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姓氏大全 >

  可检索1.7万个古今姓氏起源
输入关键字:


读音:Sī

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神农时有官名司怪, 专事占卜,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二是改姓而来。由司马、司 寇、司德、司城等姓氏中改为单姓司者。三是少数民族改姓。蒙古族杜 尔伯特氏、满族司佳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司姓。

先秦时期,司姓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 (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两汉至魏晋时期,司氏以顿丘 郡为中心,散居于广大北方地区。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司氏有播迁 至今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地区者。唐末五代以后,司氏播迁 于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 向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迁徙的,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 东等地者。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 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 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此后,陕西、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 肃、宁夏等西北地区谋生者。清朝至 近代,湖广人填四川,山东人迁至东北,山西人迁至内蒙古,河南人迁 至陕西,广东、福建人赴台湾,大规模的自然移民运动使司氏广布全国 各地。如今,司姓分布尤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地为多。

司姓历史人物有司超,曾在后汉、后周担任武将,屡建战功。归宋 后,在蔡、绛、郑、蕲等州为官。因战功官至舒州团练使,由于他久在 淮右,悉知当地的地理环境,故往往师出有功。司超及其弟俱为当时名 人。司居敬,元朝时人。其生活俭朴,为人耿直。为官勤政爱民,重视 教育,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捐给学宫。离职后,县民刻石歌颂他的 功德。

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九位。


【源】 ①神农时有司怪,主卜,见《元命苞》(60,62)。或为司姓之始。②春秋时郑大夫司臣(一作司成)之后,以名为氏,见《左传》(12,15,17,60)。③司马、司徒、司寇、司城等复姓,后有改为司姓者(60,62)。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24)。今满族姓(344)。⑤黑龙江富裕柯尔克孜族格尔额斯氏,汉姓为司(204)。【望】 顿丘(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安徽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司姓人口32%。河南、陕西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三省司姓约占全国汉族司姓人口56%。【人】 司臣,春秋时郑国大夫(11,21)。


现行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 之尚义、涉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 乌海,湖南之芷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泸水、陇 川,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彝、怒、蒙、土家、 拉祜、高山、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 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据《元命苞》 注云: “神农时有司怪, 主卜。”此当以世职为姓氏。②郑樵注云: “郑司臣之 后。”此当以名为氏。③或为他姓所改。《姓氏考略》 注云: “司马、司徒、司寇、司城等姓或有改为单姓 者。望出顿丘。” ④今柯尔克孜族之司姓,分布于黑 龙江省富裕县,本部落名,后成改单姓 “”。见 《中国人的姓名·柯尔克孜族》。未道其详。

春秋时郑有司城; 宋代有司超,为防御使; 元代 有司居敬; 明代有司轲; 清代有司世教,顺治己亥进 士。



往利
待 Dài
後蒲
徐佳
徐凌
徐卜
徐吉
徐吾
徐廬
徐盧
徐詹
徐辜
徐陳
徒丹
徒人
徒何
徒单
徒單
徒夫
徒師
徒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