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沈阳市

输入历史地名:

沈阳市

1929年置,为辽宁省会。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民国《奉天通志》卷5:“因城在沈水(即浑河)之北,故称沈阳。”伪满洲国改为奉天市, 1945年复为沈阳市。1947年直隶行政院。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名胜古迹有清故宫,福陵(东陵)、昭陵(北陵)和实胜寺(黄寺)等。


在辽宁省中部。面积1.3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314 平方千米)。人口689.1万(市辖区488.4万)。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9区和辽中、康平、法库3县,代管新民市。市人民政府驻沈河区。沈阳一名源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故名;一说以在浑河支流小沈水之阳得名。《钦定盛京通志》山川载:小沈水“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一曰万泉河,至骡子圈南入浑河。按《春秋·穀梁传》:水北曰阳,故曰沈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明沈阳中卫,并以此水得名”。西汉置候城县(今市东南古城子),为辽东郡中部都尉治。东汉永初初徙高句骊县自今新宾县西南老城镇至今市东上柏官屯古城,为玄菟郡治。东汉末废候城县。十六国北燕时地入高句骊国。辽置乐郊县,即今市老城区,为沈州治。元元贞二年(1296年)改沈州为沈阳路,废乐郊县。明洪武初废沈阳路;二十年(1387年,一说三十一年)置沈阳中卫,属辽东指挥使司。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年)升沈阳为盛京。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盛京为留都;十四年设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年)设承德县,为奉天府治。1913年废府为县。1914年改名沈阳县,属奉天省辽沈道。1923年析沈阳县城区设奉天市。1929年改称沈阳市,属辽宁省。1931年日本侵占时期称奉天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沈阳市名称;同年10月成立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11月沈阳全境解放,沈阳县并入市区,成立特别市人民政府。1949年为中央直辖市,属东北行政区。1954年为辽宁省辖市(地级)。1956年复设沈阳县。1959年辖沈阳、辽中、新民、台安、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等县。1960年沈阳县撤销并入。1964年其余九县划出。1969年辽中、新民二县划入,1992年康平、法库二县划入。1993年新民县改市。地处辽河平原及辽东丘陵。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河流主要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以玉米、稻、大豆为主。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等,还有石灰石、大理石、沙石等。是全国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以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闻名。并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联结关内与东北各地的咽喉。京哈、沈大、沈吉、沈抚等主要铁路干线交会于此,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初具规模。是东北地区民用航空枢纽。有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清入关前的皇宫(沈阳故宫)、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寝(福陵,又称东陵)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昭陵,又称北陵);还有长安寺、慈恩寺、太清宫、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等。建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九一八”事变残历碑、东北解放纪念碑。


【检索沈阳市 ==>】 古籍全文检索:沈阳市     全站站内检索:沈阳市

一沟
一联
一天山
一六镇
一市镇
一立镇
一尖山
一面山
一品镇
一都镇
一天门山
一平浪镇
一江山岛
一拉溪镇
一面坡镇
一座营镇
一渡水镇
一片石关城
乙泉戍
二龙
二圣
二村
二段
二庭
二夏
二联
二铺
二街
二殽
二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