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

输入历史事件:

《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

公元-376年 月份不详
《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十一篇,清代苏时学《墨子刊误》卷二《号令第十七》云:“此盖出于商鞅辈所为,而世之为墨学者,取以益其书也。

倘以为墨子之言,则误矣。”《四库提要》以为“第五十二篇(《备城门》)以下皆兵家言,其文古奥,或不可句读,与全书为不类。疑因五十一篇(《公输》)言公输般九攻、墨子九拒之事,其徒因采摭其术,附记其末”。今人蒙文通、陈直以为秦人之书。(蒙说见《儒学五论·论墨学源流与儒墨汇合》。其云:“自《备城门》以下诸篇,备见秦人独有之制,何以谓其不为秦人之书?……推而明之,其为秦墨之书无惑也。”陈说见《<墨子·备城门>等篇与居延汉简》。(《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1期)截止目前,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似为研究墨子中上述各篇的惟一专书。针对二十世纪秦墓出土的青铜器有铁器情况,岑仲勉云:“今墨子这几篇里说铁者不少,如铁鍱或铁什,齐铁矢,铁鐕,铁纂,撒铁以害敌人(均《备城门》),铁服说或铁鈇,铁钩距(均《备穴》),铁虇(《旗帜》),又征发各边乡铜铁(《杂守》),铁之为用极溥,可以想见。”(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再序)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有墨子残简。罗福颐言:“临沂简中得四十余号,与墨子《备城门》《备蛾傅》《号令》诸篇文辞多有相似者,然今以孙氏《墨子间诂》校之,仅少数可以确定为墨子,其他估作佚文附录于后。”(《临沂汉简所见古籍概略》《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后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以为:“内容记述守城的设施及法令,当即木牍所记之《守法》《守令》两篇。”篇文“内容与墨子论守城之法的《备城门》《号令》等篇相似”。(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朱德熙、裘锡圭以为:“墨子·杂守》虽然并非墨子所作,但仍可能是先秦作品。”“墨子·备城门》以下各篇,是秦国墨家的作品。”(《战国时代的“斞”和秦汉时代的“半”》《文史》第八辑)李学勤言:“1957年发现的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第一组简,年代是战国中期,已经破坏残断。过去一直以为是儒家书籍,经过不少学者研究,看来实际是墨子的佚篇,其语句曾为太平御览所引,明标墨子。这座墓的年代与墨子距离不远,而同这一佚篇近似的墨子若干篇章,前人都以为较晚,观点是必须修正的。”“另外,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的竹简《守法》曾袭用墨子里的《备城门》《号令》《守法》出自齐人,《备城门》等则系秦墨者手笔。《守法》是先秦的,因而《备城门》等不会太晚,估计是秦惠文王或略迟的时候形成的。参照上述,墨子全书的年代应比过去估量的要早一些。”(《新发现简帛佚籍对学术史的影响》,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辑)其后又在《秦简与<墨子>城守各篇》《号令》等篇与竹简秦律相比较后,得出结论:“墨子城守诸篇作于秦人之手,应无疑问。”“如《迎敌祠》篇称‘公素服誓于太庙’,应作于秦称王以前;《号令》篇提到‘王’,当成于秦称王之后。秦简也有类似的迹象,如《律说》引刑法本文有‘公祠’,解说改作‘王室祠’,可见本文是秦称王前制订的,解说则作于称王之后。”“城守各篇或称‘公’或称‘王’,很可能是惠文王及其以后秦国墨者的着作。篇中屡称禽滑釐,墨学这一支派大约是禽子的徒裔。”(《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墨子还有些佚文,见孙诒让《墨子间诂》


高其倬迁侍读学士。
张尚瑗序赖鲲升等编《友声集》。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刊行。
方式济卒,年四十二。
初八日,顾成志(1717—1783)生。
厉鹗游法华山。
释成鹫又作《丁酉年后纪梦续编》一卷。
高孝本有《海岱集》。
初三日,卢文弨(1717—1796)生。
田同之、金埴论诗于王苹二十四泉草堂。
揆叙序唐孙华《东江诗钞》。
杨名时出为北直巡道。
金埴客吴陈琰斋。
裘琏修《钱塘县志》。
金陵举文会。
初三日,阿桂(1717—1797)生。
金埴访孔尚任,读《桃花扇》,题诗于后。
乡试。
沈德潜、沈用济、方还、李果等举诗会。
[按,方还字蓂朔,号灵洲,番禺人。
高孝本有《黄梅集》。
方苞作《四君子传》。
十三日,王翚卒,年八十六。
顾嗣立游扬州、真州。
查慎行赴粤东,应伶陶庵(法海)之招。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刻成,始编《古诗源》。
二十四日,华浣芳(女)卒,年二十三。
高其倬迁内阁学士。
张廷玉充经筵讲官。
陈鹏年出署霸昌道。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