫痠。脚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足下热不能久立。胫痹不仁。瘈痵脚痠。脚痛如折。脚月□聑痠痛。重引小腹。及腰脊痛。恶寒痔痛。指下肿。鼻鼽衄。资生经云。铜人千金皆云禁针。明堂乃云针三分。亦可疑矣。不针可也。

  合阳二穴 在膝约中央下二寸(作三寸)。针六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腰脊强。引腹痛。阴肿成痈。筋疾重。履步难。寒疝<?疒颓>疾阴偏痛。女子崩中。西方子云。主膝股热。胫痠重。腹下痛。肠澼阴偏暴肿痛。

  委中二穴 土也。膎中央约文中动脉。今附委中者。血郄也。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明堂云。甄权云。在曲□□伏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令人面挺腹地而取之。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甲乙云。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注云。在足膝后屈处膎中央约文中。又骨空论云。在膝解后。屈脚中背面取之。明堂经云。令病人合面卧。舒挺两脚取之。灸三壮。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腰侠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西方子云。凡风湿痹。腰脚重痛。于此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主小腹热而偏痛。阴跳遗溺。小便难。尿赤难。衄血剧不止。腰痛侠脊至头皆痛。筋急身热。痔痛。腋下痛肿。少腹坚肿。脊强反折。瘈痵。癫疾头痛。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

  委阳二穴 三焦下辅腧也。在足太阳之后。出于膎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承扶下六寸。灸三壮。针七分。素问注云。在足膎中外廉两筋间。千金云。足太阳前。少阳后。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中。治腋下肿痛。胸满肠虚。筋急身热。风痹不仁。小便淋沥。西方子云。主阴跳。及小便难。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腰痛不可俛仰。脊强反折。瘈痵癫疾。头痛筋急膨胀。飞尸遁注。痿厥不仁。

  浮郄二穴 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壮。针五分。西方子云。主小腹热。大便坚。太阳膀胱经大肠结。股外经筋急。髀枢乏。

  殷门二穴 在肉郄下六寸。针七分。西方子云。主腰脊不可俛仰。举重恶血注之。股外肿。

  扶承二穴 一名肉郄。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文中。针七分。明堂经云。灸三壮。千金云。在尻臀下股阴下文中(一云尻臀下横文中)。又云。主腰脊尻臀股阴寒痛。五种痔疾。泻鲜血。尻椎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西方子云。主小便不利。失精。腋下肿。尻下肿。大便宜出。及阴胞有寒。腰脊相引如解。尻腋肿。大便难。资生经云。以上诸穴。皆依铜人经次第而编。明堂上下经有穴。而铜人不载。亦或附入。惟有其穴。而无其名者。无虑数十穴不编。当各依本经所说。而针灸之。不可泥此经之无穴名。而不针灸也。又云。扁鹊灸鬼邪。凡十三穴。与同人明堂同。而其名却异。故不编入。许希针经之穴。既与诸经不同。其名又异。如兴龙穴之类是已。亦不附入者。不欲以一人之私名。乱诸经之旧穴。以滋后学者惑也。又云。右诸经穴。以铜人为次。凡三百六十。其明堂上下千金等方。有穴铜人不载。数穴既附入之。其未附入。更数十穴。如眉冲(眉两头直发际上)。明堂(鼻直上入发际明下)。当阳(当瞳人直上入发际一寸明下)。胸堂(两乳间。见咳逆上气)。头冲。一名颈冲(见瘿瘤)。气冲。一名气堂(见谖)。口注市。在两乳边邪下(见尸厥)。身交。在脐下横文中。胞门。在关元左边二寸。气门。在关元旁三寸(并见无子)。气穴(见月事)。水原。玉泉门(并见无子)。冲门(见难产)。九曲(见血块)。中都(阴谷)。合阳(见血崩)。天瞿(见瘿瘤)。穷骨。百劳穴(见产后余疾)。故载之卷末。其扁鹊灸鬼邪十余穴不载云。

  吕细穴 足太阳膀胱经。资生等经不载。出济生拔粹方。及流注通玄指要赋。治牙齿痛。

  灸膏肓穴法

  庄季裕编灸膏肓腧穴法

  孙真人千金方论曰。膏肓腧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依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去胛骨容侧指许。摩月□吕肉之表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肩户中。灸两胛中各一壮。至六百壮。多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不出。若无停痰宿疾。则无所下也。若病久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又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右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常伸两臂者亦可伏衣襩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襩。当令大小常定。不尔。则失其穴也。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

  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王惟一明堂铜人灸经云。膏肓腧二穴。在第四顾下两旁各相去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月□吕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各一处。至百壮。多至五百壮。当觉气下砻砻似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不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骨□甲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

  量同身寸法第一

  千金方云。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外台方亦同上法。又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圣惠方云。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文相去为一寸。自依此法疗病多愈。今以此为定穴。取寸石藏用亦用圣惠方为准。以蜡纸条子。或薄篾。量患人男左女右中指中节。横文上下相去长短为一寸。谓之同身寸(若曲指节旁取背腹中节上下两交角相去远近为一寸。若伸指即正取中指自上节下横文至中节中从上第二条横文长者相去远近为一寸。与曲指一寸长短。亦相符合。然此人之身手指。或有异者。至于指文。亦各不同。更在曲意详度之也)。此摺纸与同身寸相等为六寸。逐寸以墨界之。勿令长短。有所出入不同。截断收之。俟以此量灸穴自脊中第四椎下停分两旁各三寸。为膏肓腧。足太阳膀胱经脉气之所发也。

  正坐伸臂法第二

  令患人用塾椅正坐。两足平蹋至地。膝与髀股高下俱平。两足相并。足指前齐。尽脱去上身衣服(若不尽脱。则衣袖束臂不能得脾骨相离。取穴不得。若气怯畏寒。则反著衣。以臂穿袖。令领在胸前领下。以襟交覆腰间。候点定穴。灸时更穿袖令著背心以带束近穴处。勿令与坐炷下火相碍)。曲脊伸臂。以两手按膝上。令中指当膝盖中。两大指紧相并。指头与膝盖骨前齐。微用力直举。腕中。勿令斜屈动摇(段彦聪仲谋大夫云。石藏用谓以左手按右膝。右手按左膝。则胛骨开。尝试用其说。则两手相交。腕有高下。脾骨亦随之偏侧。当止如旧法。以左手按左膝为是)。

  揣隹□页骨定穴高下法第三

  令患人正坐。曲脊伸臂。以指揣项后脊骨。自第一隹□页至第五隹□页。逐隹□页以墨点记之。令上下端直分明(墨点讫。便以蛤粉浥乾。即免有擦动)。自第四隹□页至第五隹□页。更以蜡纸或篾比量两隹□页上下相去远近。摺为三分。亦以墨界脊上隹□页间。取第四隹□页下二分微多。第五隹□页上一分微少。用浓墨圈定。此是灸穴。相去六寸之中。以为两穴高下远近之准。更墨两隹□页。相去则同身一寸三分七厘微缩。有无大段。长短不同。以参合甲乙经。自大隹□页至脊骨□氐并二十一隹□页。共长三尺之法。若隹□页骨分明。纵有不同。亦以隹□页数为定。

  若以大隹□页至尾骨□氐骨一尺法校之。则令其人平身正立。用劲直杖子。从地比度至脐中心截断。回杖子于背上当脊骨中杖子尽处。即是第十四隹□页下。第十五隹□页上。当中命门穴也。又自命门穴上以同身寸量一尺三寸五分。即是第四隹□页下。九分七厘。第五隹□页上四分。其两旁各三寸。乃膏肓腧穴也。若自第一隹□页比向下。则当同身寸五寸一分。有余是也。然人身上下停。长短各自不同。大概当以隹□页骨为定也。王冰注素问云。脊节为隹□页。脊穷为骨□氐。

  定穴相去远近法第四

  用先截量下同身六寸蜡纸或篾。横置脊骨第五隹□页上中央。墨圈定处。令寸数界尽当墨圈中心两头。平直各三寸。勿使展缩。于纸篾两头尽处。以墨圈之。令圈大小直径三分(千金方云。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灸。小谓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以意商度之。小谓小儿。弱谓虚弱之人也)。一半在纸篾头内。一半在纸篾头外。令与脊中第五隹□页上墨圈定高下处。三圈相直。以为两穴相去远近之准。

  钩股按穴取平法第五

  又用前量同身寸纸篾。自脊中第五隹□页上中央。墨所圈处。照脊骨端直向下。比量四寸。至第七隹□页。以墨点记。自墨点却两边向上斜量至灸穴圈中心。使各恰当同身寸之五寸。以为两穴高下平直之准。

  参验求穴法第六

  令患人平身正坐。自以右手从右肩上住附项。伸指直搭背上。以墨记其中指指头所及处。左手亦然记之。又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其四肋自胛骨横排至脊骨上。用力案摩。如觉隐指。是筋而非骨。千金方谓。筋间空处。疑四肋肋字为误。而王惟一于铜人灸经中。又并改筋间为肋间。及以右手从右肩上住亦同。千金翼改为左肩上住。若以右手搭左肩。则指之所及已在第五隹□页下。去穴甚远。皆非是。当以千金方为正也)。灸穴当三间之中。依胛骨下容侧指许。摩月□吕肉之表。于筋间空处穴上按之。自觉牵引胸肩中(千金翼云。牵引肩中。石藏用又用篦子或筋头按穴欲其坚实。令患人易觉也)。及照所圈灸穴。在先记患人指所及处之下。或傍侧指不可及处。以验穴之是非。然指有短长。肤有丰瘦。若相合固善。如不合。即不可以此一端。遂废余法。亦有人胛骨去脊骨相远。过同身寸三寸以上者。即难用脊隹□页两傍各三寸之法。但求四肋三间之中。依胛骨下容侧指许为穴可也。

  坐点坐灸法第七

  坐炷下火时。令患人一依点穴时。正坐伸臂。头项肩背手足腕膝不得少有欹侧。伸缩改易。即臂中举按用力轻重。亦常令匀。若一事稍异于前。胛骨便辄相近。覆背灸穴艾炷。即在骨上。或胛骨开而相远。动争寸余。火气不入穴中。徒受苦楚。无所益也。若不失其穴。灸至数壮。觉胛骨中通热而不甚痛。意自快畅。至数十壮后。或若腕中痠辛。若以几支。或用软帛于肘上腕中。连束二臂。令缓急得所。亦能少助。盖手欲按而臂欲举。故腕中费力。或少休顷刻亦无害。但要安顿身体四肢一如前耳。如日灸五十壮。累至数百为佳。千金方云。灸六百壮。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其治疾之效甚众且敏(有上气喘满。即时平减者。有妇人经候不通已八月。灸两日而下者。如此之数甚多)。穴在上而最能下气。非他穴药石之比。而又无所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

  石用之取穴别法第八

  石藏用。字用之。京师大医也。其治疗方术一从古法。亦多为人灸此穴。其取穴法。令患人床榻上盘膝正坐。随人之肥瘠大小。置栲栳或塾枕之类。以衾絮冒之。令两臂相交。平伏其上。余亦相同。仍用千金方不能久坐伸臂使伏衣襩上之意也。其用坚物云。欲大小高下常定胜于衣襩。但臂之伸屈。与古异耳。其治皆效。盖医者意也。随事增损。初无定方。孙真人笑秦缓之拙。不能求得此穴。但知针药之不及。不知火气之能彻。则求之浸巧。是不为过也。绍兴己未岁。余守武昌时。总领邵户部玉云。少时病瘵得泉州僧为灸膏肓。令伏于栲栳上。僧以指节极力按寻其穴。令病者觉中指麻乃是穴。若指不麻。或虽麻而非中指者。皆非也。已而求得之。遂一灸而愈。壬戌四月。增记于此。

  叶潘等取穴别法第九

  叶余庆。字元善。平江人。自云。尝病瘵疾。其居对桥。而行不能度。有僧为之灸膏肓穴。得百壮。后二日。即能行数里。登降皆不倦。自是康强。其取穴法。但并足垂手正身直立。勿令俯仰。取第四椎下两傍同身寸各三寸。灸时。以软物枕头覆面卧。垂手附身。或临时置身。取安便而已。其转为人灸。亦用此法。云皆有功。然于昔人取穴之法甚略。又与千金方立点则立灸之说不合。欧阳兴世行之。陈了翁莹中壻也。了翁得无为张济针术。其求穴尤妙。尝为行之灸膏肓腧。故痕可见。以叶所言。校之叶穴微下。盖脊有曲直之殊。不能无少异也。又常熟县医潘琪云。渠传之于师。取穴之法。正坐曲脊。并足而仰两手。令大指与脐屈肘当髀股上亦自是。其说虽与千金方伸臂令正直之法不同。然此立点则近古矣。又衢州开化县。普鉴院僧仲开。得取穴三法。其一法。正坐竖立两膝当乳。以两臂环抱。屈手向膝。以左手头指以指捏左膝眼。右手指亦然。于背上数椎骨量穴。依此坐灸。又法。正坐立膝。同上以臂贴膝外。直伸向足。竖两手相背。以头指向身。手捏两足大指头岐间。余亦如上。其比同身寸。只用伸指法。似亦可用。今俱存之。不特以备见闻之博。且使后人较其短长知所适从。不为异端之所惑也。

  灸讫补养法第十

  孙真人云。此穴灸讫。令人阳气康胜。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补养之道。宜食温软羹饭。勿令太饱。及饮啖生冷油腻黏滑。鸡猪鱼虾笋蕨。其他动气发风之物。并触冒风寒暑湿。勿以阳气乍盛輙犯房室。如觉气壅。可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一穴。又当灸足三里。引火气以实下。随病深浅。加以岁月将息。自可保平复。不然。是犹倚一木。以支大厦之倾。又发而去之其终从晋候之归。非灸之罪也。余自许昌遭金狄之难。忧劳危难。冲冒寒暑。避地东下。丁未八月。抵泗滨。感痎疟。既至琴川。为医妄治。荣卫衰耗。明年春末。尚苦胕肿腹胀。气促不能食。而大便利。身重足痿杖而后起。得陈了翁家传为灸膏肓穴。自丁亥至癸巳。积三百壮。灸之次日。即胸中气平。肿胀俱损。利止而食进。甲午已能肩舆出谒。后再报之。仍得百壮。自是疾证浸减。以至康宁。时亲旧间见此殊功。灸者数人。宿疴皆除。孙真人谓。若能用心方便。求得其穴而灸之。无疾不愈。信不虚也。因考医经同异。参以诸家之说。及所亲试。自量寸以至补养之法。分为十篇。令览之者。易解而无徒冤之失。亦使真人求穴济众之仁。益广于天下也。建炎二年二月十二日。庄绰记。

  明堂应验小儿灸穴附论

  夫小儿之患详悉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是生后伤风。动发无时。寒温各异。且据诸家方论。医药多门。药既无痊。全凭灸法。散在诸经。文繁至甚。其说不同。既点穴以差讹。则治病全然缪。按诸家明堂之内。精选到小儿应验七十余穴。并是曾经使用累验神功。今录于后。

  正人形第一

  顶上旋毛中(及耳后青络脉。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惊癵。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

  鼻柱上发际(宛宛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风癵。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

  尺泽二穴(在肘中横文约上动脉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缓惊风)。

  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陷者中。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皆俱赤)。

  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顖门不合。灸疮未发。顖门先合)。

  中冲穴(在中指甲后一分。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

  正人形第二

  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

  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猪癵。病如尸厥。口哕吐沫癵病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至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

  屈肘横文中上三分。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睡中惊。目不合。

  劳宫二穴。在手心中。以无名指屈指头劳宫著处是也。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

  手少阴(在掌后去腕半寸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鸡癵善惊。及掣自摇)。

  内庭穴(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灸各一壮。炷中如小麦大。治小儿疟久不愈)。

  正人形第三

  鼻上入发际三分。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身强。角弓反张。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

  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转更胸起高也。凡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依此法。则十患不愈一二也)。

  合谷二穴(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者中。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疳疮)。

  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秋深冷痢不止)。

  正人形第四

  鬼禄穴(在上唇内中央弦上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惊癵。用钢刀决断更佳)。

  水分穴(在脐上一寸。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水气尽肿及腹大)。

  手中指本节头(名拳尖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热毒风盛。眼里疼痛)。

  肺兪二穴(在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龟背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风达于髓也所致如是)。

  心兪二穴(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同肺兪二穴)。

  膈兪二穴(在七椎下两傍各一寸半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同肺兪二穴)。

  腰对脐骨节间(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脐肿)。

  正人形第五

  前顶一穴(在百会前一寸。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急惊风。若不愈。须灸两肩头。及鼻下人中一穴)。

  率谷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灸小儿。但是风癵疾。诸般医治不瘥者)。

  中庭一穴(在亶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呕吐奶汁)。

  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者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

  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文头白肉际(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雀目。夜不见物)。

  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睡中惊掣)。

  正人形第六

  顖会一穴(在上星一寸。直鼻灸二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多涕。是脑门被风吹著及肺寒也)。

  天突穴(在项结喉下三寸两骨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急喉痹)。

  鸠尾上五分(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食癵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

  鸠尾一穴(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牛癵。目胀直视。腹胀乃发也)。

  仆参二穴(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者中。拱足取之。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马癵。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也)。

  内昆仑二穴(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陷者中。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阴肿)。

  背人形第一

  百会一穴(在头中心陷者是也。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摄痛不可忍者)。

  承将一穴(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灸七壮。炷如雀屎大。治小儿初生三四日。二七日内者口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胫痉嗍。奶得斯疾。所使方药。不有十全。大抵以去风无过灸此穴次穴颊车)。

  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骨后。灸各七壮。炷如雀屎大。治证同前)。

  言□意譆二穴(在第六椎下两傍各三寸宛宛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食口□每头痛。及五心热者)。

  九椎上(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

  背人形第二

  心兪穴(在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声转难)。

  接脊穴(在十二椎下节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则肛疼不可忍者。圣惠方作腹痛)。

  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间(灸三壮。炷如小麦大。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悴。诸般医治不差者。岐伯云。兼三伏内。用桃柳水浴孩子。午正时当日灸之。后用清帛子拭。兼有似见疳虫子随汗出也。此法神效不可量)。

  龟尾(即脊端穷骨也。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愈)。

  背人形第三

  大杼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班疮入眼)。

  肩中兪二穴(在肩甲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奶癖目不明)。

  第九椎下节间(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羊癵。目瞪吐舌羊鸣也)。

  阳刚二穴(在十四椎下两傍。各一寸陷者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饮水不歇。面目黄者)。

  囊后缝十字文(当上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胎产疝卵偏肿重者。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

  胃兪二穴(在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羸瘦。食饮少。不生饥肤)。

  全婴方灸法

  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若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坐点则坐灸。反此者。不得其穴矣。

  凡灸。若遇冷雾风雪猛雨大暑雷电虹霓。暂时且停。候清明再灸。灸时。不可大饥大饱。见一切不祥之事。

  凡新生男女。七日已上。周岁已还。不过七壮。如雀粪大。头面手足胸前诸穴。不可灸。有疾不过七壮。背不过二七壮。又云。小儿艾炷如小麦大许。但三五壮而止。又云。夫病至极。服药无效者。可以求疗尺寸之法。古者。以人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文为一寸。其间有身长手短者。是以不可一概论也。今人不辨长短。但以灸之。多不应效。通真子云。身手平等者。以中指第二节为一寸。身长手短者。大拇指第一节为一寸。宜依此行。取患者男左女右手为一寸。即无疑碍矣。又云。大人小儿男左手女右手。比量中指第一节为一寸。千金翼云。灸节指根。

查看目录 >> 《普济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