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卷一“东土祖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面壁”本是佛教用语,原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后引申用指钻研功夫,称人造诣精深技艺纯熟叫做“面壁功深”。
“面壁”还有一些记载,如:《晋书.王述传》:“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迷无所应,唯面壁而已。”郑文宝《南唐近事》:“常梦锡为翰林学士……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常曰:‘垂帏痛饮,面壁而已。’”在这里,前者是表示对事情不介意,后者是表示无所事事。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