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籍书目查询 >

《遁甲演義》

程道生
书名《遁甲演義》
书名 遁甲演义
作者程道生
版本两江总督采进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陰陽五行類
下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内容 明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海寧人。言遁甲者皆祖《洛書》。然《河圖》以圖名,當有奇偶之象。《洛書》以書名,當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為六十五字,(見《漢書·五行志》),劉向以為三十八字,劉歆以為二十字(并見《尚書正義·洪范篇》),是皆先漢以來《洛書》無圖之明證。若如宋以后所傳四十五點之狀,與《河圖》不殊,則當名《洛圖》,不名《洛書》矣。考《大戴禮》載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宮之法所自昉,而易緯乾鑿度載大乙行九宮尤詳,遁甲之法,實從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托也。其法以九宮為本,緯以三奇、六儀、八門、九星。視其加臨之吉兇,以為趨避,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為南極,為星精,故乙丙丁皆謂之奇。而甲本諸陽首,戊己下六儀分麗焉,以配九宮,而起符使,故號遁甲。其離坎分宮,正授超神,閏奇接氣,與歷律通。開休生之取北方三向,與太乙通。龍虎蛇雀刑囚旺墓之義,不外于乘承生克,與六壬星命通。至風云緯候,無不賅備。故神其說者,以為出自黃帝風后,及九天玄女。其依托,固不待辨。而要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考《漢志》所列惟風后六甲、風后孤虛而已,于奇遁尚無明文。至梁簡文帝《樂府》,始有三門應遁甲語。《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于史。則其學殆盛于南北朝。《隋志》載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經》、《葛秘三元遁甲圖》等十三家,其遺文世不概見。唐李靖有《遁甲萬一訣》,胡乾有《遁甲經》,俱見于史志。至宋而傳其說者愈多。仁宗時嘗命修《景祐樂髓新經》,述七宗二變,合古今之樂,參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楊維德撰《遁甲玉函符應經》,親為制序。故當時壬遁之學最盛,談數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談兵,遂有靖康時郭京之輩,以妖妄誤國。后人又攙雜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誕不可究詰。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學幾廢。究之遁通于壬,壬于人事為切,遁于天文為優,實亦未有以軒輊也。世所傳《五總龜煙波釣叟訣》,稍存梗概。而是編旨約詞該,于用奇置閏之要,頗為詳具。至論本命行年,謂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說亦他書所未及。存之以備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廢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该书影印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西廂記古本校注:1卷 兩周金文大系圖錄考釋 古今釋疑:18卷 欽定錢錄:16卷 東觀奏記:三卷 能改齋漫録:18卷 四庫全書表文箋釋:4卷 詩韻集成:10卷 附詞林典腋 不分卷 舒城縣志:[康熙]:20卷 書目答問補正:5卷 通典:200卷 藏山堂遺篇:2卷 中國革命史略 詩集傳名物鈔音釋纂輯:20卷,詩傳圖1卷,詩傳綱領1卷,詩序1卷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漁業法規輯要 愚千堂文集:3卷 清嘯集:2卷 湛園題跋:一卷 張氏音括:一卷 義妖全傳:6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西河記:一卷 周易虞氏義:9卷 芋經:1卷 正訛初稿:1卷 戰時英國:九章 京山縣志:[康熙]:10卷 師竹山房詩抄:4卷,續集1卷 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6卷 童學書程:1卷 補寰宇訪碑錄:5卷,失編1卷 玉燕堂四種曲 國語補音:3卷 章太炎先生家書:不分卷 廣雁蕩山志:28卷,首末各1卷 倪雲林先生詩集:六卷 附錄一卷 國語:21卷,附劄記1卷,考異4卷 鑒撮四卷附讀史論略:1卷 龍泓山人印譜:不分卷 竹隝詞續稿:1卷 赤城志:[嘉定]:40卷 東莊遺集:4卷 北征記 舊學蓄疑:1卷 四述奇:16卷 廣韻:五卷 仁和縣志:[嘉靖]:14卷 光緒癸卯年重修湖北省江蘇同官錄:[光緒29年,1903] 蕓齋圖駿清言:8卷 泰西改良社會策 校刻日本外史:22卷 端敏公奏議:二十卷 (王)右軍(羲之)年譜:不分卷 民國新漢演義:4卷 續古文辭類纂:34卷 洞玄靈寶定觀經註:一卷 舊傳禹貢抄本 碧堂絕句 胡刻通鑑正文校字記:30卷,附錄3卷 校正韓汝慶先生朝邑縣誌:1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