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练子宁丧父。

输入历史事件:

练子宁丧父。

公元1379年 本年
练子宁丧父。

父名练高。练高字伯上,新淦人。元季领乡荐。洪武中召为起居注,直言忏旨,出为广德同知,历临汀、镇安二府通判《中丞集》卷上《张处士墓志铭》:“淦之阳有隐君子张公德辉,倜倘有气节,不随俗俯仰以干名誉,以布衣终于家,邑人至今称之。……铭之曰:淦有隐士,知之者稀。倜倘瑰奇,老于布衣。吾先君子,抱道未试,公一见之,待以国器,其后有闻,卒不愧公。”《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一《练高》陈田按:“伯上诗音节高亮,虞伯生、王子充为作集序,惜今不传。杨东里云:‘清江刘仲修既冠,未知学。因遇妇翁,同郡练伯升,翁长子婿也,早有文誉,翁家特异视之,而庸众人视仲修。既归,发愤就学,日夜不懈,学业大进,时誉更出伯升右。’余检《练中丞遗事录》:伯升,伯上弟也,著作今亦不传。”《曝书亭集》卷六四《刘永之传》:“刘永之,字仲修,清江人。家饶于货。既冠,未知学。过妇翁家,新淦练高者早有才誉,永之友婿也。翁异视高而庸众人遇永之,永之归,发愤就学,寒暑昼夜不懈,数年学大进,尤长《春秋》。”《明诗综》卷一四《练子宁》:“王子充云,伯上诗温厚而丰丽,大江以西,能继范德机、虞伯生、揭曼硕而起者。”存诗一首:《送赵将军》。[按,练高之丧,系于本年,根据颇多。一,《明史•职官志二•翰林院条》:“起居注,甲辰年置。吴元年定秩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升从六品。九年定起居注二人,后革。十四年复置,秩从七品,寻罢。”二,《明史•地理志•南京条》:“广德州,元广德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六月,日广兴府。洪武四年九月,日广德州。十三年四月,以州治广德县省人直隶京师。”推知:练高以起居注广德州,当在洪武九年后,十三年前。三,《中丞集》卷上《太夫人墓志》:“先府君之官于朝,以言事出为广德同知,未几再迁临汀、镇安二府通判,弗及考绩而没。”四,《中丞集》卷上《张处士墓志铭》:“元季之乱,先君子避难四方。事定而归,先太夫人兄弟罕有存者,独处士君岿然无恙,劳问如平生。子宁及弟德舆尝侍教焉。后二年,先君子没于镇安。”再推知:练高约在洪武十年返新淦定居,旋以荐入京为起居注,旋出知广德州。两年后,洪武十二年,卒于镇安府。五,钱琦《忠祠议》:“公少与金幼孜友善,尝谓幼孜曰:‘子异日为良臣,我必为忠臣。’”六,《中丞集》卷下《柬金秀才幼孜》:“令誉常从早岁闻,麟经学问独超群。篝灯寒听清宵雨,觅句晴看白昼云。未向月宫攀古桂,先从泮水采香芹。交游幸遂论心乐,尊酒常同坐夕矄。”七,明史金幼孜传:“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宣德六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推知:练子宁金幼孜年相近,俱生洪武初年。八,《中丞集》卷上《太夫人墓志》:“先府君之亡,子宁始年十二。太夫人以教以诲,俾至于成人,常曰:‘以忠厚存心,以修正自立,此汝父之志也,汝其勉之。’”推知:练高当卒于洪武十二年,练子宁生于洪武元年]


朱崇勋《桐荫书屋诗》二卷、朱崇道《湖上草堂诗》一卷刊行。
陶元藻《珠江集》一卷刊行。
罗天尺《瘿晕山房诗删》十三卷、《续编》一卷石湖刊行。
钮树玉(1760—1827)生。
秦恩复(1760—1843)生。
金捧阊(1760—1810)生。
洪坤煊(1760—1792)生。
王昙(1760—1817)生。
钱楷(1760—1812)生。
凌扬藻(1760—1845)生。
庄逵吉(1760—1813)生。
钱枚(1760—1802)生。
谢兰生(1760—1831)生。
侯芝(女,1760—1829)生。
陈履中卒,年六十八。
何在田再下第。
胡慎容(女)卒。
江昱作《辛巳正月德坚生日感怀》。
初三日,王又朴自序《介山自订年谱》。
沈德潜等编《国朝诗别裁集》修订本(三十二卷本)刻成。
月初,洪亮吉应童子试不售,时年十六岁。
二十二日,江藩(1761—1831)生。
恩科会试。
托庸任安徽巡抚。
初二日,张崟(1761—1829)生。
二十五日,高宗御太和殿,传胪。
林志功捏造诸葛碑文案发。
阎大镛《俣俣集》案发,八月止。
戴震有《再与卢侍讲书》,论校《大戴礼》事。
曹学诗《香雪诗钞》二卷刊行,又名《宦游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