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突然在夜空中出现,以后经数天、数月乃至数年后又消失的星。其中有一种,今称新星,即一种特殊变星,光度突然增加,在几天里骤增至几千万至几万万倍,不久慢慢减小光度,恢复原来亮度。新星是恒星。还有一种客星,出现后一、二天内人们即可见到它在星空背景上有运动,并且有很显著的尾巴,这些星今通称彗星。《史记·天官书》开始用客星名称。《汉书·天文志》所载客星中就是新星与彗孛都有的。唐李淳风撰晋、隋二书的“天文志”中立有客星一类;宋志沿袭而大同小异。《明史·天文志》称为“新出星”,意义较为明显,而《客星篇》所载仍半为彗星。清《续文献通考》,以客星为各种异星的总名而无区别。古代占星书中把客星分为五类,如《黄帝占》:“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其区别是:“大而色黄,煌煌然,为周伯星”;“明大、色白、淳淳然,称为老子星”等。如北宋景德三年(1006),在氐宿南骑官中出现一颗超新星,定名为周伯星。新星的记录见于殷墟甲骨卜辞,而客星文字记述最早的有《汉书·天文志》:“元光元年(前134)五月客星见于房”,房即房宿,为现今天蝎星座。通常认为此客星为新星。到十七世纪末,中国历史上可靠的新星记录有六十多项,其中约有十个属于超新星(亮度变化特别巨大的新星);而北宋至和元年(1054)的天关客星,则为最有名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