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黄淮《介庵集》初成。

输入历史事件:

黄淮《介庵集》初成。

公元1436年 本年
黄淮《介庵集》初成。

明文衡陈敬宗《明故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黄公墓志铭》:“所著文有《介庵集》归田稿,藏于家。”四库提要卷一七五:“《黄介庵集》十一卷,明黄淮撰。淮有省愆集,已著录。案千顷堂书目载,淮所着有《介庵集》归田稿,均不著卷数。此本总名《介庵集》,而分《退直》《入觐》《归田》三稿。疑黄虞稷未见此本,但据传闻载入也。据目录本十二卷,今第七卷已佚,故以十一卷著录焉。”黄群《介庵集跋》:“《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五,案黄文简《介庵集》,世间流传绝少。焦氏《国史经籍志五》《明史。艺文志四》所著录者,并止《省愆》一集。朱锡鬯、黄俞邰广搜明代别集,而《明诗综》十七及千顷堂书目十八所纪文简集,并以《介庵集》归田稿并列,知亦未见其书。同治辛未,余以应试入都,假得翰林院所储明刻小字本,验其册面印记,即干隆三十八年浙江巡抚三宝所进汪启淑家藏本也。既移录其副,复精勘一过。乃知明刻本十五卷缺第四至七四卷。进本经书贾移易窜改,以十四卷为第四卷,十五卷为第五卷,十三卷为第六卷。又撤去前后叙跋及所缺四卷之目,以泯其迹。故《四库提要》遂以十一卷著录,而以为仅缺第七一卷。幸其每卷鱼尾下所记卷第及目录叶数未尽改,重为排比,尚可见明椠本旧式也。印本每卷首行题‘黄文简公介庵集’,其刊刻当在文简卒后。叙跋既亡,今亦无从考核。卷一至卷三为《退直稿》,皆永乐间在都所作;卷八至十三为归田稿,皆宣德二年以疾乞休以后所作;卷十四至十五为《入觐稿》,则宣德壬子文简父性卒,赐葬,诣阙谢时所作。明史本传载:值灯时,赐游西苑,诏乘肩舆登万岁山。比辞归,饯之太液池。此集卷十四有《赐游西苑诗序》,记其事甚详。又有《赐游太液池》《观荷诗》二首,即辞归赐饯时所作,足与本传互证。至永乐十二年,文简以汉王高煦谮,系狱十年。其间所作诗词,则别为省愆集,故不入。此三稿,其所缺四卷目录亡失,其仍为《退直稿》,抑已为归田稿,未能臆定也。文简诗文,和平雅正,不愧王元美所谓‘台阁体’者,惟取材稍隘,故其文数首以后,词旨每多重复。较之东里诸集,盖稍亚焉。余少即闻远祖文简公着有《介庵》《省愆》诸集及《自省录》诸书,博访久之,而未有得。盖文简始居永嘉之黄府巷,子孙迁徙不一其处,其在平阳郑楼者,谱谓文简次子中书公采之后,至今十数传矣。时易境迁,先世遗着,至不能保守。询之移徙他处者,则亦皆然。然网罗散佚,岂非后人责乎?前闻瑞安玉海楼有影钞《介庵集》,清翰林院本。又有省愆集,明椠本。因假钞得之。而《自省录》仍付阙如。《介庵集》分十五卷,内缺四卷,与《四库存目》卷数不符。《温州经籍志》既已辨之。窃意《介庵》初刊,不并归田稿在内。陈敬宗文简墓志《介庵集》归田稿并举,是其切证。然自永乐甲辰八月复官以后,宣德丁未八月致仕以前,所着之稿,固应统在《介庵集》中,迨后人并入《归田》《入觐》两稿,而佚其中四卷。未审此四卷中,皆系甲辰、丁未间诸作,抑或并《省愆》《自省》诸著在内,均无可考。今《省愆》仍别为集。而集中所缺卷数如仍照原编,卷三以后径接卷八,骤阅者不无骇然。故今改编卷八为卷四,其卷九至十五以次改作卷五至十一,而附注其原卷数于每卷之下,以存其旧,亦两得也。是书孙仲容先生已精勘一过。展转传钞,鲁鱼亥豕仍复不少。群托先生从孙演万取原影本重校之,群复自加审正,并于文简同时乡人及朝列往来名字、爵里有可考者,略加注记,以资审览。今编三辑,遂付印行。所有注记,亦附不删。以虽多挂漏,而尚足供参考也。《提要》谓:‘文简文章雍容典雅,体格与三杨略同。《退直》《归田》《入觐》三稿,门径与三杨不异,东里诸集既已著录,是可姑置。特存《省愆》一集,以见梗概。’此自为四库著录言之。若裒集乡哲遗著,则非尽刻其书无以考一生之事迹也。文简学出于黄岩徐静斋氏,宋元学案系之木钟。卷末所着《自省录》一卷,动心忍性,谅多精到之语。其缺佚不无足惜云。民国二十年六月黄群记。”


胡焯卒。
刘存仁《屺云楼诗选》二集四卷本年刊于福州。
沈兆沄《纤帘书屋诗钞》十二卷刊出。
福谦堂刊刻陆费瑔撰《真息斋诗钞》。
周树槐自刻《壮学斋文集》十二卷。
雷以諴撰《藿郊诗存》二卷刊刻。
彭蕴章撰《松风阁诗钞》刊刻。
何玉成撰《揽翠山房诗草》刻于射洪。
杨綮撰《蝶庵赋钞》二卷刊刻。
庄棫二十三岁,始学为词。
余治四十四岁,乡试不第。
黄燮清作《绛绡记》传奇九折。
吴大廷从吴敏树等闻古文法。
王闿运数往南昌,与邓绎、孙麟趾唱和。
符葆森入都,得交陶樑等人。
宝延年十三,始学诗。
殳庆源七十岁,约卒于此后不久。
姚元之(1776—1852)卒,年七十七。
程颂藩生。
许宗衡作《金缕曲》(书余淡心《板桥杂记》后并叙),感慨时事。
八日,朱次琦辞官。
遂暂栖山西,至咸丰五年六月始抵里。
十日乙酉(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
初十日,邹鸣鹤(1793—1853)卒,年六十一。
十二日,汤贻汾(1778—1853)以南京城陷,赴水死。
二十一日,姚椿(1777—1853)卒。
而通儒钜公又以其学问之余溢为咏歌,至于推原本始,则犹有间焉。
陈澧改题《灯前细雨词》为《忆江南馆词》。
宋翔凤撰《过庭录》十六卷成并自序。
四日,刘遵海卒,年七十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