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丞相

输入关键字:

丞相

官名。(1)最高国务长官。战国秦始置,或一人,或分左、右。一说魏、赵、燕国亦置。掌辅弼国君管理本国军政要务。属官较少,具体事务由各级官吏分工负责。其封列侯者权位尤重。秦朝沿置,以御史大夫为副职,以相制约。西汉因秦制,职司日趋完备。初置一人,一度称相国,或分左、右,秩万石,金印紫绶。总领朝廷百官,军国政务无所不综,多由功臣出身列侯担任。自辟僚属,至武帝时属吏多达三百余人。置司直、长史、征事、掾、史、属等僚佐,设东、西、奏、集、议诸曹,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论议、征集租谷等庶务。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引侍中等参预谋议,以尚书掌受纳传达,形成参预决策的中朝体制,丞相作为外朝官首领,成为执行成命的行政长官。昭帝后更以大司马、大将军为中朝官首领,成帝则号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为三公,同称宰相,三分相权。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司徒。东汉末曹操复丞相名自为之,集大权于一身。魏、晋、南北朝省置无常,或分左、右,或称大丞相,多用以位置权臣,皆一品,梁称十八班。凡任之者权位极重,独揽军政,令由己出,往往进位皇帝。间或用作赠官。实际负责政务的宰相,则多加其它职衔。隋代废。唐玄宗开元中曾改为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为尚书省长官,而非真宰相,从二品。南宋孝宗时,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正一品。辽南面朝官置为中书省长官,分左、右,非定制,无实权。金代分左、右,为尚书省长官,从一品,与平章政事并为宰相。蒙古诸帝所置掌刑政的大断事官(也可扎鲁忽赤),分治中原汉地的断事官及燕京行尚书省长官亦有此称。其主管宣发号令和内外闻奏诸事的必阇赤长,称中书丞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为中书省长官,总领百官,位次中书令,旋分左、右。其后,尚书省亦置。员额皆不定,省置亦无常。武宗至大四年(1311)后,定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人,正一品。左丞相或置或省。各行中书省(行尚书省)亦设为长官,但不常置。明初亦以左、右丞相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洪武十三年(1380)随中书省废。(2)太平天国朝上职官之一,代表官阶,非宰辅之职。金田起义后,置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设正丞相、又正丞相、副丞相、又副丞相,地位仅次于王、侯。奉命出征,独挡一面,统领数军,总制以下均听指挥。其初,又设东、西、南、北四殿丞相,在各王处听使,后废。有战功者封平胡丞相,但不给印绶。又有恩赏丞相,系朝官加衔或一时赐授。其余皆称殿前丞相,不得与六官丞相并列。(3)唐宋以后用作宰相的通称。


【检索丞相 ==>】 古籍全文检索:丞相     全站站内检索:丞相

右屯卫
右少监
右日逐
右中允
右中护
右长史
右仆射
右六司
右计使
右户曹
右正一
右正言
右龙令
右史堰
右玄义
右司工
右司卫
右司马
右司乐
右司隶
右司徒
右司谏
右民郎
右民曹
右匡政
右戎卫
右地代
右执法
右至义
右至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