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姓氏大全 >

  可检索1.7万个古今姓氏起源
输入关键字:


读音:Bāo

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据说为 包羲氏之后。包羲氏即伏羲,传说他发明了八卦。另说为春秋 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二是改姓,丹阳包氏,本姓鲍,王莽 时避乱改为包姓,成为包姓的一支。

包姓发源于河南,后有进入湖北、山西者。秦末汉初,包 姓避难东入安徽、江苏,南迁湖北,北徙河北、山东。魏晋南 北朝时期,包姓南迁至今江西、浙江、湖南等地。南宋末年, 包姓开始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地散居开 来。明初,包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 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清中叶以后,有包姓渡 海赴台湾、入迁东北三省。如今,包姓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 多。

包姓历史人物有包拯,北宋名臣。天圣年间进士。任开封 知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 非作歹,当时“包青天”的名号妇孺皆知。他刚正不阿,为民 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明人以他断案 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包世臣,清代学 者、书法家。他关心时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兵 法、鸦片等问题都有论述,主张积极抗英。他善于书法,提倡 北碑,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著有 《艺舟双楫》等。

包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五位。


【源】 ①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氏,见《路史》(17,60)。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冒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1,17,21,60)。子孙徙居上党(17)。③丹阳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王莽时避难,去鱼为包(7,60)。④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24)。⑤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⑥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氏者(174,181)。⑦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氏(183)。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汉姓为包(384)。⑧瑶(118,123,225)、彝(130,380)、土家(387)、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丹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江苏、浙江多此姓,二省包姓约占全国汉族包姓人口13%。【人】 包咸,东汉时会稽曲阿人,累官大鸿胪(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 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澄 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 地均有分布。汉、蒙、满、回、瑶、土家、东乡、仫 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 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包牺氏后有包氏。” 包牺亦作 “庖牺”。 音fúxī。其后或以 “” 为氏,当亦音变为bāo。② 郑樵注云:“楚大夫申包胥后,以字为氏。” 申包胥, 楚公族大夫,姓公孙,封於申,故号申包胥。③或为 鲍姓所改。“丹阳包氏,本鲍氏,避王莽乱改包。” 见 《姓氏考略》。丹阳即今江苏镇江。丹阳包氏之先为泰 山 (即今山东泰安东南)鲍姓,南迁,改氏。④或为 俞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 载: “宋番部俞龙琦率 属来降,自言闻包待制 (按: 即指传说中的包公) 为 朝廷忠臣,乞赐姓包,上从之。” ⑤或为满族乌雅氏 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⑥蒙古族包姓或为博尔济 吉特氏所改,本为部落名,以部为姓,乃元代皇家姓 氏。后或取博尔济吉特氏之首音谐“”而为单姓。

东汉有包咸,大鸿胪,会稽人; 宋代有包拯,龙 图阁直学士 (亦即 “包待制”、“包公”),合肥人; 清 代有包世臣,泾人。



哈勒嘎爾
哈勒圖特
哈勒塔剌
哈勒塔喇
哈勒斌
哈勒滾
哈勒齊塔特
哈卜齊特
哈吉
哈吉普那
哈哩
哈哩特
哈喇哈斯爾
哈喇奇塔岱
哈喇婁
哈喇楚
哈喇沁
哈喇魯
哈喇魯特
哈嘎布瑞
哈坦
哈基納喇
哈塔錦
哈密理
哈巴
哈巴哈臣
哈庫爾
哈忒乞歹
哈斗
哈斯呼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