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赭山

输入历史地名:

赭山

①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以山石丹赤得名。相传唐开元间新罗僧金乔觉曾驻于此。《明一统志》 卷15太平府: 赭山 “在芜湖县东北五里。《江南志》,汉丹阳郡北有赭山丹赤,故郡名丹阳”,此说显系附会。

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三十四里赭山镇。《水经·沔水注》: “江水又东径赭山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9: 赭山 “滨海,产盐,有盐场”。《方舆纪要》 卷90嘉兴府海宁县: 赭山 “土石皆赤,因名”。原在钱塘江北岸,南与萧山县龛山隔江而峙,后江道北移,隔在江南。


(1)山名。(1)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以山石呈赭色,故名。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与龛山同处江南。(2)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心。主要有大小二峰:大赭山高84.8米,小赭山高67.9米,因其山石土呈殷红色,故名。传说春秋战国时,干将在其东北的神山造剑时,炉火烧冶而成。山巅有“一览亭”,西南山腰处有号称“小九华”的“广济寺”,寺后赭塔,规模宏大,“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建国后辟为公园。为市重要游览胜地。(2)集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南阳镇。人口1100。以赭山得名。赭山因土石皆赤得名。产稻、棉花、油菜籽等。有农药、建材、酿酒等厂。有公路通城区。与龛山隔江而峙,为钱塘江入海口(南大门)。明为抗倭戍守重地。


【检索赭山 ==>】 古籍全文检索:赭山     全站站内检索:赭山

什玲镇
什贴镇
什集镇
什字路镇
什邡堂窑址
片马镇
片角街
化马
化乐
化庄
化城
化工镇
化石沟
化龙镇
化处镇
化皮镇
化成镇
化州市
化州县
化州城
化念镇
化峒镇
化觉寺
化起镇
化峪镇
化楼镇
化子坪镇
化龙堰镇
化稍营镇
化婺德联合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