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东人欲成王以礼迎周公归而作《伐柯》;周公得到礼遇西归时,东人惜别而作《九罭》。

输入历史事件:

东人欲成王以礼迎周公归而作《伐柯》;周公得到礼遇西归时,东人惜别而作《九罭》。

公元-1040年 月份不详
东人欲成王以礼迎周公归而作《伐柯》周公得到礼遇西归时,东人惜别而作《九罭》

诗皆见诗经·豳风》《毛序》云:“《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又云:“《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两《序》除篇题不同外,其余文字完全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伐柯》《九罭》本为一诗(吴闿生《诗义会通》)。由于相同文字的《序》冠于两首诗之上,加之语意不明,后人关于两诗的主旨颇多异说。苏辙诗集传《伐柯》云:“伐柯而不用斧,取妻而不用媒,岂可得哉?今成王欲治国,弃周公而不召,亦不可得也。”严粲《诗辑》亦云:“有问伐柯以为斧柄者如何乎? 非斧则不能,其理易知,何必问也。有问取妻者当如何乎? 非媒则不得,其理亦易知,何必问也。欲周公之归,何必问人,但以礼迎之而已。”胡承珙《毛诗后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都认为苏说颇合诗意,则《伐柯》是欲成王以礼迎归周公的诗。至于《九罭》,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这诗是东人为周公得到上公冕服西归时惜别而作。”此据诗本文及《毛传》、郑笺为说,亦可从。诗旨既明,则其作者当不如《毛序》所言是周大夫而是东方之人,朱熹诗集传就明言《伐柯》《九哉》为东人所作。既然两诗均出自东人之手,当作于周公东征期间。


李埴(1161—1238)卒,年七十八。
李埴卒后,刘克庄有《祭李尚书文》。
吴文英作《木兰花慢》(几临流送远)。
蒙古建太极书院于燕京,选俊秀有识度者为学生,以赵复主讲,王粹佐之,传播程朱理学。
岳珂复被召用,起为湖广总领。
赵以夫同知枢密院事。
姚燧(1238—1313)生。
乔行简为少傅、平章军国重事,封益国公。
吴文英作《金缕歌》(乔木生云气)。
吴潜为敷文阁直学士、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
十八日,李俊民与友人游青莲山,作《游青莲分韵得春字》诗。
吴渊权工部尚书、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
吴潜为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知镇江府。
乔行简上五疏乞罢机政,诏不允。
吴渊兼都督行府参赞军事。
许应龙签书枢密院事。
崔与之(1158—1239)卒,年八十二。
与之之卒,刘克庄有《祭菊坡崔丞相文》。
李昴英直秘阁福建提举。
施枢约于本年前后为浙东转运使幕属。
许棐约于本年起,始隐于秦溪,专事著述。
叶绍翁本年在世,生卒年不详。
黄简约卒于本年前后,生卒年不详。
刘宰(1166—1239)卒,年七十四。
赵葵《漫塘刘先生文集序》:“近世以文名者不一,虽高谈阔论雅足动人,而行不掩言者居多。
刘宰卒后,杜范有《祭少监刘漫塘文》。
蒙古军进窥宋万州,宋舟师溯江迎战,为蒙古军败于夔门。
宋以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
李俊民与友人游济源,赋《游济源》诗。
吴潜奉命兼侍读。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