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丛部 > 杂别 > 遼海叢書 >

岫巖志略卷五

岫巖志略卷五

  食貨志 【 戶口 田賦 物產】

  賦役之制惟禹貢周官為最詳亦惟禹貢周官為最善前明初制十年一造黃冊繼復均徭里兩稅為一迨至中葉以迄末造一困於土木再困於兵革國帑不給賦役疊增於是萇楚興嗟小民無室家之樂矣我朝愛惜民力永不加賦偶遇偏災蠲緩賑卹深仁厚澤亘古未有至若山川寶藏庶物蕃昌猗與休哉斯民永荷生成之福於無盡也志食貨

  戶口

  田賦

  物產

  ○戶口

  順治四年題准三年一次編審責成州縣官造冊年六十以上開除十六以上添註十三年覆准五年編審一次十七年覆准每歲底各將丁徭賦籍彙報總數觀戶口消長以定州縣考成康熙三十一年題准直省編審人丁俱造花名徵銀科則送部五十二年欽奉恩詔內開海宇承平日久戶口日繁地畝並未加廣宜施寬大之恩共享恬熙之樂嗣後直隸各省地方遇編審之期察出增益人丁止將實數另造清冊奏聞其徵收錢糧但據康熙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賦仍不許有司於造冊之時藉端需索用副朕休養生息之至意等因欽此五十五年覆准編審新增人丁欽奉皇恩已永不加賦今以新增人丁補足舊缺額數除向係照地派丁外其按人派丁者如一戶之內開除一丁新增一丁即以新增抵補倘開除二丁三丁本戶抵補不足即以親族之丁多者抵補又不足即以同甲同圖之糧多者頂補如有多餘之丁歸入滋生冊內造報

  雍正七年覆准各省丁銀均攤入地糧內徵收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奉上諭五年編審不過沿襲虛文無裨實政嗣後編審之例永行停止等因欽此

  豐樂社清平社白塔社南莊社韓家社興盛社紙房社河上社豐成社里仁社錦文社興寧社在城一社在城二社新安社永興社保黎社算水社馬頭社興隆社甘歌社牛莊社隆興社安靖社豐慶社虎莊社莫齊社費家社募化社撫城社二十社安仁社來寧社岫巖社遠來社新民社復來社出旗為民

  以上三十七社并出旗為民一百二十一戶共四千五百三十六戶計男婦大小三十七萬四千一百零五口內增三千八百五十二口人丁計三千八百二十一丁每丁征銀一錢五分

  共征正項銀五百七十三兩一錢五分每丁加耗羡銀一釐五毫共耗羡銀五十七兩三錢一分五釐 鄉約一百四十名保正二百八十名鳳凰城界鄉約五十八名保正一百十六名

  ○田賦

  蓋平縣撥歸紅冊地一萬一千七百五十畝零五分 復州撥歸紅冊地七千四百五十二畝四分六釐四毫四絲 遼海鳳撥歸紅冊地二千八百九十九畝二分原報紅冊地五千七百十四畝八分五釐六毫 以上共計紅冊地二萬七千八百十六畝九分六釐二毫五絲每畝五分征收銀米并征應征正項銀六百九十五兩六錢一分六釐耗羡銀六十九兩五錢六分一釐六毫應征米一千三百五十一石六斗四升零二勺 蓋平縣撥歸餘租地一萬三千八百三十畝零五分八釐 復州撥歸餘租地二萬九千四百零四畝六分九釐二毫五絲 海城縣撥歸餘租地三萬三千二百十五畝六分 遼鳳撥歸餘租地四百十三畝七分原報滋生并民領餘租地十一萬零二百三十七畝零八釐五毫 以上共計餘租地十八萬七千一百零一畝四分一釐每畝五分征收銀錢各半應征銀四千六百七十八兩零二分九釐五毫大制錢四千六百七十八串零二十文零九毫五絲

  加賦餘地四千七百五十七畝零六釐六毫每畝八分征收銀錢各半應征正項銀一百九十兩零六錢八分三釐耗羡銀三十七兩七錢四分三釐大制錢一百九十串零六百八十三文 馬廠餘地三萬九千八百二十六畝八分八釐每畝六分征收銀錢各半應征銀一千一百九十四兩八錢零五釐大制錢一千一百九十四串八百零五文 升科餘地八萬九千六百二十一畝九分七釐每畝三分征收銀錢各半應征銀一千三百四十四兩三錢二分九釐五毫大制錢一千三百四十四串三百二十九文五毫 續增升科滋生餘地二萬三千三百二十六畝九分每畝征銀三分共征銀六百九十九兩八錢零七釐 以上除紅冊地統計餘地三十四萬四千六百三十四畝七分二釐

  代瀋 【 瀋:催】 催 【 催:瀋】 陽正黃正紅廂紅三旗漢軍佐領兵丁隨缺地三萬六千三百五十九畝一分共征銀一千八百十七兩九錢五分五釐

  ○物產

  硝磺 硝磺礦在城東北一百四十里四顆楊樹將軍衙門派員招商採製岫巖城守尉衙門遣員前往巡查以防偷採

  岫巖石 石具五色堅似玉而光不逮邑北瓦溝諸山多有之道光初年偶有玉工採製圖章諸文具稍供清玩後遂盛行於都巿好古之家以其品非燕石而價不待連城也每雅意購求往來士夫亦必充囊盈篋爭出新式分贈知交以為瓊瑤之報玉工數十輩列肆而居日夜琢磨尚恐不給寥落山城更多此一種生涯云

  山繭 城北分水嶺及西南貓兒嶺諸山俱產蠶城守尉衙門徵收蠶廠繭稅城南北各鄉皆織造繭綢而城南者尤佳

  謹按金史太宗紀南京帥以錦州野蠶成繭來獻賞其長吏可見前世不知有繭綢也 明初尚未行至明思宗時臣僚聞上惡其華麗遂多以繭綢為服始盛行周櫟園曰繭綢備五善色不出染黯而有章一也洗濯雖敝不易色二也日御之上者十歲而不敗三也與韋衣處不已華與紈縠處不已野四也出門不二服吉凶可從焉五也然則繭之為用大矣哉

  木棉 岫多山田從前不解種棉惟恃南來者以為用比年以來種植漸夥收成亦佳將見男耕女織生計日裕矣 以上四者硝磺山繭有關國課木棉岫石乃昔年所無實於民生有裨故特摘而出之其他物產不可枚舉

  種 植則有稻黍菽麥粱豆蕎芋胡麻之屬

  草 木則有蒿艾萑蒲桃李榆柳松柏之屬

  花 卉則有荷菊葵榴芍藥丁香玉蘭之屬

  蔬 果則有葱韭菘蒜桃杏棗梨葡萄之屬

  藥 材則有人參細辛五味枸杞黃精之屬

  鳥 獸則有燕鵲鷹雉牛羊麞鹿虎豹之屬

  鱗 介則有鯽鯉鱸鮎蟶蛤蜊蝦蟹之屬皆四方所恒有者無特產無異物

  岫巖志略卷五

《遼海叢書》 相关内容:

前一:岫巖志略卷四
后一:岫巖志略卷六

查看目录 >> 《遼海叢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