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六日,周伯琦序许有壬等所作《圭塘欸乃集》。

输入历史事件:

十六日,周伯琦序许有壬等所作《圭塘欸乃集》。

公元1350年 七月
十六日,周伯琦许有壬等所作《圭塘欸乃集》

序见本集卷首。《圭塘欸乃集》二卷,今存《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马熙《圭塘补和序》:“《欸乃》既歌之明年,熙如京师,可行洎桢日侍安阳公,觞咏圭塘,更唱迭和,诗辞凡二百四十有九。又明年,桢来京师,熙始得伏读全集。大篇云行,短章泉流,无非乐日用之常,而忧国忧民之实,亦未尝不默寓其间也。桢闻诗趋庭,日有新益,而熙乃以抗尘走俗,不得与于斯文,愧可胜言耶。然可行序引,有张本同声之说,固欲援之入社。今虽末至,未必峻拒之也。于是忘其芜陋,勉强补和,得诗七十八、词八,录次左方,惟二先生进而教之。”(《圭塘欸乃集》卷下)段天祐《圭塘欸乃集跋》:“御史中丞安阳许公,以经术起身,致位尊显,卓为一代名臣。晚归相城,视听不衰,辟园作室,引流种树,日置酒赋诗为娱乐,清风雅致,照映后先。……若夫公制作之妙,天下人人知所矜式,旧矣。是集又若老将用兵,百战百胜,而从横变合,无不如意,顾区区者何足以窥其营垒也哉。”王翰《圭塘欸乃集跋》:“右中执法安阳许公《欸乃集》一帙。观其所载园池之胜,游赏之乐,无非所以形容太平之风致。至于更唱迭和,金石相奏而律吕相宣,乃与其弟太常君洎子桢供奉,出于一门昆季之贤,并群从之才俊,有非他人之所与。明时国家人才之众多,教化之隆洽,因是而可以概观焉。”四库提要卷一八八:“《圭塘欸乃集》二卷,元许有壬及其弟有孚、子桢倡和之诗也。……是集乃至正八年有壬既致仕归,乃以赐金得康氏废园于相城之西。凿池其中,形如桓圭,因以圭塘为名。日携宾客子弟,觞咏其间,积成巨帙,共诗二百一十九首,乐府六十六首,中惟《乐府十解》为其客马熙所作,馀皆有壬、有孚及桢之作。既而桢如京师,以其本示马熙,熙复取而尽和之,凡诗七十八首、词八首,别题曰《圭塘补和》,附之于后。其诗虽多一时适兴之什,不必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中,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其风流文雅之盛,犹有可以想见者焉。”


著有:《嘉祐杂志》三卷(《宋史•艺文志五》)、《江休复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唐宜鉴》十五卷(《宋史》本传)、《春秋世论》三十卷(《宋史》本传)。
陈留江君邻几,常与圣俞、子美游,而又与圣俞同时以卒。
著录: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宋史•艺文志七》。
江邻几善为诗,清淡有古风。
已卯(二十一日),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王安石同修起居注。
癸未(二十五日),枢密副使、吏部侍郎程戡罢为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二十五日,梅尧臣卒,59岁。
著有:《宛陵集》六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外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注孙子》十三篇(《宋史》本传)、《唐载记》二十六卷(《宋史》本传)、《毛诗小传》二十卷(《宋史》本传)、《碧云马睱》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小说类》)。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实某官李兼孟达所编辑也。
《宛陵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箓竹堂书目》卷三、高儒《百川书志》卷一二、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三、金檀《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版本:宋嘉定十六年残本、明正统四年袁旭刻本、明万历四年姜奇芳刻本、清康熙震泽徐氏刊本、清康熙四十一年宋荦刊本。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
(辽道宗清宁六年)戊子朔(一日),监修国史耶律白请编次御制诗赋,仍命白为序。
甲午(七日),观文殿大学士、户部侍郎庞籍为太子太保致仕。
己亥(十二日),颍州进士常秩为试将作监主簿、本州州学教授.翰林学士胡宿等言其文行称于乡里也。
戊申(二十一日),枢密直学士、吏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陈旭以足疾罢为右谏议大夫、同提点在京诸司库务,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知泉州蔡襄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王安石召为三司度支判官。
戊辰(十一日),宁国节度副使孙沔为光禄卿,分司西京。
辛未(十四日),翰林学士胡宿、御史中丞赵槩磨勘转运使、提点刑狱课绩。
孔旼卒,67岁。
先生讳旼,字宁极,孔子裔孙,隐居汝州龙山之阳。
戊戌(十二日),翰林学士欧阳修等上所修《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十四日,推恩赏,欧阳修转礼部侍郎。
壬子(二十六日),命翰林学士吴奎、户部副使吴中复、判度支判官王安石、右正言王陶同相度牧马利害以闻。
甲子(八日),眉州进士苏洵为试校书郎。
乙亥(十九日),吏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余靖为广南西路体量安抚使。
丁亥朔(一日),翰林学士欧阳修兼侍读学士,起居舍人、知制诰刘敞为翰林侍读学士、知永兴军。
丙申(十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吕公弼同详定均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