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澄以国子监丞征,明年六月到官。

输入历史事件:

吴澄以国子监丞征,明年六月到官。

公元1308年 秋
吴澄国子监丞征,明年六月到官。

刘岳《送吴草庐赴国子监丞序》:“至大元年秋,临川吴幼清先生以国子监丞征。当之京师,郡县趣就道者接乎先生之门。明年三月,先生至洪。……先生尝以翰苑征至京,而不就列。又当劝学江右,至官而不终淹。今其久速,未可知也,由此大任,亦未可知也。临川自王氏以文学行谊显,过江,陆氏以道显,至于今不可尚。先生出乎二氏之后,约其同而归于一,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者,盖兼之矣。使先生之学行,岂复有遗憾哉?将天下有无穷之休,而复临川有无穷之闻,以临川复显于天下,必将自今始。”(《申斋集》卷一)虞集《送李扩序》:“近者吴先生之来为监官也,见圣世休明而人材之多美也。慨然思有以作新其人,而学者翕然归之,大小如一。于是先生之为教也,辩传注之得失而达群经之会同,通儒先之户牖以极先圣之间奥,推鬼神之用以穷物理之变,察天人之际以知经纶之本。礼乐制作之具,政刑因革之文,考据援引,博极古今,各得其当,而非夸多以穿凿。灵明通变,不滞于物,而未尝析事理以为二。使学者得有所据依,以为日用常行之地;得有所标指,以为归宿造诣之极。噫,近世以来,未能或之先也。惜夫在官未久,而竟以病归。呜呼,文正与先生,学之所至,非所敢知、所敢言也,然而皆圣贤之道则一也。时与位不同而立教有先后者,势当然也。至若用世之久速,及人之浅深,致效之远近小大,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仆之为学官,与先生先后而至,学者天资,通塞不齐,闻先生言,或略解,或不能尽解,或暂解而旋失之,或解而推去渐远。……近臣以先生荐于上,而议者曰:吴幼清,陆氏之学也,非朱子之学也,不合于许氏之学,不得为国子师,是将率天下而为陆子静矣。遂罢其事。呜呼,陆子岂易言哉?彼又安知朱、陆异同之所以然,直妄言以欺世拒人耳。” (《道园学古录》卷五)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称伯清,其先自豫章丰城迁居崇仁。咸淳六年,应抚州乡举,以第二十八名荐,明年试礼部下第。教授乡里,学者称草庐先生。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奉诏起遗逸于江南,强起之至京。明年,以母老辞归。二十五年,以程钜夫言,以其所校定诸书教授国子监生。大德元年,以荐授应奉翰林文字、登仕佐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辞不就。八年,除将仕郎、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十一年,以疾辞去。至大元年,除从仕郎国子监丞,二年六月到官。至大四年,升国子司业。延祐五年春,除集贤直学士,特升奉议大夫,遣集贤修撰虞集奉诏召于家。行至仪真,病作不复行。至治三年,超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元统元年卒,年八十五。谥文正。著有《吴文正集》一百卷。元诗选初集乙集选其诗55首。生平据虞集《故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临川先生吴公行状》《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四)、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元史卷一七一本传。


贾至(718—772)生。
侍郎,知东都举,加集贤院待制。
一日,张说在幽州,赋诗感怀。
进士二十五人,李纳知贡举,试《北斗城赋》,以“池塘生春草”为韵。
张九龄任礼部员外郎,奉使广州,至湘水,有诗作。
彭州别驾权若讷上计至京师归,苏颋赋诗赠之。
王维从岐王李范在岐州,应教赋诗。
落花多”向称名句。
元行冲受诏代马怀素于秘书省编录四部书。
张九龄自广州返至长安,为苏颋弟苏诜撰挽诗三首。
韦嗣立(654—719)卒,年六十六。
敕编制丽正殿四库书目录,并修补《三教珠英》。
张说自幽州入朝。
郑繇因岐王李范失爱鹰而作《失白鹰》诗,为时所赏。
高适初游长安,失意而返。
王翰在并州,见知于长史张嘉贞,乃撰乐词以叙情。
岑参(719?—769)生。
元结(719—772)生。
褚无量卒,元行冲充丽正修书院使,整比群书。
己卯,苏颋为礼部尚书,宋璟为开府仪同三司,并罢知政事。
张说授检校并州长史。
孟浩然卧疾,以诗寄张子容,并从梅道士游宴。
玄宗赋《春台望》诗,苏颋等有和作。
张九龄转司勋员外郎。
袖久彰于后进。
李元瓘表请四海均习《九经》。
孟浩然在襄阳,赋诗送贾昇赴荆州。
刘庭琦、张谔坐与歧王李范饮酒赋诗,皆遭贬官。
二十日,诏张说就并州随军修撰国史。
张鷟撰《朝野佥载》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