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37-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卷三十五
  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卷三十五

  雜色儀制

  周歲節假日儀

  元旦假三日【前後各一日】寒食假五日【自一百五日前一日為限】冬至立春重五立秋重九旬假【文字急遠不在此限】

  日月食六齋等儀

  遇日月蝕禁酒樂斷屠六齋初一初八十四十六廿三廿九上七十五並不許殺生

  官民婚聘財禮儀

  一品不得過七百貫三品以上不得過五百貫五品以上不得過三百貫六品以下及上戶庶人不得過二百貫中下戶不得過一百貫若婚嫁和同不以等數為限

  禁斷紅門儀

  除寺觀五嶽四瀆孔子廟許紅門餘並禁斷

  責保就試儀

  舉人應試而有公事在案罪犯不至徒刑者聽責保試若武官并諸經及第官人在任所欲應進士舉者但不犯贓私追當罪聽告所屬申覆本部所廳【就試曠闕月日俸禄不及○按所廳當作鎖廳宋史選舉志凡命士應舉謂之鎖廳金之選舉大率依仿宋制故亦有鎖廳之名】

  三代同居儀

  三代同居孝義之家委所屬申覆朝廷旌表門閭仍免戶下三年差撥【軍役不在此限】

  割股孝弟儀

  為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舅姑割股者【奴婢為家長同】並委所屬申覆朝廷官支絹五匹羊兩腔酒一瓶以勸孝悌

  致仕遷官半俸儀

  官職不拘品從七十以上告致仕者遷兩官六十以上遷一官給半俸外不及六十未至衰老止是疾病難任職事者合給半俸更不在遷官之例

  職官立碑建祠儀

  職官在任雖有政跡百姓不立碑建祠若去思而建立者聽

  隨衙每年公用酒麴儀

  京尹及統軍司【各三百六十秤】都運司招討司諸府【各三百秤】諸轉運司節鎮【各二百八十秤】防禦州【二百四十秤】刺史州軍【百八十秤】諸縣【六十秤】倚郭司縣不在此例

  職官交代見月算月儀

  謂如不十月初一日皆為月【按此句疑有誤】 以三十箇月為任【管課官不在此限】 三品以上【内外同五十箇月】諸軍都運及諸路轉運使【六十箇月】 羣牧使【三周年】 防禦使【四十箇月】仍不於界首禮上

  職官授訖差除儀

  程一千里【限二十日】程二千里【限二十五日】程三千里【限三十日】程四千里【限三十五日】程五千里【限四十日】隨朝官一千里【十日】二千里【十五日】三千里【二十日】三千里外【二十五日】其假内欲赴任若有事須早遣者不拘此限行程馬日行七十里驢及步人日行五十里車日行三十里

  職官接送人力儀

  職官接送人力於合破數内各給一半【在任身故者亦同】若送還者須到本所給回文聽還

  職官上任給俸儀

  職官上任不過初二日罷任已過初五日者並給當月俸春秋衣各於二仲月給授職官授訖差除緣公幹留住未得之官者計程外聽給到任禄若文牒未至前官依舊在任者其禄兩支【後官已到前官差出者亦同】職官每月合得俸麫並依隨處估直支錢不得支本色

  鎮城院務儀

  鎮城院務監當官離本管百里内者掌本鎮賊盜并城門鎖鑰百里外者並烟火詞訟

  長官差出帶印儀

  州軍以上長官遇差出者各許帶各職印餘印訖並付本衙門使用

  屬官獻香茶儀

  監臨官遇元日生日受統屬官所獻香茶【酒肉果食同】計直十貫以下者聽即同職連判官及因親相與者非【按非字下疑脫在此限三字蓋同職連判則非有相臨之勢因親相與則應有致厚之情故皆不以十貫之例限之】

  職官告侍親求醫致仕儀

  職官告侍親親雖未年八十及自病求醫解職并年六十以上告致仕者並聽【皆謂無所規避者】若解由到部或未赴任而有年老及病患難勝職任告致仕者亦聽並許隨處官司受理驗實轉申尚書省

  朝拜祖廟儀

  但有祖廟處官長初赴任以入城日至廳署盥洗訖便往朝拜以次官並陪位北面立班隨朝拜初上任之官别為獨班再拜訖升階上殿再拜搢笏上香跪一奠茶三奠酒出笏跪一拜又再拜訖降階復位再拜訖乃退

  進士參賀儀

  外任官長初到任如有管内進士參賀並用名紙具儒服襕子外躬揖問候官長位前立答至於佐貳以下並用客禮

  隨朝迎拜赦詔儀

  宣赦日於應天門外設香案及設香輿於案前設桌子自皇太子宰臣以下序班候班定閤門官於箱内捧赦書出門置於案閤門官案東立南向稱有赦贊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皇太子少前上香設拜復位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閤門官取赦書授尚書省都事都事跪受及尚書省令史二人舉捧同陞於桌子讀百官皆跪聽讀訖赦書置於案都事復位百官再拜搢笏舞蹈出笏伏興再拜拱衛直以下三稱萬歲訖乃退

  誥勑

  立國之初多沿遼制文武官五品除授並用黄紙為勑牒五品以上方用誥誥用五色綾三品方用羅【按金史選舉志云官誥親王一品皆五色羅二品以下五色綾又云金格五品以上五色羅六品以下五色綾與此所言皆不同蓋由歷朝更定各據一時之制言之故彼此互異云】二品一品加銷金或曰瑞草或曰祥鸞皆遍地焉軸或木或牙或犀或七寶皆隨品從除授依舊以黄紙為牒又加白紙為宣唯三品郡夫人以上誥軸與羅銷金外加錦囊罩以紅絡飾以小金鈴金鐸制作極華麗

  除授

  選舉之外有奏補法有世襲法有封贈法其奏補法不論文武有奏補任子恩如狀元及第初授承議郎係從六品便可䕃兩子【按金史選舉志舊制狀元授承德郎大定十四年官制文武官皆從下添兩重狀元更授承務郎蓋宋階有承議郎金初因之後乃改為承德然承德郎實正七品非從六品也】並無員數且如䕃補格法一品䕃七人並補閤門祗候二品䕃六人三品䕃五人並補内供奉班祗候無致仕遺表恩澤其世襲法如世襲千戶一職金國深重其賞非宗室勲臣之家不封也勲臣之家亦止本色人及契丹奚家而已所襲官職亦非一等上自明威將軍下至千戶三百戶若襲封之人已亡及因他故合去官者許令長男繼之如長男已亡或篤疾廢者長孫繼之長男與長孫俱亡次子繼之本枝或絶兄弟繼之無兄弟者近親屬繼之其封贈法皆依宋朝舊制止無加封若既封之後必待及品格則再封兼止從其官不從其職文臣則朝列大夫武官則宣武將軍以上五品官方聽封贈

  天會皇統科舉

  科舉取士有瀋州榜平州榜真定榜至太宗天會十年國内太平下詔如契丹開闢制限以三歲有鄉府省三試之設每科舉時先於諸州分縣赴試若詩賦兼論策作一日經義兼論策作三日號為鄉試悉以本縣令為試官時秀士有未願赴者州縣必根刷遣之願試之士唯雜犯者黜榜首曰鄉元亦曰解元次年春分三路類試自河以北至女直皆就燕自關西至河東就雲中自河以南就汴謂之府試試詩賦論時務策經義則試五道三策一論一律義凡二人取一榜首曰府元至秋盡集諸路舉人於燕名曰會試凡六人取一榜首曰勑頭亦曰狀元分三甲曰上甲中甲下甲上甲賜緋勑頭補承德郎即南朝之承議郎也七年至奉直大夫謂之正郎第二第三人八年或九年中甲十二年下甲十五年不以所居官高卑皆遷大夫中下甲服緑例賜銀帶府試差官取旨尚書省降劄知舉一人同知二人又有彌封謄録監門之類試闈用四柱揭綵其上目曰至公樓主文登之以觀試或有私者停官不叙仍决沙袋親戚不迴避尤重書法凡作字有點畫偏旁微誤者皆曰雜犯先是考校畢知舉即唱名近歲上中下甲雜取十名納國子監中下翰林院重考實欲私取權貴也考校時有不合格者先榜其名而黜之試院欲開餘人方知中選熙宗立又增專經神童法律三科為雜科【按金史金有詞賦經義策論律科經童等科經義科專治一經而别無專經之科又史言經童之科熙宗即位之二年始備其列而律科則始見於海陵正隆元年此書與張棣金圖經 皆言熙宗增專經神童法律三科為雜科皆與史不合】然不擢用止於簿尉專經至於為直省官事宰執持筆硯童子科止有趙憲甫位至三公此太宗熙宗繼世取士之科也

  天德科舉

  海陵煬王弑熙宗自立改皇統曰天德甚有尊經術崇儒雅之意始設殿試又以鄉試聚於州限三人取一人府試分六處河北東路西路中都路於大興府臨潢會寧東京等處於大定府西京河東南路北路於大同府大名路山東東路西路於東平府南京等路於開封府京兆鄜延慶原熙秦等路於河中府並限四人取一省試以五百人為定格殿試亦黜落中第之人多寡不等臨期取旨又將第一人特加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應奉文字第二第三人止授徵仕郎其餘並授從仕郎次舉又罷專經經義神童止以辭賦法律取士辭賦為正科法律為雜科至世宗立省府試各添論策一塲將殿試第一人依舊承議郎第二第三人儒林郎並賜緑餘皆從仕郎至今不易此海陵煬王天德以後科舉之制也大金國自太宗開國之後狀元凡二十餘人

  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卷三十五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