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会宿逍遥堂,苏辙作诗,苏轼和之。

输入历史事件: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会宿逍遥堂,苏辙作诗,苏轼和之。

公元1077年 八月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会宿逍遥堂,苏辙作诗,苏轼和之。

八月四日,兄弟二人游石经院,苏轼《记子由诗》。十五日,中秋,兄弟二人同赏月,颇有感慨。苏辙因为即将离开徐州,作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与苏轼话别,苏轼亦作词《水调歌头•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安石在东海)和之。十六日,苏辙南京留守签判任,离徐州苏轼送之出东门,等城上。苏辙作诗《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苏轼作诗《初别子由》苏辙徐州期间,认识陈师仲(传道)、陈师道(履常、无己)兄弟。二十一日,黄河水汇徐州城下,苏轼亲率军民抗洪救灾。


裴行俭草书《文选》一部,为高宗所称赏。
卢照邻移居太白山下,服丹砂以疗疾,旋丁父忧。
李邕(675-747)生。
崔融应词殚文律科制举及第。
薛元超同中书门下三品。
薛元超赋《出征》诗,高宗代周王和之。
高宗自东都还长安。
骆宾王在武功主簿任,以母老需养,辞裴行俭掌书记之命;后调明堂主簿,作《帝京篇》。
《帝京篇》曰……”则其作《帝京篇》时已在明堂主簿任。
王勃(650—676)卒,年二十七。
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
李峤在长安尉任,与骆宾王等以文章齐名,旋转三原尉。
骆宾王行役江南,作《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等诗。
杨炯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赋诗送同僚从军。
郇王李素节进所著《忠孝论》,为武后所诬。
三日,敕新造《上元》之舞。
祭并停。
壬申,改元仪凤。
丙申,皇太子李贤等注《后汉书》成,奏上。
陈子昂始折节读书,数年间概览经史百家。
杨炯在校书郎任,作《晦日药园诗序》。
李峤在三原县尉任,访夏县尉崔融未遇,有书及诗遗之,又作有《汾阴行》。
简知音。
员半千在武陟尉任,开仓以赈饥民,薛元超义之。
苏味道任咸阳尉。
徐彦伯受薛元超表荐,由是入仕。
张鷟年二十,应制举及第,授襄乐县尉,任期尝撰《游仙窟》。
赵东曦(677—750)生。
刘希夷作《代悲白头翁》、《公子行》诗。
诏自今而后《道德经》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