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东方三千牍

输入历史典故:

东方三千牍

    牍(dú独):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此典指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牍,求得任用之事。后以此典指向帝王上书、呈奏和求得任用。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爱好古籍经术,博学多览。汉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东方朔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到主管上书的公车官署递上自己的奏牍,共用了3千枚木片。公车府派两个人共同抬他的奏牍,刚好抬得起来。汉武帝到尚方署读那些报告,每次读一段后,便在奏牍上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下诏令任命东方朔为郎(皇帝侍从)官,经常在宫内听候差遣。此典又作“上书金马”、“汉庭三千牍”、“三千牍”、“牍三千”、“公车困”、“上书三千牍”、“东方牍”。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方朔传》3205页:“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抬扛)其书,仅然(刚好)能胜(胜任)之。人主从上方(官署。即尚方,主管制造皇家所用器物)读之,止,辄乙(“乙”,是划暂停记号“L”,不是甲乙的“乙”字,)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授予宫职)以为郎(帝王侍从官),常在侧侍中(侍从皇帝左右,听候差遣)。”

【例句】:

    唐·刘禹锡《谒枉山会禅师》:“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宋·刘筠《怀旧居》:“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繙十二经。”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侄》:“闭门试草三千牍,仄席求人少似今。” 宋·张孝祥《子云压境先遣诗》:“小此淹留待追诏,公车归奏牍三千。” 金·元好问《看山》:“公车困方朔,太仓饱侏儒。” 元·揭傒斯《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上书三千牍,长揖万乘君。” 明·唐寅《赠徐昌国》:“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 清·黄景仁《东阿道中逢汪剑潭》:“问君此行胡为哉,怀策欲问金门献。”


【典源】 《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到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今译】 汉代东方朔 (字曼倩) 爱好古籍经术,博学多览。他初到长安,到主管上书的公车递上自己的书奏,共用了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个人抬他的书奏,才勉强抬起来。汉武帝从头读起,每次读一段后,用笔在牍上勾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释义】 后以此典指向帝王上书,求得任用。

【典形】 东方牍、牍三千、公车困、汉庭三千牍、金门献、三千牍、上书金马、上书三千牍、削牍三千。

【示例】

〔东方牍〕 明·唐寅《赠徐昌国》:“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

〔牍三千〕 宋·张孝祥《子云压境先遣诗》:“小此淹留待追诏,公车归奏牍三千。”

〔公车困〕 金·元好问《看山》:“公车困方朔,太仓饱侏儒。”

〔汉庭三千牍〕 宋 · 刘筠 《怀旧居》:“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繙十二经。”

〔金门献〕 清·黄景仁《东阿道中逢汪剑潭》:“问君此行胡为哉,怀策欲向金门献。”

〔三千牍〕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侄》:“闭门试草三千牍,仄席求人少似今。”

〔上书金马〕 唐·刘禹锡《谒枉山会禅师》:“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上书三千牍〕 元·揭傒斯《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上书三千牍,长揖万乘君。”


【检索东方三千牍 ==>】 古籍全文检索:东方三千牍     全站站内检索:东方三千牍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几事不密则害成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凡人贱近而贵远
凡百君子
凤兮凤兮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凤皇于飞
凶年饥岁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出乎尔,反乎尔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淤泥而不染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出门一笑大江横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刑不上大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宁无厚颜
则不得免焉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刚毅木讷近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