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高祖崩,时年八十六。

输入历史事件:

高祖崩,时年八十六。

公元549年 五月
高祖崩,时年八十六。

《梁书•武帝本纪下》说:三年夏五月丙辰,高祖崩于净居殿,时年八十六。本纪记述高祖“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造《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开古圣之旨。王侯朝臣皆奉表质疑,高祖皆为解释。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天监初,则何佟之、贺玚、严植之、明山宾等复述制旨,并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凡一千余卷,高祖称制断疑。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兼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制《涅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听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人。又造《通史》,躬制赞序,凡六百卷。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又撰《金策》三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戊寅(二十八日),度支判官、兵部员外郎陈尧叟,供奉官、阁门祗侯陈采,户部判官、太常博士丁谓,右侍禁、阁门祗侯焦守节,分至西川及峡路体量公事。
寇准移知同州。
丁亥(八日),宰相兵部尚书张齐贤加门下侍郎,李沆加中书侍郎。
戊申(二十九日),以宰相李沆为东京留守。
(辽圣宗统和十七年)是岁,放进士初锡等四人及第。
钱昱卒,57岁。
著有:《竹谱》三卷(《宋史》本传)、《钱昱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刘昌言卒,50岁。
包拯(999—1062)生。
曾公亮(999—1078)生。
仲讷(999—1053)生。
周沆(999—1067)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王禹偁《三黜赋》、王禹偁《黄州谢上表》、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王禹偁《大阅赋》、王禹偁《黄州重修文宣王庙壁记》、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杨亿《处州郡斋凝霜阁记》、杨亿《处州丽水县厅壁记》、杨亿《送进士陈在中序》、杨亿《温州聂从事云堂集序》。
诗:王禹偁《出守黄州上史馆相公》、王禹偁《凤皇陂》、王禹偁《一品孙郑煜》、杨亿《初至郡斋书事》、杨亿《狱多重囚》、杨亿《民牛多疫死》、杨亿《送觐道人归故山》、杨亿《送章顿归乡》、杨亿《郡斋即事书怀十二韵呈诸官》、杨亿《郡斋西亭即事十韵招丽水县丞武功从事》、杨亿《丽水殿丞移疾请告》、杨亿《送韩永锡归阙》、杨亿《次韵和致仕李殿丞寅见寄之什因以纪赠》、杨亿《己亥年郡中夏旱遍祷群望喜有甘泽之应》、杨亿《送温州聂从事赴阙》、杨亿《秋晚》、杨亿《己亥年十月十七大雪》、杨亿《闻道卿途中授计司判官》、杨亿《偶兴》、杨亿《到郡满岁自遣》。
十一日,宋湜卒,51岁。
壬寅(二十四日),命度支判官、兵部员外郎陈尧叟,供奉官、阁门衹侯杜承睿,往陕西路体量公事。
二十五日,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杨徽之卒,80岁。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著有:《杨徽之集》五卷(《宋史•艺文志七》)。
著录:曾巩《隆平集•杨徽之传》、王禹《东都事略•杨徽之传》、《宋史•艺文志七》。
杨侍读徽之,太宗闻其诗名,尽索所著,得数百篇奏御,仍献诗以谢,卒章曰:“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
三日,以翰林学士王旦权知贡举,知制诰王钦若、直集贤院赵安仁权同知贡举。
壬子(四日),翰林侍读学士吕文仲上新编《太宗御集》三十卷。
丙子(二十八日),曲宴近臣于后苑,上作《中春赏花钓鱼》七言诗,儒臣皆赋。
柳开疽发于首,自忻乘肩舁至并州。
余靖(1000一1064)生。
(一日)诏:礼部所试合格举人有权要亲族者,具名以闻。
六日,柳开卒于并州,54岁。
公讳开,字仲途,生于晋开运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