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民族史 >

胡笳

  可检索2.8万词条
输入关键字:

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管乐器。亦称芦笳。蒙古族称之为“绰尔”。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李延年因其曲造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后成为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太平御览》引《蔡琰别传》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宋代称之为芦笳,蒙元时期,为蒙古族沿用。清代,作为宫廷乐器,吹奏蒙古乐曲。至民国初年,内蒙古各地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经历代演变,发展为两种形式:其一为无孔喇叭形,如宋代陈旸《乐书》中所载之大胡笳、小胡笳,“似觱篥而无孔,后世卤薄用之”。其二为长管状有孔,如《皇朝礼器图式》所载:“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张口)”,长约70厘米,音色深沉、浑厚,可伴奏、合奏和独奏,常用于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



东冶
东羌
东纯
东苗
东明
东瓯
东岱
东京
东胡
东
东珠
东都
东夏
东奚
东部
东陵
东番
东蛮
东楼
东盟
东魏
东鳀
东大寺
东大庙
东山部
东山瑶
东川王
东女国
东女真
东乡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