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一日,揭傒斯卒,年七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一日,揭傒斯卒,年七十一。

公元1344年 七月
十一日,揭傒斯卒,年七十一。

欧阳玄《翰林国史院祭揭侍讲文》胡助有挽诗二首。欧阳玄《元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豫章揭公墓志铭》:“至正四年七月壬辰,翰林侍讲学士揭公曼硕以总裁宿史馆,得寒疾,归寓舍,戊戌薨。”(《圭斋文集》卷十)黄溍《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揭公神道碑》:“公薨于至正四年秋七月戊戌,享年七十有一。以六年秋九月甲子,葬富州富城乡富陂之原,制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文献集卷十上)程钜夫《揭曼硕诗引》:“临川以二谢故为诗乡,往或为余言东溪甘君者善鸣。丰城壤与抚接,多师甘君。予识其言久。今年坐暑黄鹄山,有示予诗一编曰:丰城揭曼硕作也。予闻为丰城人,因忆前语,为停箑读数解,清风与俱。喜曰:人言盖不妄。夫一技一能,虽甚鄙且贱,亦皆有所本,亦必疲精力、涉岁月乃能精,而况古者列六经之文乎?未可以一技一能小之,然或专志于是而忘其身,或务以骄人,至丧心自败,则又一技一能之不若。揭君其慎之哉!非予喜,弗及此言,其戒之哉!或曰:揭故广昌徙也,予又喜。”(《雪楼集》卷十四)程钜夫《跋揭曼硕文稿》:“余识揭曼硕不四三年,初识,出其诗文,知于兹事,必收汗马之功。自时厥后,屡见屡期,若王良、造父之御,骎骎然益远而益未止,何曼硕之敏且巧若此乎?柳子有言,吾之俯也滋甚。”(《雪楼集》卷二十四)袁桷《题揭曼硕诗卷》:“深湛妙思笔锋收,的的冥鸿楚岸秋。直以紫芝招绮夏,拟将白羽定曹刘。松涛夜涨惊金谷,花雨春浓烂锦洲。此意徊徨人未识,期君玩月上南楼。”(《清容居士集》卷十)黄溍《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揭公神道碑》:“公为文叙事严整而精核,持论一主于理,语简而洁。诗长于古乐府、《选》体,清婉丽密,而不失乎情性之正,律诗伟然有盛唐风。善楷书,而尤工于行草。”(文献集卷十上)欧阳玄《元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豫章揭公墓志铭》:“公文章在诸贤中,正大简洁,体制严整。作诗长于古乐府、《选》体,律诗长句,伟然有盛唐风。楷法精健闲雅,行书尤工。”(《圭斋文集》卷十)杨士奇《录揭文安公文四集跋》:“揭文安公笃学清操,为文章义正辞洁,矩矱森严,一代之望也。”(《东里续集》卷十八)元诗选初集丁集:“曼硕在诸贤中,叙事严整,语简而当。一时朝廷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共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善楷法,尤工行草。诗长于古乐府、《选》体,而律诗长句伟然有唐人风。所著曰《秋宜集》。虞学士评其诗,谓‘如三日新妇’,又谓‘如美女簪花’,殆即史所称清婉丽密者欤!”石洲诗话卷五:“揭曼硕《晓出顺承门有怀太虚》五言四句,全袭古诗,只改‘东门’为‘南门’,其馀不易一字。此真不可解也。”四库提要卷一六七:“《文安集》十四卷,元揭傒斯撰。……傒斯与虞集、范梈、杨载齐名。其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凡朝廷大典册及碑版之文,多出其手,一时推为巨制。独于诗则清丽婉转,别饶风韵,与其文如出二手。然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嫣红姹紫、徒矜姿媚者所可比也。虞集尝目其诗‘如三日新妇’,而自目所作‘如汉庭老吏’。傒斯颇不平,故作《忆昨》诗,有‘学士诗成每自夸’句。集见之,答以诗曰:‘故人不肯宿山家,夜半驱车踏月华。寄语旁人休大笑,诗成端的向谁夸?’且题其后曰:‘今日新妇老矣。’是二人虽契好最深,而甲乙间乃两不相下。考杨维桢《竹枝词序》曰:‘揭曼硕文章居虞之次,如欧之有苏、曾。’其殆定论乎?”《元明八大家古文》卷三:“吾乡文献代不乏人,元百年间,虞倡之,揭和之,如黄钟大吕,互相铿鍧。……其文风格高古,独类《左》《国》,语简气奥,骨重神秀,其足不朽,不让于虞。”


陈与义赴京途中,经过永州,曾与友人游览浯溪。
陈与义又作诗。
金破泰、通二州。
二十日,陈与义过道州,为姜仲谦题任才仲画轴。
甘泉吴使君使画史作简斋居士像,陈与义戏题三十二字。
陈与义又作他诗。
度桂岭,登秦岩,陈与义并有诗。
壬子,朝廷为节省经费,放散百官,李清照至衢州。
金兵寇掠熙河。
宋制定差役法。
金命索取南人,将之卖于边地。
陈与义于赴京途中有诗忆席益。
宋以张俊、岳飞招讨江淮。
秦桧任参知政事。
金占熙、河诸州。
耶律余绪攻西辽。
张俊、岳飞平定李成乱军。
张荣败挞懒于兴化。
渡江以来国史散佚。
李清照本年四十八岁。
陈与义本年四十二岁。
陈与义溯康州,与耿延僖、李擢、席益、郑滋四友人乘小舫游,分韵作诗。
陈与义过封州,小留,有诗。
陈与义至广州,有诗。
同卷,《次韵大光五羊待耿伯顺之作》:“康州艇子来不及,过岸橹声空复长。
同卷,《雨中再赋海山楼》:“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陈与义与席益分别,有诗。
同卷,《和大光道中绝句》:“已费天工十日晴,今朝小雨送潮生。
同卷,《又和大光》:“寂寂孤村竹映沙,槟榔迎客当煎茶。
同卷,《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