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向秀约卒于此年。

输入历史事件:

向秀约卒于此年。

公元279年 本年
向秀约卒于此年。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假定其卒于此年,亦有系于泰始八年(272)者,姑采陆说。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又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世说新语•言语》:“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刘孝标注引《向秀别传》曰:“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有无,外物不足怫其心。弱冠著儒道论,弃而不录,好事者或存之。或云是其族人所作,困于不行,乃告秀,欲假其名。秀笑曰:‘可复尔耳。’后康被诛,秀遂失图。乃应岁举,到京师,诣大将军司马文王,文王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常谓彼人不达尧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说,随次转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刘孝标注引《秀别传》曰:“秀与嵇康吕安为友,趣舍不同。嵇康傲世不羁,安放逸迈俗,而秀雅好读书。二子颇以此嗤之。后秀将注庄子,先以告康、安,康、安咸曰:‘此书讵复须注?徒弃人作乐事耳!’及成,以示二子。康曰:‘尔故复胜不?’安乃惊曰:‘庄周不死矣!’后注周易,大义可观,而与汉世诸儒互有彼此,未若隐庄之绝伦也。”又注云:“秀本传或言,秀游托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注述。唯好庄子,聊应崔譔所注,以备遗忘云。《竹林七贤论》云:‘秀为此义,读之者无不超然,若已出尘埃而窥绝冥,始了视听之表。有神德玄哲,能遗天下,外万物。虽复使动竞之人顾观所徇,皆怅然自有振拔之情矣。’”


黄庭坚作诗《宿旧彭泽怀陶令》、《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宋朝太后自出金帛,于京城建上清储祥宫,道士王太初以符篆行于宫中.遂委以营官之任,并赐号“灵慧冲寂大师”。
兹综述苏轼出处。
黄庭坚本年所作诗.较有名的还有:。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时进叔,山谷友人。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亦吴体,学老杜者。
《赠别李端叔》,李之仪,字端叔。
《池口风雨留三日》,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起句顺点,次句夹写夹叙,三四以物为姓,兼比。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深闺静几试笔墨)、(小竹扶疏大竹枯)。
秦观三十岁。
及第之前,秦观曾暂居某显贵家,有词《江城子》:“枣花金钗乐柔荑。
秦观早期词还有《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
元丰初,秦观有词《雨中花》,词曰:“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
秦观青年时期,有词《醉桃源》(自注:以阮郎归歌之亦可):“碧天如水月如眉。
乡居时,秦观有词《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月彩偷窗隙。
元丰年间,秦观有词《长相思》:“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宋朝派兵讨伐泸蛮乞弟。
前征安南,曾建顺州。
宋诏试进士加律义。
苏轼与道教关系甚深。
韩缜以龙图阁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于阗贡于宋。
宋置铸钱监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贺铸罢官滏阳。
乙巳,宋命官检阅九军营阵法于京城南。
知制诰王安礼为翰林学士。
王安石作诗《独卧有怀》。
河又决澶州小吴埽(今河南濮阳西)。
端午日,苏轼作词《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遒》(银塘朱槛曲尘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