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高叔嗣(1501—1537)与唐顺之(1507一1560)论栗应宏(字道甫)、栗应麟(字仁甫)诗。

输入历史事件:

高叔嗣(1501—1537)与唐顺之(1507一1560)论栗应宏(字道甫)、栗应麟(字仁甫)诗。

公元1535年 春
高叔嗣(1501—1537)与唐顺之(1507一1560)论栗应宏(字道甫)、栗应麟(字仁甫)诗。

栗氏兄弟以近体诗见长。时高叔嗣在山西布政司左参政任。高仲嗣《明嘉议大夫湖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弟叔嗣行状》:“归三年起,起任前官云。久之又与时人忤,升山西布政司左参政,久之升湖广按察使。”高叔嗣升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在1533年,升湖广按察使在1536年。高叔嗣《栗陈州诗序》云:“上党栗道甫者,余识之,爱其文。乙未岁朝京师,翰林编修唐君应德语余曰:‘道甫诗可传。’复诵其伯氏仁甫,尤长歌诗,思见之,未闻也。仁甫登己丑(1529)进士会试第三人,例以父尚县君,不得备宿卫,补为陈州知州。亡何遭谗口弃官,筑舍五龙山下,屏迹不入城,兄弟讲业其间。人谓其负谤易白,而陈州辨不肯力,咸悲其不遇。余闻古之达人,让卿相之位,屠羊灌园,有逃之没齿者,世岂能度陈州之心耶?夫怀金佩玉,揖逊人主之前,诚与灭迹云峰者不可同日语。顾持操苟无闷,当无疚于衷已。丙申(1536),余始得陈州诗,乃道甫为之次之者。读之终篇,察其身名之际,略无所恨,其所得远矣。余曩者尝学于斯艺,思所折衷,性弱复善忘,不能为弘丽之词。每数日裁撰一篇,不喜,辄弃去。今益怠,何足与知诗乎?慢懒相乘,愿自放于山林之间,聊作以抒忧耳。故睹于陈州之述,益感焉。”栗应麟,字仁甫,潞州人。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历顺德同知,迁陕西佥事。其弟栗应宏,字道甫,潞安人。弱冠举于乡,累试南宫不第,耕读太行山中。《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云:“高子业解司封归,道甫担簦相造,鸡黍定交。子业作《紫团山人歌》赠之,云:‘紫团高山概青云,栗家兄弟殊不群。陈州一出驱五马,令弟二十窥三坟。’陈州者,道甫之兄应麟,字仁甫者也。道甫《山居诗》六卷,子业为之序。”高叔嗣《栗上党集序》:“上党栗道甫,弱冠志学,与古为匹,遁迹太行之麓,十年弦诵,思幽入玄,上瞰周秦之阃奥,下涉隋唐之波流。著诗若干卷。岁己丑(1529),余解司封郎中,屏居梁墟,尽谢亲友,道甫担簦相造,鸡黍终日,笑言甚得,乃出兹编,三复嗟叹,故赠予诗云:‘高风今重世,大隐不居山。’遂忘年焉。道甫既连举不第,诗名益振,名卿大夫,想见其人,称不容口。癸巳(1533),余出守晋阳,道经潞上,见道甫于家,总理文翰,探得弥深。又赠余诗云:‘风声随斗望,精采若云流。’投篇相答,邈不可逮,余乃辞去。每持瑶章,把玩忘疲。嗟乎,余少而无闻,长而倦学,名本东家之愚夫,情类南郭之丧我,曾何所知,敢与斯文?然于当世之士,未尝不聆言而心赏,睹形而目成也。道甫之作,良契余怀,诚无虚奖。昔中郎倒屣于仲宣,少府荐表于正平,世亮有精鉴,兹编者行役之余,辄缀数语,用俟哲人。”《盛明百家诗•栗太行集》:“上党栗道甫应宏,魁岸逸迈之士也。中嘉靖乙酉(1525)山西乡试,不第,退居太行山中,耕读以自老。平生诗文,多所自定。其宗人健斋少参屡向予言其人,并及其诗,今刻近百首。无锡俞宪识。”《明诗纪事》戊签卷八录栗应麟诗三首、栗应宏诗八首,陈田按:“道甫兄弟与谢茂秦、高子业游,甚有诗名。近体沉思研炼,不落寻常蹊径。”


(辽兴宗重熙十九年)辛巳(二十六日),御金銮殿试进士。
一日,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乙丑(十一日),知杭州、资政殿学士范仲淹奏建昌军草泽李觏撰《明堂图义》,诏送两制看详,称其学业优博,授试太学助教。
晏殊迁户部侍郎,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辟张先为通判。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
丞相领京兆,辟张先都官通判。
晏元献公为京兆,辟张先为通判。
丙辰(二日),宰臣文彦博加礼部尚书,宋庠加工部尚书;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中、英国公夏竦为武宁节度使,进封郑国公;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程琳为武胜节度使;枢密使庞籍、参知政事高若讷,并加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梁适加给事中。
五日,欧阳修转吏部郎中,加轻车都尉。
辛未(十七日),诏宰臣文彦博、宋庠,参知政事高若讷,史馆检讨王洙,编修《大飨明堂记》。
范仲淹以户部侍郎徙知青州。
乙酉(二日),召太子中舍致仕胡瑗赴大乐所,同定钟磬制度。
钱彦远卒,57岁。
著有:《谏垣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谏垣遗稿》五卷(《宋史•艺文志七》)。
李觏应范仲淹召,赴杭州。
司马康(1050—1090)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答李大临学士书》、欧阳修《答陈知明书》、欧阳修《与王深甫论世谱帖》、曾巩《谢杜相公书》、王安石《伍子胥庙记》、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诗:欧阳修《上太傅杜相公》、欧阳修《和太傅杜相公宠示之作》、欧阳修《食糟民》、欧阳修《喜雨》、欧阳修《寄生槐》、欧阳修《橄榄》、欧阳修《答原父》、欧阳修《人日聚星堂燕集探韵得丰字》、欧阳修《聚星堂前紫薇花》、欧阳修《竹间亭》、欧阳修《送焦千之秀才》、欧阳修《寄圣俞》、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欧阳修《感春杂言》、欧阳修《祈雨晓过湖上》、欧阳修《雪》、王安石《别鄞女》、王安石《离鄞至菁江东望》、王安石《登越州城楼》、王安石《到家》、王安石《书陈祈兄弟屋壁》、王安石《得子固书因寄》、王安石《送文学士悴邛州》、王安石《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李觏《怡山长庆寺》。
壬午朔(一日),以太子中舍致仕胡瑗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固辞之。
丙戌(五日),文彦博等上《明堂大飨记》二十卷、《纪要》二卷。
戊申(二十七日),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给事中、史馆修撰宋祁坐其子与张彦方游,出知亳州。
乙卯(四日),命知亳州宋祁就州修《唐书》,易史馆修撰为集英殿修撰。
七日,孙抗卒,54岁。
著有:《孙抗集》一百卷(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
某屏居岭服,北来交问殆绝。
庚申(九日),(宋庠)罢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府。
丁亥(七日),吏部尚书陈执中加观文殿大学士。
辛丑(二十一日),河北转运使、工部郎中、直史馆吕公弼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己酉(二十九日),刑部郎中、知制诰、兼侍讲、史馆修撰曾公亮为翰林学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