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姓氏大全 >

  可检索1.7万个古今姓氏起源
输入关键字:


读音:Shēn

申姓的两个来源均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源于姜氏。神农 之后申吕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后被楚所灭,后人遂以国为 姓氏。二是相传古有申国,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 迁,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 灭,后人以国名为姓氏。

春秋战国期间,申姓族人已分布于今山东、山西、陕西、 湖北、河北、江苏等广大地区。西汉时,申姓族人入居广西地 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申姓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阳 郡开始形成。隋唐时期,申姓有一支由湖北迁居邵州(今湖南 省邵阳),并有一支由丹阳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信州)。五代十 国两宋时期,申姓族人已广泛地分布于今江苏、湖北、湖南、 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为洪洞大槐 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 等地。同时,已有申姓人迁居至今福建、广东、云南、贵州、 广西等地。清朝初期,福建、广东一带的申姓开始陆续有人迁 至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亦有河南、山东一带的申姓迁入 东北。如今申姓尤以河南、山东为多。

申姓历史人物有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与伍子胥友 善,后伍子胥奔吴,并助吴灭楚,包胥入秦请求援兵,依墙而 哭,七日水米未进,秦哀公乃出师救楚。申不害,郑国人,战 国时思想家。治黄老刑名之学,于韩昭侯时任相近二十年。为 相期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有《申子》两篇。

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八位。


【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宣王母舅申吕封于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北20里),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9,11,17)。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邑(故址同上),子孙以邑为氏(7,12,17,60)。③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253)。④清满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为申氏(180)。今满族姓(344)。⑤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333)。⑥蒙古(344)、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魏郡、丹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二省申姓约占全国汉族申姓人口43%。【人】 申��,春秋时鲁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 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利川, 湖南之芷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 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彝、土家、仡佬 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 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史记·三皇纪》 云: “神农氏之后有申吕,封于申,其裔以国为氏。” 郑樵则云: “伯爵,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於申,号 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今信阳军乃唐申州,即其国 也。子孙以国为氏。” 此以国为氏,系出姜姓。②郑 樵又注: “(姜姓申国) 后为楚之邑,申公居之,又为 申氏,是以邑为氏也。” ③彝族之申姓,则为 “独普” (汉意为独氏族) 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④为清代满族申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春秋 时楚有申鸣; 战国时韩有申不害; 汉代有申朔,九真 都尉; 五代有申渐高,善吹笛; 明代有申相,长治 人,医家。



濟魯特
濤依
濮陽
灌東
灌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