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僧虔《诫子书》代表高门氏族在宋末的心声。

输入历史事件:

王僧虔《诫子书》代表高门氏族在宋末的心声。

公元479年 本年
王僧虔《诫子书》代表高门氏族在宋末的心声。

《南齐书•王僧虔传》说:“僧虔宋世尝有书诫子曰:知汝恨吾不许汝学,欲自悔厉,或以阖棺自欺,或更择美业,且得有慨,亦慰穷生。但亟闻斯唱,未睹其实。请从先师听言观行,冀此不复虚身。吾未信汝,非徒然也。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国志聚置床头,百日许,复徙业就玄,自当小差于史,犹未近仿佛。曼倩有云:‘谈何容易。’见诸玄,志为之逸,肠为之抽,专一书,转诵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尚未敢轻言。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未知辅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说,马、郑何所异,《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谈士,此最险事。设令袁令命汝言《易》,谢中书挑汝言《庄》,张吴兴叩汝言《老》,端可复言未尝看邪?谈故如射,前人得破,后人应解,不解即输赌矣。且论注百氏,荆州《八帙》,又《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如客至之有设也。汝皆未经拂耳瞥目,岂有庖厨不脩,而欲延大宾者哉?就如张衡思侔造化,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六十四卦,未知何名;庄子众篇,何者内外;《八帙》所载,凡有几家;《四本》之称,以何为长。而终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不学,无以为训。然重华无严父,放勋无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辈窃议亦当云:‘何日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谪?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汝见其一耳,不全尔也。设令吾学如马、郑,亦必甚胜;复倍不如今,亦必大减。致之有由,从身上来也。汝今壮年,自勤数倍许胜,劣及吾耳。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吾在世,虽乏德素,要复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等耳。即化之后,若自无调度,谁复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试复三思,勿讳吾言。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各在尔身己切,岂复关吾邪?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春泓按:王僧虔此书作于宋世,其中提到谢中书,即谢庄《宋书•谢庄传》说:“(大明)六年……太宗定乱,得出。及即位,以庄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寻阳王师,顷之,转中书令常侍、王师如故……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故谢氏得“谢中书”之称号,应在泰始元年。其中提到的袁令,即袁粲《宋书•袁粲传》说:“(泰始)二年,迁领军将军,仗士三十人入六门。其年,徙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增封三百户,固辞不受。三年,转尚书仆射,寻领吏部。五年,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六年,上于华林园茅堂讲周易,粲为执经。又知东宫事,徙为右仆射。七年,领太子詹事仆射如故。未拜,迁尚书令,丹阳尹如故。坐前选武将军江柳为江州刺史,柳有罪,降为守尚书令。”他在泰始二年“徙中书令”,泰始七年任尚书令,故有“袁令”之称。《梁书•谢胐传》袁粲有曰:“谢令不死。”盖谢庄曾任中书令故也,可相互印证。因捍卫刘宋,在昇明元年,袁粲被萧道成部下所杀。其中提及的张吴兴,即张绪。按《南齐书•张绪传》说:“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他是由宋入齐的人物。体味王僧虔此书所谓“设令袁令命汝言《易》,谢中书挑汝言《庄》,张吴兴叩汝言《老》,端可复言未尝看邪”? 设若此时袁、谢及张当时都还在世,而三人中以谢庄最早凋零,故此书写作时间似不应晚于泰始二年。因王僧虔死于永明三年,享年六十,故在泰始二年,其年纪正好是四十一岁。而恰在此年,袁粲可有“袁令”之称号。然而按南齐书记载,王僧虔儿子有王慈、王志和王寂,王慈较年长(未必是长子),他于永明九年卒,享年四十一岁,与其父王僧虔相比,年少二十五岁。另《梁书•王筠传》记载王僧虔还有一子楫,但是不明其行年。如果此书正写于泰始二年,当时王慈年方十六岁,则与书中提及“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不合;而王志和王寂则更年轻,书中说到“犹捶挞志辈”,而王寂卒年二十一岁,故排除了此书写作的对象是王志和王寂的可能性,王僧虔此书应写给儿子王慈。当写作此书时,谢庄袁粲应已不在人世,王僧虔本意是,若起死者于地下来谈玄的意思。当王慈在宋世将近三十岁时,恰应在宋昇明三年或稍前[1]。玄学重点谈论《老》《庄》《易》,上述三人是宋后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所以均兼修三者,而在王僧虔眼里则此辈各有擅长。


《清史稿•选举志二》:自甲午一役,丧师辱国,列强群起,攘夺权利,国势益岌岌。
《清史稿•选举志三》:光绪二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变通科举之奏。
张之洞《劝学篇序》: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
张之洞《学术》诗并注:理乱寻源学术乖,父雠子劫有由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各报存佚表》: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汪洋恣肆,畅所欲言,所谓宗法、家法,无复向者。
胡先骕《评俞恪士觚庵诗存》:清季文人粗分之,约为五类:第一类为泥古不化,反对一切新事业者;第二类为清季所谓“清流”,深知中国如欲立国于大地之上,必不能墨守故常,政法学术,必须有所更张,然仍以颠覆清室为不道、辛亥革命为叛乱,不惜为清室遗老者,如沈乙庵、陈伯严、郑海藏、赵尧生诸先生是也;第三类为有志于维新,对于清室初无仇视之心,亦未必以清室之覆、民国之兴为天维人纪坏灭之巨变,而必以流人遗老终其身者;第四类为奔走革命、誓覆清室者,如章太炎先生是也;第五类则藉名士头衔,猎食名公巨卿间,恬不为耻,反发“诸夏无君出处轻”之谬论,甚或沉湎于声色,乃托词于醇酒妇人,如樊樊山、易实甫之流是也。
陈柱《中国散文史•清维新以后之散文》:清自光绪维新以后,政治学术为之丕变,文人作风亦为之丕变。
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溯自玄黄剖判,人物孳乳,忧患之来,胎于文字。
陈三立《抱润轩文集序》:盖以通伯籍桐城,桐城自方氏、刘氏、姚氏迄于吴先生(汝纶),宗派流演相嬗而名者十数辈,其述作渊源见诸海内鸿彦硕儒推引称说,不可胜原。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诗坛旧头领一员:托塔天王晃盖,王闿运(附严咸、邓辅纶、高心夔、陈兆奎、夏寿田、杨庄)。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方今之世,文有古今之殊;而古文之中,又有魏晋、齐梁与唐宋之分,所谓歧之中又有歧焉。
高旭《漱铁和尚遗诗序》(光绪二十八年作):自近八年中,适当十九世纪之末以至二十世纪之初,其文字界变迁之速率,至于不可思议,而影响恒及于政治界。
樊增祥《天放楼诗集跋》:余年近八十,负虚名于当世垂六十年。
沃丘仲子《当代名人小传•文人》:慨自小说流行,浮博少年胸有说部、报章二者,则奋笔编书,出以问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
杨岘删录续得诗文各一卷。
张裕钊(1823—1894)卒于西安,年七十二。
宏道堂刊刻郑观应撰《盛世危言》五卷本。
《八代文粹》约于是春刻成。
二十五日,赐张謇等三百十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范当世阅范氏累世所为诗,约之为《通州范氏诗略》。
陈锐为郑文焯《冷红词》作序。
韩邦庆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六十四回刊出,题“云间花也怜侬著”。
缪荃孙弃官出京。
十九日,薛福成(1838—1894)卒。
初一乙亥(1894年8月1日),清廷下诏对日宣战。
二日,朱一新(1846—1894)卒,年四十九。
清廷命两广总督李瀚章毁南海举人康祖诒(有为)所著书。
范当世作诗稿《三百止遗》自序。
二十六日,吴汝纶答黎庶昌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