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陕西省

输入历史地名:

陕西省

蒙古中统三年 (1262) 置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四川二省全境、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分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仍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治所在安西路 (后改奉元路,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境、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明洪武九年 (1376) 改置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习惯称陕西省。分左、右二使司,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宁夏、甘肃三省及青海湟水流域。清康熙二年 (1663) 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移治巩昌府 (今甘肃陇西县)。六年 (1667) 改陕西左布政使司为西安布政使司,寻改为陕西布政使司,仍称陕西省。治所仍在西安府,辖境相当今陕西全境。1912年设置陕西省,省会在西安城 (今西安市)。


简称陕或秦。在中国中部、黄河中游西岸。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人口 3643.5 万。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榆林等10地级市及24市辖区、3县级市、80县。省人民政府驻西安市。周人自豳(今旬邑县)迁居岐山后,国势渐盛,文王灭崇,迁都于丰(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马王镇一带);武王建新都镐(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斗门镇至普渡村一带)。周成王时将王畿千里之地以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为界分为东西二部,陕陌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后人因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地区为陕西。春秋战国时关中为秦国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年),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东迁栎阳(今临潼区栎阳镇东北),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秦统一后,属内史、上郡、汉中郡,部分属北地郡。西汉都长安(今西安市区西北),于关中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陕北设有上郡、西河郡,陕南设汉中郡。东汉,三辅属司隶部,上郡、西河郡属并州,汉中郡属益州。三国时,陕西中部属魏雍州,陕南东部属魏荆州,陕南西部属蜀益州。魏末置梁州,辖有陕西西南部。西晋时,陕西中部属雍州,东南部属司州,陕南西南部属梁州,南部属荆州,十六国时,前赵、前秦、后秦均都长安,夏国都统万城(今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南北朝时,西魏、北周均都长安。隋都大兴城(今西安市区),大业时置京兆、冯翊、扶风、上洛、上郡、延安、朔方、雕阴、盐川、西城、汉川、顺政、河池等13郡。唐都长安(今西安市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陕西中部属京畿道,北部属关内道,西南部属山南西道,东南部属山南东道。乾元二年(759年)置陕虢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改为陕西节度使,仅领陕、虢、华三州之地,大致今河南陕县以西、陕西华县以东一带地区,范围较小。陕西为政区名始此。北宋初置陕西路,秦岭以北地属之。熙宁五年(1072年)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元丰元年(1078年)仍并为陕西路,八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合称为陕西二路。陕西中、北部属永兴军路,西部属秦凤路;南部属京西南路,西南部属利州路。金设京兆府路,陕西中部、东南部属之;鄜延路,陕北属之;凤翔路,陕西西部属之,和庆原路(约今甘肃庆阳地区)、临洮路(约今甘肃兰州市、临夏州、定西地区)合称陕西五路,但京兆府东界由陕州改以潼关为界。陕南安康、汉中东部属南宋利州东路,汉中西北属南宋利州西路。元设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辖有今陕西全省及甘肃、宁夏东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陕西、甘肃两行省置陕西行省,治西安府(治今西安市)。九年改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至明末领西安、凤翔、汉中、延安、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八府,兴安直隶州,辖有今陕西全省、宁夏全区及甘肃省黄河以南和青海省黄河以南部分地区。清康熙二年(1663年)分为左右二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治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分治甘肃;左布政使司仍治西安府,辖陕西。六年改左布政使司为西安布政使司,八年改为陕西布政使司,至清末,领西安、凤翔、同州、汉中、兴安、延安、榆林七府,乾、鄜、邠、商、绥德五直隶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1912年后仍为陕西省。1913年置陕中、陕东、陕南、陕西、陕北五道。1914年2月裁陕东、陕西二道,同年6月改置关中、汉中、榆林三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达陕北;同年11月于瓦窑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设陕甘、陕北二省和关中、神府二特区,1936年将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后,1937年在延安合并成立陕甘宁边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脱离国民政府,1949年5月迁驻西安。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日在西安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撤销陕甘宁边区,陕西省、西安市同属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3月27日两郧专区及所属六县划归湖北省后成今域。全省辖榆林、绥德、延安、咸阳、宝鸡、渭南、商雒、安康八专区和陕南行署。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改名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西安市改由中央政府直辖。1954年6月撤销西北行政委员会,陕西省改由中央政府直辖。西安市改由省辖。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陕西是以黄土高原和山地为主的内陆省。南北狭长,全省分为三部:北部为陕北高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中部为关中平原。秦岭山地是中国东部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本省河流大体依秦岭为界,秦岭以北除西北部内流水系外均属黄河水系,包括渭河、延河、清涧河、无定河、窟野河等;秦岭以南除洛河属黄河水系外均属长江水系,包括汉水、嘉陵江等。河流含沙量较高,尤以黄土高原区为甚,水土流失严重。山区水力资源丰富,全省水力发电蕴藏量 1400 多万千瓦。全省气候复杂,分属三个温度带:陕南北亚热带,秦岭、关中平原和陕北南部为南温带,陕北北部为中温带。全省年平均气温9~16℃,1月平均气温 -11~3.5℃,7月平均气温21~28℃。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 毫米。全省植被类型区系组成复杂,陕南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种属和类型尤为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美誉。现有野生植物 3300 多种,分属 1000 多属、190多科。秦岭是中国大陆动物界的重要分界线,南北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种类繁多,达747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保护动物共30种。已建立太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和朱鹮等自然保护点共 2100 余平方千米。矿产资源丰富,陕北、关中以煤、石油、石灰石等为主;秦岭山地以金属矿为主,有钼、汞、石棉、重晶石等矿。煤炭资源已探明的储量近 1000 亿吨,居全国第三,以神府煤田最著名。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主要农业区,相传后稷教民稼穑,就在今杨陵区境。现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旱作为主,主要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豆类等。畜牧业较发达,以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著名。山区产木材、油桐、生漆、药材及野生动物。现代工业发展较迟,至1949年只有几十家小工厂和一些手工业工场。建国后,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建成以西安工业基地为中心,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煤炭、纺织、电力、电子、建材、冶金、石油、化学、食品、森工、皮革、轻化工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交通运输网已初具规模,有陇海、宝成、阳安、襄渝、侯西、咸铜、宝中、西延等铁路,有西宝、西潼、西铜等高速公路和西兰、西包、兰宜、宝平等国道公路联系相邻各省、自治区;民航以西安为中心,通往国内各大城市。陕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较发达。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学校,以及众多科研机构。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既有华山、骊山、半坡遗址、阿房宫、秦始皇陵、茂陵、昭陵、乾陵等名胜,又有革命圣地延安等纪念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为世界文化遗产。


【检索陕西省 ==>】 古籍全文检索:陕西省     全站站内检索:陕西省

乌河设治局
乌河县
乌泥江
乌泥泾
乌泥泾镇
乌泥营
乌审旗
乌孤山
乌春山
乌垣
乌城
乌城守捉
乌城驿
乌带山
乌刺国
乌思
乌思藏
乌思藏十一驿站
乌思藏十三万户
乌思藏十三宗
乌思藏四如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乌哈尔里克河
乌峡山
乌峡镇
乌骨城
乌泉山
乌侯秦水
乌恰县
乌活图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