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司空图(837—908)仍隐居中条山琯谷,闻梁杀唐哀帝,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输入历史事件:

司空图(837—908)仍隐居中条山琯谷,闻梁杀唐哀帝,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公元908年 二月
司空(837—908)仍隐居中条山琯谷,闻梁杀唐哀帝,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一鸣集》三十卷,已散佚。今存《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旧唐书卷一九〇下《文苑传》《司空图传》云:“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年七十二。”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司空图传》所记略同。图,文学家、诗论家。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七年(866),以文谒河中防御使王凝,为凝所赏识。十年(869),凝知贡举,拔图登进士第。十二年(871),凝因主责举时不受权幸之请托而被排挤出刺商州。图以知遇之恩,前往从之。乾符元年(874)凝入为兵部侍郎、领盐铁运使,二年(875)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四年(877)春迁宣歙池观察使,图均在凝幕。约五年(878)四五月间,图被任命为殿中御史,因其时凝方率众拒黄巢军之围攻,图不忍遽离去,遂因“赴阙迟留”被劾奏,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是年八月,凝病死于宣城,图始离宣赴洛。六年(879)十二月,由于卢携的赏识,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入长安,僖宗奔蜀,图不克从,乃逃归中条山琯谷。光启元年(885),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拜中书舍人。二年(886)正月,僖宗至宝鸡,图又不及从,再次回到琯谷。昭宗即位,召拜图为中书舍人。不久,因疾辞归,居华阴。景福初,拜谏议大夫,不赴;旋拜户部侍郎,赴阙数日即辞归。昭宗在华州时,曾征拜兵部侍郎,又辞以疾。天祐元年(904),朱温迫昭帝迁洛阳右相柳璨召图入洛,图惧见害,至洛佯装堕笏失仪,得以放还琯谷。四年(907),朱温篡唐,召图为礼部尚书,不起。翌年二月,闻哀帝被弑,图乃绝食,卒于琯谷。光启三年(887)图于琯谷时,曾自编其诗文为《一鸣集》(见《宋史•艺文志七》),未知卷数。其嗣子荷,亦曾编图诗文集。宋人谓《一鸣集》三十卷,殆即荷所编。此三十卷本已佚。今传《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为后人掇拾重辑者;另有诗品一卷,学者怀疑非图所作,然证据不足。图早年积极入仕,而后又趋向归隐。就其忠君而言,乃乱世中信守儒家准则之典型;而就其避世一点而言,则又为释、老思想之忠诚信奉者。图诗意境,于宁静淡雅中时带孤寂情思,《赠日


十月初,苏轼作和陶诗。
范纯仁高风亮节。
女真遣使进马于辽。
辽以高丽王昱有疾病之故,命其子颛权知国事。
苏轼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
宋复置六察。
宋编元祐以来臣僚章疏及申请文字,以存录其诋毁先朝。
贺铸卧病盱眙淮上舟中,有诗《岁暮舟居卧病怀寄金陵和上人》等。
苏轼经营药圃,种植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
苏州(今江苏苏州)地震。
辽放进士陈衡有等百三十人。
沈括(1031—1095)卒。
黄庭坚本年所作文,《黔南道中行记》较著名。
陈师道本年作诗有《答晁以道》、《病起》、《九月九日魏衍见过》、《别黄徐州》、《次韵答晁无歝》、《次韵无歝偶作》、《次韵无歝偶作二首》、《古墨竹并序》、《次韵晁无歝除日书怀》。
同卷,《病起》:“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同卷,《别黄徐州》:“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秦观四十七岁。
彭汝砺(1047—1095)卒。
李格非于本年召为校书郎,并撰《洛阳名园记》一卷。
苏轼渐渐以居惠为乐,新年作诗多篇,抒写其喜欢惠州的心情。
宋出元丰库缗钱四百万,于陕西、河东买粮,以备边储。
二十日为苏辙之生日。
尚书省火灾两次。
剑南东川地震。
苏轼继续作和陶诗。
苏轼妾王氏朝云过生日,苏轼作致语口号。
辽赈济西北边饥。
苏轼食太守东堂将军树荔枝,作诗《食荔枝二首并引》。
苏轼反复迁居。
本月,东新桥、西新桥落成,苏轼作《东新桥》和《西新桥》两诗记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