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苏颂(1020—1101)卒。

输入历史事件:

苏颂(1020—1101)卒。

公元1101年 五月
苏颂(1020—1101)卒。

二十日,苏颂卒于润州汪藻《浮溪集》卷十七《苏魏公文集序》:“所贵于文者,以能明当世之务,达群伦之情,使千载之下,读之者如出乎其时,如见其人也。若乎善立言者不然,文虽同乎人,而其所以为文,有非人之所得而同者。孟子七篇之书,叙战国诸侯之事,与夫梁齐君臣之语,其辞极于辩博,若无以异乎战国之文也。扬子之书数万言,言秦汉之际为最详,简雅而闳深,若无以异乎西汉之文也。至其推性命之隐,发天人之微,粹然一归于正,使学者师用,比之六经,则当时所谓仪、秦、杜钦辈,岂惟无以望其门墙,殆冠履之不侔也。宋兴百余年,文章之变屡矣。杨文公倡之于前,欧阳文忠公继之于后,至元丰、元祐间,斯文几于古而无遗恨矣,盖吾宋极盛之时也。于是丞相魏国苏公出焉,以博学洽闻,名重天下者五十余年,卒用儒宗位宰相,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故自熙宁以来,国家大号令,朝廷大议论,莫不于公文见之。然公事四帝,以名节始终,其见于文者,岂空言哉?论政之得失,则开陈反复,而极于忠。论民之利病,则援据该详,而本于恕。有所不言则已,既言于上矣,举天下荣辱是非莫能移其所守。可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也。若其讲明经术之要,练达朝廷之议,下至百家九流,律历方技之书,无不探其源,综其妙者,在公特余事耳。此所以一话言,一章句,皆足以垂世立教,革浇浮而已媮薄,与轲、雄之书,百世相望,而非当时韩墨名家者所能仿佛也。公元丰中,受诏为《华夷鲁卫录》,书成,序之以献。神宗读之曰:‘说卦文也。’今考其书,信然,则公之他文可知矣。公殁四十年,公之子携,始克集公遗文,得诗若干,表奏章疏志铭杂说若干,使藻预观焉。藻少习公文,以不获拜公为恨者也。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也。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于苏氏。绍兴九年三月十五日,显谟阁学士大夫提举江州太平汪藻序。”


一日,王令卒,28岁。
著有:《论语注》十卷(《宋史•艺文志一》)、《孟子讲义》五卷(《宋史•艺文志四》)、《王令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八》)、《广陵文集》六卷(《宋史•艺文志七》)。
《广陵集》三十一卷,宋王令撰。
著录:郑樵《通志•艺文略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三、孙能传等《内阁藏书目录》卷三、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三、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六、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七、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缪荃孙《艺风藏书记》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王氏十万卷楼钞本、八千卷楼钞本。
逢原集中佳句颇多,如《读老杜诗》:“镌劖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逢原诗学韩、孟,肌理亦粗,而吴钞乃谓其高远过于安石。
六日,胡瑗卒,67岁。
著有:《周易口义》十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安定先生言行录》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传记类》)、《景祐乐府奏议》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音乐类》)、《皇祐乐府奏议》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音乐类》)、《洪范解》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书类》)、《吉凶书仪》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仪注记》)、《系辞说卦》三卷(《宋史•艺文志一》)、《尚书全解》二十八卷(《宋史•艺文志一》)、《春秋口义》五卷(《宋史•艺文志一》)。
己巳(七日),太子中允王陶、大理评事赵彦若、国子博学傅卞、于潜县令孙洙并为馆阁编校书籍官,馆阁编校书籍自此始。
甲申(二十二日),欧阳修删定《景祐广乐记》。
欧阳修作《秋声赋》。
近时,欧阳文忠公《秋声》乃规摹李白,其实则与刘梦得、杜牧之相先后者。
模写之工,转折之妙,悲壮顿挫,无一字尘洗。
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
丙申(四日),太子中允王陶为监察御史里行。
甲辰(十二日),贬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知寿州孙沔为检校工部尚书、宁国军节度副使。
乙亥(十三日),御崇政殿,策试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明州观察推官陈舜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旌德县尉钱藻、汪辅之。
庚寅(二十八日),降知河阳、龙图阁直学士、工部侍郎李束之为给事中、知虢州,知苏州、工部郎中、知制诰王琪为度支员外郎、知饶州,并坐失保任也。
李觏卒,51岁。
著有:《删定易图论》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太平论》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后集》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退居类稿》十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四》)、《皇祐续稿》八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四》)、《当语》三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四》)。
四日,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离眉州,赴京。
甲午(三日),知制诰刘敞、范镇同看详诸州编配罪人。
己亥(八日),以河南处士邵雍为将作监主簿。
八日,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途中所作诗文汇为《南行前集》,苏轼为之序。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
(辽道宗清宁五年)是年,上御百福殿,放进士梁援等百一十五人。
李廌(1059—1109)生。
郑居中(1059一1123)生。
本年重要作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