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倚松诗集 宋 饶节

1-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三

  倚松詩集目錄     别集類二【宋】

  卷一

  古詩上

  李太白畫歌

  送故人

  送傅仲默登第歸麻姑

  送善權歸豫章

  石魚行贈靈壁張氏

  向居卿所藏靈壁石歌

  阿智歌

  寄夏思道惠示縑帛

  送梅郎一首

  鄰居遺湯沐浴

  趙元達婦孕不育後數日其猶子生一女子二子皆有戚戚之色戲作此詩開之

  贈陳侯一首

  立之作詩譏僕沉浮於酒次韻答之

  送彭淵才如北都

  賦王立之家四梅

  春日飲王立之家同賦三頭牡丹依次定十韻節得牡字

  士大夫湛於不義雖窮極富貴君子過之弗顧而况女子失身於委巷容笑之賤亦豈能自拔哉吾友人賦歎息行有謂而作諸人既屬和僕亦擬古樂府為辭傷之於其末開之以正是亦詩人之志也

  次韻劉無言遊法雲寺

  為謝無逸賦陳氏貫時軒

  次韻李二

  次韻呂由義見贈之什兼簡若谷居仁次韻劉時可劉將赴宣州幕

  次韻謝公定時夏均父招諸客泛舟遊百花洲

  灌蘭一首

  約方時敏楊信祖二子同過王立之觀立之所集前輩詩文各以姓

  蓘室詩王立之為宗子求

  秋蚊行

  戲汪信民敎授

  歸來怨

  得交行贈王立之

  雨小霽登南寺閣

  上范謙叔左丞求退

  賦劉仲高高齋詩

  永處庵詩為蔡仲志刑曹作

  送莊季裕宣敎

  送趙亷訪

  韓升之主簿惠示襄陽雜詠詩淳深高古吟諷不置輒用㝡後書懷贈彦履韻以釋其意

  張執權主簿同二知縣大夫入山作詩併以見贈亦次其韻

  青原臺

  贈道士張謙中

  英遊閣

  為卿曇輔作一枝庵

  止止堂詩送仁禪者徧參

  送慧林化士

  送不愚兄香嚴行

  鈍庵詩為印長老作

  寄趙季成鈴轄

  送宋秀才

  送江南景喜上人

  次韻卿山主解嘲

  豫章寶智上人持高子詩求和

  贈卿書記

  潤屋軒

  錢塘清照律師芝草出其墓上為作此詩次韻呂無求同泛汴水

  次韻呂居仁送李肅老兼簡李去言兄弟諸同參五首

  次韻答曾仲成二首

  養志堂詩為襄陽吳傳朋通判作

  呂無求以詩堅同舟為嵩山之約次韻報之閱舊詩軸見夏均父和晁之道詩次其韻寄伯容仲成均父諸友

  虚舟齋詩為王深叔作

  和周提刑樂歲詩

  次韻酬潘庭立儀曹見贈之什

  杲道人屢聘不起用庭立韻詩開之

  元輝上人喜賦詩作東坡字蕭然有出塵之姿渠亦用韻有作且乞詩為别因再次韻贈之

  修上人出覺範送行詩言别因次韻餞之望雞園

  用蔡伯世韻作詩寄之兼簡呂居仁兄弟十首

  示故人

  次韻應銓詩

  客舟

  卷二

  律詩上

  王信玉生日

  九月六日駕幸蔡王府

  過關山用同行韻

  遇里人道及鄉閭事作詩寄謝無逸

  謁漢高帝廟

  贈霍明文偉

  次韻張符離民師適堂即事

  汪信民約諸人遊城南陳氏園不果

  贈隱君

  次韻彭聖從秋興

  題滄浪亭

  次韻米元章壯觀

  端午日二首

  山居

  送王長元同弟次元赴官

  蒲適正挽辭

  息慮軒

  歲暮

  送宿州晁祖禹簽判

  九日發淮康

  秋日遊城南展氏園登閣

  製藥

  麻城道中

  過淮

  從人覔山水扇二首

  偶書

  自簡

  以太學燈籠遺陳松老

  聞說

  鄰雞

  久雨偶晴見日

  趙元逹久不至池上作詩戲之

  再用韻

  書天源河上友人壁

  次韻答陳考城

  為謝無逸賦梅花二首

  戲趙元逹

  冬日書謝氏園壁

  卧雲堂

  聽松軒

  觀魚閣

  快目亭

  病中兩絶句

  春日即事二首

  送同舍葛茂逹還浙

  次韻呂原明侍講歡喜四絶句

  尋梅二首

  寄曾伯容

  次韻呂居仁共二首

  虞姬墓

  覇王城

  病起觀垂絲海棠感慨作二絶句

  律詩下

  用海印和尚韻和吳提刑遊山頌

  用前韻示謝公定學士

  用前韻示官人

  同前韻示同參

  答惠海首座五首海乃圓照禪師小師喜官人悟道

  閬人蒲君錫提舉參老師悟道唱和四首别用韻寄諸同參

  寄夏均父二首

  海印生日

  同廣德和尚及諸禪伯遊山有作次其韻再次前韻

  次韻答呂居仁

  再次前韻

  吾友汪信民博士近聞參道甚力昨日得書云喪其偶其言耿耿有不釋然者因寄此頌開之且挽其進

  龜山戲贈諧文章

  次韻呂無求入山會宿北窗

  無求用前韻作雪詩見寄亦次其韻

  贈靈巖德雲庵主

  德雲庵

  次韻鑑碧軒

  再次前韻

  楊梅

  次韻

  戲乞石菖蒲

  次韻卿山主梅花

  送廣上人

  再次韻關子開

  用前韻答呂無求

  用前韻答湛長老

  次韻孫嚮仲自靈隱歸餘杭二首

  送以照上人

  次韻靈隱小軒

  次韻答劉通判二首

  晁以道贈楊中立詩有談禪詆毁之語蓋以諷予因用其韻解嘲且開之云

  用曾伯容韻贈不愚兄

  贈伯容

  和不愚兄庵頌三首

  用朱元方韻寄深明郎中二首

  送曾伯容還漢上

  次韻鏡上人三首

  改德士頌五首

  法門復故聖恩深厚矣自此恐雲巢不能久栖當為衆一起承示佳句因用韻備載之

  不愚兄再示佳句如璧亦重用來韻

  比復僧相不愚戲作三頌恐傍觀以謂吾徒實有喜愠故復次來韻不免道破兼寄祖禹同參道人

  再次韻且召遊山

  適承再示佳句亦強勉再成一首

  昨日一詩乃是見贈亦復次韻為報

  復用韻成一首持作狡猾爾勿誚吾作夢也想當一笑

  復用韻自詠倚松一首

  昨日承佳贈浮實甚矣謹再用韻酬贈復用前韻寄伯容兼其三子

  再用韻戲作二庵圖

  不愚兄示上元佳句謹次韻為笑

  再次前韻

  再用韻戲紀山中之勝

  用韻奉贈巢雲兄

  老懶一首亦次元韻

  均父約去年十月還襄陽今已二月矣尚未聞漢上消息因誦舊寄渠詩二首用其韻寄之

  次韻趙承之殿撰二首

  田熙載比失解留詩别承之殿撰承之用其韻以寵其行如璧亦次其韻

  捫蝨新籬

  次韻湛老菖蒲二首

  劉仲高儀曹左顧林下重話十年之别作詩見贈次韻

  再次韻

  山居雜頌七首

  再送不愚兄二首

  送本覺上座

  蜜蜂頌四首

  寶誌禪師梁天監中將入寂然一燭付後閣舍人吳慶慶以事聞帝歎曰大師不復留矣燭者將以後事囑我乎頌

  次韻護公首座贊廣德磨衲升座五首送浹上座如餘杭刻慈覺老人語錄五首蔡伯世呂隆禮敦智李肅老求頌二首偶作

  臘月八日送塵禪者在長蘆

  送池州諸化士四首

  荅惇上人七首

  雨中同無求遊龍山勝相觀文六金銅像歷諸小刹無求作詩紀事次其韻三首

  上竺知客肇師示蘇仲豫參寥唱和韞秀堂二絶句求和因追次其韻二首

  師節受業師慈慧公善草書得海老琴訣之妙以醫隱於會稽比以草書四詩招師節歸山師節次其韻報之余亦為賦四首

  送印大師參靈峰卿老

  乞石菖蒲

  蜜蜂

  次韻贈高致虚四首

  送通上人為長蘆行乞

  送玘上人

  偶成

  謝人送石菖蒲

  長老欲敲去竹枝透風作凉以頌止之題宗子趙明叔盤車圖後

  漢上示衆

  眠石

  王通判雪中來訪以頌謝之

  晚起

  雙池通老以笋見遺發之皆腐矣作頌戲之閏老求席因以戲之

  謝洞山和尚惠蔞蒿種

  和曾伯容梅詩二首

  待不愚入山未至

  謝扶上人装毗盧像

  江上

  送化士

  送張師哲秀才出山

  張師哲求襪様

  榮大師昔從余出應天寧後為洞山古羊副莊往來稱之因作小頌為寄

  送璞和尚出應雙泉之命

  檀越許分一株素馨見贈作小詩速之贈潁昌府化士

  應上人作法華佛事過余求頌為作短偈謝徐通叔

  寄馮大辯二首

  送雙泉祥氊頭

  送古上人化漆金州

  再送古上人

  贈相師

  常上人還鄉省視其師

  次韻周提刑出鄧鄙五首

  過厲山驛

  過漢東

  棗陽值雨

  普照寺觀竹

  偶作

  次韻答周提刑二首

  次韻春日寄山中故友

  别草庵

  陳道人世緣不順隱於術餬其口於四方云將復如京師乞憐於輕財重義之士冀或有憐之者因其求頌為作短句

  寄襄陽求天麻圓

  洞山宗禪師欲刻五百大阿羅漢又建大閣居之其門人欽上人實領其化緣事為作小偈送之

  贈皇甫道人

  薔薇

  贈熊正臣

  和劉仲高過虎溪絶句

  和愚和尚梅頌

  曲留仲高

  戲邀道人觀殘花

  趣舒以明主簿入山二首

  贈徐道人

  韓承務過余求頌

  祝大夫解房州印過山有頌次韻

  贈祝大夫令人

  早起作頌訪愚禪師

  范機宜磨頭晝眠有作次其韻

  送春

  芍藥花開招大衆看

  仲高留題轉物堂亦次其韻

  感新荷

  黄蝶

  薝蔔

  百舌

  嘲杜䳌

  歸鴻

  山間

  石竹

  聞故人來

  聞杜鶻

  示衆看花

  訪韜光庵主不遇

  寄呂善叔主簿

  贈善公華嚴法師

  贈呂無求縣丞約遊嵩少

  贈毛雍玉縣丞謝到山中

  臣等謹按倚松詩集二卷宋饒節撰節字德操本撫州士人嘗為曾布客後與布書論新法不合乃祝髮為浮屠更名如璧挂錫靈隱晚主襄陽之天寧寺嘗作偈云閒攜經卷倚松立試問客從何處來遂號倚松道人集中詩大半為僧後所作呂本中稱其蕭散似潘邠老宋史藝文志倚松集十四卷今止存二卷則闕佚者已多矣舊抄本卷末有慶元己未校官黄汝嘉重刋一行是宋刻已然又其卷首標目下别題江西詩派四字疑宋人刪擇編入江西詩派集中者後人不見全本因獨傳此而繕錄者尚仍其舊耳今刪其題字以符諸家專集之例云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 官【臣】陸 費 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