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纲目订误 清 陈景云

3-綱目訂誤卷二
  綱目訂誤卷二

  常熟陳景雲撰

  宋武帝永初三年目

  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難御之氣也

  按宋高祖誡太子義符曰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今分註刪去非如兄韶句誤以高祖目道濟為有難御之氣失之遠矣且所謂無遠志之語又作何解耶

  文帝元嘉十八年目

  前龍驤將軍扶令育上表

  按將軍當作參軍表中明云臣雖微賤竊為陛下羞之參軍不過一幕府下寮故曰微賤若龍驤將軍以宋書百官志考之已爵列第三等官品不卑安得云微賤乎

  元嘉二十二年目

  宋有司奏削義康

  按是時彭城王義康都督江交廣三州居豫章因范蔚宗謀反事覺獄辭連染有司奏削義康爵收付廷尉治罪削爵削除其彭城封爵也詔免義康為庶人此宋主因有司之奏而允其削爵之請也分註不當於奏削義康下刪爵字

  元嘉二十七年目

  實欲繼好援

  按魏主語宋使者有實欲繼好息民永結姻援之語分註若欲略省其詞則以繼好結援櫽括之可也援字上不當去結字

  元嘉二十九年目

  薛安都向潼關

  按潼當作洪其地在潼關少南

  元嘉三十年目

  濬時在西川府

  按合殿之變始興王濬時在西州【句】府舍人朱灋瑜奔告濬西州在臺城之西揚州刺史治所在焉故曰西州府舍人王府之舍人盖灋瑜時為始興國官也今訛西州為西川且誤連下府字為一句而刪灋瑜奔告事疎甚

  明帝泰始二年綱

  遣建安王休仁討梁州

  按梁當作江若梁州乃漢中地也

  泰始五年目

  以孝武謂之驢王

  按謂東海王禕為驢王者乃子業耳孝武當作廢帝

  蒼梧王元徽二年目

  休範白服登城

  按休範帥大衆攻新亭未拔白服乘肩輿自登城南臨滄觀尋以無備被殺盖休範所登者乃新亭城南之臨滄觀耳分註刪削通鑑成文殊為踈略

  順帝昇明元年目

  越郡校尉王敬則

  按越郡當作越騎諸校尉初無越郡名

  齊武帝永明七年目

  至是徵為五兵尚書

  按史言徐孝嗣為御史中丞風儀端簡王儉嘗薦以自代儉卒孝嗣時為吴興太守徵為五兵尚書盖孝嗣先由中丞出為郡守至是又自郡守召入為尚書也今刪去時為吴興太守句則徵字為無根矣

  魏文帝承明元年綱

  以王叡為尚書令

  按令字衍分註叡遷尚書與綱異考之魏書分註是也

  魏文帝太和十年目

  二十五郡在河南

  按郡字衍合上下文觀之自明

  太和十五年目

  遂哭盡一夜

  按孝文時以禫祭宿廟中昬暮舉哀哭盡乙夜謂哭聲自甲夜至乙夜非自昬逹曙之謂也訛乙為一必傳寫失之

  太和十六年目

  至於和穆

  按拓拔猗㐌追諡桓帝微力追諡穆帝今作和穆誤或言此避淵聖諱亦非桓字見於綱目多矣不應獨避此一字

  齊武帝建武四年目

  内仗遥欣

  按史言内仗遙欣兄弟盖遙欣乃遙光弟也蕭鸞簒位遙光贊成之力居多鸞深仗遙光以其弟遙欣有武幹因并仗之其實遙光乃心膂而遙欣則爪牙也此條本叙遙欣事故以遙欣為主而以兄弟二字括遙光在内此史家叙事賓主之法應爾也今刪兄弟二字則舉遙欣而漏遙光下文何以突接以遙光為揚州遙欣為荆州云云耶

  永泰元年目

  王敬則以奉南康侯子恪為名子恪亡走不知所在按通鑑本文前吴郡太守南康侯子恪嶷之子也敬則起兵云云盖子恪雖罷郡而尚在吴地時敬則自會稽舉兵向建康欲奉子恪為主而子恪於兵未逹郡之前即已潛遁旋詣建康其詳書子恪為嶷之子者為下齊主欲盡誅高武子孫起本今分註削前吴郡太守及嶷之子八字則子恪從何地亡走耶并下逹建康諸事皆無根矣

  魏太和二十三年目

  烈處分行臺

  按孝文殂於穀塘于烈時留守洛陽彭城王遣使奉詔徵太子且密以凶問吿烈烈處分行留舉止無變處分行留者謂處分扈從太子南行及留臺應行事宜也今作行臺踈矣

  齊東昬永光元年目

  以文季坦之為僕射

  按沈文季為僕射在明帝末年明帝遺詔又有以沈文季江祏為左右僕射之命至東昬改元之八月文季歷僕射之官已踰年矣是時以平遙光之功文季自侍中僕射加鎮軍將軍之號今分註作平遙光後文季始與坦之同時除僕射非也又上文叙平遙光事内有蕭坦之而無沈文季則此處文季之上亦不應遺其姓

  月數十日乃報

  按史言臺閣案奏閱數十日乃報謂東昬狂惑批報稽遅有歷數十日之久者訛閱為月亦必傳寫失之

  永元二年目

  崔慧景濟江遣使奉江夏王寶玄為主

  按江夏上當從通鑑有南徐兖二州刺史七字江夏時鎮京口故慧景自廣陵濟江奉之為主而江夏亦勒兵随慧景南逼建康及兵敗皆死齊主既赦其餘黨復有曲赦南徐兖二州事為慧景從南兖還兵而南徐應之耳諦觀下文則此七字必不可刪矣

  永元二年綱

  齊曲赦建康徐兖

  按徐兖當作南徐兖二州是時徐州治鍾離兖州治淮隂非當日宣赦所及也

  梁武帝天監四年目

  梁遣將軍馬仙琕救

  按是時義陽圍急梁遣將軍馬仙琕救義陽救字下刪義陽二字事不明矣

  天監六年目

  水死者十餘萬

  按鍾離之役兩軍力戰於淮上魏軍大潰投水死者十餘萬謂潰軍争投淮水而死也投字不可刪

  魏孝明帝正光四年目

  榮隂散其畜牧資財

  按史叙爾朱榮之事曰時四方兵起榮隂有大志散其畜牧資財招合驍勇結納豪傑於是侯景諸人皆往依之盖隂有大志者乃散財結客之根源也分註刪之失本意矣

  魏孝武永熙二年綱

  魏以賀抜岳為雍州刺史

  按通鑑魏主以岳為都督雍華等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於都督諸軍事下仍以雍州刺史結銜者盖雍州乃其治所故當日之繫銜如此更以岳本傳考之永泰二年岳已授都督三雍諸軍事雍州刺史齊神武討爾朱以岳之應義旗也復授岳開府兼僕射大行臺雍州刺史至孝武貳於神武欲倚關中以抗晉陽於是特廣岳之所統進都督雍華等二十州諸軍雍州刺史孝武之委任賀拔在於都督二十州而不以雍州刺史為重明矣岳既拜新命則侯莫陳悦之徒皆應稟受節度故岳得召悦會於高平及岳見殺於悦而宇文泰曰悦害元帥謂悦以州將戕主帥也今削去都督雍華等二十諸州軍事而但書以賀拔岳為雍州刺史是舉其輕而遺其重且未考岳已久為雍州也

  東魏孝静帝天平四年目

  東魏郎中杜弼以在位貪汙請治之云云

  按是條當從通鑑繫八月魏克恒農一條後所謂將兵出拒魏者正拒魏既拔弘農乘勝東略之兵也先是東魏西侵失利引還魏兵未嘗出境東魏無出師拒敵事也

  梁武帝大同十年目

  何敬容復為太子詹事嘗於玄圃自講老莊敬容謂人云云

  按此乃敬容因太子之好玄學故於侍言之後退而與人私議其事也嘗於玄圃自講老莊之上不應漏太子二字

  太清二年綱

  梁遣散騎常侍徐陵如魏

  按是時元魏分裂為東西東魏先嘗遣使求成於梁至是梁遣徐陵如東魏所以報鄴下之使也魏上當有東字乃不與關西混耳

  東魏孝静帝武定七年目

  高澄獲衡州刺史蘭欽子京以為膳奴

  按衡州當作徐州蘭欽之見獲史雖不著其事然以史之前後考之必在東魏遣行臺辛術略定江淮以北時也若梁之衡州其地僻在嶺海之間【五代志梁置衡州於南海郡含洭縣】非東魏兵力所能至真所謂風馬牛不相及耳

  武定八年目

  洋乃發晉陽

  按高洋先欲受禪自晉陽擁兵東行以衆議未協至遼陽而還繼因宋景業等敦勸復發晉陽遂至鄴受禪今分註漏中間洋還晉陽事而於司馬子如逆洋遼陽固言未可下即繼以景業復勸之洋乃發晉陽云云踈略甚矣洋至遼陽則去晉陽已遠何復自晉陽起程耶【遼陽在上黨西北百八十里見闞駰十三州志唐置遼州于此】

  西魏文帝大統十六年綱

  洛陽平陽皆入於齊

  按西魏宇文泰聞高洋稱帝大舉伐之不戰而還於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陽以東皆入於齊史盖明言洛陽平陽以東之地不謂洛陽平陽也又考西魏大統三年取東魏洛陽明年失之尋又取之及宇文泰邙山之敗洛陽復入東魏逮高洋稱帝之歲其不隸關西久矣而可謂洛陽之地是年入於齊乎又平陽即東魏之晉州乃高歡霸業所基至高緯末年平陽不守而齊祚由之以傾中間宇文氏不得而窺也以素為高氏根本之地而云平陽入齊自是年始尤誤矣

  梁敬帝太平元年目

  安都帥十二騎突其陳破之

  按齊將徐嗣徽留船蕪湖自丹陽步上陳霸先追侯安都徐度皆還盖前此遣安都立柵梁山以禦齊至是以齊師益逼建康震駭故特追還梁山之師與之并力却敵白城幕府之戰或衝其前或擊其背齊師奔北安都力戰之功為多則分註於齊師未破之先不應漏却追還安都一節也安都立柵梁山分註書之其追還建康分註不書然則安都帥騎突陳時從何忽至乎

  陳武帝永定元年綱

  周祔太祖於太廟

  按通鑑乙酉周王祀圜丘丙戍祀方丘甲午祭太社其下重起云戊子太祖神主祔於太廟七廟始共用一太牢云云自乙酉至祭太社叙周明帝事戊子以下則叙陳武帝事也武帝以是月戊辰受梁禪辛巳追尊皇考文讃為景皇帝廟號太祖戊子祔神主於太廟若一家之事何故越戊子而先叙甲午事乎【陳書武帝紀戊子遷景皇帝神主祔於太廟又七廟共用一太牢事具五代志】今既削祀圜丘三句而仍冠周字於太祖祔廟之上是誤合兩國典祀為一以陳氏祔廟為周氏事矣

  齊後主武平二年目

  齊主抜刀鐶築其辮頭良久乃釋之

  按通鑑築上有亂字句絶辮上無其字當時刑人皆先辮頭如隋主將斬宇文化及已解衣辮髮已而釋之是也今分註因誤斷其句遂輒刪易本文

  周宣帝大象元年目

  事由烏丸軌宇文孝伯因言軌捋須事

  按周主問鄭譯曰我脚杖痕誰所為也譯對以事由烏丸軌宇文孝伯言曩日被譴皆出二人也初周高祖納軌言譴責太子時譯為宫尹坐除名其銜軌尤深故因周主之問并發軌曩日捋須事欲以激周主之怒致軌必死史文本自分明而胡氏讀史管見乃謂孝伯贊成殺軌事盖將以自免是誤以事由烏丸軌為句而以宇文孝伯四字属下句讀謂捋須事乃發自孝伯之口其讀書亦太滅裂矣分註頋採其說録之於後亦未審於句讀也【胡三省通鑑註亦仍管見之誤王志堅讀史商語中曾正之然不知此誤實自管見始也】

  大象二年目

  御史大夫柳裘韋謩

  按是時天元疾篤劉昉鄭譯及御飾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韋謩同謀引楊堅輔政御飾内史皆宇文改官制後所定官名今分註於二人之官各採其一字并稱之為御史大夫何其踈也随受周禪後改宇文官制悉從漢魏之後始復置御史臺

  隋文帝開皇九年綱

  八月以王雄為司空

  按王雄當從通鑑作廣平王雄考隋書雄文帝族子由刋國公進封廣平王今以爵為姓誤矣

  開皇十年目

  揮楚不堪即命斬之

  按通鑑帝每於殿庭捶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嘗怒問事揮楚不甚即命斬之問事行杖之人也帝見問事行杖不力故怒而斬之今於帝每於殿庭捶人下改此二句尚可解乎

  仁夀四年目

  盧毓與朱濤謀出兵拒諒濤不可毓追斬之

  按通鑑毓與濤謀拒諒濤大驚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語因拂衣而去毓追斬之盖濤語畢即拂衣去故毓追而斬之今既刪拂衣事則追字贅矣

  煬帝大業十三年目

  以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諮議

  按通鑑李淵以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其下又云諮議譙人劉瞻領西河通守此另一事與上置左右二軍事不属盖淵初起兵以西河不從義師既遣世子建成等攻拔其郡執郡丞高德儒戮之而西河尚未置守至是淵開大將軍府廣置官屬而用幕府諮議參軍劉瞻領西河郡事今以諮議二字連上長史為句而削去劉瞻領西河通守事直以諮議為柴紹兼官句讀之舛文義之謬甚矣

  遷居大興殿後聽思亷扶王至閤下

  王幼學集覽云後聽句絶注見晉愍帝建興元年聽事陳濟正誤云聽即廳字六朝以來乃始加厂然按之文義二說皆非也唐兵克長安代王左右皆奔散獨侍讀姚思亷侍側軍士將登殿思廉叱而下之及唐公遷王居大興殿後思廉猶侍王不去唐公義之故聽其扶王至閤下泣拜而去盖聼者唐公不奪思廉之守而聽之耳集覽不得其句讀而強為之解誤矣陳氏著正誤一編凡正集覽之誤四百餘條皆援据精審獨此條殊乖踈明弘正間編通鑑纂要者遂輒於聽上加厂沿兩家之誤而竄易舊文失有甚焉者矣【此條辨正誤之失附見若集覽誤而陳氏未及正者尚甚多不能枚舉也】

  恭帝義寧二年目

  蘇威在東都

  按都當作郡因字相似而訛

  綱目訂誤卷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