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籍书目查询 >

《讀書記乙集上大學衍義》

真德秀
书名《讀書記乙集上大學衍義》
书名 读书记乙集上大学衍义
作者真德秀
版本宋刊本
分类子部>儒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真德秀撰 臣始讀《大學》一書,見其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至於治國、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後有倫,蓋嘗撫卷三歎曰:『爲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學》,爲人臣者亦不可以不知《大學》。爲人君而不知《大學》,無以清出治之源;爲人臣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君之法。』既又考觀在昔帝王之治,未有不本之身而達之天下者。然後知此書所陳,實百聖傳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三代而下,此學失傳。其書雖存,㮣以傳記目之而已。求治者既莫之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獨唐韓愈、李翺嘗舉其説,見於《原道》、《復性》之篇,而立朝論議,曾弗之及。蓋自秦、漢以後,尊信此書者惟愈及翺,而亦不知其爲聖學之淵源、治道之根柢也,况其他乎?臣常妄謂《大學》一書,君天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則必治,違之則必亂。近世大儒朱熹嘗爲《章句》、《或問》,以析其義。寧皇之初,入侍經帷,又嘗以此書進講。願治之君,儻取其書玩而繹之,則凡帝王爲治之序、爲學之本,洞然於胸次矣。臣不佞,竊思所以羽翼是書者,故剟取經文二百有五字載于是編,而先之以《堯典》、《臯謨》、《伊訓》與《思齊》之詩、家人之卦者,見前聖之規模不異乎此也;繼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仲舒、楊雄、周敦頤之説者,見後賢之議論不能外乎此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學,純乎此者也。商高宗、周成王之學,庶幾乎此者也。漢、唐賢君之所謂學,已不能無悖乎此矣。而漢孝元以下數君之學,或以技藝,或以文辭,則甚繆乎此者也。上下數千載間,治亂存亡皆繇是出。臣故斷然以爲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雖然,人君之學,必知其要,然後有以爲用力之地。蓋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崇敬畏,戒逸欲者,誠意正心之要也;謹言行,正威儀者,修身之要也;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者,齊家之要也。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條之中,首以聖賢之明訓,參以前古之事蹟,得失之鑑,炳然可觀。昔者入侍邇英,蓋嘗有志乎是。比年以來,屏居無事,乃得繙閲經傳,彙而輯之,畎畝微忠,朝思暮繹,所得惟此。祕之經衍,以俟時而獻焉。其書之指,皆本《大學》,前列二者之綱,後分四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學》之義也。故題之曰《大學衍義》云。臣德秀謹序。 《進大學衍義表》曰:臣德秀言,伏惟九月十五日尚書省劄子,爲臣具奏乞投進所撰《大學衍義》,奉聖旨令疾速投進者。伏以汗竹雖厪,何補聖經之奥;食芹欲獻,誤蒙天語之温。以十年纂輯之餘,欣一旦遭逢之幸。臣德秀惶懼惶懼,頓首頓首。惟《大學》設八條之教,爲人君立萬世之程。首之以格物致知,示窮理乃正心之本;推之以齊家治國,見修己爲及物之原。曾子之傳,獨得其宗;程朱以來,大明厥旨。迨師儒之繼出,有《章句》之昭垂。臣少所服膺,晚而知趣。謂淵源遠矣,實東魯教人之微言;而綱目粲然,迺南面臨民之要道。曩叨侍從論思之列,適當姦諛蒙蔽之時,念將開廣於聰明,惟有發揮於經術。使吾君之心炳如白日,於天下之理洞若秋毫。雖共兠雜進于堯朝,豈魑魅能逃于禹鼎?不量菲薄,欲效編摩。遽罹三至之讒,徒結九重之戀。既投閒而致散,因極意以研精。畎畝不忘君,每惓惓於報上;藩牆皆置筆,幾矻矻以窮年。首剟聖賢性命道德之言,旁采古今治亂安危之迹,必提其要,皆聚此書。凡諸老先生之講明,粗加該括;於君子小人之情狀,尤極形容。載瞻海嶽之崇深,期效涓埃之裨補。兹蓋恭遇皇帝陛下,乾旋坤運,日就月將,於緝熙單厥心,基命遹隆於成后;念終始典于學,遜志克邁于商宗。方將切磋琢磨,而篤於自修;定静安慮,而進于能得。事欲明於本末,理期貫於粗精。適粹成編,冒厪清燕。止其所止,願益加止至善之功;新以又新,更推作新民之化。臣干冒天威,無任激切屏營之至。臣所撰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并目録共成二十三帙,用黄羅夾複封全,謹隨表上進以聞。臣德秀惶懼惶懼,頓首頓首謹言。 尚書省劄子:中奉大夫新除權户部尚書真德秀劄子奏:『臣聞聖人之道有體有用,本之一身者,體也;達之天下者,用也。堯舜三王之爲治,六經孔孟之爲教,不出乎此。而《大學》一書,由體而用,本末先後,尤明且備,故先儒謂於今可見古人爲學次第者,獨頼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蓋其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者,體也;其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用也。人主之學,必以此爲據依,然後體用之全可以默識矣。恭惟陛下有高宗之遜志時敏,有成王之緝熙光明,即位以來,無一日不親近儒生,無一日不講劘道義。自昔好學之君,未有加焉者也。臣昨值龍飛之初,獲陪講讀之末,嘗欲因《大學》之條目,附之以經史,纂集爲書,以備清燕之覽,匆匆去國,志弗之遂。而臣區區愛君憂國之念,雖在畎畝,未嘗少忘。居閒無事,則取前所欲爲而未遂,朝夕編摩,名之曰《大學衍義》,首之以帝王爲治之序者,見堯、舜、禹、湯、文、武之爲治,莫不自心身始也;次之以帝王爲學之本者,見堯、舜、禹、湯、文、武之爲學,亦莫不自心身始也,此所謂綱也。首之以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者,格物、致知之要也;次之以崇敬畏、戒逞欲者,誠意、正心之要也;又次之以謹言行、正威儀者,修身之要也;又次之以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者,齊家之要也。此所謂目也。而目之中,又有細目焉。每條之中,首之以聖賢之訓典,次之以古今之事迹,諸儒之釋經論史有所發明者録之,臣愚一得之見亦附焉。雖其銓次無法,論語無取,然人君所當知之理,所當爲之事,粗見於此。陛下親政之始,而臣書適成,爲卷四十有三,爲帙二十有二,輒因召對,冒昧以聞。伏望聖慈察臣一念蒙君之篤,矜臣十年用功之勤,特降睿旨,許臣投進。而陛下於機政之暇,講讀之餘,賜以覽觀,其於體用之學,不無秋毫之補。取進止。』玖月拾肆日,三省同奉聖旨疾速投進。 右劄送新除權户部真尚書,端平元年。 中書門下省時政記房申狀:翰林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兼侍讀真德秀照對:德秀九月十三日蒙恩内引奏事,乞將所撰《大學衍義》一書投進,面奉玉音賜允,繼準省劄備奉聖旨疾速投進,遂於十月初二日具表於通進司進入。次日後殿聚講,恭被聖諭:『卿所進《大學衍義》一書,有補治道,朕朝夕觀覽。』德秀下殿拜謝而退。又于今月十四日輪當進讀《大學章句》,既畢,忽蒙聖訓:『卿所進《衍義》之書,便合就今日進讀。』德秀私謂前所進本已納禁中,必須令講筵所别寫,然後可以進讀。遂以未辦爲對,聖訓云:『已在此矣。』即見内侍捧元進第一、第二帙在前。德秀奏云:『臣所纂集之書,出於愚陋之見,豈足以上禆聖學?兼臣初志正欲備燕閒之暇,今乃誤蒙睿恩令其進讀。臣不勝感懼之至。』再拜祗謝訖,因將《衍義》序文進讀。畢,奏云:『臣之此序,成於紹定二年。所謂俟時而獻者,蓋待陛下親政而後獻也。若權臣尚在,陛下未親大政,臣雖欲進獻,何由徹乙夜之覽?乃今何幸,獲備進讀。』蒙天顔欣然嘉納,須至申聞者。 右謹具申中書門下省時政記房,中書門下後省樞密院掌聖語時政記房伏乞照會。謹狀。 案,此南宋刊本,每葉二十行,每行二十字,明以後刊本削去乙集上各字,若非宋本僅存,不知即在《讀書記》之内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该书影印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雜阿含經:五十卷 陳氏宗譜:[蕭山湘左]:10卷 登封縣志:32卷 鄰蘇老人年譜 聖論廣訓:1卷,直解1卷 黃花集 鳴原集:卷之七甲戍 直隸陸軍第四混成旅步兵第七團第一營造呈現有官佐士夫應領薪公餉項花名清冊 左盦集:8卷 周書:十卷,逸文一卷 佐治芻言:1卷 天放樓詩續集:5卷,附紅鶴山房詞:1卷,琴譜:1篇 奇姓通:14卷 新疆鄉土志稿:29種 經典釋文:30卷 湘軍志平議:1卷 陸放翁全集:157卷 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不分卷 流通古書約:一卷 爾雅:3卷 劉梅堂先生遺集:1卷 安雅堂酒令 斯未信齋主人自訂年譜:1卷 金瓶梅:100回 周易函書別集:16卷 靈官廟:全一囬 基督教的人生觀 六書說:1卷 許鄭學廬存稿:8卷,首1卷 何法盛晉中興書:1卷,附徵祥說 方山民紀年詩:一卷 恬養簃詩:5卷 鑑語經世編:27卷 卷首 1卷 種煙葉法:1卷 詞學:2卷 蒿盦賸槀:16卷 金臺集:2卷 困學齋集:1卷 信征錄:一卷 曾註字詁義府合按:不分卷 談古偶錄:2卷 挹秀山房叢書 酒顛:補3卷 三孝記:2卷 河圖稽命徵 [浙江紹興]浙紹山陰馬鞍許氏宗譜:不分卷 山左訪碑錄:13卷 蕉影齋詩集:4卷,附補遺一卷 暗殺史:一卷 嵇叔夜文抄 寶奎堂集:12卷 宋文天祥宏齋帖 狂鼓史漁陽三弄 論語摘衰聖:1卷 二餘堂文稿:1卷,詩稿1卷,鷓鴣吟1卷,吴船卧餘錄1卷,吾亦愛吾廬窹語1卷 吾學編:69卷 唐杜工部律詩: 4卷 清真居士年譜:1卷 轉注本義考:2卷 十駕齋養新錄:20卷,餘錄3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