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盛赞诗集作者自我作古而诗风雅正。

输入历史事件:

盛赞诗集作者自我作古而诗风雅正。

公元674年 本年
盛赞诗集作者自我作古而诗风雅正。

序中有云:“其后鼓吹乐府,新声起于邺中;山水风云,逸韵生于江左。言古兴者,多以西汉为宗;议今文者,或用东朝为美《落梅》《芳树》,共体千篇;《陇水》《巫山》,殊名一意。亦犹负日于珍狐之下,沈萤于烛龙之前。辛勤逐影,更似悲狂,罕见凿空,曾未先觉。潘、陆、颜、谢,蹈迷津而不归;任、沈、江、刘,来乱辙而弥远。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兹乎!《乐府》者,御史贾君之所作也。……九成宫者,信天子之殊亭,群仙之一都也。……天子万乘,驱凤辇于西郊;群公百僚,扈龙轩而北辅。春秋络绎,冠盖满于青山;寒暑推移,旌节喧于黄道。……经过者徒知其美,揄扬者未歌其事。恭闻首唱,遂属洛阳才子;俯视前修,将丽长安之道。平恩公当朝旧相,一顾增容。亲行翰墨之林,先标唱和之雅。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动麟阁之雕章,发鸿都之宝思。云飞绮札,代郡接于苍梧;泉湧华篇,岷波连于碣石。万殊斯应,千里不违。同晨风之驮北林,似秋水之归东壑。洋洋盈耳,岂徒悬鲁之音;郁郁文哉,非复从周之说。故可论诸典故,被以笙镛。爰有中山郎余令,雅好著书,时称博物。探亡篇于古壁,征逸简于道人。撰而集之,命余为序。时褫巾三蜀,归卧一丘;散发书林,狂歌学市。虽江湖廓朗,宾庑萧条;绮季留侯,神交仿佛。遂复驱逼幽忧之疾,经纬朝廷之言。凡一百一篇,分为上下两卷。俾夫舞雩周道,知《小雅》之欢娱;击壤尧年,识太平之歌咏云尔。”序中所云“御史贾君”当指贾言忠。唐会要卷二八:“总章二年九月,车驾自九成宫还京,仍西狩校习……殿中御史杜易简、贾言忠监围。”新唐书贾曾传叙言忠仕履云:“累转吏部员外郎。李敬玄兼尚书,言忠尚气,及主选,不能下,贬邵州司马。”据旧唐书高宗纪下,李敬玄上元二年八月庚子由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则言忠由御史吏部员外郎是在上元二年八月以前。卢照临此序犹称“御史贾君”,知必作于上元二年八月以前言忠未转官时。又序中有“驱逼幽忧之疾”语,上年所作《病梨树赋》则云“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而明年为上元二年,知此序当作于此两三年间,姑系本年。参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附录《卢照邻年谱》。又序中平恩公指许圉师,旧唐书许绍附许圉师传:“(显庆)三年,以修实录功封平恩县公。”


黄庭坚至京师,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
苏轼与客登金山妙高台,命袁綯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丁卯(初六日),苏辙以承议郎为秘书省校书郎,作诗《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时张耒为咸平丞,闻苏辙除校书郎,为诗并招王子中。
贺铸病后登快哉亭,作《病后登快哉亭事》诗。
苏轼赴登州途中,过涟水军,赋《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自古涟漪佳绝地)。
贺铸作《召寇元弼》诗。
秋,秦观自京归高邮经南京,作《南京妙峰亭》诗。
十五日,苏轼抵登州任,进谢上表,上谢两府启。
初八日,苏辙游杭州上天竺,有诗《寄龙井辩才法师并叙》。
贺铸作诗《题渊明轩》。
辽史臣进《七帝实录》。
辽册封高丽国王。
程颐为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
初二日,苏轼与子苏过同游登州延洪禅院。
于阗进狮子于宋朝。
月初,苏轼上《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乞罢登莱榷盐状》(俱见《苏轼文集》卷二六)。
兹综述苏轼出处。
黄庭坚本年所作诗。
还有,《和答莘老见赠》、《以小龙团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
另外,将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籍甚宣城郡)(试说宣城郡),姑系于本年。
秦观三十七岁,登焦循榜进士第,作《谢及第启》。
朱弁(1085—1144)生。
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元符三年(1086—1100)共15年。
《宋大诏令集》卷第二改元元祐元年御札(元祐元年正月庚寅朔):“朕绍承大统,遹骏燕谋,於乎皇王,永世克孝。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三元祐更化:“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帝崩。
《宋大诏令集》卷第二改绍圣元年御札(元祐九年四月癸丑):“朕荷皇穹之眷命,守列圣之丕基,十年于兹,四海用乂。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六绍述:“哲宗元祐八年冬十月,帝始亲政。
《宋史》卷一八《哲宗纪二》:“赞曰。
王夫之《宋论》卷七哲宗四:“置一说之短长,以通观一时之措施,则其治乱安危,可未成而决其必然于先,况千载而信其所以然于后,无有爽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