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五日,李天馥(1635一1699)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五日,李天馥(1635一1699)卒。

公元1699年 十月
  十五日,李天馥(1635一1699)卒。

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公元1699年),卒岁:李天馥,武英殿学士。十月十五日卒,年六十五,谥文定。”《清史列传•大臣传》:“李天馥河南永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十八年,散馆,授检讨。康熙七年,丁父忧。十年服阕,补原官……二十年,擢户部侍郎……二十四年,充《政治典训》副总裁。二十七年,擢工部尚书……三十一年,授武英殿学士……三十六年,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三十八年七月,疾,上遣内阁学士特默德及太医官三员存问,赐尚方药物。十月,卒……寻赐祭葬如例,谥文定。”清史稿本传:“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五选其诗四首。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二八选李天馥诗十七首,《诗话》云:“王渔洋云:‘容斋相国服阕入都,其壬戌诸门生已多通显,置酒新第,读学史胄司即席赋诗曰:郎君馆阁称前辈,弟子门墙半列卿。盖纪实也。’平生遭际圣明,陶写风雅,故其诗经经纬史,而皆以雍容渊秀出之;古诗排宕诘曲,似少陵、昌黎;近体格律、神韵俱在王、杜间。其托辞近而寓意远,一唱三叹,玉节金和,沨沨乎盛世之元音也。”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五著录李天馥《容斋千首诗》:“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安徽桐城籍,河南永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由检讨历官至武英殿学士。卒于康熙三十八年,谥文定。事具《清史列传•大臣传》。撰《容斋千首诗》不分卷。天馥素好士,尝举彭鹏陆陇其知县行取御史,文士从游者众。其诗体格清儁,自注时事,足为参考之资。别有古宫词百首,盖为董鄂妃作……明言悼亡,后来因有忌讳,宫词遂未入集。”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一〇著录李天馥《容斋千首诗》不分卷:“是集为王士禛陈廷敬毛奇龄序,子孚青校。存诗千首,分四言、五七古、五律、五七绝,无卷数。其诗风格峻洁。古体《裂帛湖》《明景帝废陵》……萧疏简远,情景兼到。《拟古论汉魏诗三十首》,辞气尚厚,亦可见风旨所在。《赠古古》《送洪昉思归里》《寄怀郝雪海侍御戍辽左》《偶忆洪昉思己巳被斥事即题其集后》,涉及阎尔梅洪昇、郝浴轶事。天馥行迹北至蒙古,西行三巴。诗中囊括时事,《喜四川大捷十首》《秋怀十首》《帐中纪事》,于三藩边疆之变,多有史实可资。绝句学唐人飒爽……此集为门人毛奇龄选本,惜经删汰,已非全帙。至咏物、观剧、伤逝、竹枝等诗,则又不必尽有也。”


裴秀二十四岁,服终,推财与兄弟。
钟会二十三岁,迁尚书郎。
潘岳生(247—300)。
夏侯淳约生于此年(247 ?—?)。
天竺沙门康僧会抵建业传教。
何晏听管辂卜卦,惧而作五言诗。
韦诞七+岁,迁中书监。
谯周五十岁,此年前后徙中散大夫。
李譔或于此年为中散大夫。
皇甫谧三十四岁,染风痹疾;作《玄守论》。
贾充三十二岁,迁黄门侍郎。
阮种二十五岁,或于此年察孝廉,为公府掾。
裴秀二十五岁,袭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
李密二十五岁,或于此年不应郡命,辟州从事。
钟会二十四岁,每服王弼之高致。
王沈为黄门侍郎。
王弼二+三岁,为尚书郎;作《难何晏圣人无喜怒哀乐论》。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为友,人称“竹林七贤”。
刘伶与竹林之游。
王戎十五岁,阮籍与之交好,谓其父王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张载或于此年生(248 ?—308?)。
桓范劝阻曹爽兄弟皆从车驾往高平陵。
钟会为中书郎,从曹芳车驾朝高平陵。
司马懿起兵,使桓范领军;桓范未应召,矫诏开平昌门,南奔曹爽。
蒋济作《与曹爽书》,转达司马懿之旨,“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
司马懿与蒋济话桓范。
桓范说曹爽“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不纳;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魏志•曹爽传》卷九、裴注引《世语》)。
卢毓行司隶校尉,治曹爽一党案。
桓范以曹爽事被司蕃所举,送廷尉,见杀(?—249)。
何晏为司马懿所杀(? —249)。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