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输入历史事件:

春,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公元-501年 月份不详
春,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君子引《诗·邺风·静女》《鄘风·竿旄》《召南·甘棠》,以咎驷歂。见《左传·定公九年》邓析,郑国人,刑名家。与子产同时。吕氏春秋·离谓篇》:“郑国多相悬以书者,子产令无悬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又曰:“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民之献衣襦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曰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讙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郑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列子·力命篇》亦云:“邓析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然据此年《左传》,杀邓析者为驷歂,非子产。且子产卒于鲁昭公二十年,下距此年已二十一年。故杜预《春秋左传注》云:“邓析,郑大夫,欲改郑年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云《竹刑》。”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云:“昭六年,子产铸刑书于鼎。今邓析别造《竹刑》,明是改郑所铸旧制。若用君命遣造,则是国家法制,邓析不得独专其名。驷歂用其刑书,则其法可取,杀之不为作此书也。”钱穆《邓析考》云:“按,《左传》子产铸刑书,叔向谏曰:‘民知争端矣。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今邓析之所为,即是叔向之所料。是驷歂之诛邓析,正为其教讼乱制。然必子产《刑书》疏阔,故邓析得变易是非,操两可,设无穷,以取胜。亦必其《竹刑》较子产《刑书》为密,故驷歂虽诛其人,又不得不舍旧制而用其书也。时晋亦有刑鼎,仲尼曰:‘鼎在民矣,何以尊贵!’盖自刑之有律,而后贱民之赏罚,得不全视夫贵族之喜怒,而有所征以争。邓析《刑书》,殆即其所以教民为争之具,而当时之贵者,乃不得不转窃其所以为争者以为治也。此亦当时世变之一大关键也。其后不百年,魏文侯李克,著《法经》,下传吴起商鞅,然后贵族庶民一统于法。而昔者‘礼不下庶人,刑不大夫’之制,始不可复。然鞍起皆以身殉。今邓析,其为人贤否不可知,其《竹刑》之详亦不可考。要之与鞍起异行同趣,亦当时贵族平民势力消长中之一才士也。汉书·艺文志》名家有邓析子二篇,刘向《叙》:‘臣所得储中《邓析书》四篇,臣叙书一篇,凡中外书五篇,以相校除重复,为五篇,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今按韩非子云:‘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淮南子亦云:‘邓析巧辩而乱法。’则《邓析书》乃战国晚世桓团辨者之徒所伪托。邓析实仅有《竹刑》,未尝别自着书也。……则今传邓析子,复非战国晚世之真也。”


文徽明(1470一1559)卒。
丁士美等进士及第。
同榜进士有石星(1538—1599)、王世懋(1536一1588)等。
赵贞吉为严嵩《钤山堂集》作序。
归有光会试下第南还。
逮总督蓟辽右都御史王忬(王世贞父)下狱。
诏赐陶仲文白金、彩币等以示眷怀。
天池道人作《南词叙录》小序。
杨慎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杨慎(1488一1559)卒。
王慎中(1509—1559)卒。
张九一以存问王世贞忤严嵩,由吏部验封事主事出为南尚宝卿。
王永美邀归有光游海,未至而还。
唐顺之(1507—1560)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淮阳。
王世贞以家难休官。
吴维岳数访李攀龙,李谢病不见。
黎民表(1522一1582)任制敕房中书。
顾起纶迂道岭表拜访黄佐(1490一1566)。
陈有守等历时三年,编定《徽郡诗》八卷。
陈鹤、梅鼎祚唱和诗近百篇。
秦鸣雷、高拱、陈升任讲读学士。
潘季驯(1521—1595)巡按广东。
卢柟当卒于今年(?一1559)。
许宗鲁(1490一1559)卒。
叶向高(1559—1627)生。
冯惟讷辑《诗纪》初次刊行,是为嘉靖本。
南京振武营兵变,杀总督黄懋官。
袁宗道(1560一1600)生。
宗臣(1525—1560)卒。
湛若水(1466—1560)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