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道释 > 庄子集释 >

庄子集释卷二上

庄子集释卷二上

【一】【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释文】养生以此为主也。

  吾生也有涯【一】,而知也无涯【二】。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三】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四】。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五】。缘督以为经【六】,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七】,可以尽年【八】。

  【一】【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  【释文】《有涯》本亦作崖,鱼佳反。

  【二】【注】夫举重携轻而(一)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也。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慊其愿,此知之无涯也。故知之为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极。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毫铢之加。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此养生之主也。

  【疏】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使心困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而知》音智。注、下同。《好胜》呼报反。下升证反。《虽复》扶又反。下皆同。《绝膂》音旅。《以慊》苦簟反,足也。◎卢文弨曰:古与慊恨之慊同一声,并不以音惬者为足之正诂。  【三】【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知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知,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

  【释文】《殆已》向云:疲困之谓。

  【四】【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疏】无涯之知,已用于前;有为之学,救之于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家世父曰:营营以求知,而极乎无涯,终乎殆矣。而此营营之知存于心,足以累性而害心。冥然而物化,寂然而神凝,使其知不生于心,成性存存,泯知以全生。故曰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五】【注】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为俗学,抑乃多徒,要切而言,莫先善恶。故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释文】《无近》附近之近。下同。◎庆藩案文选嵇叔夜幽愤诗注引司马云:勿修名也。被褐怀玉,秽恶其身,以无陋于形也。释文阙。◎家世父曰:船山云,声色之类不可名之为善者,即恶也。《闷然》亡本反,又音门。《远己》于万反。

  【六】【注】顺中以为常也。

  【疏】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释文】《缘督以为经》李云: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郭崔同。◎庆藩案文选左太冲魏都赋注引司马云:缘,顺也。督,中也。顺守道中以为常也。释文阙。◎李桢曰:素问骨空论,督(录)〔脉〕(二)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灵枢本输篇,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人身惟脊居中,督脉并脊里而上,故训中督为奇经之一脉。庄子正是假脉为喻,故下为保身全生等语。家世父曰:船山云,奇经八脉,以任督主呼吸之息。身前之中脉曰任,身后之中脉曰督。督者,居静而不倚于左右,有脉之位而无形质。缘督者,以清微纤妙之气,循虚而行,止于所不可行,而行自顺,以适得其中。

  【七】【注】养亲以适。

  【释文】《以养》羊尚反。注同。  【八】【注】苟得中而冥度,则事事无不可也。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理尽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舍二偏而处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

  【校】(一)赵谏议本而作其。(二)脉字依素问原文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一】,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二】。  【一】【疏】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也。亦言:丁,名也。文惠君,即梁惠王也。解,宰割之也。踦,下角刺也。言庖丁善能宰牛,见其闲理,故以其手(抟)〔搏〕触,以肩倚着,用脚蹋履,用膝刺筑,遂使皮肉离析,砉然向应,进奏鸾刀,騞然大解。此盖寄庖丁以明养生之术者也。

  【释文】《庖丁》崔本作胞,同。白交反。庖人,丁其名也。管子有屠牛坦一朝解九牛,刀可剃毛。◎卢文弨曰:礼记祭统辉胞,亦与庖同。《为》于伪反。《文惠君》崔司马云:梁惠王也。《所倚》徐于绮反,向偃彼反,徐又于伫反,李音妖。《所踦》徐居彼反,向鱼彼反。李云:刺也。《砉然》向呼鶪反,徐许鶪反,崔音画,又古鶪反,李又呼历反。司马云:皮骨相离声。◎卢文弨曰:旧鶪皆从贝,非。今正从狊。下并同。《向然》许丈反,郭许亮反。本或无然字。《奏》如字。崔云:闻也。《騞》呼获反,徐许嬖反,向他亦反,又音麦。崔云:音近获,声大于砉也。

  【二】【注】言其因便施巧,无不闲解,尽理之甚,既适牛理,又合音节。

  【疏】桑林,殷汤乐名也。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庖丁神彩从容,妙尽牛理;既而(改)〔宰〕割声向,雅合宫商,所以音中桑林,韵符经首也。

  【释文】《中音》丁仲反。下皆同。《桑林》司马云: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案即左传舞师题以旌夏是也。《经首》向司马云:咸池乐章也。崔云:乐章名也。或云:奏乐名。《因便》婢面反。《闲解》音蟹。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一】?”

  【一】【疏】嘻,叹声也。惠君既见庖丁因便施巧,奏〔刀〕音节,远合乐章,故美其技术一至于此者也。

  【释文】《嘻》徐音熙。李云:叹声也。《技》具绮反。下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一)牛者【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三】。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四】,官知止而神欲行【五】。依乎天理【六】,批大却【七】,导大窾【八】,因其固然【九】。技经肯綮之未尝【一0】,而况大軱乎【一一】!良庖岁更刀,割也【一二】;族庖月更刀,折也【一三】。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四】。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一五】,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六】。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一七】怵然为戒,视为止【一八】,行为迟【一九】。动刀甚微,謋然已解(二)【二0】,如土委地【二一】。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二二】,善刀而藏之【二三】。”

  【一】【注】直寄道理于技耳,所好者非技也。

  【疏】舍释鸾刀,对荅养生之道,故倚技术,进献于君。又解:进,过也。所好者养生之道,过于解牛之技耳。

  【释文】《所好》呼报反。注同。

  【二】【注】未能见其理闲(三)。

  【疏】始学屠宰,未见闲理,所睹惟牛。亦犹初学养生,未照真境,是以触途皆碍。

  【三】【注】但见其理闲也。  【疏】操刀既久,顿见理闲,所以纔睹有牛,已知空却。亦犹服道日久,智照渐明,所见尘境,无非虚幻。

  【四】【注】暗与理会。

  【疏】遇,会也。经乎一十九年,合阴阳之妙数,率精神以会理,岂假目以看之!亦犹学道之人,妙契至极,推心灵以虚照,岂用眼以取尘也!

  【释文】《神遇》向云:暗与理会,谓之神遇。

  【五】【注】司察之官废,纵心而(顺)理〔顺〕(四)。

  【疏】官者,主司之谓也;谓目主于色耳司于声之类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视,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废,从心所欲,顺理而行。善养生者,其义亦然。

  【释文】《官知止》如字。崔云:官知,谓有所掌在也。向音智。专所司察而后动,谓之官智。《而神欲行》如字。向云:从手放意,无心而得,谓之神欲。

  【六】【注】不横截也。  【疏】依天然之腠理,终不横截以伤牛。亦犹养生之妙道,依自然之涯分,必不贪生以夭折也。  【七】【注】有际之处,因而批之令离。  【疏】闲却交际之处,用刀而批戾之,令其筋骨各相离异。亦犹学道之人,生死穷通之际,用心观照,令其解脱。  【释文】《批》备结反,一音铺迷反。字林云:击也,父迷父节二反。《大却》徐去逆反,郭音却。崔李云:闲也。◎卢文弨曰:从谷从?。旧从谷从?,非。今改正。《令离》力呈反。下同。下力智反。

  【八】【注】节解窾空,就导令殊。

  【疏】窾,空也。骨节空处,(蹴)〔就〕(五)导令殊。亦犹学人以有资空,将空导有。

  【释文】《道》音导。注同。《大窾》徐苦管反,又苦禾反。崔郭司马云:空也。向音空。◎卢文弨曰:今本道作导。窾与科通,故亦同音。◎庆藩案说文无窾字,当作款。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不中其身者谓之窾,汉书司马迁传,窾正作款。服虔注:款,空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注:款,空也。淮南说山,见款木浮而知为舟,高注:款,空也,管子国蓄,大国内款,杨注:内款,内空也。是其证。《节解》户卖反。

  【九】【注】刀不妄加。

  【疏】因其空却之处,然后运刀,亦因其眼见耳闻,必不妄加分别也。

  【一0】【注】技之妙也,常游刃于空,未尝经概于微碍也。

  【释文】《技经》本或作猗,其绮反。徐音技。◎俞樾曰:郭注以技经为技之所经,殊不成义。技经肯綮四字,必当平列。释文曰:肯,说文作?,字林同,着骨肉也。一曰:骨无肉也。綮,司马云:犹结处也。是肯綮并就牛身言,技经亦当同之。技疑枝字之误。素问三部九候论,治其经络,王注引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古字支与枝通。枝,谓枝脉;经,谓经脉。枝经,犹言经络也。经络相连之处,亦必有碍于游刃。庖丁惟因其固然,故未尝碍也。◎李桢曰:俞氏改技为枝,训为经络,说信塙矣。未尝二字,须补训义。依俞说,尝当训试。说文:试,用也。言于经络肯綮之微碍,未肯以刀刃尝试之,所谓因其固然者。《肯》徐苦等反。说文作肯。字林同,口乃反,云:着骨肉也。一曰:骨无肉也。崔云:许叔重曰,骨间肉。肯,肯着也。《綮》苦挺反,崔向徐并音启,李乌系反,又一音罄。司马云:犹结处也。《经概》古代反。《微碍》五代反。  【一一】【注】軱,戾大骨,衄刀刃也。  【疏】肯綮,肉着骨处也。軱,大骨也。夫伎术之妙,游刃于空,微碍尚未曾经,大骨理当不犯。况养生运智,妙体真空,细惑尚不染心,?尘岂能累德!

  【释文】《大軱》音孤。向郭云:觚,戾大骨也。崔云:盘结骨。《衄刀》女六反。

  【一二】【注】不中其理闲也。

  【疏】良善之庖,犹未中理,经乎一岁,更易其刀。况小学之人,未体真道,证空舍有,易夺之心者矣。

  【释文】《良庖》司马云:良,善也。《割也》司马云:以刀割肉,故岁岁更作。崔云:岁一易刀,犹堪割也。

  【一三】【注】中骨而折刀也。

  【疏】况凡鄙之夫,心灵暗塞,触境皆碍,必损智伤神。

  【释文】《族庖》司马云:族,杂也。崔云:族,众也。◎俞樾曰:郭注曰,中骨而折刀也,此于文义未合。上文云良庖岁更刀割也。割以用刀言,则折亦以用刀言。折,谓折骨,非谓刀折也。哀元年左传曰:无折骨。

  【一四】【注】硎,砥石也。

  【疏】硎,砥砺石也。(牛)〔十〕,阴数也;九,阳数也;故十九年极阴阳之妙也。是以年经十九,牛解数千,游空涉虚,不损锋刃,故其刀锐利,犹若新磨者也。况善养生人,智穷空有,和光处世,妙尽阴阳。虽复千变万化,而自新其德,参涉万境,而常湛凝然矣。

  【释文】《硎》音刑,磨石也。崔本作形,云:新所受形也。《砥石》音脂,又之履反。尚书传云,砥细于砺,皆磨石也。

  【一五】【疏】彼牛骨节,素有闲却,而刀刃锋锐,薄而不厚。用无厚之刃,入有闲之牛,故游刃恢恢,必宽大有余矣。况养生之士,体道之人,运至忘之妙智,游虚空之物境,是以安排造适,闲暇有余,境智相冥,不一不异。

  【一六】【疏】重叠前文,结成其义。

  【一七】【注】交错聚结为族。  【一八】【注】不复属目于他物也。

  【释文】《为戒》于伪反。下皆同。《属目》(意)〔章〕(六)欲反。

  【一九】【注】徐其手也。  【疏】节骨交聚盘结之处,名为族也。虽复游刃于空,善见其却,每至交错之处,未尝不留意艰难,为其怵惕戒慎,专视徐手。况体道之人,虽复达彼虚幻,至于境智交涉,必须戒慎艰难,不得轻染根尘,动伤于寂者也。

  【二0】【注】得其宜则用力少。

  【释文】《謋然》化百反,徐又许百反。《已解》音蟹。下皆同。  【二一】【注】理解而无刀迹,若聚土也。

  【疏】謋,化百反。謋然,骨肉离之声也。运动鸾刀,甚自微妙,依于天理,所以不难,如土委地,有何踪迹!况运用神智,明照精微,涉于尘境,曾无罣碍,境智冥合,能所泯然。  【二二】【注】逸足容豫自得之谓。

  【疏】解牛事讫,闲放从容,提挈鸾刀,彷徨徙倚。既而风韵清远,所以高视四方,志气盈满,为之踌躇自得。养生会理,其义亦然。

  【释文】《提刀》徐徒嵇反。《踌》直留反。《躇》直于反。

  【二三】【注】拭刀而弢之也。

  【疏】善能保爱,故拭而弢之。况(养)〔善〕摄生人,光而不耀。  【释文】《善刀》善,犹拭也。《拭》音式。《弢之》他刀反。◎卢文弨曰:弢从●得声。旧本山下又,讹。今改正。

  【校】(一)全字依赵谏议本补。(二)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此句下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三)赵本无其字闲字。(四)理顺依赵本改。(五)就字依注文改。(六)章字依释文原本改。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一】。”

  【一】【注】以刀可养,故知生亦可养。

  【疏】魏侯闻庖丁之言,遂悟养生之道也。美其神妙,故叹以善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一】?天与,其人与【二】?”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三】,人之貌有与也【四】。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五】。

  【一】【注】介,偏刖之名。

  【疏】姓公文,名轩,宋人也。右师,官名也。介,刖也。公文见右师刖足,故惊问所由,于何犯忤而致此残刖足者也?

  【释文】《公文轩》司马云:姓公文氏,名轩,宋人也。《右师》司马云:宋人也。简文云:官名。《恶乎》音乌。《介》音戒,一音兀。司马云:刖也。向郭云:偏刖也。崔本作兀,又作●,云:断足也。◎家世父曰:善养生者养以神,神全则生全,形虽介可也。樊中之雉,神固王矣,而固不得其养。则神者,淡然泊然,怡然涣然,无为为之,优游自得之神也。可以外形骸,齐生死,而何有于介哉!《偏刖》音月,又五刮反。

  【二】【注】知之所无柰何,天也。犯其所知,人也。

  【疏】为禀自天然,少兹一足?为犯于人事,故被亏残?此是公文致问之辞故也?

  【释文】《天与其人与》并音余,又皆如字。司马云:为天命,为人事也?

  【三】【注】偏刖曰独。夫师一家之知而不能两存其足,则是知之(无)所〔无〕(一)柰何。若以右师之知而必求两全,则心神内困而形骸外弊矣,岂直偏刖而已哉!

  【疏】夫智之明闇,形之亏全,并禀自天然,非关人事。假使犯于王宪,致此形残,亦是天生顽愚,谋身不足,直知由人以亏其形,不知由天以暗其智,是知有与独,无非命也。

  【释文】《使独》司马云:一足曰独。《之知》音智。下之知同。  【四】【注】两足共行曰有与。有与之貌,未有疑其非命也。

  【五】【注】以有与者命也,故知独者亦非我也。是以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柰何也,全其自然而已。

  【疏】与,共也。凡人之貌,皆有两足共行,禀之造物。故知我之一脚遭此形残,亦无非命也。欲明穷通否泰,愚智亏全,定乎冥兆,非由巧拙。达斯理趣者,方可全生。

  【校】(一)所无依道藏褚伯秀本改。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一】。神虽王,不善也【二】。”

  【一】【注】蕲,求也。樊,所以笼雉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妙处也。又何求于入笼而服养哉!

  【疏】蕲,求也。樊中,雉笼也。夫泽中之雉,任于野性,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于林籁,岂企羡于荣华!又解:泽似雉而非,泽尾长而雉尾短,泽雉之类是也。

  【释文】《一啄》涉角反。《不蕲》音祈,求也。《樊中》音烦。李云:藩也,所以笼雉也。向郭同。崔以为园中也。《妙处》昌虑反。

  【二】【注】夫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也。雉心神长王,志气盈豫,而自放于清旷之地,忽然不觉善(为)之〔为〕(一)善也。  【疏】雉居山泽,饮啄自在,心神长王,志气盈豫。当此时也,忽然不觉善之为善。既遭樊笼,性情不适,方思昔日,甚为清畅。鸟既如此,人亦宜然。欲明至适忘适,至善忘善。

  【释文】《虽王》于况反,注同。《长王》丁亮反,又直良反。

  【校】(一)之为二字依世德堂本改。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一】。

  【一】【注】人吊亦吊,人号亦号。

  【疏】老君即老子也。姓李,名耳,字伯阳,外字老聃,大圣人也,降生陈国苦县。当周平王时,去周,西度流沙,适之罽宾。而内外经书,竟无其迹,而此独云死者,欲明死生之理泯一,凡圣之道均齐。此盖庄生寓言耳,而老君为大道之祖,为天地万物之宗,岂有生死哉!故托此言圣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也。故老君降生行教升天,备载诸经,不具言也。秦失者,姓秦,名失,怀道之士,不知何许人也。既死且吊,奚洎三号!而俯迹同凡,事终而出也。  【释文】《老聃》吐蓝反。司马云:老子也。《秦失》本又作佚,各依字读,亦皆音逸。《三号》户羔反。注同。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一】?”

  【一】【注】怪其不倚户观化,乃至三号也。

  【疏】秦失老君,俱游方外,既号且吊,岂曰清高!故门人惊疑,起非友之问。

  【释文】《倚户》于绮反。

  曰:“然【一】。”

  【一】【疏】然,犹是也。秦失答弟子云,是我方外之友。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一】?”

  【一】【疏】方外之人,行方内之礼,号吊如此,于理可乎?未解和光,更致斯问者也。

  曰:“然【一】。始也吾以为其(一)人也,而今非也【二】。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三】。是(遁)〔遁〕(二)天倍情,忘其所受【四】,古者谓之遁天之刑【五】。适来,夫子时也【六】;适去,夫子顺也【七】。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八】,古者谓是帝之县解【九】。”  【一】【注】至人无情,与众号耳,故若斯可也。

  【疏】然,犹可也。动寂相即,内外冥符,故若斯可也。

  【二】【疏】秦失初始入吊,谓哭者是方外门人,及见哀痛过,知非老君弟子也。

  【三】【注】嫌其先物施惠,不在理上往,故致此甚爱也。

  【疏】蕲,求也。彼,众人也。夫圣人虚怀,物感斯应,哀怜兆庶,愍念苍生,不待勤求,为其演说。故其死也,众来聚会,号哭悲痛,如于母子。斯乃凡情执滞,妄见死生,感于圣恩,致此哀悼。以此而测,故知非老君门人也。

  【释文】《少者》诗照反。《先物》悉荐反,又如字。《理上往》一本往作住(三)。

  【四】【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疏】是,指斥哭人也。倍,加也。言逃遁天然之性,加添流俗之情,妄见死之可哀,故忘失所受之分也。

  【释文】《遁天》徒逊反。又作遁。《倍情》音裴,加也。又布对反。本又作背。

  【五】【注】感物大深,不止于当,遁天者也。将驰骛于忧乐之境,虽楚戮未加而性情已困,庸非刑哉!  【疏】夫逃遁天理,倍加俗情,哀乐经怀,心灵困苦,有同捶楚,宁非刑戮!古之达人,有如此议。

  【释文】《大深》音泰。《忧乐》音洛。下文、注同。

  【六】【注】时自生也。

  【七】【注】理当死也。

  【疏】夫子者,是老君也。秦失叹老君大圣,妙达本源,故适尔生来,皆应时而降诞;萧然死去,亦顺理而返真耳。

  【八】【注】夫哀乐生于失得者也。今玄通合变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则无往而非我矣,将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其闲矣。

  【疏】安于生时,则不厌于生;处于死顺,则不恶于死。千变万化,未始非吾,所适斯适,故忧乐无错其怀矣。

  【释文】《所错》七路反。

  【九】【注】以有系者为县,则无系者县解也,县解而性命之情得矣。此养生之要也。

  【疏】帝者,天也。为生死所系者为县,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系,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且老君大圣,冥一死生,岂复逃遁天刑,驰骛忧乐?子玄此注,失之远矣。若然者,何谓安时处顺,帝之县解乎?文势前后,自相鉾楯。是知遁天之刑,属在哀恸之徒,非关老君也。

  【释文】《县》音玄。《解》音蟹。注同。崔云,以生为县,以死为解。  【校】(一)阙误引文如海本其作至。(二)遁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赵谏议本作住。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一】,不知其尽也【二】。  【一】【注】穷,尽也;为薪,犹前薪也。前薪以指,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明夫养生乃生之所以生也。

  【疏】穷,尽也。薪,柴樵也。为,前也。言人然火,用手前之,能尽然火之理者,前薪虽尽,后薪以续,前后相继,故火不灭也。亦犹善养生者,随变任化,与物俱迁,故吾新吾,曾无系恋,未始非我,故续而不绝者也。

  【释文】《指穷于为薪》如字。绝句。为,犹前也。《火传也》直专反。注同。传者,相传继续也。崔云:薪火,爝火也。传,延也。◎俞樾曰:郭注曰,为薪犹前薪也,前薪以指,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不灭。此说殊未明了。且为之训前,亦未知何义。郭注非也。广雅释诂:取,为也。然则为亦犹取也。指穷于为薪者,指穷于取薪也。以指取薪而然之,则有所不给矣,若听火之自传,则忽然而不知其薪之尽也。郭得其读,未得其义。释文引崔云,薪火,爝火也,则并失其读矣。◎家世父曰:薪尽而火传,有不尽者存也。太虚来往之气,人得之以生,犹薪之传火也,其来也无与拒,其去也无与留,极乎薪而止矣。而薪自火也,火自传也,取以为无尽也。执薪以求火,执火以求传,奚当哉!《之中》丁仲反。

  【二】【注】夫时不再来,今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为薪而火传,火传(一)而命续,由夫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哉!

  【疏】夫迷忘之徒,役情执固。岂知新新不住,念念迁流,昨日之我,于今已尽,今日之我,更生于后耶!旧来分此一篇为七章明义,观其文势,过为繁冗。今将为善合于第一,指穷合于老君,总成五章,无所猜嫌也。

  【校】(一)赵谏议本火传二字不重。

查看目录 >> 《庄子集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