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宜黄腔在本年前后开始形成。

输入历史事件:

宜黄腔在本年前后开始形成。

公元1563年 本年
宜黄腔在本年前后开始形成。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至嘉靖而弋阳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之,自喜得治兵于浙,以浙人归范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又郑仲夔《冷赏》卷四《声歌》:“宜黄谭(大)司马纶,殚心经济,兼好声歌。凡梨园度曲皆亲为教演,务穷其妙,旧腔一变为新调。至今宜黄子弟咸尸祝谭公惟谨,若香火云。”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明代南戏五大腔调及其支流》就上两段文字解释说:“这种新调就是宜黄腔。谭纶是嘉靖间和戚继光共同抵抗倭寇侵略的将领。据谭纶生平事迹推知,他从浙江宜黄‘以浙人归范其乡子弟’,约在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二年间(1561一1563),也就是宜黄腔创始的年代。谭纶把唱海盐腔的伶人带到故乡宜黄去,是由于他厌恶流行的乐平徽州等通俗戏曲,而爱好清柔婉折的海盐腔,而海盐腔也正适合官僚们的兴味。他主观上虽是为了声色之娱,但客观上对宜黄腔戏曲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宜黄腔虽是源于海盐腔,但经过宜黄子弟传唱,就会和原有海盐腔有出入。而早在江西本省流行的弋阳腔,乐平腔和它也不可能完全绝缘。”按,汤显祖牡丹亭等即是供宜黄演员演唱的脚本。


吴爚文(1706—1769)生。
陈皋(1706—1774)生。
梁善长(1706—?)生。
仝轨卒,年五十九。
吴暻卒,年四十五。
顾图河卒,年五十二。
褚人获尚在世。
初三日,朱缃卒,年三十八。
朱泽沄游蒙山。
圣祖南巡。
裘琏过郑梁家,为序《寒村集》,作《大椿堂记》。
徐釻谋刊沈璟《古今词谱》。
李光地校刻《韩文考异》。
十八日,陈道(1707—1760)生。
金德嘉卒,年七十八。
二十二日,康乃心卒,年六十五。
汪士鋐赴京。
熊赐履《闲道堂集》九卷成书。
十五日,曹寅作《题玉峰相国感蝗赋后》。
既望,王源序梁份《怀葛堂文集》。
朱彝尊、查嗣瑮、蔡㺱、方世举、唐绍祖等集扬州平山堂,彝尊以诗送诸人入都。
裘琏至当湖,上书高巽亭。
孔尚任赴平阳府。
李来章序释成鹫诗。
英廉(1707—1783)生。
二十一日,查昇卒,年五十八。
王九龄擢都察院左都御史。
陆奎勋丙戌三月至本月诗为《洛如诗钞》。
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告成。
沈德潜、徐蘷、陈睿思、张锡祚等结城南诗社。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