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二日,全祖望卒,年五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初二日,全祖望卒,年五十一。

公元1755年 七月
初二日,全祖望卒,年五十一。

据董秉纯《全谢山先生年谱》阮元《全谢山先生经史问答序》:“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鄞县全谢山先生兼之。”(《擎经室二集》卷七)李祖陶《国朝文录•鲒琦堂文录引》:“先生深入经窟,于汉学、宋学皆能讲其是而去其非,但板行者惟《答问》,他皆未有专书。而文则作不徒作,皆以补史且不惟补之而已,又可为他日史家张本。盖先生生长浙东,实承南雷黄氏文献之传,于江上之师、海滨之守皆能通知其本末;而又承平既久,遗书渐出,山岩屋壁,搜采无遗,异见异闻,严审确核。故其所作碑志表传皆网罗放失,阐发幽光,能使百余年海畔孤臣、江头志士,其姓名落狐狸之口,事迹归无何有之乡者,皆凛凛然面目如生,不惟补明史之遗,兼能纠梨洲之谬。呜呼,何其伟也!至于在朝在野,运际熙隆,师事友事诸公,皆一时魁垒鸿骏之士,得所藉手极力发挥,或纪旗常之绩,或志文学之英,或为循良之碑,或作文苑之传,皆据实直书,行以史法,无所阿狗于其间,是又他日金匮石室之所必收,纪传编年之所必录者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鲒堉亭集》:“谢山最精史学,于南宋、残明尤为贯串。阀阅之世次、学问之源流,往往于湮没幽翳中搜寻宗绪,极力表章,真不愧肉谱之目。”“先生诗为余事,而当日与杭堇浦、厉樊榭、赵谷林、意林、马蠏谷等唱和极多,颇以此得名,亦颇以此自负。其诗学山谷而不甚工,古诗音节未谐,尤多趁韵,然直抒胸臆,语皆有物。其题目小注多关掌故,于南宋、残明事搜寻幽佚,尤足以广见闻。五七律颇有老成之作,暇当最录,以见其凡。”“全氏服膺宋儒,而覃精考据文献之学,盖承其乡厚斋王氏嫡传,于汉注唐疏擎穴极深。”“余辑《国朝儒林小志》,惟载汉学名家,虽姚惜抱、程绵庄、程鱼门、翁覃溪诸公自名古学者,皆不列入,而独取先生,固不仅以《经史问答》一书也。”“予最喜国朝朱、毛、全、钱四家文集,所学综博,纂讨不穷。谢山尤关乡邦文献,其文多言忠义,读之激发。自十八九岁时即观之忘倦,平生坎坷,一无树立,惟风节二字差不颓靡,诚得力于后汉书刘蕺山集、谢山此集耳。其疾恶过严,避俗过甚,则于诸书受病亦不小也。”“此书终身阅之,探索不尽。然其经学自不逮史学也。”《国朝文汇》乙集卷五录其《平原君论》等文三十三篇。晚晴簃诗汇卷七四录其诗十一首。贩书偶记卷一五:“《鲒堉亭集》三十八卷、《年谱》一卷、《世谱》一卷、《经史问答》十卷,鄞全祖望撰。嘉庆甲子姚江借树山房刊。此年谱其高弟蒋学镛、董秉纯同撰。”又,“《鲒堉亭集外编》五十卷,鄞全祖望撰。嘉庆辛未七月刊。”又,“《鲒堉亭诗集》十卷,甬上全祖望撰。道光十四年笺经阁刊,光绪间童氏大鄮山馆重刊。”


陈襄判杭州,营妓周韶求落籍,得从,其同辈胡楚、龙靓皆有诗送之。
周邦彦本年十六岁。
宋置律学,命官、举人皆得入学习律令。
王安石作诗《和蔡挺枢密孟夏旦曰西府书事》,作文《回文侍中启》。
苏辙改齐州掌书记。
孙觉(莘老)自湖州移守庐州,四月与傅尧俞晤刘攽于广陵,相与观花。
己亥(二十六),文彦博因反对新法,遂以守司徒兼侍中河东节度使判河阳。
韩维为王安石所恶,出知襄州,改许州。
宋颁劝课栽桑之法,不准民户因多种桑树而升其户。
宋设军器监。
曾巩于六月一日,作《祭张唐公文》。
沈括奉命相度两浙路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并兼查访。
周敦颐(1017—1073)卒。
分河北为东西两路。
八月十五日苏轼在钱塘江观潮,作《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王韶击败木征等,收复河(今甘肃临夏西南)、洮(今临潭)、岷(今岷县)、宕(今宕昌)、亹(今青海门源境)。
宋征免行钱,亦称免行役钱。
尚书右司郎中、知登州李师中(诚之)来知齐州。
曾巩乘舟离开齐州去襄州任,作诗《离齐州后五首》,到任后作《襄州谢到任表》。
神宗以复熙、河、洮、岷、叠、岩等州,御紫宸殿受群臣贺,解所服玉带赐王安石。
王安国为著作佐郎兼秘阁校理。
高丽、夏并使贡于辽。
苏轼三十八岁,在杭州通判任,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
苏辙于除日作《题旧钟馗并引》。
曾巩作《天常朱君墓志铭》。
黄庭坚在北京。
秦观二十五岁。
李公择知鄂州。
晁补之谒苏轼。
文人交往乐趣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