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汪琬《剑南诗选序》:“宋南渡百四十年,诗文最盛,其以大家称者,于文当推文公朱子,

输入历史事件:

汪琬《剑南诗选序》:“宋南渡百四十年,诗文最盛,其以大家称者,于文当推文公朱子,

公元1200年 三月
汪琬《剑南诗选序》:“宋南渡百四十年,诗文最盛,其以大家称者,于文当推文公朱子,于诗当推务观,其他皆名家而已。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南宋之文,朱元晦大家也;南宋之诗,陆务观大家也。”陈廷敬《愿学斋文集序》:“朱子自韩、欧阳以下皆有讥焉,而独称南丰先生之文,故朱子之文出于南丰。”《黄氏日钞》卷三六:“六经之文皆道,秦、汉以后之文鲜复关于道,甚者害道。韩文公始复古文,而犹未必尽纯于道。我朝诸儒始明古道,而又未尝尽发于文。至晦庵先生表章四书,开示后学,复作《易本义》、作《诗传》面授,作书传分授,作《礼经疏义》,且谓《春秋》本鲁史旧文,于是明圣人正大本心,以破后世穿凿。凡例谓‘周礼周公未必尽行’,于是教学者‘非所宜先于身事’一句,无预提挈纲维,疏别缓急,无一不使复还古初,六经之道,赖之而昭昭乎如揭中天之日月。其为文也,孰大于是?宜不必复以文集为矣。然其天才卓绝,学力宏肆,落笔成章,殆于天造。其剖析性理之精微,则日精月明;其穷诘邪说之隐遁,则神搜霆击;其感慨忠义,发明离骚,则苦雨凄风之变态;其泛应人事、游戏翰墨,则行云流水之自然。究而言之,皆此道之流行,犹化工之妙造也。……孔子,元气也;孟子,泰山严严气象也,故孟子于议论排辟之间,亦有随时而异者,而晦庵先生似之。如荆公误国,东坡忠谠,先生平日盖所屡言。及汪玉山主张苏学太过,先生则又宁以荆公为贤。故读先生之书者其别有三:如《语类》,则门人之所记也;如书翰,则一时之所发也;如论著,则平生之所审定也。《语类》之所记,或遗其本旨,则有书翰之详说在;书翰之所说,或异于平日,则有著述之定说在。”又:“谢表通启,皆和平直叙,世之掇拾古语、牵对为工者,可观矣。祝文皆以诚通神明,不为文。”黄榦《池州刊朱子语录后序》:“先生之著书多矣,教人求道入德之方备矣。师生函丈间,往复诘难,其辨愈详,其义愈精,读之竦然,如侍燕闲、承謦欬也。”刘洪谟《叙朱子文集大全》:“朱子文集最富,大都明学术,正人心,有功于吾道,与缔章绘句者天壤异论。非留心学问者不读,非学问精密,得朱子之门而入者不能读。读之盖有要焉,要在严天理人欲之辩。迹其生平兢兢自卫与其所以攻击者,不出此意。学者先读《答柯国材论天理书》,则知天理自然,非高非卑,非近非远。人心无常,不可自决也。读《观心说》《读大记》二篇,则知释氏之差,差在恶此天理耳。读《鄂州稽古阁记》,则知晚世道学俗学之差,差在不讲此天理耳。天理浑然,亦灿然,虚心顺理最难。各自为方,偏动偏静,均非正理。故《答陈器之书》云:‘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吻合无间。’最后《答张敬夫中和书》云:‘人心周流贯彻,动静相须,中和交济,不仁无以著此心之妙,不敬无以致求仁之功。仁,心之道;敬,心之贞也。’然仁亦有辨,如以同体为仁,敝至认物为己;如以知觉为仁,敝至认欲为理。则《仁说》不可不读。敬亦有辨,敬有死敬,如守兀坐为敬,遇事不济之以义,容貌辞气不加检省,虽敬不活。须臾有间,私欲万端,则《敬斋铭》不可不读。天理人欲毫厘有差,是非千里,君子小人人品立分。品格既分,冰炭不相容,薰莸不相入,并蓄而交和,万万不可。治一身严,此治一家一邑以致天下,未有不于此处分别清明而可成治功者。说在《答戴少望》语中,不可不读。学者读此,沉潜反覆,身体之,心会之,质诸《学》《庸》《语》《孟》符合之,庶几学的不差。然不取全集次第详读,如孰说卑,何说拔之;孰说高,何说抑之;孰说偏,何说正之,脉络条贯,终不精明。若浅水撑船,求运动游泳之天趣,必不可得。若乃诗、赋、祭文、墓志、行状诸篇,虽多明学维世语,稍缓及之,且并其力于奏疏、讲义及《语类大全》,务钩其玄可也。第朱子此文,末世士弁髦久矣,他无暇具论。论其所幼读而熟记者,无如中庸章句一序。前半篇所云‘道心为主,人心听命,所以严天理人欲之防’者,意极剀切,词极简明,盖经筵讲义也。朱子一生精力毕萃之此,古今学问要领不能逾此。……盖朱子四十以前,如《存斋记》《答何叔京》二书,专说求心见心,是犹驰心玄妙,未悟天理时语也。四十以后,注太极图说,辑近思录,渐悔前非。年近六十,注《论》《孟》,注《学》《庸》,益加精进。此时议论加意磨勘,于正谊明道中犹防计功谋利之私,而刮之剔之,淘之澄之,务底于平,不敢以己私少戾天理。故年逾七十,病将革矣,犹改大学《诚意》章,绝无私护意。”爱新觉罗玄烨《文章体道亲切唯有朱子》:“朕自冲龄留心载籍,嗜读古人之文。选秦、汉以及唐、宋诸名作汇为一书,逐篇亲加评论,名曰《古文渊鉴》。……其中气韵古雅,辞藻典赡,各擅所长,固极文章之能事。至于体道亲切,说理详明,阐发圣贤之精微,可施诸政事;验诸日用,实裨益于身心性命者,唯有朱子之书驾乎诸家之上,令人寻味无穷,久而弥觉其旨。”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新安朱夫子之文,其上孝宗封事,感奋激烈,殆有过于同甫之所云者。世之人重夫子,以道不以文。览其文者,或以质直病之。不知夫子之文,原本乎道,其辟二氏,崇经术,正人心,皆非得已。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夫唯不得已而为文,斯天下之至文矣。孔子筮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而曰:‘贲非君子之所乐也。丹漆不文,白玉不雕,质有余者不受饰也。’其夫子之文之谓与。”刘熙载《艺概》卷一:‘‘朱子之文,表里莹彻,故平平说出,而转觉矜奇者之为庸;明明说出,而转觉恃奥者之为浅。其立定主意,步步回顾,方远而近,似断而连,特其余事。”文章精义:“文字贵相题广狭。晦庵先生诸文字,如长江大河,滔滔汩汩,动数千万言而不足,及作《六君子赞》,人各三十二字,尽得描画其生平,无欠无余,所谓相题者也。”又:“晦庵先生治经明理,宗二程,而密于二程。如《易本义》诗集传《小学书》《通鉴纲目》之类,皆青于蓝而寒于水也。但寻常文字多不及二程。二程一句多撒开,做得晦庵千句万句;晦庵千句万句,擎敛来只作得二程一句。虽世变愈降,亦关天分不同,然晦庵先生,《三百篇》之后,一人而已。”


郑谷本年四十四岁,漂泊于江南,时许郴卞第,有《送进士许郴》等诗作。
朝廷复河东李克用检校太师、中书令等职。
李昭象、王希羽、殷文圭诸人喜杜荀鹤登进士第,皆有贺作。
淮南节度使孙儒被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攻杀。
张曙登第后与杜荀鹤屡唱和。
鹤,不足拟论。
陈敬瑄屡战屡败,后终不得已开城,迎王建入成都。
郑谷在泸州,有《荔枝树》之咏(参《资治通鉴》景福元年条、《旧唐书•昭宗本纪》)及《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之次韵诗。
吴融随韦昭度自蜀返京,有《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诗。
秋,李洞有诗送韦昭度。
冯涓为王建辟为西川节度判官。
牛峤于王建镇西川之初,被辟为判官。
冬,黄滔作《与裴侍郎启》上书裴贽。
羊昭业等在朝修撰国史。
司空图年五十五,仍寓居华阴,作《说鱼》一文。
吴仁璧擢进士第后虽入浙谒钱锣,然谢绝入其幕,有《投谢钱武肃》诗。
闽人谢廷浩时以辞赋著名,人称锦绣堆。
李昌符约本年卒于膳部郎中任。
韦庄年五十六,漫游江西后返回婺州。
顾敻事王建,本年尝作武举榜以谑建。
口口口口口亦尝典郡,多杂戏谑,会造武举,助曰大顺口口口口侍郎李吒吒下进士及第,李破肋、李吉丫、樊忽雷、日游神、玉号弛、郝牛屎、口口贡、陈波斯、罗蛮子,试《亡命山泽赋》、《到处不生草诗》,斯亦麦铁杖、韩擒虎之流也。
张直,本年至其后数年(891—905)间为平卢节度王师范幕从事。
林鼎(891—944)生。
丙午朔,大赦,改元景福。
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等上表疏兴元杨守亮纳杨复恭,请求讨伐;诏未下,李茂贞已发兵攻兴元,且遗宰相杜让能书,凌蔑王室。
蒋泳知礼部贡举,归黯、崔艤等三十人登进士第。
归黯以第一名中进士科状元。
崔艤(764—797),本年登进士第。
汪极,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知贡举:蒋泳,未知何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