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民族史 >

红七军

  可检索2.8万词条
输入关键字:

红七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西右江流域建立的革命军队。全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29年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的桂军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共1千余人,从南宁开赴右江流域,与当地壮族人民,特别是与壮族农民协会、壮族农民赤卫军配合。于12月11日举行※“百色起义”,宣布成立红七军,共7千余人,其中多壮族子弟兵,由邓斌(即邓小平)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红七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韦拔群(壮族)任第三纵队司令,黄治峰(壮族)任右江农民赤卫军总指挥。领导当地壮、汉、瑶等族人民建立和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扩大革命胜利果实。1930年10月,主力奉命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留下以壮族战士为主的第三纵队(后改称红二十一师、红军右江独立师),在右江流域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32年10月,因众寡悬殊被桂系军阀所镇压。余部转入地下活动。



罗桑贝丹意希
罗桑丹增嘉措
罗桑却吉坚赞
罗桑图登热吉
罗赖毕多尔吉
罗藏丹森讲索
罗卜桑纳木札勒
罗卜藏扎木巴拉
罗卜藏丹津之乱
罗卜藏布林拉伊
罗卜藏青饶汪曲
罗布桑朱力特木
罗布增苏勒和木
罗布藏丹彬多密
罗布藏班垫坚参
罗卜藏根敦扎克巴
罗布藏旺布札勒三
罗布藏称勒拉木结
罗桑旺秀噶桑嘉措
罗桑图旦久美嘉措
罗桑图登却吉坚赞
罗桑雷智旺秋嘉措
罗桑崔臣达吉嘉措
罗藏也摄丹丕嘉磋
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罗藏巴丹丹丕钟麦
罗卜藏巴拉尔伦德布
罗卜藏图巴坦旺舒克
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
罗布藏益喜丹巴饶结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