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然不得志之貌也。”后因以“丧家之狗”喻称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儒林外史》五回:“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
偏正 丧家,有丧事人家。后指丧失归所。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主人无暇喂养。喻沦落不遇的人。后指无家可归的狗,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四处乱窜的人。语出《史记·孔子世家》:“累累(瘦瘠疲惫样)若丧家之狗。”《闽都别记》:“其实奴四人皆官家女,如今都变作~,不及乡下人矣。”※丧,不读作sāng。△贬义。用于处境危难,无所依归的人。→枯鱼病鹤 失水之鱼。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
【典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类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然哉!’”《孔子家语·困誓》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孔子来到郑国,与弟子们失散,孔子一个人站在城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但自腰以下比禹差三寸,那种憔悴颓丧的样子如同没有了家的狗。”子贡将这些话如实告诉孔子。孔子不禁笑了,说:“形象,在其次。而说我像丧家之狗,确实如此! 确实如此!”
【释义】 后以此典指处境困窘,无处投奔的人。
【典形】 丧狗、丧狗容、丧家狗、丧家之狗。
【示例】
〔丧狗〕 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惘惘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丧狗容〕 清·钱谦益《句曲逆旅戏为相士题扇》:“谁知夭矫犹龙貌,但指摧颓丧狗容。”
〔丧家狗〕 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丧家之狗〕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铭》:“君子为投槛之猿,小臣若丧家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