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北齐书·崔季舒传》

输入关键字:

《北齐书·崔季舒传》


北齐书
原文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译文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亲崔瑜之,魏朝鸿胪卿。季舒幼年丧父,聪明机敏,广泛地阅读经书史书,擅长写文章,有惊世之才。十七岁时,担任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并向神武帝举荐他。神武帝亲自精简六部侍郎闲职,让季舒补职,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
  文襄辅佐政事时,(季舒)调任大将军中兵参军一职,(文襄)很宠爱亲近他。(文襄)认为在魏帝身边,应该安插(自己)亲信之人,所以提拔季舒为中书侍郎。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文襄每次向魏帝上书,有进谏奏请时,有的因文辞繁冗,季舒都为他润笔并疏通文意,直至使文章能够表达劝谏意味才停止。孝静帝到盟主国进贡时,经常与季舒讨论,说:“崔中书是你我生养父母(恩人)。”季舒调任黄门侍郎,兼管主衣都统。虽身在魏朝,但心却归属于盟主国,(有人)进谏机密事时,都能参与其中并了解信息。正因为这个缘故,宾客都聚集在一起,季舒诚挚地礼待他们,因此收获了很多声誉,地位超过了崔暹。崔暹曾在朝堂上让别人退避下跪说:“我如果获得仆射一职,都是叔父您的恩德啊。”他是如此权重一时。
  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众人怨恨。等到文襄遇难后,文宣即将到晋阳赴职,黄门侍郎阳休之劝季舒陪从一起前去迎接,季舒说:“一天不举办聚会,其空闲时心如同刀割。”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于是没有请求同行,想要放纵作乐。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的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
  天保初年,文宣帝了解到季舒无罪,便追封他将作大匠一职,又升迁侍中。不久便兼任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很受恩待。乾明初年,杨愔按文宣帝的遗令,罢免了季舒仆射一职。正逢母丧便解除所有职位,复用后,授职光禄勋,兼任中兵尚书。出任为齐州刺史,因犯派人南渡与他国进行通商贸易的罪,加之贿赂官员一事,(受到这两件事的牵连)被御史揭发罪状,恰逢被赦免而未加追究。武成在藩镇任上时,曾患病,文宣下令季舒帮助治病,季舒竭尽了心力。大宁初年,追还季舒回朝,招之于宫中慰勉,多次升迁担任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营建昭阳殿时,皇上下令季舒监造。因办事方式不符合标准被胡长仁私下检举,于是季舒外调西兖州刺史。因为进奉典签到吏部之事,遭到责罚并罢免了职位,加上到广宁王家里(贿赂),决定鞭打数十下。等到武成帝死后,朝廷不准季舒参与吊唁哭丧官员的行列中。很长时间,才拜封他为胶州刺史,升迁至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外加左光禄大夫一职,等待文林馆(同意担任职位)的诏命,监撰《御览》。特加准进入文林馆监修国史。季舒生平喜爱图书文籍,晚年更是精细勤奋,他推举人才,奖赏勉励青年人写文章,当时人都一致称赞他,远近的人都赞美他。

《北齐书·崔季舒传》    


陈亮《陈性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
晁错《言兵事疏》
《伯牙破琴》
秦观《谢曾子开书》
《秦观劝学》
《范仲淹苦学》
《孟子·告子下·比较》
《孟子·告子下·人善论》
《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
《孟子·告子下·国兵与义道》
《孟子·告子下·无过无不及》
《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
《孟子·告子下·诚信》
《孟子·告子下·治天下》
《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
《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
《宋史·秦翰传》
《后汉书·陈宠传》
《宋史·梁适传》
《明史·胡世宁传》
《晋书·郑袤传》
《三国志·柳世隆传》
《明史·熊概传》
《晋书·陆云传》
《新唐书·颜杲卿传》
《宋史·翟守素传》
《新唐书·赵憬传》
张惠言《书山东河工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