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扬雄生(前53—公元18)。

输入历史事件:

扬雄生(前53—公元18)。

公元-53年 是年
扬雄生(前53—公元18)。

按,本传称其“年七十一,天凤五年(18)卒”,则当生于此年。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年四十余,始游京师。先召为大司马门下史,为待诏。以赋除为郎,给事黄门。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校书于天禄阁。后恐受刘歆子事株连,投阁自杀,未死。以病免官,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年七十一,卒。(《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上)《汉书•艺文志》卷三十:“《训纂》一篇,扬雄作。……扬雄《苍颉训纂》一篇。……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扬雄赋十二篇。”《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郭璞注。……汉扬雄《训纂篇》。”同书卷三十三:“《蜀王本记》一卷,扬雄撰。”同书卷三十四:“扬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扬雄撰,李轨注。梁有扬子法言六卷,侯苞注。亡。扬子法言十三卷,宋衷注。《扬子太玄经》九卷,宋衷注。梁有《扬子太玄经》九卷,扬雄自作章句,亡。《扬子太玄经》十卷,陆绩、宋衷注。《扬子太玄经》十卷,蔡文邵注。梁有《扬子太玄经》十四卷,虞翻注;《扬子太玄经》十三卷,陆凯注;《扬子太玄经》七卷,王肃注。亡。”同书卷三十五:“《扬雄集》五卷。”张溥辑有《扬侍郎集》严可均全汉文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收其文五十九篇。张溥:“《剧秦美新》,谀文也,后世《劝进》《九锡》,皆权舆焉。《元后诔》哀思文母,盛誉宰衡,犹然《美新》。岂有周人申后之思乎? 予尝疑子云耆老清静,王莽之世,身向日景,何爱一官,自夺玄守。班史作传,亦未显訾其符命之作,传闻真伪,尚在龙蛇间。或者莽善诳耀,颂功德者遍海内,莫不高三皇,巍五帝,子云《美新》犹颇酝藉鲜丑,孟坚读而不怪也。《法言》世贵,《太玄》后显,并辅《六经》而行。《河东》《甘泉》《长杨》《羽猎》,四赋绝伦,自比讽谏,相如不死。《逐贫赋》长于《解嘲》《释愁》《送穷》,文士调脱,多原于此。《十二州》《二十五官箴》《虞书》《鲁颂》之遗也。《酒箴》滑稽,陈遵见而拊掌,宁让淳于说酒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扬侍郎集题词》)永瑢等:“《扬子云集》,汉扬雄撰。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载雄集五卷,其本久佚。宋谭愈始取汉书《古文苑》所载四十余篇,仍辑为五卷,已非旧本。明万历中,遂州郑朴又取所撰《太玄》《法言》方言三书及类书所引蜀王本纪《琴清英》诸条,与诸文赋合编之,厘为六卷,而以逸篇之目附卷末,即此本也。雄所撰诸箴,《古文苑》《中兴书目》皆二十四篇,惟晁公武《读书志》称二十八篇,多《司空》尚书《博士》《太常》四篇。是集复益以《太官令》《太史令》,为三十篇。考《后汉书•班固传》注引雄《尚书箴》太平御览引雄《太官令》《太史令》二箴,则朴之所增,未为无据。然考《汉书•胡广传》称雄作《十二州箴》《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则汉世止二十八篇。刘勰文心雕龙称卿尹州牧二十五篇,则又亡其三,不应其后复出。且《古文苑》《司空》等四箴,明注崔骃、崔瑗之名,叶大庆考古质疑又摘初学记所载《润州箴》中,乃有“六代都兴”之语,则诸书或属误引,未可遽定为雄作也。是书之首,又冠以雄始末辨一篇,乃焦竑《笔乘》之文。谓汉书载雄仕莽,作符命投阁,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考雄至京见成帝,年四十余。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凤五年,计五十有二岁,以五十二合四十余,已近百年,则与年七十一者又相抵牾。又考雄至京,大司马王音奇其文,而音薨于永始初年,则雄来必在永始之前,谓雄为仕于莽年者妄也云云。近人多祖其说,为雄讼枉案。文选任昉所作《王文宪公集序》‘家牒’字下,李善注引刘歆《七略》曰‘子云家牒言,以甘露元年生’。《汉书•成帝纪》载行幸甘泉、行幸长杨宫,并在元延元年己酉,上距宣帝甘露元年戊辰,正四十二年,与四十余之数合。其后元延凡五年,绥和凡二年,哀帝建平凡四年,元寿凡二年,平帝元始凡五年,孺子婴凡三年,王莽始建国凡五年,积至天凤五年,正得七十一年,与七十一卒之数亦合,其仕莽十年,毫无疑义。竑不考祠甘泉、猎长杨之岁,而以成帝即位之建始元年起算,悖谬殊甚。惟王音卒岁,实与雄传不合。然‘音’字与‘根’字之误,宋祁固已言之,其文载今本汉书注中,竑岂未见耶!”(《四库提要》卷一百四十八)


十三日,帝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
十六日,试特奏名进士并广南进士。
辛酉(二十一日),御崇政殿,赐进士郑獬等二百人及第,一百五十人出身,一百七十人同出身。
登进士第:郑獬、杨绘、滕甫、雍子方、宇文之奇、郑穆、钱藻、方子容、吴处厚、白约、蒲宗孟、鲁有开、李谊伯、黄序、黄中庸、徐无党、刘定、陈传、陈汝义、周师厚、周镛、郑叔明、何琬、吕大忠、张献民、楼郁、刘瑾、晁端友、李清臣、韦骧、王汝舟、吴骧、江朴、汪毅、周喻、周之道、高旦、黄莘、杨纬、葛良嗣、韩直彦、王汾、顾方等。
郑毅夫廷试日,曾明仲为巡察官,方往来之际,见毅夫笔不停辍,而试卷展其前,不畏人窃窥,意甚自得。
郑毅夫自负时名,国子监以第五人送,意甚不平。
滕章敏公慷慨豪迈,不拘小节。
滕元发甫,皇祐五年御试《吹律听军声》诗云:“万国休兵外,群生奏凯中。
辛酉(二十一日),蒋堂卒,75岁。
著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春卿遗稿》一卷,宋蒋堂撰。
著录: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二、《四库提要》卷一五二、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版本:明天启元年蒋鐄刻本、清光绪二十九年李盛铎钞本。
曾巩应试落第。
枢密直学士、给事中孙沔还自岭南,帝问劳,解所服御带赐之。
一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郑獬为将作监丞,第二人杨绘、第三人滕甫并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人雍子方、第五人宇文之奇并为两使职官;第六人而下并《九经》及第,并为初等幕职官;第二甲,为试衔大县主簿、尉;第三甲、第四甲试衔,并判司、主簿、尉;第四甲已下及诸科,同出身,并守选。
癸卯(四日),知并州韩琦兼制置本路粮草。
乙巳(六日),枢密使、户部侍郎高若讷罢为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丁未(八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新知杭州孙沔为枢密副使。
癸亥(二十四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孙抃为左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十三日,梅尧臣序林逋《林和靖诗集》。
天圣中,闻钱塘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
《和靖诗集》四卷,宋林逋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宋史•艺文志七》、高儒《百川书志》卷一五、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二、金檀《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〇九、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明正德十二年韩士英等刻本、明万历四十一年何养纯等刻本、清康熙四十年吴调元刻本、清嘉庆二年顾广圻影宋钞本、清道光四年南海叶梦龙刊本。
十五日,欧阳修自颍州护母丧归吉州,葬沙溪泷冈。
辛未(四日),徙知青州文彦博知秦州,知秦州张昪知青州。
壬申(五日),户部侍部、平章事庞籍以本官知郓州。
癸酉(六日),徙判许州贾昌朝判大名府。
戊子(二十一日),诏礼部贡院:“自今诸科举人,终场问大义十道,每道举科首一两句为问,能以本经注疏对而加以文辞润色发明之者为上,或不指明义理而但引注疏备者次之,并为通;若引注疏及六分者为粗;其不识本义或连引他经文意乖戾、章句断绝者为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