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寄杨慎。

输入历史事件: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寄杨慎。

公元1559年 正月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杨慎

杨慎在滇,已七十二岁。朱曰藩《人日草堂诗引》:“升庵先生在江阳,以厥像托玉泉陈君寄我白下。予即揭于白下寓斋,日夕虔奉,如在函丈之下。乃己未人日,积雨稍霁,西城金子、东海何子、吴门文子黄子郭子、秣陵盛子顾子相约过予,觞之斋中。宾主凡八人,斋南向,先生像在壁间,诸君不肯背之坐,各东西其席,如侍侧之礼。先是,比丘圆澜自焦山来,罂中泠泉见饷,罂未启,置在墙脚,乃觅得阳羡贡茶一角,烹泉为供。茶熟,以宣瓯注之,焚沉水香于炉,作礼毕,就坐,各瞻仰,啧啧叹曰:‘幸甚!今日乃得睹升庵先生之像。’郭子曰:‘先生长耳重颐,寿者之相,今甲子几何矣?’予屈指曰:‘戊申甲子乙丑庚辰,今年七十有二。’金子曰:‘先生风骨癯然,而胸中蕴蓄如此,殆所谓芥子纳须弥者耶?’盛子曰:‘博哉精哉,宋以来无此人。’予曰:‘先生此中如大圆镜,烛理精莹,不以纤毫臆见自覆,岂宋人之学可语?’文子曰:‘今日之会奇矣,讵可无述,予当勉作人日草堂图以寄先生,庶几因像见像,如子所谓大□□重重发光也。’予不觉欣然,拊掌大笑,因歌‘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之句,择其平声,去其重字,令童子作八阉散诸君前,约曰:‘请各赋一篇拜寄先生,见吾辈万里驰仰之怀,何如?’于是诸君各欣然拊掌大笑曰:‘幸甚!’越二日,文子告成。又二日诸君诗次第成。予乃为之引,复以诸君姓字乡里及生平列于后,仿佛季伦金谷之叙、□乐邺中之拟云尔。”所举七人,分别为西域金大舆东海何良俊、吴门文伯仁、黄姬水、郭子第、秣陵盛时泰、顾应祥。时朱曰藩任南礼部郎中何良俊在翰林,金大舆黄姬水等侨寓金陵。朱曰藩字子价。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五:“杨升庵先生在滇,有张半谷含辈从游,时谓杨门六学士,以比黄、秦、晁、张诸人。半谷即愈光,余则杨弘山士云、王纯庵廷表、胡在轩廷禄、李中溪元阳、唐池南锜,又有吴高河懋为七子,以拟廖明略,升庵谓‘七子文藻皆在滇南,一时盛事’是也。按朱曰藩《射陂集•人日草堂诗引》云:……牧斋曰:‘嘉靖己未,先生年七十二,以是年六月卒于永昌,诗画邮致之时,先生已不及见矣。’按先生集有《己未六月病中诀李张唐三君》诗,所谓‘魑魅御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是也。当时先生流离颠沛,远在天末,而远近为人企慕如此,何殊东坡,惜身殁南荒,不及玉局之生还耳。彼谗人者遗臭万年,岂止与烟草同腐而已哉!”“升庵客滇,游其门者自六学士外,又有隐士董难。难字西羽,太和人,尝辑转注古音,著《韵谱》《滇志》《隐逸传》。曾见其《题玉局寺》一诗极佳,录之:‘杜鹃枝上春可怜,杜鹃声里雨如烟。萋姜满目芳草碧,杳杳一发青山悬。忽悲麦秀客游次,却忆楝风花信前。惆怅池塘绿阴树,惊心一曲南薰弦。’风格宛似升庵。”(居易录


曹植作《愁霖赋》。
应玚作《愁霖赋》。
曹操封魏公,加九锡,以冀州十郡为魏公封国。
曹操作《让九锡表》《辞九锡令》《上书谢策命魏公》。
潘勖为尚书右丞,作《九锡文》。
荀攸、钟繇、王粲、王朗等两次劝进,曹操乃受命。
王朗领魏郡太守。
陈群迁御史中丞;议复肉刑。
卢毓为吏部郎。
曹丕纳郭氏。
魏始建社稷宗庙。
王粲奉命改创《俞儿舞歌》四篇;又作《太庙颂》。
王粲复作登歌《安世诗》。
刘廙为黄门侍郎。
曹操进三女为汉献帝贵人。
曹操作《内诫令》。
曹操筑金虎台。
曹操作《杨阜让爵报》。
曹植作《离友诗》二首。
崔琰为尚书。
王粲为魏国侍中,典制度。
卫觊为魏国侍中,与王粲并典制度。
曹丕等随曹操出猎,作赋;并命王粲、陈琳、刘桢、应玚作赋。
王粲作《羽猎赋》。
陈琳作《武猎赋》。
应玚作《西狩赋》《校猎赋》。
刘桢因不敬甄氏获罚而遇赦后“署吏”,作《杂诗》;旋为平原侯庶子,作《谏平原侯植书》《大阅赋》。
曹操五十九岁,作《下州郡》《议复肉刑令》《辨卫臻不同朱越谋反论》《以杜畿为尚书仍镇河东令》。
仲长统三十四岁,复还为郎;其《昌言》或始作于此时。
缪袭二十八岁,或于此年辟御史大夫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