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十朋(1112—1171)生。

输入历史事件:

王十朋(1112—1171)生。

公元1112年 本年
王十朋(1112—1171)生。

汪应辰《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公讳十朋,字龟龄,姓王氏,温州乐清人。……公少颖悟强记览,为文顷刻数千言。事亲尽孝,其居乡,进止取予必以义,后学师尊之。既人太学,多士皆推敬焉。太上皇帝躬揽权纲,更新政事,绍兴二十七年策进士于廷,诏:‘对策中有指陈时事鲠亮直切者,并置上列,无失忠谠,无尚谄谀,称朕取士之意。’既而考官以公所对进,上临,定其文为‘经学淹通,议论纯正,可第一。及唱名则公也,议论翕然称惬。……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又诏:‘王某系朕亲擢第一人,欲试以民事,尚待远阙,可特添差绍兴府佥判。’秩满,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王府小学教授。时北虏且畔盟,朝廷疑之,犹未敢诵言为备,公因转对,力陈其不可无备者……其他指陈,率人所难言者,公之将有言也,人皆危之,而上特开纳焉。……然大臣有不乐者,公亦数求去,除著作佐郎,罢其兼职。公以求去得迁,力辞,不许。久之,除大宗正丞,仍待次,寻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今上即位,出知严州。未赴间召对……除司封员外郎,建国史院编修官,又兼崇政院说书,除国子司业。……隆兴元年四月,除起居舍人,改兼侍讲,公与左史同奏史职废坏者……皆从之。越月,除御史,公素以刚毅正直称天下,至是人皆曰真御史矣。公益自任以当世之众,大抵以定国论、正人心为本,而去其害治者,不屑屑于细故也。……诏以公权吏部侍郎,辞不拜。乃以集英殿修撰饶州。乾道元年七月,移知夔州,寻除敷文阁待制。三年七月,移知湖州。未几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才数月,起知泉州,进直学士。又移知台州,公以病力辞,且乞致仕,乃复提举太平兴国宫。七年三月,除太子詹事,诏旨敦趣,公力疾造朝。上特御选德殿,而公足弱不能趋,诏给扶减拜,且赐坐,又诏权免朝参,又遣使以告及金带就赐。共三上章乞致仕,乃诏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命下而公薨矣,实七月丙子也,享年六十。……近世为政得人心未有如公比者。公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讲义》皆指授学者,未成书也。公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鬯明白。盖自汉室专用儒术,而士或饰诈,或阿谀取容,至于守节死义,能为国重,则未必以儒名者,世遂以儒相靳。若公之学问,粹然一出于正,谨守而力行之,义之所在,疾趋径前,未尝以利害毫发顾避,更阅夷险,特立不回,施于政事,左右具宜。信乎其有本如是也。”


何仲举,《十国春秋》卷七三本传:“何仲举,营道人也。
艾颖,宋释文莹撰《玉壶清话》卷二:状极茸阌,顾谓艾曰:‘君此行登第必矣。
“艾侍郎颖,少年赴举。
典籍,今学疎寡聊,观场屋尔,安敢俯拾耶!’儒者曰:‘吾有书一卷以授君,宜少俟于此,诘日奉纳。
师均。
知贡举:太常卿李愚。
李涛为唐右补阙。
高辇撰集《丹台集》三卷,从荣为序。
齐己与孙光宪唱酬,有诗数首。
肖颇与沈彬、廖凝等人以诗唱答。
后唐赐高从诲勃海王。
吴越武肃王钱镠卒,终年八十一岁。
东川兵变,后唐东川节度使董璋被杀,梓州降孟知祥。
二闽王延钧谋称帝,遂绝后唐职贡。
楚马希声卒,其弟马希范继位。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吴以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德胜节度使;知诰辞丞相、太师。
唐以契丹屡侵北边,十一月丁亥,以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冯道与李愚同奏请刻印《九经》。
云:“近以遍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
江文蔚、张沆、吴承范、殷鹏、范禹偁等登进士第。
江文蔚,《十国春秋》:“江文蔚,字君章,建安人。
张沆,《十园春秋•何仲举传》作“张抗”,当即《旧五代史》之张沆也。
吴承范,《旧五代史》本传:“承范字表微,魏州人。
殷鹏(汤鹏),《旧五代史》八十九本传:“字大举,大名人也。
张谔(范禹偁),原作“范禹偁”,徐松考云:“《十国春秋》:‘范禹偁,九陇人。
骨法异常,苟屈首受害,他日必大贵。
诸科八十一人:程赞明。
知贡举:考功员外郎卢华。
沈彬应李昪辟,授秘书郎,辅昪子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