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列子·周穆王篇》言尹文“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

输入历史事件:

《列子·周穆王篇》言尹文“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

公元-285年 月份不详
列子·周穆王篇》言尹文“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

列子是魏晋间人模仿庄子并掺杂佛说而编成,把尹文说成是虚拟人物,不足为史料(参唐钺《尹文和<尹文子>》《古史辨》第六册)。《汉书•艺文志》“名家”类著录“尹文子一篇”。《隋书•经籍志》“名家”著录“尹文子二卷”。注云:“尹文,周之处士,游齐稷下。”新唐书·艺文志》“名家”著录“尹文子一卷”。宋史·艺文志》“名家”同新唐书·艺文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亦作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上)提出尹文子“序”为东汉仲长统所作。《四库提要》云:“此本亦题《大道上篇》《大道下篇》,与序相符。而通为一卷,盖后人所合并也。”故自宋、明以来,或疑为东汉、魏晋人依托。如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提出了怀疑尹文子的一个理由是:“尹文以欢颜寝兵,和调天下。今书乃曰:‘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对此,李学勤云:“《天下》所说宋、尹‘以聏合欢,以调海内’,应如王蘧常所说,是‘有得于老子之柔道’。老子正是提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和‘柔道’没有什么矛盾。帛书《黄帝书》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发挥。”(《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第二篇《文献篇·<管子·心术>等篇》)对晃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驳之。清末孙诒让校正尹文子,附有宋本尹文子校文(《札迻》。中华书局1989年版)。近人吕思勉《经子解题》以为:“今本两篇,精要之论,多在上篇中。然上篇实包含若干篇章;因排列失次,其义遂不易通。盖条次撰定者,于此学实未深造,此篇盖《汉·志》之旧。其文字平改处,则后人所改。下篇由杂集而成,盖后人所附益,非汉时所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9世纪二三十年代“辨伪”之风盛行时被视为伪书。罗根泽《诸子考索·尹文子探源》从“与古本不同”、“误解尹文学说”、“论及尹文以后学说”三个方面论证其为魏晋时人伪托。今人的一些文章或论著,针对疑伪证据具体辩驳。结论大都以为其书不伪,且是尹文草创、在战国后期经过补充加工之书。胡家聪《<尹文子>与稷下黄老学派》尹文子:“其书中道法刑名思想融为一体的稷下道家黄老学说……这种学说只能产生于当时稷下之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因此,离开了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就是后人想伪造也是无法伪造出来的。”(《文史哲》1984年第2期)其说甚是。他举出了尹文子作于战国的内证。即文中有“乱、亡之国”、“强、治之国”说法,这表明此书应在战国时代,而不应在汉至魏晋人伪造;尹文子中尹文学说与荀子书中的荀况学说多相近或相同的地方;这种现象一则说明尹文、荀况同在程下从事学术活动,荀况称宋钘为“子宋子”,与尹文同受其传承,二则说明尹文之与荀况学说有多处相近或相同。后来他又力辩尹文学派活动于战国中、后期,尹文子作于战国,归于稷下黄老之学,尹文子其书流传有序(《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此说有理。尹文子在流传中后人有补充。其书言名法之义甚精,对以后学术理论的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诸子》云:“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其《大道上》论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一段文字,揭示了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原则,即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其审美倾向的不同,在美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北堂书抄》中有尹文子一段佚文云:“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恐。其意变,其音亦变。意诚或达于金石,而况人乎?”揭示了主体思想情感与艺术活动之间、形式媒介同观赏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


邢劭为兖州刺史。
魏收加开府。
阳休之为北齐都官尚书,转七兵、祠部。
王晞历东徐州刺史、秘书监。
庾信作《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升斗表》。
刘逖从齐武成帝赴晋阳,以此除散骑侍郎,兼议曹郎中。
祖珽擢拜中书侍郎,出为安德太宁,转齐郡太守。
樊逊为主书,迁员外散骑侍郎。
毛喜至京师,任骠骑将军府咨议参军。
颜晃卒,时年五十三。
庾信作《别周尚书弘正诗》,庾集尚有《送周尚书弘正二首》《重别周尚书二首》,倪璠以为俱作于此时。
王褒作《与周弘让书》《与周处士诗》。
刘昼作《六合赋》,见讥于魏收。
释昙迁二十一岁,师事昙静而出家。
陆琼亦擅大手笔。
散骑常侍江德藻使齐,著《北征道里记》三卷。
魏收兼尚书右仆射,历四日,以阿纵除名。
释僧实(476—563)卒,年八十八岁。
庾信作《同州还》诗。
薛道衡为北齐太尉府主簿。
北齐诏慧藏法师于太极殿讲《华严经》。
江德藻“还拜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
魏收为北齐清都尹。
阳休之为北齐西兖州刺史。
阳休之奏熊安生为齐国子博士。
祖珽拜秘书监,加仪同三司。
庾信作《侍从徐国公殿下军行诗》。
刘逖为北齐中书侍郎,入典机密,又聘于陈、周。
王晞在并州,未尝以世务为累。
释灵裕四十七岁,应范阳卢氏之邀,至止讲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